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投訴
A. 怎麼投訴政府部門
法律分析:可以向當地紀檢委辦公室投遞舉報信,也可以上網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將舉報內容發到紀檢委的郵箱。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受理信訪范圍是:對黨員、黨組織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和其他敗壞黨風行為的檢舉、控告;黨員、黨組織對所受黨紀處分或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的申訴;其他涉及黨紀黨風的問題。行政不作為的成立是否需要由相對方的請求為條件,也就是說,是否只有在相對方請求,而行政主體不履行法定義務時,才構成行政不作為;當行政相對方未請求時,行政主體的不作為可否視為行政不作為。從理論上說,行政主體的職責既然是法定的,行政主體就應嚴格依法履行,而不應以相對方是否申請為條件;然而在實踐中,行政主體職責的履行往往指向特定相對方權益的保護,存在著相對方未請求行政主體也知悉的可能,此時,相對方是否提出申請,不影響行政主體對相對方法定義務的履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四條 除本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的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B. 舉報查詢讓填建議您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交這段話的意思d
我叫相海峰,現年31歲,家住黑龍江省慶安縣致富鄉巨富村張才屯36號。我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沒念過多少書,小學只上了一年級就輟學了,因為家裡窮,父母倆人又身體不好,我從小就下田幹活,我沒啥大理想,只想這樣踏踏實實的生活,長大娶個媳婦,種地生娃,這樣就行了,後來因為父母生了一場大病,我就把家裡的田給賣出去了,跟著父母到了虎林來打工,我們租了個小房子,將巴的生活著,雖窮,但也挺好,後來我因人介紹到虎林糧庫幹活,2001年一直到2007年,我憑年輕氣盛勁大,一個月能掙個1千多塊錢來養家,在這期間我認識了一個女朋友,我倆人挺好的,後來女友懷孕了,倆家商量著要結婚,我以好日子要來了,誰知在2007年一次工作時我不小心從糧囤上掉了下來造成腰椎骨折,住院期間糧庫來人問我病情通過醫生得知我的病情後,竟然狠心讓醫院將我趕出來不給我支付葯費,就不管了,我家沒錢根本沒錢來看病,糧庫一不管,我可怎麼辦呀?父母年紀大了不說行動也不方便,根本沒錢來治我的病 ,但雙腿一直沉重,走路困難,於2010年6月5日到虎林市紅十字醫院,檢查為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診斷為與外傷有關。我只有在2007年在糧庫受過傷,我長這么大在沒受過傷,只有那次受傷,此後我多次去求糧庫和市委,市政府等有關部門,他們的回答是;「管不了」我不知如何是好,誰能幫幫我那,我一個外地打工仔,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的,我只求有好心人幫幫我,因為我沒有文化,什麼也不懂,也不知道這事怎麼辦才好,也不知道這事什麼時候能有個好的結果。我的心在想,我是在糧庫受傷,是工作時受傷,你糧庫怎麼能不管哪,還有市委,市政府等部門,看見了全當沒看見,老百姓辦事真難呀?我的女友生完孩子之後就跟人跑了,扔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女兒給我,我出院後,因為沒治好原來的骨折變成了股骨頭壞死,我的腰只要一走兩步就疼的受不了,腳腿也不好使我只能拄著個拐杖我根本幹不了活,我曾一度去糧庫討個說法,我一個小老百姓啥能耐也沒有怎麼跟人家講理?但是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去求他們希望他們能幫幫我負點責任,但他們竟然一點兒都不管,我的老母親60多身體本來就不好,再加上這兒事一鬧,就卧在床上起不來了,我的年邁的老父親,只能早上4點多起來掃大街,晚上又去撿瓶子和紙殼來補貼家用,而當兒子的我呢?只能呆坐在一旁,我啥也幹不了,我愧疚,我慚愧,我對不起我的老父老母親,我剛出生不久的女兒,我····我只是希望糧庫能負點責任,能幫幫我,就真的有這么難嗎?久真的做不到嗎?老天呀!神呀!我不求什麼只求我父母晚年能安生,我的女兒能健康成長不受餓,我別無他願,只希望那糧庫能發發善心有點良心能對我這事負責。
我懇求大家了·········
C.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舉報有什麼規定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程序,及時處理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的消費者權益爭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的,依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受理的消費者投訴,應當根據事實,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公正合理地處理。
第四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的消費者投訴屬於民事爭議的,實行調解制度。
第五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引導經營者加強自律,鼓勵經營者與消費者協商和解消費糾紛。
第二章 管 轄
第六條 消費者投訴由經營者所在地或者經營行為發生地的縣(市)、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
消費者因網路交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向經營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也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第七條 縣(市)、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處理本轄區內的消費者投訴。
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授權其派出機構,處理派出機構轄區內的消費者投訴。
第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其設立的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中心,應當對收到的消費者投訴進行記錄,並及時將投訴分送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同時告知消費者分送情況。告知記錄應當留存備查。
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反饋上級部門及其設立的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中心。
第九條 上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處理下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的消費者投訴。
下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的消費者投訴,認為需要由上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的,可以報請上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
兩地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因管轄權發生異議的,報請其共同的上一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管轄。
第十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發現消費者投訴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應當及時告知消費者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第三章 處理程序
第十一條 消費者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被投訴人;
(二)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
(三)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
第十二條 消費者通過信函、傳真、簡訊、電子郵件和12315網站投訴平台等形式投訴的,應當載明:消費者的姓名以及住址、電話號碼等聯系方式;被投訴人的名稱、地址;投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投訴的日期等。
消費者採用電話、上門等形式投訴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應當記錄前款各項信息。
第十三條 消費者可以本人提出投訴,也可以委託他人代為提出。
消費者委託代理人進行投訴的,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交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投訴材料、授權委託書原件以及受託人的身份證明。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事項、許可權和期限,並應當由消費者本人簽名。
第十四條 消費者為二人以上,投訴共同標的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認為可以合並受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投訴 。
共同投訴可以由消費者書面推選並授權二名代表進行投訴。代表人的投訴行為對其所代表的消費者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投訴請求,或者進行和解,應當經被代表的消費者同意。
第十五條 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投訴人:
(一)符合規定的投訴予以受理,並告知投訴人;
(二)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並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六條 下列投訴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受理:
(一)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
(二)購買後商品超過保質期,被投訴人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的;
(三)已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
(四)消費者協會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等其他組織已經調解或者正在處理的;
(五)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
(六)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或者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
(七)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
第十七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受理消費者投訴後,當事人同意調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調解,並告知當事人調解的時間、地點、調解人員等事項。
第十八條 調解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主持。經當事人同意,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邀請有關社會組織以及專業人員參與調解。
第十九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調解人員是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與當事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投訴公正處理的,應當迴避。
當事人對調解人員提出迴避申請的,應當及時中止調解活動,並由調解人員所屬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
第二十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施調解,可以要求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提供證據,必要時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進行調查取證。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
第二十一條 調解過程中需要進行鑒定或者檢測的,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交由具備資格的鑒定人或者檢測人進行鑒定、檢測。
鑒定或者檢測的費用由主張權利一方當事人先行墊付,也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協商承擔。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調解過程中,需要委託異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協助調查、取證的,應當出具書面委託證明,受委託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予以協助。
第二十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調解過程中,應當充分聽取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的陳述,查清事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針對不同情況提出爭議解決意見。在當事人平等協商基礎上,引導當事人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止調解:
(一)消費者撤回投訴的;
(二)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者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調解的;
(三)消費者在調解過程中就同一糾紛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
(四)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的;
(五)其他應當終止的。
第二十五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進行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由當事人及調解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加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印章,由當事人各執一份,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留存一份歸檔。
第二十六條 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書的,經當事人同意,調解協議可以採取口頭形式,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人員應當予以記錄備查。
第二十七條 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同時到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請求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當即處理,也可以另定日期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派出機構可以在其轄區內巡迴受理消費者投訴,並就地處理消費者權益爭議。
第二十八條 經調解達成協議後,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第二十九條 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受理消費者投訴之日起六十日內終結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終止調解。
需要進行鑒定或者檢測的,鑒定或者檢測的時間不計算在六十日內。
第三十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處理消費者投訴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的投訴,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二條 對其他部門轉來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消費者投訴,按照本辦法第七條或者第八條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處理消費者投訴中,發現經營者有違法行為的,或者消費者舉報經營者違法行為的,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另案處理。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中有關文書式樣,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一制定。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1996年3月15日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51號令公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消費者申訴暫行辦法》和1997年3月15日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75號令公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所處理消費者申訴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D. 投訴行政執法的電話是多少
投訴行政執法的電話是12139。
行政執法是指行政主體依照行政執法程序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具體事件進行處理並直接影響相對人權利與義務的具體行政法律行為,是國家行政機關在執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或履行國際條約時所採取的具體辦法和步驟,是為了保證行政法規的有效執行,而對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件所做的具體的行政行為。
行政執法是執法的一種。行政執法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執行、適用法律處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對社會、經濟、文化等各種事項及個人組織實施行政管理,遵循的是具有迅速、簡便、以效率為優先特徵的行政程序。
行政執法具有的特徵具體如下:
1、執法主體的法定性和國家代表性;
2、執法具有主動性和單方意志性;
3、執法具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第十九條 高級法院管轄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E. 如果勞動局違反行政法規應該向請問哪個行政部門投訴是紀檢嗎檢察還是監察
市政府或省勞動廳。市政府一般由法制辦代表,你向法制辦申請行政復議即可
F. 如何舉報處理行政不作為
針對於行政機關行政不作為,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主管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就行政機關不作為、不履行義務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十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
(二)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舉報、投訴;
(四)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
G. 行政機關的投訴答復是行政行為嗎
舉報答復行為是行政行為。參照上述行政行為的構成要件,首先,從主體要件來看,版本文所研究的行權政性舉報,均是由舉報人向行政機關提出舉報事項,並要求其依法處理,依法也應當由接受舉報的行政機關給出答復。其次,從職能要件來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會計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都明確規定了舉報受理機關負有依法答復舉報人的職責,行政機關的答復是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的行為。最後,從法律效果來看,舉報人依法享有舉報和獲得答復的行政法權利。相對於獲得答復權,行政機關的舉報答復行為不僅包括實體意義上的法律效果,還包括程序上的法律效果。此外,還有很多舉報行為是當事人基於直接維護自身利益需要而進行的,相關舉報答復行為在實體上同樣產生了明確的法律效果。因此,行政機關對舉報的答復行為符合前述要件,其行政行為屬性可以確定。
H. 12345投訴不解決怎麼辦
12345投訴不解決用以下方法進行維權:
1、掌握證據首先要掌握好舉報、投訴問題的證據,多准備幾份,方面在維權的時候使用,如果有同樣訴求的其他人,大家可以團結起來,一起反應問題,迫使對方解決問題;
2、通過網路、新聞媒體等媒體曝光方式,將對方的不法行為、不作為行為一一曝光,給對方和主管部門施加輿論壓力;
3、多渠道反應。可以直接到信訪部門、主管部門等地方投訴;
4、起訴對方,如果對方已經給自己造成了經濟財產和身體健康的傷害,可以到當地法院起訴對方,提出賠償要求。
5、撥打工信部投訴電話(010-12300)或到工信部網站投訴。 12345平台是由相關工作人員記錄和百姓訴求後交辦到相關單位,然後相關單位再給12345一個反饋,再由12345告知反映人答復意見。
12345服務熱線一般用於:
1、對行政職能職責、政策規定、辦事流程和其他公共服務信息的咨詢;
2、對行政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投訴以及意見和建議;
3、對行政職權范圍內非緊急類管理、服務方面提出的求助;
4、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危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危害公共財產安全、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違法違規行為的舉報;
5、對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辦事效率、行政效能方面的表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五條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I. 行政訴訟和行政投訴可同時進行嗎
投訴概念過於寬泛,如果是指提起行政復議的,則不能與行政訴訟同時進行。法律規定: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申請復議的,則從其規定。如果投訴是指與行政機關協商,法律不禁止,同時法律規定,訴訟期間,行政機關(被告)認為需要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法條鏈接:《行政訴訟法》
1、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2、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第五十六條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4、第六十二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J. 如何向政法委投訴行政機關違法行為
行政機關違法行為不歸政法委管,可以向同級政府或者其上級機關投訴。
法律分析
例如如果是違紀最好報紀檢,如果是違法,報紀檢和檢察院都可以,如果是實名,一定會有回應的。判斷一個違法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還是刑事違法行為,主要的是看違法行為的主體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還是違反民事法律規定的或者是觸犯刑法行為的。簡單來說,違法行為嚴重觸犯刑法,可能受到刑事制裁的,就屬於刑事違法行為;輕微違法行為,尚達不到刑事處罰標準的,可以進行行政處罰(治安處罰),就屬於行政違法行為;所謂的民事違法行為,只能說違法法律規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需要進行賠償或承擔其他責任的行為。一、投訴舉報事項的范圍:1.行政執法主體不具備法定資格卻實施行政執法行為的;2.行政執法主體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3.行政執法主體違法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給付、行政徵收、行政裁決及行政確認等行政執法行為的;4.行政執法人員不具備法定的資格與條件,從事執法工作的;5.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執法行為。二、投訴舉報的受理時限:舉報人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違法、不當的,應當自行政執法行為作出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二)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四)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行政許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依照前兩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基於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