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

發布時間: 2022-03-27 20:25:28

1. 「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指的是什麼可舉例說明嗎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簡而言之,即指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作出的有關其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要素:

1、主體要素

主體要素,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行為。不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行為,一般不是行政行為。但是,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實施的行為,也可能是行政行為。

2、成立要素

成立要素,是行使行政權力所為的單方行為。即該行為無需對方同意,僅行政機關單方即可決定,且決定後即發生法律效力,對方負有服從的義務,如果不服從,該行為可以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如稅務機關決定某企業應納所得稅稅額,納稅人應當執行,如果不執行,稅務機關有權從其銀行賬戶中劃撥。如果納稅人不服,也必須首先按決定納稅,然後申訴或起訴。

3、對象要素

對象要素,是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的。「特定」是指某公民或某組織。如甲打乙造成輕微傷害,行政機關為保護乙的權利而拘留了甲,該行為是對甲、乙作出的,甲、乙即為特定的公民。

4、內容要素

內容要素,是作出有關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的行為。如專利局將某項發明的專利證書授予了甲企業,該企業即獲得了該項發明的專利權。

例子:

1、如公民甲申請營業執照,某工商局決定駁回,不予批准,這是否定行為。如果該工商局不予答復,不作決定,這是不作為。行政機關不行為也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2、如吊銷某企業的營業執照;也可以限制,如海關扣留某走私嫌疑人是限制其人身權利,扣留他的進出境物品,是限制其行使財產權利;衛生局責令某企業停產整頓,是限制其經營權利。對公民、組織應承擔的義務,行政機關可以撤銷,如稅務機關因某國有企業確有困難,根據其申請決定免除其應繳納的所得稅。

3、如行政處罰。

4、如頒發營業執照可以使一個新的民事主體誕生;設定某一權利或義務的行為,如對甲公民發放房屋產權證書。

(1)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擴展閱讀:

特徵:

1、具體行政行為是法律行為。

2、具體行政行為是對特定人與特定事項的處理。第一是就特定事項對特定人的處理。第二是就特定事項對可以確定的一群人的處理。第三是就特定事項對不特定人的處理。

3、具體行政行為是單方行政職權行為。

4、具體行政行為是外部性處理。

形式:

具體行政行為的表現形式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裁決、行政合同、行政賠償等。

成立要件:

1.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

2.必須有明確的意思表示

3.必須送達當事人

注意:在單行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下,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可能還有其他要件。

2. 行政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對外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提前不全請回收

3. 法律 法規 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包括 國務院的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 不包括規章

4. 對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被申請人是被授權的組織 ,請問這句話是正確還是錯誤的理由

正確。我國行政法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是指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參加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非政府組織。


一、原《行政訴訟法》第25條規定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

二、《行政復議法》第15條規定

「對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分別向直接管理該組織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或者國務院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

5. 法律授權的非行政組織做出處罰,可以成為行政訴訟被告

不是可以,而是應當。法律授權的組織本身就是行政訴訟的被告;如果是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則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舊的行政訴訟法對此是有明確規定的,新的行政訴訟法沒有再提法律授權的情形,是因為這種情形根本不需要作出特別的規定,從立法的角度看,無需多此一舉。

一、舊〈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2、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3、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4、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5、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二、新〈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2、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3、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4、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5、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6、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6. 對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被告應該是

B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7. 法律法規授權履行行政職能的組織有哪些具體常見的單位,請各位知識淵博的大俠們回答

例如:政府部門,環保部門等等非法律直接賦予權力的部門都是哈

8. 行政主體中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法律 法規 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專行政法規,地屬方性法規,包括規章。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9. 蘇某對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具體行為不服可以向下列哪些行政機關

摘要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據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因此,不服公安派出所的處理決定,應當向派出它的區、縣公安局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該區、縣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10. 由法律 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是隊還是錯

法律
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是對的。行政訴訟法有明確規定。

熱點內容
李永光律師 發布:2025-05-17 21:47:17 瀏覽:848
葯事管理與法規的定義 發布:2025-05-17 21:41:20 瀏覽:650
司法仲裁庭 發布:2025-05-17 21:40:44 瀏覽:387
克拉瑪依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7 21:35:31 瀏覽:447
道德之源 發布:2025-05-17 21:30:45 瀏覽:86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哪個老師講的好 發布:2025-05-17 21:21:50 瀏覽:67
辯護律師電視劇 發布:2025-05-17 21:14:28 瀏覽:771
73條例 發布:2025-05-17 21:11:20 瀏覽:478
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教育 發布:2025-05-17 21:06:16 瀏覽:761
最高院刑事訴訟法司法結社 發布:2025-05-17 21:00:24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