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巡視條例內容
㈠ 新修改的巡視工作條例對市縣黨委巡察的規定有哪些
必須堅持實事求原則、與民群眾結合原則、依據黨章黨規原則、依辦事原版則
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政治巡察聚權焦全面嚴治黨緊貼基層實際侵害群眾利益風腐敗問題作巡察工作重重通深入群眾掌握第手資料、辯證析探究問題本質、著眼節挖掘腐敗線索等式發現問題牢牢牽住巡察工作牛鼻
堅持資源整合形監督合力整合監督資源要加強與巡察紀委、組織、信訪、審計等職能部門溝通配合聽取各類情況匯報匯聚全位監督力量二要加強統籌謀劃、橫向合作膽探索規巡察、專項巡察、交叉巡察新思路、新式、新著力發現突問題
堅持運用妥善解決問題巡察手段解決問題才維護巡察工作權威影響力重要保證認真做問題線索類處理進步改進巡視情況報告搞移交督辦工作切實督促問題單位及逐項整改賬銷號增強整改落實效充發揮巡察震懾遏制治本作用
㈡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修改了哪些地方
此次《條例》的修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明確政治巡視定位。把政治巡視要求寫入《條例》,是這次修改工作的重點和亮點。《條例》第三條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
二是明確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任務。《條例》規定「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建立專職巡視機構,在一屆任期內對所管理的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巡視。」
三是明確巡視監督重點。《條例》第十五條進一步明確了巡視監督的重點:著力發現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並修改補充了相關內容。比如,在第四項「違反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問題中,增加「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力」。
四是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巡視。規定中央有關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可以實行巡視制度,並明確「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應當加強對中央有關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巡視工作的領導」。
五是明確市縣巡察制度。要求「黨的市(地、州、盟)和縣(市、區、旗)委員會建立巡察制度,設立巡察機構,對所管理的黨組織進行巡察監督」。
「升級」後的巡視工作條例更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巡視監督的利劍作用將更加彰顯。
㈢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有哪些主要內容
根據《中復國共產黨巡視制工作條例》第十七條巡視組可以採取以下方式開展工作:
(一)聽取被巡視黨組織的工作匯報和有關部門的專題匯報;
(二)與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其他幹部群眾進行個別談話;
(三)受理反映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和下一級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問題的來信、來電、來訪等;
(四)抽查核實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情況;
(五)向有關知情人詢問情況;
(六)調閱、復制有關文件、檔案、會議記錄等資料;
(七)召開座談會;
(八)列席被巡視地區(單位)的有關會議;
(九)進行民主測評、問卷調查;
(十)以適當方式到被巡視地區(單位)的下屬地方、單位或者部門了解情況;
(十一)開展專項檢查;
(十二)提請有關單位予以協助;
(十三)派出巡視組的黨組織批準的其他方式。
㈣ 新版《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又有哪些修改
可以看出,目前的巡視工作已把「政治」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巡視要著力發現政治問題,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也正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之義,也是巡視的重要意義所在。不論是中央部委,還是基層各單位,都要綳緊政治這根弦。
此外,本次修改中與基層直接相關的市縣巡察被正式拿到了檯面上。目前各省份黨委已經建立健全了巡視巡察聯動機制,市縣黨委成立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巡察組。巡察是巡視工作向市縣延伸的有效方式,也是實現監督全覆蓋的重要途徑,著力發現基層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
㈤ 黨巡視工作條例有哪些內容
內容如下:
1、總則
中央有關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可以實行巡視制度,設立巡視機構,對所管理的黨組織進行巡視監督。
黨的市(地、州、盟)和縣(市、區、旗)委員會建立巡察制度,設立巡察機構,對所管理的黨組織進行巡察監督。
開展巡視巡察工作的黨組織承擔巡視巡察工作的主體責任。
2、機構和人員
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同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擔任,副組長一般由同級黨委組織部部長擔任。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組織實施巡視工作的主要責任人。
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應當加強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有關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巡視工作的領導。
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黨委工作部門,設在同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
3、巡視范圍和內容
巡視組對巡視對象執行《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遵守黨的紀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等情況進行監督,著力發現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
派出巡視組的黨組織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針對所轄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的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或者巡視整改情況,開展機動靈活的專項巡視。
4、工作方式和許可權
巡視組依靠被巡視黨組織開展工作,不幹預被巡視地區(單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執紀審查的職責。
巡視組應當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對巡視工作中的重要情況和重大問題及時向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請示報告。
特殊情況下,中央巡視組可以直接向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報告,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巡視組可以直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報告。
5、工作程序
巡視組對反映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重要問題和線索,可以進行深入了解。
對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和其他重大問題,應當形成專題報告,分析原因,提出建議。
6、紀律與責任
紀檢監察機關、審計機關、政法機關和組織、信訪等部門及其他有關單位,應當支持配合巡視工作。對違反規定不支持配合巡視工作,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巡視工作人員應當嚴格遵守巡視工作紀律。巡視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5)修改巡視條例內容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內容解讀:
1、抓主體責任 黨委「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
落實責任,首先要抓責任主體。條例明確規定,開展巡視工作的黨組織承擔巡視工作的主體責任。
黨委承擔巡視工作主體責任,意味著黨委既是領導主體,也是工作主體、推進主體。對巡視工作,黨委要堅決負責,主要領導要帶頭盡責,班子成員要積極擔責。
黨委「一把手」是巡視工作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黨委領導班子的其他成員要配合「一把手」落實好巡視各項工作。
圍繞黨委的主體責任,條例明確規定,對領導巡視工作不力,發生嚴重問題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2、抓組織實施責任 確保黨委決策落地
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落實黨中央和同級黨委關於巡視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時組織巡視力量,認真抓好實施;及時解決巡視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組織領導巡視組深入了解問題,確保黨委決策落地。
領導小組的配置,事關巡視的作用能否充分發揮。從巡視工作實踐需要出發,條例規定,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同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擔任,副組長一般由同級黨委組織部部長擔任。
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組織實施巡視工作的主要責任人。這樣配置,既有利於突出巡視主業,始終專注「四個著力」,發現問題,也有利於紀委、組織部門的日常協作。
3、抓監督責任 巡視組失職瀆職要追責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巡視組要拓展監督內容,切實加強對黨委(黨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紀委(紀檢組)落實監督責任情況的監督檢查,把「關鍵在治、要害在嚴」落實到巡視檢查「兩個責任」中。
通過巡視監督,面對面傳導壓力,督促被巡視黨組織堅守責任擔當,進一步強化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有權必有責,權責要對等。落實巡視監督責任,巡視組責無旁貸。條例對巡視組失職、瀆職的情況明確規定了追責條款:對應當發現的重要問題沒有發現的,不如實報告巡視情況的,以及違反巡視工作紀律的,進行責任追究。
㈥ 《巡視工作條例》有哪些主要修訂
《巡視工作條例》主要修訂情況如下:
2009年7月,中 央頒布實施《中國共 產 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對於推動巡視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工作面臨新的形勢任務,內容和方式都作了重要調整和改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對原「試行」的巡視工作條例不僅迫切需要進行修訂,也具備了開展修訂工作的基本條件。黨的十 八 屆三 中、四 中全會和十 八 屆中 央紀 委第五次全會對改進巡視工作、修訂條例作出部署,總書記多次對條例修訂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黨內立法規劃、中央深化改革工作方案將修訂條例列為重點工作。條例修訂工作自2013年10月啟動,歷經調研、論證、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2015年8月3日,中共中央頒布實施修訂的《中國共 產 黨巡視工作條例》(以下簡稱「巡視工作條例」)。
原試行條例共有6章49條,修訂後共7章42條。修訂時,將原條例第二章「機構設置」和第四章「人員管理」合並為「機構和人員」一章,增設第三章「巡視范圍和內容」、第四章「工作方式和許可權」;刪除10條,增加3條。修訂中,始終堅持以下原則:一是遵循黨章。嚴格根據黨章規定,與黨內有關法規精神一致,做到銜接順暢、規范准確。二是與時俱進。深入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充分吸納實踐創新成果。三是突出重點。不求面面俱到,重點解決事關巡視工作發展的重大問題。四是必要可行。對形成共識、確有必要的作出修訂,確保可執行、易操作,重在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