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放假條例

放假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07 05:25:51

① 公務員休假條例

根據國家公務員(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分別確定: (一)參加工作時間滿1年不滿5年的,每年休假期為3天; (二)參加工作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每年休假期為7天; (三)參加工作時間滿10年不滿20年的,每年休假期為10天; (四)參加工作時間滿20年不滿30年的,每年休假期為15天; (五)參加工作時間滿30年及以上的,每年休假期為20天。 上述人員在參加工作時間滿規定年限後,從次年起享受相應的年休假假期。年休假假期應當年用完,不得跨年度使用。 三、年休假安排 正確實施年休假制度,是保證工作人員身心健康的必要基礎,也是保證單位工作任務順利完成的重要前提,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領導幹部要帶頭執行年休假制度,要根據工作任務、崗位性質和工作人員個人的實際情況,合理計劃並妥善安排工作人員休假,並做到既要保證單位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又要保證年休假制度的順利實施。 (一)各單位要結合「AB」崗設置,科學合理安排工作人員的年休假,避免出現集中休假或休假不了的現象。 (二)各單位要對年休假實行登記管理。對確因工作原因不能按計劃安排年休的,應當事先經單位領導批准予以延期,但假期必須當年使用。 (三)個人的年休假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段安排。遇法定節日和公休假日可以順延相應的假期期限。 (四)病事假可先用年休假抵扣,全數抵扣後再按病事假規定扣減工資、獎金待遇。 (五)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當年不享受年休假待遇: 1、上年度考核不稱職(不合格); 2、當年事假累計超過20天; 3、當年病假累計超過30天; 4、當年病假、事假累計相加超過40天。 如當年享受了年休假以後,其病、事假假期超過了本條第2、3、4款其中一款規定的,則其不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四、年休假待遇 符合休假條件的工作人員在休假期間工資照發,福利待遇不受影響。 五、其他事項 縣級領導的休假安排按省委、省政府辦公廳有關規定執行,部門領導幹部的休假安排報縣委組織部備案。 機關工勤人員、事業單位(按國家規定享受寒暑假或其他特殊休假待遇的單位除外)工作人員的年休假,可參照執行。

② 國家對年休假規定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一條
為了維護職工休息休假權利,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根據勞動法和公務員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第五條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假。對職工應休未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門、勞動保障部門應當依據職權對單位執行本條例的情況主動進行監督檢查。
工會組織依法維護職工的年休假權利。
第七條
單位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年休假工資報酬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門或者勞動保障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對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賠償金的,屬於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所在單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屬於其他單位的,由勞動保障部門、人事部門或者職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③ 年休假的條例

2008年1月1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就將在全國實施,該《條例》明確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這是繼今年《勞動合同法》出台後,我國政府在勞動保障和勞動福利方面所做的又一重要舉措,它再次向世界宣明了我們黨和政府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以維護廣大勞動者合法權益和提高其勞動福利的決心。」作為一名理論工作者,筆者為《條例》的公布而備受鼓舞,但同時也產生了有一些憂思。
長期以來,我們黨和政府始終都將謀求和維護廣大勞動人民的合法權益作為自己踐行的目標,並為此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就發布了《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關於禁止招用童工的通知》、《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一系列法規規章。20世紀90年代我國又制定了新的《工會法》,出台了《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勞動者的勞動權益作出了明確保護。不僅如此,面對日益多發的勞動糾紛及很多勞動者拘囿於合同問題而招致的權益損害,2007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又審議通過了《勞動合同法》,要求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作了更切實的保護。這充分表明了我們黨和政府在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方面的堅定立場。在這種背景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出台無疑進一步宣示了表明了我們黨和政府的一貫立場,反映了我們黨和政府對廣大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關愛與呵護。
然而,另一方面,「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內容良好的法律如果得不到忠實的執行和尊重,則其不但將形同虛設,更將貶損法律自身的信用與權威,降低公眾對法治的信任與期許。而考察我國在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立法進程,則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我國在勞動保障方面並不乏內容良好的法律。1994年制定的《勞動法》盡管由於時間跨度等諸方面的原因而略顯不適應現代勞動保障的實際需要,但其中卻並不缺少諸如禁用童工、嚴懲強制用工和保障女工權益等方面的規定;而我國1997年出台的新《刑法》甚至還將強迫職工勞動規定為一種犯罪而給予嚴懲。然而,恰恰就是在已經具有了上述嚴厲立法規定的情況之下,我們看到了「山西黑磚窯事件」這類極度踐踏人類文明、嚴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惡性案件在我國發生。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惡性案件呢?是我國《勞動法》的內容規定得不夠完善,還是刑法關於「強迫職工勞動罪」的規定不夠嚴厲?顯然都不是。筆者以為,發生這一影響極惡劣的案件之根本原因實際上在於我們沒有忠實地執行和遵守已有立法對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的規定。以此為鑒,對廣大勞動者來說,《條例》生效後能否被忠實地執行和遵守以及將在多大程度上被得到執行和遵守,可能要比其自身在內容作了多麼華麗的規定更值得重視和關注。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公布是我國勞動者保護立法歷史上又一重要事件,它既讓我們看到了黨和政府對廣大勞動者的關懷,也讓我們看到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提高自身勞動福利的希望。但正如「山西黑磚窯事件」可以在《勞動法》與《刑法》的雙重監視下大搖大擺地步入人們的視野中一樣,誰又敢拍著胸脯保證我們有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就不會發生職工因為合理休假而被扣薪事件的發生呢?所以,對於《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出台或生效而言,其能否給廣大勞動者帶來實質上的福利以及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給其帶來福利,關鍵還是要看行動!不僅要看勞動監督管理部門的行動,更要看用人單位的行動!

④ 新的國家法定休假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2019年國家法定休假制度

元旦假期安排

2019年元旦放假3天,其中2018年12月30日至年1月1日放假調休,2018年12月29日(周六)正常上班

春節假期安排

2019年春節是2月5日(星期二),根據規定春節法定放假時間,是除夕到初六,調休7天,2019年2月2日、2月3日需上班調休。

清明節假期安排

2019年清明節是4月5日,星期五。2019年清明放假安排:4月5日(清明節)-4月7日(星期日),共放假3天。

勞動節假期安排

2019年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共3天!5月1日(星期三)為五一國際勞動節法定節日。

端午節假期安排

2019年端午節是6月7日星期五,與周末連休,實質上也是多一天!所以2019年端午節放假安排:6月7日-6月9日,共放假3天。

中秋節假期安排

2019年中秋節放假安排:2019年9月13日-9月15日共放假3天。其中,中秋節為9月13日,星期五

中秋節與端午節一樣與周末連休,不需要調休。

國慶節假期安排

2019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7天!2019年10月8日正常上班。其中,9月29日(周日)和10月12日(節後的周六)需上班調休。

(4)放假條例擴展閱讀:

國家規定的休假制度,年假、休息、休假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帶薪年休假: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勞動法》第45條規定。

⑤ 事業單位休假制度條例

事業單位休假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年限滿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帶薪年休假;工作人員工作年限滿1年、滿10年、滿20年後,從下月起享受相應的年休假天數;機關、事業單位不安排工作人員休年休假又不按本辦法規定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其他。
【法律依據】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二條
《條例》第二條中所稱「連續工作」的時間和第三條、第四條中所稱「累計工作」的時間,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下簡稱工作人員)均按工作年限計算。
工作人員工作年限滿1年、滿10年、滿20年後,從下月起享受相應的年休假天數。

⑥ 休假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一條 為了維護職工休息休假權利,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根據勞動法和公務員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
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第五條 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門、勞動保障部門應當依據職權對單位執行本條例的情況主動進行監督檢查。工會組織依法維護職工的年休假權利。
第七條 單位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年休假工資報酬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門或者勞動保障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對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賠償金的,屬於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所在單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屬於其他單位的,由勞動保障部門、人事部門或者職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八條 職工與單位因年休假發生的爭議,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國務院人事部門、國務院勞動保障部門依據職權,分別制定本條例的實施辦法。
第十條 本條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⑦ 職工休假條例規定最新

一、法定節假日

(一)法定節假日是指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共計11天法定節假日。

(二)《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即法定節假日是帶薪的,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紀念日和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放假也是帶薪的。

(三)法定節假日加班的,需依法支付加班費。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加班費=加班工資計算基數÷21.75÷8×工作小時數×300%。

2020年中秋節撞上了國慶節,人社部明確,10月1日至4日,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不低於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報酬。

二、帶薪年休假

(一)《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

(二)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三、醫療期待遇

(一)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1、這個期間與勞動者的實際工齡以及在本企業的工齡有關。依據工齡的長短,勞動者可以享受到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2、對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癱瘓等)的職工,在24個月內尚不能痊癒的,經企業和勞動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

(二)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規定: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三)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時,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並給予法定的病假工作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四、婚喪假

根據各地相關條例規定不同,婚假天數在3天至30天不等。

(一)根據《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職工的直系親屬死亡時,由本單位行政領導批准,酌情給予1至3天的喪假;職工在外地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可根據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二)《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明確,勞動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五、探親假

(一)《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明確:凡在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工作滿一年的固定職工,與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的,可以享受本規定探望配偶的待遇;

與父親、母親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的,可以享受本規定探望父母待遇。

(二)《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規定,勞動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六、帶薪護理假

(一)7月,《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設立獨生子女護理假,符合條件的獨生子女每年可享受最多20天的帶薪護理假。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此次公布的草案提到,在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且沒有收養子女或終身沒有生育只依法收養一個子女,且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在其住院治療期間,其子女所在單位應當給予每年累計不超過20日的護理假,在規定假期內視為出勤,照發工資,不影響福利待遇和全勤評獎。

(二)《雲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2019年10月1日起實施。《條例》規定,無論是獨生子女還是非獨生子女,家中老人生病住院都可享受10~20天的帶薪護理假。

(三)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有福建、廣西、湖北、海南、黑龍江、重慶、四川、河南、寧夏、內蒙古、山西等10餘個省份也已出台了具體規定。

各地的護理假時長有所區別。湖北、黑龍江、四川、寧夏等地還規定,非獨生子女也可享受這一待遇。

七、處於「三期」內的女職工

(一)「三期」指女職工的懷孕期、產期和哺乳期。

(二)《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明確:用人單位不得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資、予以辭退、與其解除勞動或者聘用合同。

(三)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准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的標准由用人單位支付。

八、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

(一)《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二)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三)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九、依法參加社會活動

(一)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視同其提供了正常勞動而支付工資。

(二)社會活動包括: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當選代表出席政府、黨派、工會、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組織召開的會議;充當人民法庭證明人;出席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大會;《工會法》規定的不脫產工會基層委員會委員因工會活動佔用的生產時間;擔任集體協商代表期間,因履行代表職責,參加集體協商而佔用的工作時間;其它依法參加的社會活動。

十、用人單位停工停產

(一)《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明確: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三)需要強調的是:保障職工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不上班也能拿工資」,體現了勞動法對職工休息休假權的保護,並不是助長某些人不勞而獲的思想。

⑧ 勞動法對放假是怎麼規定的

一、法定節假日
根據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勞動節(5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和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二、帶薪年休假
《勞動法》第45條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目前國務院還沒有發布帶薪年休假規定。根據《<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勞部發〔1995〕187號)規定:「在國務院沒有發布企業職工年休假規定以前,199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同發出的《關於職工休假問題的通知》應繼續貫徹執行。」
《關於職工休假問題的通知》(中發電〔1991〕2號)規定,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安排職工休假。確定職工休假天數時,要根據工作任務和各類人員的資歷、崗位等不同情況,有所區別,最多不得超過兩周。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職工休假的具體實施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部門制定;企業職工休假,由企業根據具體條件和實際情況,參照該《通知》精神自行確定。
三、病假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等有關規定,任何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企業應該根據職工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一定的醫療期。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時,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也就是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該規章對醫療期的期限作了具體規定。1951年政務院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和1953年原勞動部發布的《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1995年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對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支付問題作了規定。
四、職工依法參加社會活動請假
《勞動法》第51條規定,勞動者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部發[1994]489號)進一步明確,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視同其提供了正常勞動而支付工資。社會活動包括:依法行使選舉權或被選舉權;當選代表出席鄉(鎮)、區以上政府、黨派、工會、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組織召開的
會議;出任人民法院證明人;出席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大會;《工會法》規定的不脫產工會基層委員會委員因工會活動佔用的生產或工作時間;其它依法參加的社會活動。
五、事假
《關於歸僑、僑眷職工因私事出境的假期、工資等問題的規定》([1983]僑政會字第007號)規定:「在職職工因私事短期出境申請事假,其假期由所在單位根據實際需要予以批准」。國有企業的歸僑、僑眷職工,港澳同胞眷屬職工、外籍華人眷屬職工以及國內其他職工因私事短期出境(不包括享受國家規定的探親假而出境),單位應該批准職工的事假。假期規定是:去港澳的,不得超過3個月;出國的,不超過半年,如因故確需續假,應在批準的假期內向所在單位辦理續假手續;續假期限一般不超過1個月。具體假期由所在單位根據實際需要予以批准。假期從離開工作崗位之日起開始計算。職工因私事出境請事假,假期內的工資等,均按所在單位處理事假的規定辦理。假期內的旅費、境外的醫葯費,均由職工本人自理。
另外,國有企業職工出境探親遇到特殊情況,不能按期返回原單位,本人應向所在單位申請事假。所在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批准,職工在批準的事假假期內的工資等待遇,按國內職工事假的規定辦理。
除以上規定外,國家對於企業職工什麼情況下可以請事假,以及請事假的工資待遇問題等沒有作出統一規定,企業可根據具體情況自行制定規章制度。企業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只要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就具有約束力。
六、探親假
根據《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國發[1981]36號)規定,在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職工享受探親假待遇;集體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的探親待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自行規定。關於以上用人單位職工享受探親假的條件和探親假工資、路費待遇等問題,國發〔1981〕36號文件和1981年4月8日財政部發布的《關於職工探親路費的規定》等文件作了具體規定。另外,國家對歸僑、僑眷職工和台胞、台屬職工出境探親,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探親,國際職員配偶出國探親,也都作了規定。
《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規定外商投資企業職工「享受國家規定的節假日、公休假日、探親假、婚喪假、女職工產假等假期。」不過,目前國家還沒有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其他非公有制企業職工的探親假作出具體規定。
七、婚假和獎勵婚假
根據原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規定》(1980年2月20日發布)的規定,國有企業職工本人結婚時,企業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酌情給予1—3天的婚假。如果夫妻雙方不在同一地方工作,一方需要去對方所在地點結婚,企業還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另外給予職工路程假。在職工休婚假和路程假期間,企業應該照發工資。職工在路途中的車船費等,全部由職工自理。目前國家還沒有對非國有企業職工婚假作出具體規定。 根據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頒布的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任何企業的職工結婚,如果屬於晚婚的,可以享受獎勵婚假。《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 男年滿二十五周歲、女年滿二十三周歲初婚的為晚婚。男女雙方晚婚的,除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四日。

熱點內容
縣政府聘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07 12:10:57 瀏覽:56
2012年自考商法二試題 發布:2025-05-07 12:10:14 瀏覽:958
交通有法律責任刑事責任 發布:2025-05-07 11:58:23 瀏覽:636
刑法的程序法 發布:2025-05-07 11:57:45 瀏覽:45
道德經第一章讀後感 發布:2025-05-07 11:57:44 瀏覽:787
刑事訴訟法追加起訴 發布:2025-05-07 11:51:16 瀏覽:845
公司法全民所有制企業 發布:2025-05-07 11:50:16 瀏覽:773
國際經濟法問題探討 發布:2025-05-07 11:49:39 瀏覽:306
北航法學考博 發布:2025-05-07 11:48:56 瀏覽:345
口頭說工資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7 11:48:47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