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思想法規

思想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06 06:17:17

Ⅰ 中國傳統的法律思想有哪些

(一)家族倫理
古代是沿著由家而國的途徑進入階級社會 的,因此,宗法血緣關系對社會的各個方面有著強烈的影響。尤其宗法與政治高度結合造成家國一體的 特有體制。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後,便開始了道德法律化與法律道德化的交融發展過程。從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法律與道德結合的倫理法。在 普遍重視倫常的 古代社會,要發揮家長族長對家族的管理作用只依靠倫理當然不夠,因此才通過制定法律,使倫常關系變成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
(二)「君權神授」
所謂「君權神授」就是君主的詔令是最高的法律,君主是國家的大家長。這實際上是家本位倫理擴大使用而已。古代家國同構,國家是家的放大,一切適用家的倫理在被移做法律原則後都適用於君民之間。一切對皇帝權威的 威脅都被定為最嚴厲的犯罪,要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三)德主刑輔
德主刑輔是古代中國傳統思想的主線。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教化的力量以收到潛移默化之功效。這種以教化改造人的方法無疑是最徹底最根本的方法,而法律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因為法律沒有強人為善的力量,頂多起到補救的作用。所謂「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兩者之價值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四)法有等級
對於法有等級,這是中國古代根深蒂固的思想,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法家與儒家是有共同點的。法家講「刑無等級」實際上並不是沒有等級的。儒家「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等級之體現。(不做展開)
(五)「無訟」的追求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巨大的儒、法、道三家,盡管他們採取的方法與途徑不同,但他們追求的終極社會政治的目標和理想,就是秩序的和諧。及至漢武帝標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術」為核心,兼容並包其他各家思想之後,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無訟」觀念 , 也就成為正統思想。從歷朝歷代的文史典籍中,都能發現儒家思想對訟獄觀念的闡述。孔子的施政綱領中就有「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儒家思想中所嚮往的理想社會是「講信修睦 ,選賢與能」 平靜恬美的禮制社會,由此描繪了上古時君主禮賢下士 ,民眾淳樸率真的圖景 , 規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的社會秩序。
(六)人治追求
人治與法治是相對應的治理國家的兩種最主要的模式。其中儒家主張人治而法家重法治。關於賢人與良法的關系問題,孔子認為即使制定良好的法律最終還是必須由賢人來執行。如果良好的法律沒有賢人去執行的話再好的法律也是沒有用的。所以孔子主張賢人之治甚於法律,良好的法律必須由賢人去執行。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後這一人治思想一直貫穿始終。
(七)權大於法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使得皇權專制制度化法律化。從此以後國家的最高權力都集中與皇帝一人。皇帝成為了神權族權軍權經濟權司法權的集中代表者。而皇帝只服從於天除此不受任何制約,法律也只不過是以皇帝為代表的統治階級的意志。
(八)民本主義
這是春秋重民觀念發展的理論成果,儒家法律思想的精華。儒家向來重視人命,主張立國應先利民,反對不教而驅民上戰場,不教而向民施刑殺。此外,孔子「愛人」說,孟子「民貴君輕」說,荀子「民水君舟」說均是民本主義思想的重要體現。
(九)大一統思想
古代王道政治的原則即為天下統一,反對分裂割據。孔子「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荀子「隆一而治」均為大一統思想之體現。
(十)順其自然
此與「無為而治」有點混同,其多少有些排斥法律,對法律的態度有幾分冷淡,因為法律有時候非但不是公平正義的東西,卻可能使人誤入歧途。總之既有利又有弊,順其自然或許是一種好的做法,但這會讓人產生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法律的產生與存在本身是否也是自然之事?」
(十一)天然秩序
儒家禮法的重要作為就是要構建一套教化天下的仁義道德與禮法規范。通過禮樂教化提高人的思想道德,調整相關的權力秩序,從而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秩序。
(十二)重法治吏
依法治吏是古代傳統的法律思想。封建專制制度下,君主為了控制國家,勢必要 通過一個權力媒介,那就是官吏。中國古代社會所說的 人治其實就是官治。為了發揮官治的作用,那就需要治官。控制官吏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

Ⅱ 中國古代各種的法律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仁者愛人,尊禮尚德,覺得道德是約束人們的主要手段,君子應該自省,對於法律的看法是遵守但不重點推崇。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是施仁政,輕刑罰,認為法律不該過於嚴格。韓非子是法家代表人,認為社會主要由法律維護秩序,法律應該嚴格,天子與庶民同罪,法律是統治的重要手段,比較嚴苛,並且他的思想得到了實踐。先秦法家思想是法律對於社會而言極為重要,國家需要完善法律嚴格執行。

Ⅲ 人類社會是否存在「思想犯」懲罰的法律法規

最近一些影視劇和文學作品,被廣大觀眾認為劇情不合邏輯,對話蒼白無力,為了湊集數、湊字數甚至對一些國內外經典作品胡編亂造。其中不乏優質作品,但是卻被個別消費者認為是生搬硬套典故,以彰顯編劇的文采,基本的歷史知識、生活常識都不懂。也有極個別出發點是好的創作者劍走偏鋒,打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旗幟變相一家獨大,反而受到了觀眾的質疑。更有甚者為了追趕潮流,低俗無下限,惡搞無底線。

雷劇、抗日神劇、穿越神劇以及現在的一些古裝神劇等不倫不類的作品是沒有底氣的,也是沒有群眾基礎的,自然就沒有發展空間。一知半解並不代表可以信口開河,信手捏來。與其絞盡腦汁的為自己的作品找些高大上的內容做點綴,不如靜下心來多看看書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發展的必然,中國歷史悠久,誕生了眾多先進的文化知識,至今依然具有借鑒意義。

雖然特定的時間段有些落後的文化位居主流,如明清八股文制度固定了五百多年的中國人的思想主流,造成了一個壓抑的社會氛圍,導致文化遠不如漢唐的繁榮。但是無論哪一朝代遺留的文學作品,都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大部分文化底蘊深厚,令人回味無窮。

口出狂言這個成語的來歷就屬於糟粕的部分,口出狂言有很多原因,比如醉酒、神經病、夢話、氣話等等。現代如果一個人自吹自擂最多就是進心理門診治療,但是在古代如果口出狂言被有權有勢的人聽見了,後果不堪設想。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慢慢的就會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口出狂言這個成語現在幾乎沒有人讀寫說了。

總而言之,古代的歷史有很多是屬於對個人思想的定罪判刑。雖然現在沒有以前那樣落後,但是口誅筆伐還是少不了的,所以引用典故的時候還是多讀讀書,以免誤導觀眾。

危害行為的第三特徵:危害行為侵犯的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利益,這是它的實質內容。現代刑法禁止對思想定罪處罰,所以任何犯罪都不能缺少危害行為,無行為即無犯罪,無行為即無刑罰

Ⅳ 思想道德和法律是什麼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和法律是調節人們思想行為、解決人們的思想困惑、協調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屬於倫理思想的一部分,它與道德學說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聯系是:道德學說往往是對道德思想的概括和總結,是理論化的道德思想;它們同屬道德意識現象;道德思想的表現可能比較系統,也可能是零散、個別的,但又受道德學說的影響。

區別是:形成時間不同,原始人已有道德思想,但道德學說卻出現於奴隸社會;道德學說是經過加工的,道德思想則既可以是自覺的,又可以是不自覺的。

(4)思想法規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建設包含的一個方面,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服從和服務於黨的路線、綱領,從意識形態方面,從理論指導上講,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地位。在意識形態領域絕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立場。

Ⅳ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關系是什麼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有這辨證統一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Ⅵ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關系是什麼

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思想道德與法律既屬於不同的學科領域,有著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領域,但也存在著相互關聯的地方,他們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層次上融為一體。
(1)思想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從表現形式上看,法律表現為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或國家認可的習慣;而道德則是一種意識形態、觀念的東西。
從調節的層面來看,思想道德涉及主要是個體觀念和意識形態層面的問題;法律涉及主要是人們行為層面的問題。
從調節方式來看,思想道德修養主要依據個體內在的要求和信念起作用,是一種「軟調控」,法律是通過強制性的外在控制發生作用,是一種「硬控制」。
從調節范圍來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圍更為廣泛,相對模糊;法律作用的范圍較為具體,十分明確。
(2)思想道德與法律的聯系
思想道德與法律都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思想道德與法律都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反映,體現了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
思想道德與法律在許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為思想道德提供了保障,思想道德建設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標。
(3)思想道德與法律共同融入個體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與法律雖然在知識層面有區別,在規范層面有相通,但他們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上,是一體的。個體素質由健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組成

Ⅶ 思想法律問題

辨析題:
1 錯。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時產生,死亡時終止。但行為能力不是。分為完全、部分、無。根據年齡和精神狀況區分。
2 錯。不是疏忽大意,是間接故意。

論述題:
1 盜竊罪既遂。歸還行為屬於對盜贓物的處分行為。
2 黃某 故意殺人 有自首情節 姜某搶劫罪 李某搶劫罪共犯 徐某?哪來的?

具體東西你自己些吧,對自己也是鍛煉

Ⅷ 什麼是法律思想

法律思想有別於法律和法制。法律和法制只有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才能創制,回而法律思想則不限於統答治階級,被統治階級也可以具有,只是它不佔統治地位。因此,中國法律思想史既包括中國歷代占統治地位的統治階級的法律思想,也包括歷代不佔統治地位的被統治階級的法律思想。法律思想也不等於法理學或法律哲學。

熱點內容
cpa經濟法多選題 發布:2025-05-11 16:52:15 瀏覽:690
勞動法關於孕婦請假 發布:2025-05-11 16:48:18 瀏覽:930
法治教育書信 發布:2025-05-11 16:46:30 瀏覽:624
劍閣知名律師 發布:2025-05-11 16:46:28 瀏覽:667
融水法院領導 發布:2025-05-11 16:41:24 瀏覽:308
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陰園區法庭 發布:2025-05-11 16:33:21 瀏覽:242
實務法學 發布:2025-05-11 16:13:45 瀏覽:499
湖南計生條例2016 發布:2025-05-11 15:59:10 瀏覽:850
合同法怎麼處罰未簽訂補充協議 發布:2025-05-11 15:59:04 瀏覽:109
公鼎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1 15:57:26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