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深圳經濟特區條例

深圳經濟特區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02 21:28:44

『壹』 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正式公布,「人臉識別」可以強制使用嗎

《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正式公布,「人臉識別」不能強制使用。

「人臉識別」「指紋驗證」「聲音解鎖」「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在治安、金融、醫療、交通、學校、支付等場景大范圍使用,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是由於生物識別數據具有唯一性、終身性、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或者被濫用,將造成較一般個人數據更為嚴重的損害後果。

為了在拓展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同時,避免生物識別數據的濫用,《條例》對處理生物識別數據作出更嚴格的規定——除了該生物識別數據為處理個人數據目的所必需且不能替代外,應當同時提供處理其他非生物識別數據的替代方案。

《條例》確立個人數據處理五大原則

數字經濟尚處於發展的探索和起步階段。這一時期中不僅有數字創新產品服務的百花齊放,也充斥著一些諸如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強制索要用戶授權等惡意攫取個人數據行為,對個人信息隱私保護造成嚴重威脅。

針對這一現象,《條例》在明確規定自然人對其個人數據享有人格權益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了處理個人數據的「合法正當、最小必要、知情同意、准確完整和確保安全」等五項基本原則。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正式公布 禁止APP「不全面授權就不讓用」

『貳』 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2021版與舊版有什麼不同

摘要 2021年的到來,深圳城市更新又將迎來另一個里程碑式的變革。新頒布的《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草案修改二稿)》擬定於2021年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該條例最為大家關注的內容便是:簽約率達95%後可啟動個別徵收。而在此之前,簽約率必須要到100%,

『叄』 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條例的條例

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條例
(2014年10月30日深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2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建立健全實際居住人口登記制度,加強非深圳市戶籍人員(以下簡稱非深戶籍人員)服務管理,保障其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特區內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和《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以下簡稱居住證)申領、使用及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和居住證服務管理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保障權益、優化服務、便民高效的原則。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區政府)應當將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和居住證服務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列入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目標管理體系,建立考核評價機制,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五條 市、區公安機關負責居住登記和居住證申請受理、審核、發放等相關工作。
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居住證服務管理的政策制定和綜合協調工作。
市經貿信息化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居住登記和居住證服務管理相關信息系統建設及相關信息的整合、共享和應用工作。
市、區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和計劃生育、教育、民政、住房和建設、市場監督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負責居住證的相關服務管理工作。
第六條 出租屋管理機構、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根據公安機關的委託,可以從事居住登記、居住證申請受理及發放等具體工作。所需經費由財政保障。 第七條 居住登記實行申報義務人主動申報制度。非深戶籍人員在特區居住的,申報義務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公安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委託的機構主動申報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信息。
第八條 非深戶籍人員居所為租賃房屋的,出租人為申報義務人。
非深戶籍人員居所為用人單位、學校宿舍的,用人單位、學校為申報義務人。
非深戶籍人員居所為旅館業或者具有留宿功能的洗浴、桑拿、按摩等經營服務場所的,經營者為申報義務人。
非深戶籍人員居所為自購(建)房屋的,本人為申報義務人。
非深戶籍人員居所為前款所列情形以外房屋的,居所提供者為申報義務人。
受他人委託實際管理房屋的,實際管理人為申報義務人。
第九條 申報義務人應當申報非深戶籍人員的下列居住登記信息:
(一)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
(二)戶籍地址、現居住地址;
(三)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和服務處所、同住非深戶籍人員之間的身份關系;
(四)入住、搬離現居住地的時間;
(五)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申報的其他信息。
第十條 申報義務人可以通過網路申報居住登記信息,也可以到公安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委託的機構申報居住登記信息。
第十一條 下列申報義務人應當即時申報居住登記信息:
(一)以小時、天數為租期租賃房屋的出租人或者實際管理人;
(二)旅館業單位;
(三)具有留宿功能的洗浴、桑拿、按摩等經營服務場所的經營者。
第十二條 下列申報義務人應當在非深戶籍人員入住、搬離之日起七日內申報居住登記信息:
(一)不以小時、天數為租期租賃房屋的出租人或者實際管理人;
(二)為員工提供宿舍的用人單位。
房屋承租人利用承租的房屋為非深戶籍人員提供居所的,非深戶籍人員應當向房屋承租人提供真實、准確、完整的居住登記信息,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房屋承租人應當在非深戶籍人員入住、搬離之日起三日內,向房屋出租人或者實際管理人如實提供非深戶籍人員的居住登記信息。
第十三條 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以外的申報義務人應當在非深戶籍人員入住之日起十五日內、搬離之日起十五日內申報居住登記信息。對居住時間不滿十五日的非深戶籍人員,可以不申報其居住登記信息。
第十四條 非深戶籍人員應當向申報義務人提供真實、准確、完整的居住登記信息,出示有效身份證件。
第十五條 公安機關以及受公安機關委託的出租屋管理機構應當對非深戶籍人員的居住情況進行抽查;發現非深戶籍人員的居住登記信息未申報或者申報的信息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應當予以採集或者補正。
公安機關以及受公安機關委託的出租屋管理機構抽查非深戶籍人員居住情況或者採集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信息時,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六條 申報義務人發現其申報居住登記信息人員及其同住人利用居所從事下列違法、犯罪活動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一)非法從事道路運輸、網吧、休閑娛樂、食品加工、旅館業、餐飲、培訓、職業介紹、婚姻介紹、房地產中介等經營活動的;
(二)賭博、吸毒、販毒、賣淫、嫖娼、製作或者販賣淫穢物品、偽造證件、承印非法出版物、生產或者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窩藏犯罪人員、窩藏或者銷售贓物的;
(三)傳銷或者變相傳銷、非法行醫、非法回收再生資源的;
(四)非法製造、儲存或者經營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及管制器械的;
(五)其他違法、犯罪活動。
公安機關或者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第十七條 房屋出租人或者實際管理人不得將房屋出租給無身份證件的人員。 第十八條 居住證是非深戶籍人員在特區享受相應權益、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法定憑證。
第十九條 非深戶籍人員申領居住證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在特區有合法穩定居所。非深戶籍人員自辦理居住登記之日起至申領居住證之日止,連續居住滿十二個月的,視為有合法穩定居所;
(二)在特區有合法穩定職業。非深戶籍人員自辦理居住登記之日起至申領居住證之日止,在特區參加社會保險連續滿十二個月或者申領居住證之日前二年內累計滿十八個月的,視為有合法穩定職業。
符合特區人才引進規定和正在特區接受全日制中高等學歷(職業)教育的非深戶籍人員,依照本條例規定在特區辦理居住登記的,可以直接申領居住證。
第二十條 申領居住證的非深戶籍人員(以下簡稱申領人),可以到公安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委託的機構提出申請,也可以通過網路等方式提出申請。申領人應當提供本人相關身份信息和近期照片。
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應當核實申領人的居住登記、社會保險等記錄。符合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發放居住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向申領人說明理由,申領人要求書面答復的,公安機關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給予書面答復。
第二十一條 居住證的式樣由市公安機關制定並統一製作、簽發。
初次申領居住證的,免收工本費;補領、換領、再次申領居住證的,工本費由申領人承擔。
第二十二條 居住證損壞或者證面記載信息發生變更的,居住證持有人(以下簡稱持證人)可以申請換領新證。領取新證時,應當交回原證。居住證損毀或者丟失的,可以申請補領新證。
第二十三條 居住證實行簽注制度,每年簽注一次。持證人可以自居住證簽發之日起每滿一年前六十日內申辦居住證簽注。逾期不簽注或者簽注有效期屆滿的,使用功能中止。
第二十四條 持證人申辦居住證簽注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繼續有合法穩定居所。持證人在申請簽注之日前一年內在特區辦理居住登記記錄的居住時間累計滿八個月的,視為繼續有合法穩定居所;
(二)繼續有合法穩定職業。持證人在申請簽注之日前一年內在特區參加社會保險累計滿八個月的,視為繼續有合法穩定職業。
符合特區人才引進規定和正在特區接受全日制中高等學歷(職業)教育的非深戶籍人員,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居住登記的,可以直接辦理居住證簽注。
第二十五條 持證人可以到公安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委託的機構申辦簽注,也可以通過網路等方式申辦簽注。
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應當核實持證人的居住登記、社會保險等記錄。符合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即時簽注;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即時向持證人說明理由。
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二年內申請補辦簽注,符合條件的,自簽注之日起居住證使用功能恢復。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可以為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非深戶籍人員代為申辦居住證及簽注,學校可以為在校接受全日制中高等學歷(職業)教育的非深戶籍學生代為申辦居住證及簽注。代為申辦不得收取費用。
公安機關以及公安機關委託的機構應當為用人單位和學校集中代為申辦居住證及簽注提供便利。
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應當注銷居住證:
(一)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連續滿二年的;
(二)持證人已轉為深圳市戶籍居民的;
(三)弄虛作假取得居住證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居住證被注銷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條件,再次申領居住證。
第二十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居住證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居住證。
第二十九條 除公安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扣押居住證。
第三十條 市、區政府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措施,聯合其他公共服務機構和商業機構為居住證的使用提供便利,擴大居住證使用功能。 第三十一條 持證人可以按照國家和特區有關規定,享受下列權益:
(一)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和檢驗手續;
(二)申辦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台灣通行證及簽證;
(三)申請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四)申請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
(五)申請計劃生育基本服務;
(六)申請免費婚前健康檢查;
(七)申請基本殯葬服務補貼;
(八)申請開具居住證明及與身份相關的證明;
(九)市政府規定的其他權益。
持證人符合市政府規定的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社會保險參保年限等條件的,除享有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權益外,還可以依照有關規定享受公共文化、就業扶持、基本公共教育、社會救助、住房保障等方面相應的權益。具體辦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條 持證人為殘疾人或者同住直系親屬為殘疾人的,可以按照國家和特區有關規定享受特區殘疾人社會團體提供的殘疾人康復治療、教育培訓、就業幫助等權益。
第三十三條 持證人符合市政府規定的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社會保險參保年限等入戶條件的,可以申請轉為深圳市戶籍居民。
第三十四條 持證人按照國家和特區有關規定,可以參加居住地社區組織,參與管理居住地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
第三十五條 持證人可以到有關部門或者通過網路等方式申請相應的權益。申請時應當出示居住證或者提供居住證信息。
有關部門查驗居住證或者核實居住證信息後,應當按照國家和特區有關規定提供相應的權益。 第三十六條 居住登記、居住證服務管理等信息,納入全市統一的公共信息資源庫和政務服務事項系統進行管理和應用。
第三十七條 有關部門應當將本部門採集的非深戶籍人員信息錄入市公共信息資源庫和政務服務事項系統。有關信息應當一次錄入、多方共用、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非深戶籍人員信息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數碼相片、戶籍地址、現居住地址、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計劃生育、職業和服務處所、同住非深戶籍人員之間的身份關系、社會保險、誠信記錄等信息。
有關部門和單位在受理居住證相關申請和提供相應的權益時,市公共信息資源庫和政務服務事項系統已有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重復提供。
第三十八條 非深戶籍人員可以免費查詢本人的居住登記信息或者居住證信息;申報義務人可以免費查詢其提供居所內的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信息。有關部門應當提供便利。
第三十九條 公安機關、有關部門、受委託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非深戶籍人員信息,應當依法保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買賣、違法使用非深戶籍人員信息。 第四十條 申報義務人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未申報或者虛假申報非深戶籍人員提供的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按照未申報或者虛假申報居住登記信息人數每人五百元處以罰款。
申報義務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未申報或者虛假申報非深戶籍人員提供的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按照未申報或者虛假申報居住登記信息人數每人二百元處以罰款。
第四十一條 非深戶籍人員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十四條規定,拒絕向申報義務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提供居住登記信息或者提供虛假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處五百元罰款。
房屋承租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未向房屋出租人或者實際管理人提供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信息或者提供虛假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按照未提供或者虛假提供居住登記信息人數每人五百元處以罰款。
第四十二條 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拒不配合公安機關以及受公安機關委託的出租屋管理機構抽查或者採集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處一千元罰款。
第四十三條 房屋出租人或者實際管理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發現其申報居住登記信息人員及其同住人利用居所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未報告的,由公安機關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千元罰款,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情形的,並處五日以下拘留。房屋出租人或者實際管理人以外的申報義務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發現其申報居住登記信息人員及其同住人利用居所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未報告的,由公安機關處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利用居所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除對違法行為人依法處罰外,對不符合消防安全規定的,公安機關可以依法發出限制使用令,限制該居所出租、經營等使用功能,或者依法查封、責令停止使用。
第四十四條 房屋出租人或者實際管理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將房屋出租給無身份證件人員居住的,由公安機關按照租住人數每人一千元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偽造、變造居住證或者使用偽造、變造居住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三千元罰款,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一千元罰款,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變造的居住證,由公安機關收繳並銷毀。使用偽造、變造的居住證辦理的其他證件,由發證機關宣告作廢或者收回注銷;使用偽造、變造的居住證取得的行政許可,由行政許可機關依法撤銷;使用偽造、變造的居住證申請享受的相應權益,有關部門應當停止提供,並追回已發放的財物。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非法扣押居住證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退還,按照扣押居住證數量每證五百元處以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泄露、買賣、違法使用非深戶籍人員信息的,由公安機關按照被泄露、買賣、違法使用信息人數每人一千元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受到行政處罰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有關單位或者人員的違法行為信息通知信用徵信機構錄入企業或者個人信用徵信系統,供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查詢。
第四十九條 公安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侵害非深戶籍人員合法權益或者為非深戶籍人員謀求不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涉及居住登記或者居住證服務管理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關於居住登記的有關規定適用於在特區居住的外國人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台灣地區居民,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本條例關於居住證的有關規定不適用於在特區居住的外國人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台灣地區居民。
第五十二條 根據《深圳市居住證暫行辦法》、《深圳市居住證試行辦法》辦理的《深圳市居住證》、《深圳市臨時居住證》,在本條例施行之日仍然有效,且持證人符合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可以在本條例施行後十二個月內免費申請換領新證。換領新證前,《深圳市居住證》、《深圳市臨時居住證》繼續有效;換領新證後,持證時間連續計算;不申請換領或者不符合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申請條件的,本條例施行十二個月後,《深圳市居住證》、《深圳市臨時居住證》失效。
第五十三條 居住登記和居住證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市政府制定,與本條例同時施行。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所稱區政府,包括新區管理機構。
第五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肆』 《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36條第4款,第115條第5款怎麼處罰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5

『伍』 《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有何值得關注的地方

近日,深圳在數字經濟領域先行示範,進一步落實了綜合改革試點,制定並公布《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作為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條例》對我國探索發展數字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大灣區數據要素便利流通起到引領作用。具體而言,《條例》有以下三類十大亮點。

一、明確數據權益,在制度層面保障數據便利流通

亮點一:率先明確數據的人格權益和財產權益。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而在法律上確定數據權益則是構建起數據要素市場的必要前提。《條例》第三條、第四條分別確認了自然人在個人數據上的人格權益,以及數據處理者對數據產品和服務的財產權益。

一方面,有利於以保護人格權的路徑,加強對個人數據保護力度,構建起高於財產權的個人數據保護框架,防止大數據、人工智慧、演算法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侵犯個人隱私,危機人之為人的基本尊嚴;另一方面,承認數據產品和服務的財產權益,為數據處理者投入資源、積極交易提供製度支持,有利於加快構建有序流動的數據市場格局。

亮點二:探索建立數據交易制度。

數據的價值在於流動,而數據交易是數據流通的基本方式。探索建立數據交易制度是《條例》的一大亮點。一是明確數據交易范圍。第五十八條規定可以交易的范圍為「合法處理數據形成的數據產品和服務」;二是提供數據交易配套支持,側重數據市場培育。數據市場是新興領域,需要各方力量有尤其是政府發揮能動作用加以扶持培育。

《條例》在草案基礎上,設立市場培育一節,規定了政府和市場各方主體在培育數據市場中主要任務,引導市場主體通過依法設立的數據交易平台進行數據交易,支持數據價值評估、數據交易模式創新,促進數據資源高效流通。三是注重數據市場公平競爭。引入《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壟斷法》等競爭法中相關概念,保障數據市場規范有序發展。

亮點三:建立數據領域公益訴訟制度

只有法律長了牙齒,才能夠更好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數據侵權行為具有高度隱蔽性,受侵害主體往往難以察覺其數據權益被侵犯,即便察覺,由於取證難,出於維權成本的考量,難以對侵權企業形成有效制約。

為解決當前數據維領域權難的現狀,《條例》第九十八條建立數據領域公益訴訟制度,規定有關組織、人民檢察院可以就違規進行處理數據致使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受損的行為,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人民檢察院還可對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履行數據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提出檢察建議,並進一步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二、保護個人數據安全,高標准全方位防止數據濫用

亮點四:確立個人數據處理五大原則。

數字經濟尚處於發展的探索和起步階段。這一時期中不僅有數字創新產品服務的百花齊放,也充斥著一些諸如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強制索要用戶授權等惡意攫取個人數據行為,對個人信息隱私保護造成嚴重威脅。

針對這一現象,《條例》在明確規定自然人對其個人數據享有人格權益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了處理個人數據的「合法正當、最小必要、知情同意、准確完整和確保安全」等五項基本原則。

亮點五:充分尊重自然人數據處理自決權。

圍繞上述五項基本原則,《條例》構建起對個人數據進行人格權益保護的基本框架,其中「告知-同意」制度的建立是一大亮點。與《條例(徵求意見稿)》相比,《條例》正式稿不僅將個人數據處理中「公開透明」原則改為「知情同意」,並且將之前個人數據處理中涉及告知與同意的部分單列成節,確立「告知-同意」制度,提升個人數據知情權與自決權在《條例》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就一般個人信息「告知-同意」的基礎上,對於敏感個人數據、生物識別數據和未滿十四歲的未成年人個人數據的處理上,《條例》還作了更加嚴格的明示同意要求。

亮點六:打出個人數據保護組合拳。

在數字經濟這一新興領域,個人數據面臨著紛繁多樣的數據侵權之虞。《條例》在總結既往案件經驗的基礎上,對濫用個人數據現象給予逐一回應,打出了個人數據保護的漂亮組合拳。

《條例》就APP通過「不全面授權就不讓用」的方式收集個人數據的現象,規定了APP不得「任性」拒絕向用戶提供服務;就大數據「殺熟」,加大了處罰力度;就APP導致的「繭房效應」,賦予自然人拒絕個性化推薦的權利;就「人臉識別」「指紋驗證」「聲音解鎖」「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的濫用,確立了嚴格的生物識別數據處理規則等。

三、公共數據共享共治,推動數字經濟領域協同監管

亮點七:明確更廣的公共數據內涵。

盡管《數據安全法》提及「政務數據」,但未就「政務數據」給予明確定義,僅規定了國家機關為履行法定職責時收集、使用數據的合法合規義務。

《條例》則在第二條第五款明確規定「公共數據」是指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在依法履行公共管理職責或者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處理的數據。因此,《條例》所稱公共數據不僅包括公共事務管理活動中收集、產生的數據,還包括公共事務服務中收集、產生的數據,其范圍比數據安全法中「政務數據」更加廣泛。

亮點八:以負面清單形式確立公共數據共享原則,建立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利用制度。

政府各部門所掌握的公共數據資源蘊藏著巨大價值,通過合理開發利用不僅可以便利市民生活,還可以大力促進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條例》著眼於公共數據安全合理使用,建立了有關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和利用制度。

一是設計了公共數據治理的頂層框架,要求政府建立城市大數據中心,實現對全市公共數據資源統一、集約管理。

二是以負面清單形式確定了公共數據共享范圍,即除清單中規定的數據外,其餘數據應當共享,盡可能的擴大了公共數據共享范圍,實現「以共享為原則,以不共享為例外」目標。

三是首次明確公共數據開放不得收取任何費用,提高自然人、法人與非法人組織參與公共數據開放的積極性,促進公共數據的充分利用。四是強調政府部門對公共數據的利用。《條例》用單獨一節規定政府部門對公共數據的利用,建設智慧政府,有助於充分挖掘公共數據的潛力,鼓勵市場主體進入數據市場,促進公共數據的充分利用。

亮點九:政府與市場協同參與數據治理。

《條例》確立了以市網信部門和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部門為主,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的監管框架。其中,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部門就公共數據管理負責,其他涉及個人數據保護、網路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通等事務由市網信部門牽頭負責。明確不同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有利於促進相關監管部門之間形成合力,加大對違規處理數據行為的執法力度,全力保障相關主體的數據權益。

在數據安全管理方面,《條例》設計了較為完善的數據處理者對數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利於推動市場主體參與到全市數據治理當中。

亮點十:與相關制度規范形成數字經濟領域監管合力。

雖然在規制數字經濟領域中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方面,《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能夠提供一定規范依據,但所提供製度工具相對較少,且並未有對數據市場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定。

《條例》第四章第三節單獨強調數據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義務,能夠起到更好維護數據市場的秩序,促進其健康穩定發展的作用。同時,在法律責任部分加大了對數據領域反競爭行為的處罰力度,其上限達到了五千萬元。該制度安排抓住了數據這一數字經濟治理肯綮,通過規制數據處理行為,直接處罰該領域的反競爭和濫用行為,與競爭規則形成監管合力,進一步充實了數字經濟和平台經濟治理工具箱。

『陸』 《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表決通過,該條例規定了什麼

一,條例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酒精飲料。

主要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教學、活動的場所禁止銷售酒精飲料,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酒精飲料。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對不能出示身份證件的,不得向其出售酒精飲料。對於違反這一規定的,將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3萬元罰款。

鼓勵餐飲服務經營者和集體用餐食堂對所提供食品的熱量和主要營養成分等進行標識,鼓勵商店、超市等開設低鹽、低脂、低糖食品專櫃。

『柒』 《深圳經濟特區律師條例》出台功不可沒

.經濟就是經邦濟世、經國濟世或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如「識局專經濟」(《晉書紀瞻》屬)、「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說》卷六)。它的含義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各種經濟活動,如何處理政治、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即治理國家、拯救里士多德著:《政治學》)。

『捌』 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條例內容

《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2015年12月24日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了市政府提出的《〈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案(草案)》,決定對《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作如下修改:
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有關部門辦理下列事項時應當核查申請人的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
(一)公安部門辦理已生育、已懷孕人員入戶手續;
(二)公安部門辦理隨遷入戶手續;
(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已生育、已懷孕人員的調動、錄(聘)用手續;
(四)民政部門辦理深圳戶籍人員收養子女手續;
(五)住房和建設部門銷售或者租賃保障性住房。
申請人未能提供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的,相關部門不予辦理前款規定事項。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2012年10月30日深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根據2015年12月24日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具有深圳市(以下簡稱本市)戶籍的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動人口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實際,將人口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成效應當作為考核相關部門及其負責人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
第五條 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市主管部門)是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全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區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區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及相關規定,負責本轄區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工作。
第六條
發展和改革、財政、公安、衛生、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文化、規劃和國土、住房和建設、出租屋租賃管理等有關部門依據本條例的規定和各自的職責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七條
街道辦事處(以下簡稱街道辦)依照本條例及相關規定,具體負責本轄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社區工作站協助街道辦在本社區內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區主管部門可以委託街道辦徵收社會撫養費以及實施行政處罰。
第八條 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計劃生育協會及其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居民委員會可以制定人口與計劃生育自治公約,將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作為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內容之一。
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應當積極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社會公益性宣傳。
第九條
本市戶籍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動人口依法享有國家、廣東省和本市規定的計劃生育服務待遇,應當接受有關部門的管理、檢查,配合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採集工作。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在本單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管理和服務
第十一條 市、區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門、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廣東省有關規定及本地區實際情況,建立並督促、落實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制度。
第十二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出生缺陷預防和監測制度。
醫療機構、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提供出生缺陷預防技術服務。
第十三條 市、區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婚前、孕前檢查等免費優生健康服務制度。
符合生育政策規定的本市戶籍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動人口按照規定享受免費婚前、孕前檢查、咨詢指導和隨訪跟蹤等優生健康服務。
第十四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新生兒出生、死亡報告制度和終止妊娠統計制度。
醫療機構、保健機構應當定期向所在地主管部門報告新生兒出生、死亡個案信息和終止妊娠的統計信息。
主管部門、醫療機構、保健機構應當對上述個案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條 第一胎子女經本市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織鑒定為病殘兒,按照規定符合再生育條件且經市主管部門批准再生育的,應當接受產前醫學檢查。
第十六條 不得利用B超、染色體監測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鼓勵對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行為進行舉報,對舉報查證屬實的,應當予以獎勵。具體獎勵辦法由市主管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七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日常管理和監督。
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應當經依法批准並取得相應資質,按照有關規定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妻提供服務。
不得採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實施三胎或者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第十八條
育齡夫妻應當落實計劃生育避孕、節育措施,接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指導,預防和減少非意願妊娠。不符合生育政策規定懷孕的婦女,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終止妊娠。
第十九條 本市實行計劃生育服務證管理制度。
本市戶籍已婚育齡婦女,應當向戶籍所在地(以下簡稱戶籍地)街道辦申領廣東省計劃生育服務證明。
前往廣東省外工作、生活的,應當向戶籍地街道辦申領流動人口婚育證明。
辦理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所列事項的,應當提交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條 女方為本市戶籍的,執行廣東省的生育政策。
本市戶籍已婚育齡婦女符合生育政策規定生育第一胎的,應當在生育前到女方現居住地街道辦進行生育登記。
符合生育政策規定,申請再生育的,夫妻雙方應當在懷孕前共同向女方戶籍地街道辦申請。
第二十一條 女方為流動人口的,執行其戶籍地的生育政策。
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在本市生育第一胎的,應當在生育前向現居住地街道辦辦理生育登記。
第二十二條
流動人口育齡婦女在本市居住的,應當自到達現居住地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現居住地街道辦交驗其戶籍地人口計生部門出具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或者廣東省計劃生育服務證明。
第二十三條
已懷孕的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戶籍遷入本市時,應當向戶籍遷入地街道辦交驗准予生育計劃生育證明;符合原戶籍地計劃生育政策的,由戶籍遷入地街道辦換發廣東省計劃生育服務證明。
第二十四條
違反生育政策規定生育的,主管部門應當核查其戶籍地出具的社會撫養費徵收決定書和票據。違反計劃生育規定拒絕接受處理的,不予辦理有關計劃生育證明。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區主管部門應當徵收社會撫養費:
(一)超生的;
(二)本條例規定按超生處理的;
(三)未依法辦理結婚登記而生育第一胎且自生育之日起六十日內未補辦結婚登記手續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所稱的超生是指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生育政策規定,超出准予生育胎次而生育子女的行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超生處理:
(一)未辦理結婚登記生育第二胎以上的;
(二)未依法辦理收養手續收養子女,經責令一百二十日內補辦收養手續而逾期未補辦的;
(三)有配偶一方與他人生育子女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其生育子女的;
(四)再生育時,第一胎子女為病殘兒但未經本市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織鑒定的;
(五)夫妻雙方為本市戶籍,或者一方為本市戶籍另一方為非本市戶籍的中國內地公民,違反女方戶籍地生育政策在境外生育子女且其子女在本市辦理入戶或者兩年內在境內累計居留滿十八個月的;
(六)有證據證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本人拒絕接受、配合主管部門調查且不能提供其與子女的非親子關系鑒定結論或者非親子關系證據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綜合治理
第二十七條 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和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責任制。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應當與所在地的區主管部門或者街道辦簽訂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計劃生育的各項職責及獎懲規定,並接受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
第二十八條
市主管部門和公安、統計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本市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開展常規統計、抽樣調查、專項調查,並定期向社會公布統計分析數據。
第二十九條 市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建立和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系統。
發展和改革、公安、衛生、教育、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出租屋租賃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與主管部門相互提供人口管理相關數據,實現人口信息共享,促進人口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
第三十條 市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市人口出生變動趨勢,向社會公布人口出生預報信息。
夫妻可以根據人口出生預報信息,結合家庭實際,選擇生育時間和生育間隔。
第三十一條 有關部門辦理下列事項時應當核查申請人的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
(一)公安部門辦理已生育、已懷孕人員入戶手續;
(二)公安部門辦理隨遷入戶手續;
(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已生育、已懷孕人員的調動、錄(聘)用手續;
(四)民政部門辦理深圳戶籍人員收養子女手續;
(五)住房和建設部門銷售或者租賃保障性住房。
申請人未能提供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的,相關部門不予辦理前款規定事項。
第三十二條 有關單位辦理下列事項時應當核查申請人的相關計劃生育證明:
(一)公安部門辦理居住證,應當核查已婚育齡婦女的廣東省流動人口避孕節育報告單;
(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就業登記手續,應當核查用人單位與其所在地的區主管部門或者街道辦簽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或者查驗用人單位聘用的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的計劃生育證明;
(三)房屋租賃管理部門辦理住宅租賃合同登記,應當核查出租人與所在地街道辦簽訂的出租屋流動人口綜合管理責任書,同時核查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承租人經出租屋所在地街道辦查驗的計劃生育證明;
(四)幼兒園、學校辦理流動人口新生入園、入學、轉學、少兒醫保等手續,應當核查其父母的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
(五)醫療、保健機構為孕婦進行產前檢查、接生,應當核查其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
申請人未能提供相關證明的,有關單位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其所在地街道辦,街道辦應當依照規定跟蹤處理。
第三十三條
物業服務企業應當配合所在地街道辦做好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每月向所在地街道社區工作站書面告知其所服務的物業小區內住戶人口信息變動情況。
住房和建設部門應當督促物業服務企業履行前款規定。
第三十四條 業主或者出租屋管理人應當與所在地街道辦簽訂出租屋流動人口綜合管理責任書,提供承租人員的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
第四章 獎勵與保障
第三十五條 職工實行晚育並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除按國家、廣東省有關規定享受假期優待外,女方增加產假十五天。
第三十六條 獨生子女父母可以在子女出生後申請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本市戶籍人口,從發證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歲止,由市、區人民政府發放獨生子女保健費。獨生子女保健費的標准、具體發放方式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條
具有本市戶籍且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或者沒有生育只收養一個子女的,男性年滿六十周歲、女性年滿五十五周歲時,按照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給予計劃生育獎勵。
第三十八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在住房、醫療、養老等方面予以優先照顧,並將有關扶助工作納入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
區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扶助對象的資格確認、個案信息檔案和日常管理工作。市、區財政、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共同做好各項扶助政策措施的銜接工作。
第三十九條
本市戶籍育齡夫妻或者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且納入實際管理的流動人口育齡夫妻施行避孕節育手術的,憑手術證明,由所在單位給予休假,並由現居住地的區人民政府給予補助:
(一)放置宮內節育器的,自手術之日起准予休假三天,手術後七天內不得安排從事重體力勞動,並給予不低於二百元的補助;
(二)輸精管結扎的,自手術之日起准予休假七天並給予不低於六百元的補助;
(三)輸卵管結扎的,自手術之日起准予休假二十一天並給予不低於六百元的補助;
(四)妊娠十四周以內落實補救措施終止妊娠的,自手術之日起准予休假十五天並給予不低於三百元的補助;
(五)妊娠滿十四周(含十四周)以上落實補救措施終止妊娠的,自手術之日起准予休假四十二天並給予不低於五百元的補助。
同時施行兩種避孕節育手術的,合並計算假期和補助。
第四十條 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接受節育手術的,其配偶可以享受五天看護假。
施行避孕節育手術的本人及其配偶,在規定的假期內照發工資,不影響福利待遇和全勤評獎。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的機構,由區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實施人工終止妊娠的機構,由區主管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執業證書;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前款規定的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除按照前款給予處罰外,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規定,醫療機構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沒收非法所得和葯品、器械,並處以五萬元的罰款,對有關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四十三條 未按照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終止妊娠的,由區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落實補救措施;逾期不落實的,處以一萬元罰款;導致生育的,按照超生處理。
第四十四條
虛報、瞞報本人生育狀況騙取計劃生育證明或者提供虛假計劃生育證明的,由區主管部門處以五千元罰款;虛報、瞞報本人生育狀況導致超生的,按超生處理,並由區主管部門處以二萬元罰款。
第四十五條 隱瞞超生事實遷入本市的,按照規定徵收社會撫養費,並由區主管部門處以二萬元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的,由街道辦責令限期補辦生育登記手續。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符合再生育政策規定,未經批准懷孕第二胎的,由街道辦責令限期補辦審批手續;生育時仍未補辦審批手續的,由區主管部門按照本條例第五十條規定的計征基數徵收百分之二的社會撫養費。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未辦理生育登記的,由街道辦責令限期補辦生育登記手續;逾期未補辦的,由現居住地區主管部門處以五百元罰款。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未交驗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或者廣東省計劃生育服務證的,由現居住地街道辦責令限期交驗;逾期未交驗的,由現居住地區主管部門處以五百元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未交驗准予生育計劃生育證明的,由現居住地區主管部門處以二千元罰款。
第五十條 區主管部門按下列規定徵收社會撫養費:
(一)超生一個子女的,對男女雙方分別按計征基數一次性徵收三倍社會撫養費;超生二個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個子女應當徵收的社會撫養費為基數,對每個超生子女以超生子女數為倍數徵收社會撫養費;
(二)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對男女雙方分別按計征基數徵收社會撫養費。
社會撫養費以生育行為發生時本市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額為徵收的計征基數。被徵收人上年度實際收入高於本市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額的,對其超出部分應當按照超出部分的兩倍加征社會撫養費。
第五十一條 對超生的男女雙方,有關單位按下列規定予以處理:
(一)屬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以及集體企業工作人員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開除處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二)隱瞞超生事實調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以及集體企業的,給予開除處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三)自依法處理完畢之日起未滿五年的,超生人員及其子女戶口不得遷入本市;
(四)自依法接受處理之日起未滿五年的,不得申請廉租房及公共租賃住房;
(五)自依法接受處理之日起未滿十五年的,不得申請購買保障性住房;
(六)已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收回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退還所領取的獨生子女保健費。
第五十二條
拒絕、阻礙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主管部門或者街道辦予以制止並給予批評教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五十三條
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有違法所得的,依法沒收違法所得;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賄賂的;
(四)截留、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
(五)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
(六)不按照規定辦理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四條
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未完成管理目標以及不履行計劃生育綜合治理職責分工的,對有關部門及其主要責任人,按照責任制進行追究並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五十五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不履行有關協助計劃生育管理義務的,由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並依法追究行政責任。
不執行相關優待獎勵規定的,由區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逾期未改的,處以一萬元罰款。
第五十六條
當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足額繳納社會撫養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收滯納金。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繳納義務的,作出徵收決定的區主管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本條例所稱獨生子女是指父母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該子女沒有同胞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以及與其父(母)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五十八條 本條例所稱的區,含光明、坪山、龍華、大鵬新區等管理區。
第五十九條 本條例規定由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具體辦法的,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六個月內制定。
第六十條 本條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玖』 《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是在2007年9月25日由深圳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其中總共包括了八章一百二十七條的內容,以下是詳細的內容:

第一章

第一條

為了規范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安全、舒適、文明、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特區物業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物業管理實行業主自治、專業服務與政府監管相結合的原則。

物業管理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定,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四條

市政府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主管部門)負責物業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實施本條例以及其他關於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執行國家關於物業管理的有關規定;

(二)研究擬定或者制定物業管理相關政策措施;

(三)指導、協調區政府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區主管部門)以及其他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街道辦事處、行業協會等依法開展物業管理相關工作;

(四)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職責。

區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物業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並接受市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

市、區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物業管理相關工作。

第五條

街道辦事處在區主管部門指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業主大會成立及業主委員會的選舉工作,指導、監督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日常活動。

社區工作站協助街道辦事處開展物業管理相關工作。街道辦事處可以委託社區工作站辦理物業管理相關事務。

第六條

深圳市物業管理協會(以下簡稱市物業管理協會)是物業服務行業自律組織,應當積極規范行業經營行為,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負責制定並監督實施物業服務規范,促進物業服務企業依法、誠信經營,並組織物業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調解行業內部爭議等。

第七條

建立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處理物業管理的重大問題。具體辦法由市政府制定。

第二章

第八條

物業的所有權人為業主。

業主在物業管理中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權利,並承擔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

第九條

物業管理區域應當依法成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一個物業管理區域成立一個業主大會。業主較少的,經全體業主一致同意決定不成立業主大會的,由全體業主共同履行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職責。

業主大會通過業主大會會議和業主委員會行使職權。

第十條

業主大會會議分為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

業主大會會議由業主委員會按照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組織召開。召開業主大會會議時,應當邀請物業所在地社區工作站派員列席。

第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業主委員會應當及時召集業主大會臨時會議:

(一)百分之二十以上業主提議;

(二)發生重大緊急事件需要及時處理;

(三)本條例和業主大會議事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

應業主提議召集業主大會會議的,業主委員會應當核實提議人的業主身份。

第十二條

業主委員會不按規定召集業主大會會議的,業主可以請求所在地街道辦事處責令限期召集;逾期仍未召集的,由街道辦事處組織召集。

第十三條

業主大會會議召集人應當於會議召開十五日前將會議議題、時間、地點、方式以及表決事項等予以公告,並同時抄送全體業主。

第十四條

業主大會會議與會業主所持有的投票權超過本物業管理區域內投票權半數,且與會業主人數超過全體業主人數半數的,業主大會會議方為有效。

前款所稱與會,是指業主在會議簽到表簽字確認;採用或者同時採用書面形式召開業主大會會議的,包括業主在表決票上或者選舉票上簽字確認並按照規定方式交回表決票或者選舉票。

業主投票權數按業主所擁有物業的建築面積計算,物業建築面積每平方米計算為一票,不足一平方米的按四捨五入計算。

第十五條

業主可以自行投票,也可以委託他人投票。

委託他人投票的,應當出具書面委託書,載明委託事項和投票權數。受委託人投票時,應當出示委託書以及委託人和本人身份證明。

一個獨立產權單位登記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所有權人的,應當自行確定一名投票人。

第十六條

業主大會會議表決採用記名投票的方式。

一個獨立產權單位擁有一個表決票或者選舉票,每張表決票或者選舉票上應當標明該產權單位的投票權數。

第十七條

業主大會作出決定,應當經與會業主所持投票權二分之一以上和與會業主人數二分之一以上多數同意。

業主大會作出本物業管理區域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以下簡稱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使用和續籌方案,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決定,應當經與會業主所持投票權三分之二以上和與會業主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同意。

第十八條

業主大會依法作出的決定,對本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

業主委員會應當在業主大會作出決定三日內,將決定以書面形式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告,並抄送全體業主。

第十九條

物業管理區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成立業主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通過管理規約、制定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等:

(一)物業出售且已經交付使用的建築面積達到物業總建築面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二)首套物業出售並交付使用滿二年的。

物業管理區域符合前款條件後六十日內,建設單位或者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書面告知物業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業主也可以書面告知物業所在地街道辦事處。

街道辦事處應當在收到書面告知後一個月內,負責核實並組織、協調成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籌備組(以下簡稱籌備組)。

第二十條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3-07-15,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熱點內容
規章制度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發布:2025-05-16 01:16:03 瀏覽:648
南通啟星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6 01:15:10 瀏覽:869
托幼立法 發布:2025-05-16 01:01:01 瀏覽:897
2015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修訂稿 發布:2025-05-16 01:00:27 瀏覽:36
女人性道德 發布:2025-05-16 00:53:46 瀏覽:643
崑山淘寶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6 00:33:35 瀏覽:959
遲到曠工勞動法 發布:2025-05-16 00:27:55 瀏覽:639
合萬國而君之立法度班號令 發布:2025-05-16 00:26:56 瀏覽:617
合同法有證書 發布:2025-05-16 00:22:07 瀏覽:904
民法典修改之處 發布:2025-05-16 00:17:53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