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遵守法規的重要性

遵守法規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2-04-01 12:23:41

A. 遵守法律有什麼重要意義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增強全體人民的法律意識。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在人民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的基礎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依法治國的根本問題是提高人的法制觀念。鄧小平強調:"要講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要通過加強法制教育,使全國人民樹立起自覺的法制觀念。1985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四次作出關於開展全國普法教育的決議。我國已經完成了三個五年普法工作,現在進入了"四五"普法階段,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要繼續做好普法工作,使人們進一步養成遵守法律的習慣,自覺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維護自己的權益

B. 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是什麼

1、「沒有規則,不成方圓」,凡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人們要想實現預期的目的,就必須按其規律行事,否則就會遭到懲罰。訂立規則、章程的意義,就在這里。但是,任何規則章程,又都是一定時間條件下的產物。離開了特定的歷史條件,規則章程同樣也會失去應有的意義。對發展變化了的事物,仍死抱舊有的規則章程,則註定要遭到失敗。

若依舊說,「日心說」就不能出現;若從舊制,「一國兩制」就不會誕生;若遵常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不能得到推行。

2、規則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礎設施」,是社會和諧的「底座」,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底線。規則受尊重,社會才有良序;規則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規則正義是最大的正義。

3、只有懂規則才能創新,創新需要打破陳規,但不能搞全盤否定,走向虛無主義。俗話說:不破不立。要創新必須懂得過去的規則,善於打破舊的落後條條框框。但創新又是一個揚棄的過程,只有善於在繼承優良傳統、汲取好的經驗的基礎上謀創新,才能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否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而枯竭。

規則的變化性

規則,其實也不是一成不變。歷史上,有許多規則隨著社會的發展相繼廢立;現實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規則隨著生活的需要而不斷完善。

規則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而更多的時候,規則是由於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

規則是以一種可持續可預測的方式運用信息的系統性決策程序。規則是多種多樣的,規則使我們的生活社會更有條理。

因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利益存在矛盾,規則存在的意義就是最大程度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C. 遵守規定和紀律對每個人有什麼意義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何行何業,都將紀律、規章制度放在首要位置,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師出以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我們更要明白紀律的重要性,也只有鐵的紀律,才能與西點兩個字相配。所謂紀律,是我們遵守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職責養成習慣的一種規范。

首先需要意識到,學習、生活和訓練過程中都需要紀律,需要約束,需要規則;在紀律的環境中,群體活動會更有秩序,更加高效,每一個人都需要遵守紀律,並為自己不遵守紀律的行為承擔責任。其次,要引導通過協商、共同約定等等參與規則制定,參與制度建設,變被動為主動。最終達到通過紀律管理使人養成遵守紀律的意識和習慣。春秋末期,偉大的軍事家孫武離開齊國後,來到吳國,吳王為了檢驗他兵法的適用性,便召集了後宮美女一百八十人交給孫武操練,自己反復宣布命令:「一、不許混亂隊伍;二、不許笑語喧嘩;三、不許故意違反軍令。」然後申明訓練規矩,令聽從鼓聲指揮。訓練過程中,眾後宮美女見孫武那副認真樣子,覺得有些好玩,倚仗吳王對自己的寵愛,不聽鼓聲約束,有的索性趴在地上不動。孫武見此情景,毅然斬掉了吳王寵愛的兩個後宮美女。其餘眾美女全都大驚失色,驚恐萬分,個個都打起精神,再不像剛才那樣嘻嘻哈哈,嬉笑打鬧,自始至終都井然有序,寂然無聲。

其實我們都是這樣,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各規章制度,才是成就事業的開始,才能順利達到成功的彼岸。沒有紀律就沒有頑強的戰鬥力,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作風煥散,自由散漫是不可能打勝仗的。同時,紀律也是決策、意志得以貫徹執行的可靠保證,更是維護團結和提高形象的重要因素。因為紀律本身就具有一定目的性,所以,紀律教育是所有人共同的事,每人都應加強對紀律的學習,統一認識,要求一致,要把這種要求和認識灌輸給人,從而使人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哪些是高壓線,不能碰,哪些是對的,要學習,要做,更要堅持,這本身是習慣問題,也是紀律問題,但習慣需要培養,很多好習慣是在紀律的支持下形成的,這樣,我們實施各種各樣教育的目的也達到了,培養了良好的習慣。

D. 如何理解法律遵守的現實意義

遵守法律的現實意義非常重大。

  1. 遵守法律是實現公平正義的基本保障。

  2. 遵守法律是實現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基本保障。

  3. 遵守法律是實現經濟向好發展的基本保障。

  4. 遵守法律是「以人為本」的基本保障。

  5. 遵守法律是維護人民、國家利益的基本保障。

E. 交通安全法規的重要性是什麼

交通法規,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重要意義是維護道路交通秩序,回預防和減少交通答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5)遵守法規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交規的版本修訂: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3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號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F. 遵守法律法規的意義和目的是

宏觀是國家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公民有遵守法律的義務從自身的意義和目的是,盡量避免自己觸犯法律,成為一個合法公民,並且使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G. 遵紀守法的重要性

熱心網友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胡錦 濤同志在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中提出的這項要求,對於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提高我國公民遵紀守法的道德素養,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無規矩難以成方圓。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則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倘若沒有紀律的規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項秩序就無從保證,人們生存、發展的環境就會遭到破壞,人民群眾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在我國,依法治國的方略正在大力實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深入人心。我們每個公民更應該懂得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做到明紀、知法、守法,推動法治建設和社會和諧。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強調的是一種行為方式,人生准則;喚起的是人的良知,彰顯的是人生自律的力量,倡導的是社會主義的法治觀、道德觀。歷史與現實都已反復證明,遵紀守法的本源是道德良知。人要自愛,要愛他人,起碼應該做到「不逾矩」,敬畏法度,在法紀允許的范圍內活動。因為法律和紀律是為了維護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神聖庄嚴,不可違背,不可侵犯,所以才要自覺用法紀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對違紀之行、「越軌」之事,不想干、不願為,從而保持人格氣節,創造美好人生。

有道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那些藐視法紀、踐踏法紀的行為,必然受到法紀的懲處。但只要有社會、人群,就難免有違法亂紀行為,就可能會有人去擾亂社會秩序,擾亂安定團結的局面。因此,每一個具有道德良知、法紀意識的公民,都應自覺地拿起法紀這一有力武器,與各種違法亂紀行為作堅決的斗爭。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營造出這樣一種社會狀況:遵紀守法的人感到光榮、自在,得到尊重和支持;違背法紀的行為被斥責、抵制,個別違法亂紀之人被繩之以法。到處井然有序,人人崇尚法治,這樣的社會才會令人嚮往,才充滿生機和希望。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我們廣大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引導和帶頭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說個別群眾違法亂紀,僅僅是污染了「水流」,而個別黨員幹部的違法亂紀,則可能污染的是「水源」。是遵紀守法,還是違背法紀,我們黨員和黨員幹部導向作用甚大。對此,我們的同志要有明確的認識。每個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嚴格遵循法紀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帶頭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自覺地、模範地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當前,尤其要強調自覺遵守和維護黨章。黨章是我們立黨、治黨、管黨的總章程,在黨內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最大的約束力,對於我們黨員來說是「大法」。黨章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共產黨員必須「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首先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地遵守黨規黨法,一絲不苟地遵守國家法規,做守法、守紀的模範。這樣,在我們的社會里牢固樹立起「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榮辱觀,則自不待言了。

H. 法律法規的意義和重要性

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於法律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是會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
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從立法技術上看,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指引通常採用兩種方式:
一種是確定的指引,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
一種是不確定的指引,又稱選擇的指引,是指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
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範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
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強製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
這里,強製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於提高法律的權威。

I. 法律法規的作用

法律法規的作用:
一、明示作用。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違法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
二、 預防作用。通過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使人們在日常行為中,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麼,違法後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的目的。
三、 校正作用,即規范作用。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來機械地校正社會行為中所出現的一些偏離了法律軌道的不法行為,使之回歸到正常的法律軌道。像法律所對的一些觸犯了法律的違法犯罪分子所進行的強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違法行為得到了強制性的校正。
四、 具有扭轉社會風氣、凈化人們的心靈、凈化社會環境的社會性效益。理順、改善和穩定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提高整個社會運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作為一個真正的法制社會則是一個高度秩序、高度穩定、高度效率、高度文明的社會。這也是法制的最終目的和最根本性的作用。

J. 簡答法律遵守的意義

法的遵守也稱為守法,是指組織和個人,依法行使法定權利和履行法定義務,做法所要求或允許做的事,不做法所禁止的事。
第一,出於功利的原因,對有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來說,守法可以獲得好處。 第二,出於懼怕的原因。對有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來說,守法是為了避免受到法的追究亦即避免法的制裁。第三,出於習慣的原因。對有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來說,從它們一成立或一出生起,就被要求服從法或被教導服從父母、權威和法,逐漸形成守法的心理和習慣。第四,出於法的意識的原因。有的社會組織和個人有與現行法制相協調的法的意識,這種意識使得他們能自覺地守法,使自己的與法有關系的活動或行為具有合法性。第 五,出於道德的、正義的、契約的、輿論壓力的原因。對有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來說,他們把是否守法看成是否道德、是否正義、是否合乎社會契約、是否能贏得社會輿論的事情。

熱點內容
123司法 發布:2025-05-16 08:38:51 瀏覽:37
讓司法有理 發布:2025-05-16 08:36:02 瀏覽:867
法律顧問王輝 發布:2025-05-16 08:36:01 瀏覽:623
法規變化快 發布:2025-05-16 08:26:13 瀏覽:47
衛生間漏水司法 發布:2025-05-16 08:21:26 瀏覽:774
2016勞動法生育津貼 發布:2025-05-16 08:13:55 瀏覽:520
濟寧律師咨詢 發布:2025-05-16 08:11:28 瀏覽:205
合同上面沒有蓋章簽字了算有法律效力嘛 發布:2025-05-16 08:11:17 瀏覽:115
合同不履約項目負責人所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08:09:03 瀏覽:16
上海市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6 08:03:27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