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可條例修訂
A. 法律的由國家"制定"和由國家"認可"的區別
制定是指法律是由國家的立法機關起草通過的。因為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是統治階級利益的體現。
認可是指不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由別的機關制定或者起草,由立法機關認可,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國家狹義上的立法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或認可的法律。
廣義上的立法還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的司法解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民族自治地方性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港澳地區的立法。
(1)認可條例修訂擴展閱讀:
法律制定,又稱法律創制,法律創立,最通常的稱之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
一般也簡稱為法律的訂、修、廢活動。這種活動,是將一定的階級(階層或階級聯盟)的主張上升為國家的意志,成為規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制定是指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創制、修改和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在這里,創制意指制定一部新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修改包括修訂和修正,分別意指對已有的規范性法律文件進行大規模和小規模的改動;廢止意指終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認可法律規范又稱認可法律。有權的國家政權機關進行的旨在賦予某些習慣、判例、法理及其他行為規范,以法律效力的一種立法活動。法的創制的一種形式。
認可的主體是有權的政權機關,如立法機關、有關法院;認可的對象主要是統治階級認為有必要適用國家權力予以保障或推行的習慣、判例、法理和以道德、政策、國際公約等形式出現的規范;認可的目的是賦予認可的對象以法律效力,使其成為法律規范或規范性法律文件,從而得以用政權的強制力保障其實施。
在不同時代和國家,有不同認可法律規范的制度或做法。在當代大陸法系國家,認可法律規范的主體一般是享有立法權的政權機關,認可的對象主要是習慣、道德和國際公約。在當代英美法系國家,認可的主體包括立法機關和有關法院,認可的對象主要是典型判例,其次是習慣、道德和國際公約。
在當代中國,認可的主體是享有立法權的政權機關,認可的對象主要是習慣、道德、共產黨的政策和國際公約。但中國法的創制的主要形式是制定成文法,認可法律規范的做法較少,並且一般都是在成文法中以條文的形式賦予某些習慣、道德、黨的政策以法律效力,對國際公約則以發布專門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認可。
B. 國家創製法律規范的基本形式是() A、修改 B、制定 C、頒布 D、認可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范。
一、制定法律
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
二、認可法律
是指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對習慣(法)進行認可,賦予習慣(法)以法律地位的一項專門性活動。
(2)認可條例修訂擴展閱讀:
法律制度特徵
1、立法是國家的排他性活動,也是國家履行職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2、立法既包括具有創作權的國家機關的立法活動,也包括被授權的國家機關的立法活動;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律制定活動,也包括法律修改、補充、廢除和批准活動;
現代社會的法律制定是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
法律承認的手段
1、以書信或注釋的形式,正式通知該等遺囑的表示的認可狀態;
2、締結條約,明確宣布承認新成立的國家或政府;
3、派遣特使出席新國家或新政府舉行的儀式;
4、利用國際會議和其他場合發表聲明,宣布承認新的國家或政府。法律承認是永久的、有追溯力的和不可撤銷的。
它是建立外交關系的先決條件,其法律效力主要包括:
C. 《刑法修正案》關於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懲治有哪些內容
一、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較大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後,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銷售失效、變質的產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產品質量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屬於本法規定禁止生產、銷售的產品而為其提供運輸、保管、倉儲等便利條件的,或者為以假充真的產品提供製假生產技術,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產品質量法》第六十二條規定:服務業的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所使用的產品屬於本法規定禁止銷售的產品的,依照本法對銷售者的處罰規定處罰。
《計量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製造、修理、銷售的計量器具不合格,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對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標准化法》第二十條、《標准化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生產、銷售、進口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三條規定:鍋爐、氣瓶、氧艙和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以及高耗能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未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檢驗檢測機構鑒定,擅自用於製造,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五條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的製造、安裝、改造以及壓力管道元件的製造活動,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九條規定: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元件、起重機械、大型游樂設施的製造過程和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安裝、改造、重大維修過程,以及鍋爐清洗過程,未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檢驗檢測機構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監督檢驗,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未經定點,擅自生產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等,觸犯刑律的,對責任人員依據危險物品肇事罪、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第三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生產、銷售產品需要取得許可證照或者需要經過認證的,應當按照法定條件、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按照法定條件、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生產、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產品,構成非法經營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生產經營者不再符合法定條件、要求,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非法經營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是指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造成人員重傷或者死亡的;
(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產品質量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屬於本法規定禁止生產、銷售的產品而為其提供運輸、保管、倉儲等便利條件的,或者為以假充真的產品提供製假生產技術,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產品質量法》第六十二條規定:服務業的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所使用的產品屬於本法規定禁止銷售的產品的,依照本法對銷售者的處罰規定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生產、銷售有毒、有害物質超過國家標準的建築和裝修材料,構成犯罪的,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刑事法律責任。
三、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是指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含有可能導致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標準的有害細菌的;
(二)含有可能導致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其他污染物的。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乳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的乳品,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照。
四、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應予立案追訴。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生鮮乳收購者、乳製品生產企業在生鮮乳收購、乳製品生產過程中,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照。
五、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罪是指生產假農葯、獸葯、化肥,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冒充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使生產遭受損失二萬元以上的;
(二)其他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情形。
六、詐騙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計量法》第二十八條、《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三條規定:製造、銷售、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計量器具,構成犯罪的,對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以詐騙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是指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五十六條規定:偽造、盜用、倒賣強制檢定印、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棉花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偽造、變造、冒用棉花質量憑證、標識、公證檢驗證書、公證檢驗標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違法接受並使用他人提供的許可證證書、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偽造、變造許可證證書、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八、非法經營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非法經營罪是指未經許可經營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買賣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以及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兩年內因同種非法經營行為受過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進行同種非法經營行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企業未依照本條例規定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而擅自生產列入目錄產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壓力容器設計活動,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三條規定:鍋爐、氣瓶、氧艙和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以及高耗能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未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檢驗檢測機構鑒定,擅自用於製造,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五條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的製造、安裝、改造以及壓力管道元件的製造活動,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七條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維修或者日常維護保養,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八十條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移動式壓力容器或者氣瓶充裝活動,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九十一條規定:未經核准,擅自從事本條例所規定的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型式試驗以及無損檢測等檢驗檢測活動,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未取得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擅自開工生產危險化學品等,觸犯刑律的,對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危險物品肇事罪、非法經營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第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規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生產、銷售產品需要取得許可證照或者需要經過認證的,應當按照法定條件、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按照法定條件、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生產、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產品,構成非法經營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生產經營者不再符合法定條件、要求,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非法經營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照而未取得許可證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非法經營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條、第九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九、重大責任事故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指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發生礦山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四)其他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五條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的製造、安裝、改造以及壓力管道元件的製造活動,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七十七條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維修或者日常維護保養,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八十七條規定:發生特種設備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重大責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本單位發生特種設備事故時,不立即組織搶救或者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或者逃匿的;
(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特種設備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的。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八十九條規定: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依法履行職責,導致事故發生,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重大責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九十條規定: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違反特種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操作,或者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向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重大責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奶畜養殖者、生鮮乳收購者、乳製品生產企業和銷售者在發生乳品質量安全事故後未報告、處置,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條、第九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事故單位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未進行處置、報告,毀滅有關證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給國家、公眾或者其他投資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虛假證明文件虛構數額在一百萬元且占實際數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四)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在提供虛假證明文件過程中索取或者非法接受他人財物的;
2.兩年內因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九條規定:計量檢定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檢定數據的;
(二)出具錯誤數據,給送檢一方造成損失的;
(三)違反計量檢定規程進行計量檢定的;
(四)使用未經考核合格的計量標准開展檢定的;
(五)未取得計量檢定證件執行計量檢定的。
《認證認可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認證機構出具虛假的認證結論,或者出具的認證結論嚴重失實,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九十三條規定: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出具虛假的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或者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嚴重失實,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專業纖維檢驗機構未實施公證檢驗而編造、出具公證檢驗證書或者粘貼公證檢驗標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第五十六條規定:承擔發證產品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偽造檢驗結論或者出具虛假證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第十七條規定:檢驗檢測機構出具虛假檢驗報告,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食品檢驗機構、食品檢驗人員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的,構成犯罪的,對檢驗機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食品檢驗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一、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給國家、公眾或者其他投資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其他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認證認可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認證機構出具虛假的認證結論,或者出具的認證結論嚴重失實,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九十三條規定: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出具虛假的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或者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嚴重失實,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二、妨害公務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履行職責的行為。
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相關規定:
《產品質量法》第六十九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九十八條規定:特種設備的生產、使用單位或者檢驗檢測機構,拒不接受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實施的安全監察,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妨害公務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三、危險物品肇事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條,危險物品肇事罪是指違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管理規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中,由於過失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訴: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
D. 現在海關總署都認可電子憑證的法律效力了
經過實名認證,嚴格審查的電子憑證真實可信,海關總署已經認可
E. 請幫忙解釋一下什麼是「質量認可制度」什麼是「注冊登記制度」
質量認可制度:
國家技術監督局授權中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R)負責實施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制度。
組織結構
為確保有關利益各方充分參與和監督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認可過程,CNACR採取了由全體委員會議、專門機構、秘書處和認可評審人員構成的四層組織結構CNACR的上述組織結構的構成與工作方式遵循了國際標准化組織檢評委員會(ISO/CNACR)226號文件《認證/ 注冊機構評定和認可的基本要求》(ISO/IEC指南61)的相關規定,參照了其他國家認可機構的通行做法,結合我國國情,通過有關各方對體系認證機構過程的深入參與和監督,確保認可工作的公正性,在運作方式上具有科學性。
認可規范體系
我國的質量體系認證機構認可規范性文件體系總體上由兩個層次組成,第一層次是由國家技術監督局依據《產品質量法》發布的《質量體系認證機構認可管理辦法》[技監局認函(1995)361號],主要規定國家技術監督局和CNACR在質量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工作的具體職能,以及質量體系認證機構認可的原則程序和獲准認可後的基本權利義務,是我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制度的基礎性管理規範文件。
第二層次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標志和中國質量認證人員國家注冊標志管理辦法》[技監局認函(1994)168號]和CNACR發布的認可技術規范組成,其中CNACR認可技術規范又由三個系列組成,即:CNACR-100系列「基本要求」、CNACR-200系列「實施指南」、CNACR-300系列「專項要求」。在CNACR發布的認可技術規範文件中,CNACR-110《質量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基本要求》等同採用了國際准則ISO/CASC0227《質量體系評審和認證/注冊機構的基本要求》(即ISO/IEC指南62)的全部要求,《質量體系認證機構認可程序》採用了ISO/CASCO226《認證/注冊機構評審和認可的基本要求》(即ISO/IEC指南61)中有關認可程序的規定要求,CNACR-210《質量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基本要求的說明》採用了《IAF關於ISO/CASCO227(第二次修訂)的使用說明》的相應內容,其他CNACR認可要求和程序規範文件也是在參考有關國家認可機構同類文件的基礎上制訂而成。因此,CNACR整個認可技術規範文件體系在技術上具有國際性,符合有關國際准則和通行做法,同時在管理上又體現了國情,從而為我國質量體系認證的運作實現國際接軌,確保體系認證的質量奠定了技術規范基礎。
認可程序
1 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向CNACR秘書提出認可申請
2 CNACR秘書處審查申請,決定是否受理
3 CNACR秘書處指派認可評審人員組成評審組,由評審組實施認可評審,包括文件評審、現場評審和審核觀察
3.1評審組對認證機構質量體系文件等實施評審
3.2 評審組對認證機構本部實施現場評審
3.3 評審組對認證機構在認證企業實施的審核過程實施現場跟蹤觀察
4 CNACR全體委員會議審議評審報告,投票作出資格評定結論
5 國家技術監督局根據CNACR的評定結論批准訂可,頒發國家認可證書。
6.1 認證機構申請擴大認可業務范圍,CNACR經評審/評定後
6.2 予以確認 CNACR至少每年一次組織評審組對認證機構實施監督評審
7 CNACR至少每四年一次組織評審組對認證機構實施全面復評
認可業務范圍
質量體系認證根據標准(GB/T19001-ISO9000、GB/T19002-ISO9002、GB/T19003-ISO9003)具有通用性,但不同產品類別的企業,其產品質量形成過程及質量控制方法具有個性,因此,要求認證機構展出的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審核組具有必要的專業能力。基於此,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資格認可均有業務范圍的界定。為便於國際交流和合作,CNACR等同採用歐洲認證認可組織(EAC)的認可業務范圍分類及經濟活動分類辦法,將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認可業務范圍劃分為39類:CNACR根據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申請的業務范圍(包括初次資格認可和獲准認可後擴大業務范圍),對機構相應業務領域的專業能力實施評審和評定,決定授予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認可業務范圍。認可標志凡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認可的認證機構,在獲准認可的業務范圍內可以使用「中國認可」標志,以示其認證活動取得了國家認可。企業獲取經國家認可的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質量體系認證,也可按規定使用,「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標志。
中國的報關注冊登記制度:
報關是指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負責人,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或代理人向海關提出辦理進出口貨物手續的過程。向海關報關的人或單位稱之為報關人。需要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的企事業單位,應向海關提出書面申請,經海關審核並辦理注冊登記手續。辦理了上述手續的單位,可以直接向海關辦理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的報關手續,企事業指派的具體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的人,應經過海關培訓、考核;未向海關辦理注冊登記手續的單位,不得直接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 根據規定,除代辦報關手續的國際運輸企業和外輪代理公司以及專營報關企業,必須向海關辦理注冊登記外,下列單位如直接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也必須進行注冊登記:
1、外貿專業公司及子公司和所屬省市的台區級分公司以及經批准有外貿權的支公司。
2、有進出口權的工貿、農貿、技貿公司。
3、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企業聯合體、外貿和生產企業的聯合公司。
4、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外商獨資企業。
5、免稅品公司,外匯、僑匯商店。
6、信託投資公司、經濟技術開發公司、技術引進公司和租賃公司。
7、成套設備公司,對外承包工程公司。
8、其它經常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
向海關申請辦理注冊登記手續的企事業單位,應填寫"報關注冊登記申請書",並持下列證件向海關申請:(1)被批准開業的證件副本;(2)工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副本;(3)銀行出具的經濟擔保書;(4)報關注冊登記申請書。
海關審核批准後,發給"報關注冊登記證明書",並收取押金五百元人民幣和工本手續費。報關單位需將"報關專用章"和報關人員的名章和簽字式樣送交海關備案存檔,每次向海關遞交的進出口貨物報關單上必須蓋有報關單位和報關人員已備案的印章,否則海關不予接受。
F. 國家有規定ISO9001:2000版的認證在明年12月份前必須全部更新嗎
認可中心,認證認可協會,各認證機構、認證培訓機構、認證咨詢機構:
2008版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國際標准已於2008年11月15日正式發布,中國國家標准GB/T 19001-2008已經發布並於2009年3月1日實施。修訂後的國家標准不僅對原文變化部分做出了修改,同時結合我國採用GB/T 19000族標準的實踐,對很多地方做了修正,更清晰、明確地表達標準的要求。為做好標准換版工作,並以標准換版為契機,提高各有關單位、人員對標準的認識與理解,促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效性的不斷提高,實現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一次整體提升,現就標准換版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認證機構自2009年11月15日起,不得再頒發2000版標准認證證書。2010年11月15日起,任何2000版標准認證證書均屬無效。
二、認證機構在頒發2008版認證證書時,應確保審核員參加了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的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員培訓機構提供的GB/T19001-2008轉換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後方可從事GB/T 19001-2008/ISO9001:2008版認證審核工作。該培訓課程應符合中國認證認可協會《GB/T19001-2008轉換培訓與考試大綱》要求。
認證機構頒發認證證書標注的認證依據標准為:GB/T19001-2008/ISO9001:2008。
三、各認證機構要切實做到在認證實施過程中,關注質量管理體系實效與產品質量,以最終產品質量和顧客滿意為焦點,確認獲證組織已符合2008版標准要求後,換發2008版標准證書。對存在問題或達不到2008版標准要求的獲證組織,提出整改要求,並確保驗證合格,避免認證工作中重文件程序審核,輕過程結果的做法。
四、中國認證認可協會要制定2008版標准培訓及認證人員注冊轉換要求,重點做好審核員轉換培訓、考試和換發證書工作,確保轉換工作滿足獲證組織和認證機構證書換版的需求。認證人員轉換2008版注冊證書時,應參加統一轉換考試,對不能按要求完成轉換的人員,應依據相關注冊要求做出暫停、降級或撤銷資格的處理決定。
五、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要結合國際認可組織的統一要求,根據我國認證機構工作實際,制定標准換版工作要求,開展認可證書換證工作。要把認證機構從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能力作為重點,依此確定人員能力和認可業務范圍,對不具備能力的業務范圍要依據認可規范要求做出縮小認可范圍或撤銷認可資格的處理決定。同時,結合GB/T27021:2007《合格評定 管理體系審核認證機構的要求》標准實施,對存在問題或達不到認可規則要求的認證機構,提出整改要求並驗證合格,嚴把認可證書換證工作質量關。
六、各認證培訓機構要盡快依照中國認證認可協會《GB/T19001-2008轉換培訓與考試大綱》要求,編制轉換培訓教案,加強對本機構培訓教師GB/T19001-2008版標準的學習與研討,正確理解標准核心與要求,規范培訓活動行為,向學員正確講授標准換版的信息,幫助認證人員加深標准理解,以利於審核能力的提高。
七、各認證咨詢機構要加強對GB/T19001-2008版標準的學習,加深標准理解,提高自身能力。在咨詢過程中,要向企業正確傳達標准換版的信息,樹立企業正確的質量管理觀念,為企業提供應用標准解決組織實際問題方案,切實做到使企業管理與GB/T19001-2008標准有機結合。
請各單位認真組織好有關人員對2008版標準的學習,制定標准換版工作方案予以落實,切實利用這次標准換版的機會提高工作質量,為促進認證認可行業工作質量和認證有效性的提高做出貢獻。在標准換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國家認監委溝通聯系。
G. 中國國家認證中心廢止哪些涉案法規文件
你問的是「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而不是「中國國家認證中心」;因為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局)是國務院決定組建並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統一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全國認證認可工作的主管機構。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近年來廢止的是《認證培訓機構管理辦法》、《認證咨詢機構管理辦法》兩個文件:
H. 2008年1月至今,我國頒布了那些新的法律文書和條文
2008年1月實施新法一覽
1 20070316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 20070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3 200708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4 200708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07修訂)
5 200710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6 20071021 現役軍人和人民武裝警察居民身份證申領發放辦法
7 20070711 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
8 20070925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07修訂)
9 20071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10 20071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11 20071214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修訂)
12 20071214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13 20071212 最高人民法院、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14 20071116 人事部、商務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的補充規定
15 20071012 《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的補充規定(三)
16 20071012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17 200709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2007修訂)
18 2007121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
19 20071105 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
20 20070523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
21 20071016 經營性公路建設項目投資人招標投標管理規定
22 20071130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2007修訂)
23 20071129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
24 20070928 保險公司總精算師管理辦法
25 20071102 保險公司養老保險業務管理辦法
2008年2月實施新法一覽
1 200801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2 200801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3 20071204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
4 20071225 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
5 20071230 土地登記辦法
6 20071217 港口規劃管理規定
7 20071222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
8 20070907 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
2008年3月實施新法一覽
1 2007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07第二次修正)
2 200802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08修訂)
3 200802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4 20080124 中央儲備糖管理辦法
5 20080215 車輛產品檢測工作監督管理規定
6 200801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加工貿易貨物監管辦法(2008修訂)
7 200801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場所管理辦法
8 20080107 航道工程竣工驗收管理辦法
9 20080125 危險廢物出口核准管理辦法
4月
1 200710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
2 20071028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07修訂)
3 20080306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管理條例
4 200801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
5 20080222 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
5月
1 2007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 2007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07修正)
3 200704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4 20071101 《標准施工招標資格預審文件》和《標准施工招標文件》試行規定
5 20080312 國際航班載運人員信息預報實施辦法
6 200709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務公開辦法(2007)
7 20080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集中申報管理辦法
8 20071229 製造、修理計量器具許可監督管理辦法
9 20071229 計量檢定人員管理辦法(2007)
10 20070411 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
6月
1 200710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7修訂)
2 200710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3 2008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修訂)
4 20080423 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5 20080515 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
6 20080529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
7 20080410 漁業航標管理辦法
8 2008042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植物品種保護名錄(第七批)
9 20080331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核查辦法
10 20080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境航空旅客艙單電子數據傳輸暫行規定
11 20080128 建築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
7月
1 2007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2007修訂)
2 20080303 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
3 20080422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4 20080229 看守所留所執行刑罰罪犯管理辦法
5 20080504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注冊管理辦法
6 20080215 房屋登記辦法
7 20080102 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考核管理辦法
I.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的修改
一、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回、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答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 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三、詳細內容請查詢這兩個修正案。
J. 法律修改後會在哪裡公布
我國法律必須嚴格按照程序執行,因此從頒布到實施總是需要時間間隔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因此,我國法律從頒布,到通過,到最後實施,絕大多數都有時間間隙,這個也是立法逐步完善的體現。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於2009年12月2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