無障礙管理條例
㈠ 無障礙環境及其類別
無障礙環境指的是一個既可通行無阻而又易於接近的理想環境,包括物質環境、信息和交流的無障礙。
物質環境無障礙主要是要求:城市道、公共建築物和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建設應方便殘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應滿足坐輪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視力殘疾者通行,建築物應考慮出入口、地面、電梯、扶手、廁所、房間、櫃台等設置殘疾人可使用的相應設施和方便殘疾人通行等。
信息和交流的無障礙主要是要求:公共傳媒應使聽力言語和視力殘疾者能夠無障礙地獲得信息,進行交流,如影視作品、電視節目的字幕和解說,電視手語,盲人有聲讀物等。
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原則和工作體制
為了規范和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條例》明確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應當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遵循實用、易行、廣泛受益的原則。
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市政建設、公共交通、信息交流、社區服務等諸多領域,需要政府統一領導規劃、有關部門齊抓共管。
為此,《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規劃。
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准,並對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障礙環境、網路-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
㈡ 關於殘疾人的法律
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
㈢ 勞動法中關於殘疾人得規定
《勞動法》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網路-殘疾人就業條例
㈣ 小區未設備罝無障礙停車位合法嗎
之前傳聞,此版被刪劇目有《畫皮》、《聶小倩》、《白秋練》(或者《小翠》)。後據本劇總監制俞月亭證實:本劇根本沒拍攝《畫皮》和《聶小倩》,這兩部原本在拍攝計劃中,作為後來的名篇劇目拍攝。但因人事變動,後來的拍攝計劃夭折,因此,這兩部的拍攝計劃也就一起化為泡影。《白秋練》是否拍攝,尚未得到證實。
㈤ 公共住房項目須配置無障礙住房
漫畫 黃禧
深圳晚報記者 武曉晨
7月6日,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深圳經濟特區無障礙城市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於2021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立足先行示範區建設、打造城市文明典範和民生幸福標桿,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是全國首部無障礙城市建設立法。
《條例》涉及方方面面,將無障礙融入整個城市發展的全流程、各方面,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高標准上保障殘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更加自主、安全、便捷地參與社會生活。深晚記者梳理《條例》內容,圍繞住房保障、交通出行、信息交流、司法保護等方面為您劃重點。
1
公共住房和商品房應配置無障礙住房
根據《條例》,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無障礙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和標准要求,構建無障礙居住、道路通行和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公共住房項目和商品房項目應當按照有關標准配置無障礙住房,並優先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需求。
公共住房項目的無障礙住房信息由住房和建設部門在公共住房選房清單中標示註明,商品房項目中的無障礙住房信息由住房和建設部門在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房屋清單以及網簽系統上標示註明。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將無障礙住房信息在銷售平台和現場公示。
2
人行天橋等場所應配建無障礙電梯
道路、軌道交通以及機場、車站、客運碼頭、口岸等交通樞紐場所,學校、醫院以及體育場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對外辦公場所,金融、郵政、通信以及商場、酒店等商業服務場所以及公園、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新建、改建和擴建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建設單位應當邀請殘疾人聯合會參加,聽取殘疾人代表試用意見。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單位應當邀請婦女聯合會組織兒童代表試用。
需要安裝電梯的公共建築,機場、車站、客運碼頭、口岸等交通樞紐和地鐵站點,主要幹道、主要商業區、大型居住區的人行天橋等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或者技術規范配建無障礙電梯,並與周邊無障礙設施有效銜接。
同時,新建、改建和擴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定設置無障礙設施。改建、擴建道路或者開設路口時,應當與周邊盲道、坡道等無障礙設施有效銜接,不得破壞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無障礙設施的連續性。
3
公共停車場應設置並標明無障礙停車位
《條例》明確,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對外辦公場所、公共文化設施、交通樞紐、旅遊景點、醫院、大型商場、酒店的公共停車場,應當按照規定標准,在方便殘疾人通行的位置設置並標明無障礙停車位,供肢體殘疾人駕駛或者乘坐的機動車專用。
使用無障礙停車位的機動車,應當在顯著位置放置專用標識或者殘疾人證。停車場管理人員有權核對駕駛或者乘坐人員的專用標識或者殘疾人證。違法佔用無障礙停車位影響肢體殘疾人使用的,停車場管理單位應當予以勸阻,經勸阻拒不駛離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五百元罰款;停車場管理單位未履行無障礙停車位監管職責的,對停車場管理單位處兩千元罰款。
實行政府定價的公共停車場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肢體殘疾人駕駛或者乘坐的機動車減免停車費用。鼓勵其他類型停車場經營者對肢體殘疾人駕駛或者乘坐的機動車減免停車費用。
按規定應當設置無障礙停車位但未設置的公共停車場,9月1日起六個月內按規定標准設置無障礙停車位。
4
地鐵公交計程車應為有需要者無障礙出行提供預約服務
《條例》明確要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運營企業應當為有需要者無障礙出行提供預約服務,依託志願服務,為有需要者無障礙出行提供便利。
軌道交通、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運營企業應當為殘疾人或者其他出行不便利者無障礙出行提供預約服務。
5
無障礙信息交流建設納入智慧城市建設
《條例》加強無障礙信息交流建設,將無障礙信息交流建設納入智慧城市建設,規定了與殘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信息、通訊網路、信息技術、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無障礙信息交流支持和改造。明確社會公共服務網站應當達到無障礙網站設計標准,明確電視台、圖書館等公共服務機構應當為有需要者收看節目或者閱讀提供便利。
鼓勵通信終端設備製造商提供與無障礙信息交流服務相銜接的技術和產品,開展信息無障礙終端設備研發與無障礙化改造;鼓勵相關企業在即時通訊、遠程醫療、教育學習、地圖導航、金融支付、網路購物和線上約車等服務中提供無障礙支持;鼓勵開發專門針對特殊群體融入社會的無障礙應用程序,為無障礙城市建設提供科技保障。
《條例》新增了對產品包裝信息的無障礙要求,鼓勵食品、葯品及其他商品生產經營企業在外形或者外部包裝設置無障礙識別標識、技術和語言,方便有需要者識別和使用,減少有需要者在信息獲取過程中的困難,保障產品使用安全。
6
明確服務犬出入規定
《條例》聚焦無障礙城市建設中社會服務的關鍵環節,單獨成章,強化公共服務保障和公共意識培養。
《條例》明確要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醫院、商場、公用事業經營單位等公共和社區服務場所應當為有需要者提供無障礙信息交流服務和必要幫助,明確醫院、機場、車站等重要公共場所、緊急呼叫系統、選舉活動的無障礙服務支持,打造便捷、安全的無障礙公共服務體系。
加強無障礙相關培訓。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群團組織應當組織開展無障礙相關培訓,為單位和個人學習無障礙城市知識提供必要指導和幫助。
《條例》明確殘疾人可以攜帶服務犬出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依法禁止犬只出入的場所,其管理人員應當為殘疾人及其攜帶犬只的管理提供必要幫助,並設置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7
每年12月3日為深圳市無障礙城市宣傳日
《條例》設定了每年12月3日為本市無障礙城市宣傳日,明確市、區政府應當把無障礙城市建設納入文明城市建設內容,宣傳推廣無障礙理念、文化和知識。要求市教育、文化廣電旅遊體育等有關部門會同市殘聯等群團組織制定實施無障礙城市宣傳促進計劃,定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無障礙的認識和理解。
鼓勵志願者為有需要者提供無障礙志願服務。明確市義工聯應當加強志願者無障礙服務培訓。支持市義工聯建立志願服務時間儲蓄制度,通過無障礙智慧服務平台,發布服務對象需求等信息。提供相應服務的志願者,可以將其儲存的無障礙志願服務時間兌換同等時長的無障礙相關服務。
8
創設無障礙城市建設公益訴訟制度
規定市殘聯、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可以聘請專業人員、有需要者代表等作為社會監督員,對無障礙設施設備建設、改造、維護和使用等無障礙建設情況進行監督,可以就社會監督員發現的問題向相關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建議,強化監督保障。
《條例》拓寬了民事公益訴訟范圍,規定未按照無障礙標准規范進行建設或者損毀、侵佔無障礙設施,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殘疾人聯合會、婦女聯合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可以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無障礙城市建設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為無障礙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護。
㈥ 《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制定條例的背景和起草過程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特別是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成員平等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自主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民生舉措,也是踐行對國際社會的庄嚴承諾,確保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這件黨和國家的大事順利籌辦的重要基礎條件,是首都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2004年,本市頒布實施我國第一部無障礙建設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著眼於設施建設,推動本市無障礙設施的規劃建設水平,對於保障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障礙建設正在從設施建設向環境建設轉變。
2012年,國務院公布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在關注無障礙設施硬環境建設的同時,對於無障礙信息交流和社區服務等軟環境建設也作出了規定,這對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時,除殘疾人群體外,老年人及傷病患者、孕婦、兒童等其他社會成員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立法要面對形勢。
據市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4298590人,佔19.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912060人,佔13.3%。
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個百分點。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本市范圍內也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無障礙環境專項提升行動,取得了顯著效果,為推進和完善立法准備了條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對於回應民生關切,實現弱有所扶,總結固化實踐經驗,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順利籌備和舉辦,彰顯包容、開放、文明的城市形象,展現大國首都風采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同意立項。
5月,市政府常務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研究討論,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在立法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市殘聯組建立法工作組,廣泛聽取各方面立法意見。
5月、7月,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兩次審議,先後兩次書面徵求市人大常委會法治建設顧問意見,兩次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並赴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展實地調研。
在此基礎上,對條例進行了修改完善,條例於9月24日經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
㈦ 國家法規對居民樓無障礙通道的規定
有國家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及《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各地應該還有各自的《條例》、《規范》、《辦法》等。
㈧ 《海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條例》5月起施行
「不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的項目不予批准或許可,不符合無障礙設計的文件不得通過設計圖審查,無障礙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項目不得交付使用。」4月25日下午,海南省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就5月1日起施行的《海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行解讀。據悉,與其他省市不同的是,海南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把無障礙環境建設寫進條例。
據介紹,4月2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條例》,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頒布實施,將進一步推動海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加快形成法治化、人性化的無障礙環境;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保障殘疾人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該條例進一步擴大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覆蓋面,將鄉村道路、公共建築、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區也納入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范圍。為保證新建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條例要求無障礙設施工程與主體工程必須「四同步」,即: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為保證從源頭抓好無障礙設施建設,條例規定了不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的項目不予批准或許可,不符合無障礙設計的文件不得通過設計圖審查,無障礙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項目不得交付使用。
該條例突出海南特色,力爭打造與自貿港相匹配的無障礙環境。比如4星級以上旅館應當配置一定比例的無障礙客房,旅遊景區的出入口、遊客中心等應當設置無障礙通道,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客運碼頭、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服務場所應當提供輪椅等無障礙設備等。
條例還進一步加大了懲戒力度,明確了違規佔用無障礙停車位等違法行為的處罰標准,特別是規定了將違反條例的行為依照有關規定列入社會信用管理,進行聯合懲戒,加大了違法成本,保證了條例各項規定的落實。
㈨ 關於盲道的法律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來法》自第三十四條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道路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提示標志。
盲道是一個城市人文關懷的體現,也是法律關懷殘疾人的體現,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城市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准。
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盲道的設置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行人在參與道路交通活動中,往往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學生、病人和老人,他們往往更容易受到傷害,保護道路交通活動中的弱者也是為了方便群眾,維護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最好設置行人過街設施,沒條件的必須施劃人行橫道,以保障兒童、學生、病人、老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和社會逐步創造良好的環境,改善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規劃盲道就是為了保障盲人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體現國家對殘疾人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