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火葬法律法規

火葬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06 10:08:50

① 關於殯葬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 現在沒有這方面的專門法律,2012年12月3日民政部分布了《關於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民發〔2012〕211號》

  2. 內容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為切實保障群眾基本殯葬需求,提升殯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和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國發〔2012〕29號)和《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國發〔2012〕17號)要求,現就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重要意義

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為城鄉低收入群眾乃至全體社會成員身故後提供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存放等基本殯葬服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民生工程。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各地陸續出台了一批以面向不同群眾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為主要內容的惠民殯葬政策,不同程度地減輕了群眾喪葬負擔,增強了群眾參與殯葬改革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但是,惠民殯葬政策還存在覆蓋范圍窄、保障水平低、分布不平衡、實施方式單一等問題,特別是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殯葬服務救助保障水平差距較大,對於群眾主動進行葬式葬法改革的鼓勵性措施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參與殯葬改革的積極性,制約了殯葬改革的順利推行和殯葬事業的健康發展。


各地必須深刻認識到,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著力保障群眾基本殯葬需求是切實減輕群眾殯葬支出負擔、實現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民的重要途徑,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應有之義,是保護資源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是深化殯葬改革、推動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加大資金投入,把實施惠民殯葬政策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舉措,全面推進,抓實抓好。


二、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滿足群眾殯葬需求、維護群眾殯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基本殯葬服務納入政府公共服務保障范圍,著力解決城鄉居民基本殯葬需求,大力支持綠色環保、生態節地、文明節儉的殯葬方式,加快建立健全保障基本、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殯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殯葬服務均等化。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加大供給。充分發揮政府在推行惠民殯葬政策中的主導作用,在明確各級政府殯葬公共服務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其加大殯葬公共服務供給和政策支持力度,按照統一與分級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安排惠民殯葬政策配套資金,不斷增強惠民殯葬公共財政保障能力。


2.統籌城鄉,明確重點。統籌城鄉區域間殯葬公共服務供給,加大惠民殯葬政策向農村、貧困地區和城鄉低收入群體傾斜力度,重點解決好重點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城市「三無」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殯葬需求問題,有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保障基本,逐步增項。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殯葬工作實際,合理確定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進度安排,優先保障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存放等基本殯葬公共服務的供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惠民標准,豐富惠民形式。


4.提升服務,注重實效。要切實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措施,不斷加強殯葬公共服務機構設施和能力建設,完善與基本殯葬服務相配套的設施設備,規范惠民相關程序和辦理要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確保殯葬活動的全程救助落到實處。


(三)主要目標。保障群眾基本殯葬需求,鼓勵群眾主動參與殯葬改革,有效提高遺體火化和骨灰生態安葬水平,力爭到「十二五」末,在全國火葬區全面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基本實現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具體措施

(一)明確政策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科學制訂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工作方案和實施辦法,積極爭取以政府發文或協調相關部門聯合發文形式發布實施。要明確惠民具體項目、政策覆蓋人群、救助保障標准、資金來源渠道、申請條件程序等內容,盡可能簡化操作程序,減少結算環節,推行惠民項目減免「一站式」結算服務,確保便民、快捷、高效。要加強與優撫褒揚、社會救助、養老保險等制度的銜接,通過多種方式,對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低保對象、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參保人員的基本殯葬需求給予保障;對於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城市「三無」人員、無名屍體的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可按照當地標准實報實銷。


(二)堅持統籌推進。各地要遵循先易後難、先起步再提標的方法,有重點、有步驟、分層次地推動本地區惠民殯葬政策實施,逐步從重點救助對象擴大到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從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延展到獎補生態安葬方式。未出台惠民殯葬政策的地區要爭取於2012年年底之前將城鄉困難群眾基本殯葬需求納入保障范圍,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已經出台惠民殯葬政策的地區,要逐步擴大惠民范圍,增加服務項目,提高保障標准。要堅持遺體火化和骨灰生態安置並重,積極推動將樹葬、深埋、海撒等節地生態的骨灰安葬方式和土葬改革區群眾自願火化行為納入惠民政策覆蓋范圍,給予獎勵或補貼。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研究制訂農村居民、流動人口、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惠民殯葬政策,努力實現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完善激勵措施。各地要積極出台政策措施鼓勵推行惠民殯葬政策,建立惠民殯葬政策出台情況定期通報制度,並將政策實施情況納入當地殯葬改革目標責任考核,將考核情況與評選表彰、示範創建、等級評定等工作掛鉤。同時,通過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殯葬設施建設改造項目、殯葬相關規劃立項等途徑,優先扶持政策出台地區,鼓勵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出台惠民殯葬政策。


四、落實惠民殯葬政策的保障機制

(一)爭取公共投入。各地民政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將殯葬救助保障等公共服務支出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建立健全殯葬公共服務投入和穩定增長機制。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劃要求,將保障群眾基本殯葬需求放在重要位置,爭取政府重點安排預算為城鄉基本生活困難家庭解決基本殯葬服務費用,並為採取骨灰撒散等生態安葬方式的身故者提供免費服務。要不斷加大與基本殯葬服務相配套的設施設備的更新改造力度,健全以遺體火化、骨灰存放及生態安葬為主的殯葬公共服務網路,保障惠民殯葬政策順利實施。


(二)明確職責分工。各地民政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建立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的惠民殯葬工作機制。要負責制訂惠民殯葬政策具體實施辦法,指導殯葬服務單位做好服務對象資格審查、費用結算、檔案管理等工作,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與財政部門的協調,將實施惠民殯葬政策所需資金納入年度預算,足額安排,定期結算,並隨火化人員數量增減和物價部門收費標准調整做出相應調整。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著力抓好惠民殯葬政策的落實工作,切實加強惠民殯葬專項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公開透明。要建立健全惠民殯葬政策公開公示制度,利用宣傳單、服務卡、公示牆等多種形式,將惠民政策實施內容、惠及人群、減免報銷方式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主動向社會公開,擴大政策知曉度,不斷提高群眾參與殯葬改革的主動性。要充分發揮惠民殯葬政策的綜合社會效益,將其與實行火葬、推行生態殯葬、倡導移風易俗結合起來,加強政策宣傳,強化輿論引導,形成以惠民政策帶動遺體火化普及、節地生態安葬、喪事文明簡辦的效果,營造推動殯葬改革的良好氛圍。

② 不火葬犯法嗎中國法律有規定嗎

不火葬不犯法,中國法律沒有法律規定。
《殯葬管理條例》第四條規定: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殯葬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2)火葬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1、耕地、林地;
2、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3、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4、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
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③ 法律為什麼規定死後要火化

因為這樣是方便了現在的環境環保,所以很多人沒有辦法接受死後要火化這樣只會讓自己更加的不安穩

④ 強行推行火葬 是否有法律依據

您好,您可以到上級政府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⑤ 現在人死了必須火化嗎 法律規定人死後必須要火化嗎

不一定。看看《殯葬管理條例》就知道了!給您摘錄一下: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⑥ 人死後,屍體是否一定要火化有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

不一定,具體視情況而定。
《殯葬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火葬區的公民死亡後,應當全部火化。非火葬區的公民在火葬區區域內死亡的,應當火化。該《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按照本辦法規定必須火化的遺體,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出具死亡證明後火化。但下列情況除外:(一)在醫院(含其他醫療機構)死亡的,喪主憑醫院出具的死亡通知書,及時通知殯儀館接運遺體,並辦理手續後火化。
(二)因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非正常死亡者遺體,由司法部門法醫鑒定後,通知喪主辦理手續後火化。
(三)無名、無主遺體,由公安部門法醫鑒定後,通知殯儀館接運、火化。戶籍部門應當依據死亡通知書和火化證辦理戶口注銷其實為了破除中國的鋪張浪費的葬禮以及大興土木地修建墓地、佔用耕地等習俗。
其實火葬並不環保,排出煙塵、而且耗費煤油等燃料資源、用政府資金建設焚燒爐等。
中國的傳統民情是土葬,並不接受火化的概念,也就使火化規定難以徹底實施。如果可以像穆斯林的葬禮一樣,不用棺材及任何陪葬品、薄葬,速葬,不鋪張浪費(僅沐浴後 尺白布包裹,眾人祈禱);不佔用耕地,不用棺木,可以節約裝殮和埋葬的費用。
不立墳頭,可植樹、掛標准紀念牌做紀念,不就很好了。
建成森林墓地,每100年可以更換新地區;如果是農村,每100年平墳恢復耕地,豈不是更好,人人都是有機化肥。

⑦ 不火葬犯法嗎中國法律有規定嗎

不火葬不犯法,中國法律沒有法律規定。

《殯葬管理條例》第四條規定: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殯葬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7)火葬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1、耕地、林地;

2、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3、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4、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

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⑧ 現在人死了必須火化嗎 法律規定人死後必須要火化嗎

沒有規定必須火化。

國家出台的殯葬條例及相關文化提倡倡導火化,目前法律規定沒有強制要求火化。少數民族則尊重其傳統殯葬方式。雖說是提倡火化,公民死亡後其親屬亦按照國家和本地要求進行火化。

《殯葬管理條例》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8)火葬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必須火化的情況

在火葬區,對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撒拉、東鄉和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的土葬習俗應予尊重,不要強迫他們實行火葬;自願實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對患有鼠疫、霍亂、炭疽死亡的病人遺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必須立即消毒,就近火化。

對患其他傳染病死亡的上述10個少數民族的病人遺體,凡是在其戶口所在地死亡的允許土葬,但要按規定對遺體進行嚴格消毒後,原則上就地、就近盡快深埋,不得將遺體運往外地。自願要求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⑨ 國家火化最新政策

《殯葬管理條例》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殯葬管理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

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

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喪事管理

第十三條

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

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殯葬管理

第十六條

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

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2]

罰則

第十八條

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

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

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 建造墳墓 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條

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製造、銷售,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殯儀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附則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9)火葬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交通事故死亡火化規定

法律關於是否火化後才能要求賠償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但是實踐中個別法院會要求提供火化證明,才能要求喪葬費,因為沒有火化,喪葬費沒有實際發生,不能要求。但大部分法院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一條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由急救、醫療機構或者法醫出具死亡證明。屍體應當存放在殯葬服務單位或者有停屍條件的醫療機構。檢驗屍體不得在公眾場合進行。解剖屍體需徵得其親屬的同意。

檢驗完成後,應當通知死者親屬在十日內辦理喪葬事宜。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辦理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由公安機關處理屍體,逾期存放的費用由死者親屬承擔。

對未知名屍體,由法醫提取人身識別檢材、採集其他相關信息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填寫《未知名屍體信息登記表》,報設區的市公安機關有關部門。

參考資料:網路-殯葬管理條例

⑩ 火葬,國家法律上是怎樣規定得,一定要火葬嗎,現在有沒有別的選擇

有相應的規定.
一個是《殯葬管理條例》
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也就是說,大城市原則上應當實行火葬,但具體都由省級政府制定相應規定。

其二,確有例外。
民政部、國家民委、衛生部關於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中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規定的解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民(宗)委(廳、局)、衛生廳(局):
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一些地方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如何理解和執行有關「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規定的問題,現就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一、在殯葬管理中要尊重少數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喪葬習俗的自由。
二、在火葬區,對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撒拉、東鄉和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的土葬習俗應予尊重,不要強迫他們實行火葬;自願實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三、對患有鼠疫、霍亂、炭疽死亡的病人遺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必須立即消毒,就近火化。
對患其他傳染病死亡的上述10個少數民族的病人遺體,凡是在其戶口所在地死亡的允許土葬,但要按規定對遺體進行嚴格消毒後深埋;不在戶口所在地死亡的病人遺體,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格消毒後,原則上就地、就近盡快深埋,不得將遺體運往外地。自願要求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熱點內容
商城法院張艷 發布:2025-05-10 01:54:36 瀏覽:485
刑事訴訟法一百一十九條刑事傳喚 發布:2025-05-10 01:39:30 瀏覽:7
17歲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01:23:12 瀏覽:61
知識產權保護屬於經濟法的范疇 發布:2025-05-10 01:23:02 瀏覽:237
民事訴訟法中的三角債 發布:2025-05-10 01:21:08 瀏覽:365
香港的司法體制 發布:2025-05-10 01:12:41 瀏覽:626
青島農民工工傷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10 00:56:32 瀏覽:318
最高人民法院時效 發布:2025-05-10 00:55:05 瀏覽:948
皋新律師 發布:2025-05-10 00:51:07 瀏覽:45
陽江市城管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0 00:48:57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