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1992
『壹』 戶口在農村,性質為非農的,屬於村經濟合作社成員嗎
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要求,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這樣情況下,戶口在農村,是屬於村經濟合作社成員。
所謂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是指在該集體經濟組織生產,或生活在該組織,與該集體經濟組織發生權利、義務的人。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必須堅持兩個原則:生活在該組織為基本原則;以對該組織產生權利、義務關系。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農村常住人員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1、本村出生且戶口未遷出的;
2、與本村村民結婚且戶口遷入本村的;
3、本村村民已依法辦理領養手續且戶口已遷入本村的子女;
4、其他依法將戶口遷入本村,並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接納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
『貳』 農村經濟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是勞動用工關系嗎
希望相關政府人員對《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第十七條 戶籍在本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且遵守村經濟合作社章程的農村居民,為本村經濟合作社社員:(一)開始實行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時原生產大隊成員;(二)父母雙方或者一方為本村經濟合作社社員的;(三)與本社社員有合法婚姻關系落戶的;(四)因社員依法收養落戶的;(五)政策性移民落戶的;(六)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章程和國家、省有關規定的其他人員。做出解釋,為何地方政府視此條例為廢紙一張,不承認本人是村裡的經濟合作社成員,到底此條例有沒有其立法效力,希望回答是與不是的朋友,能附上相關的條例,要不實在讓人難以信服,謝謝
『叄』 怎樣認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喪失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定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定原則:
1、是否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
2、是否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長期生產、生活;
3、是否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
注意:上述三個標准並非並列關系,也非選擇關系,要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判斷和分析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方式
1、原始取得:出生時,父母一方或雙方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2、加入取得:原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但基於一定法律關系嗣後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①婚姻
②收養
③政策性遷移。因國防建設或其他政策因素,通過移民進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並依法登記為所在地常住戶口的人也應取得所在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確定的特殊情況:
1、不具有農村經濟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但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此類人員雖然喪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但因為其還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故應保留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集體包括以下三類:
①學習人員,具體指考入大中專院校將戶口遷入所在學校,所在學校以集體戶口的形式統一管理,應當注意,所在學校之所以要求將戶口遷入學校集體戶口僅僅是出於行政管理的需要,並不表示其取得學校所在地的常住戶口,學生仍然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保留其成員資格對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有積極意義;
②服兵役人員。《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和國務院、中央軍委《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規定,農村入伍的義務兵和初級士官,復員後會農村,政府不負責安排工作和解決城市戶口,所以該類人員仍需要以承包的土地為為基本生活來源,保留該類人員成員資格對維護國家安全、鞏固國防有重大意義。
③兩勞服刑人員。其雖因違法犯罪行為喪失人身自由甚至於政治權利,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並不因此喪失。該類人員雖然遷出所在地常住戶口,但遷入戶口所在地並不負擔其回歸社會後的基本生活保障,保留其成員資格,對她們積極接受改造以及避免回歸社會因生活所迫再次陷入犯罪深淵,真正實現改造目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但並不代表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以回鄉退養人員為代表。該類人員雖然將戶口遷入農村也在該地生產、生活,但其享有退休人員的工資和各項福利待遇,具有基本生活保障來源,該類人員不宜認定為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四、「農嫁女」人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定
實踐中,該類問題最為復雜。出於經濟利益的驅動,相對富裕的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嫁入相對貧窮的集體經濟組織時,雖已在嫁入地生產生活但並不將戶口遷入。但其既然脫離原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就表明其與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已不存在較為固定的集體生產生活狀態,認定其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將導致單一戶口標准帶來的富裕集體經濟組織人口的畸形膨脹,加大該區域內人口於資源的「負壓差」;另外,從集體經濟組織的自然共同屬性出發,因迎娶進入本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生活所增加的人口自古就被認為本集體經濟組織人口數量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以實際生產生活所在地集體經濟組織認定其成員資格,也符合歷史形成的自然習慣。
『肆』 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的第四章組織機構
第二十三條社員大會是村經濟合作社的權力機構,由本社十八周歲以上的社員組成,依照本條例和章程行使職權。
社管會是社員大會的執行機構,對社員大會負責。社管會成員由社員大會選舉產生,社長可以由社管會在其成員中選舉產生。社長或者其他代表合作社行使職權的負責人為法定代表人。
社監會是社員大會的監督機構,對社員大會負責。社監會成員由社員大會選舉產生,社監會主任可以由社監會在其成員中選舉產生。
第二十四條村經濟合作社可以設社員代表大會。社員代表大會經社員大會授權行使職權。
社員代表由社員大會在十八周歲以上有選舉權的社員中選舉產生,任期三年,可以連選連任。
社員代表可以與村民代表交叉任職。
第二十五條社管會成員、社監會成員每屆任期三年,可以連選連任。
社管會成員可以與其他村級組織領導成員交叉任職,但不得與社監會成員交叉任職。
第二十六條社員(代表)大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社員提議或者社管會、社監會提議,應當召開臨時社員(代表)大會。
第二十七條社員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通過、修改章程;
(二)討論決定章程未明確的社員資格條件及保留、喪失社員資格的有關事項;
(三)選舉、罷免社管會成員和社監會成員;
(四)聽取、審查社管會和社監會工作報告;
(五)討論決定經濟發展規劃、生產經營計劃、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年度財務預決算和各業承包方案;
(六)討論決定集體資產處置方案;
(七)監督財務管理工作;
(八)討論審議本社的分立、合並、終止事項;
(九)討論決定其他有關事項。
第二十八條社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主持社員(代表)大會;
(二)擬訂本社經濟發展規劃、生產經營計劃和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方案;
(三)組織重大投資項目可行性論證並提出投資決策方案;
(四)擬訂本社財務管理制度、財務預決算方案、收益分配方案和資產經營責任考核方案;
(五)執行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
(六)負責日常社務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條社監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監督本社章程的執行;
(二)監督社員(代表)大會決議的執行;
(三)監督社管會的職責履行及日常工作;
(四)審查本社財務並向社員公布審查情況。
社監會主任或者社監會成員代表有權列席社管會會議。
第三十條社員大會選舉、罷免社管會、社監會成員和對重大事項作出決定時,應當採用無記名投票。所作決定,須經應到社員過半數通過。
社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社員大會授權的事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社員代表參加會議方為有效。所作決定,須經應到會社員代表過半數通過。
社員(代表)大會表決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事項,須經應到社員(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第三十一條以威脅、賄賂、偽造選票等不正當手段,妨害社員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破壞村經濟合作社選舉的,社員有權向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舉報,有關機關應當負責調查並依法處理。
以威脅、賄賂、偽造選票等不正當手段當選的,其當選無效。
第三十二條本社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社員聯名,可以要求罷免社管會、社監會成員。
罷免社管會成員由社監會負責召集並主持社員大會投票表決,罷免社監會成員由社管會負責召集並主持社員大會投票表決。
罷免要求應當書面向社管會、社監會提出,寫明罷免理由。被提出罷免的成員有權提出申辯意見。
社管會、社監會應當在接到罷免要求之日起三十日內召集並主持社員(代表)大會投票表決,社管會、社監會不召集的,由鄉鎮人民政府幫助組織召集。
第三十三條社員大會有權撤銷或者改變社員代表大會和社管會作出的不適當決定。社員代表大會有權撤銷或者改變社管會作出的不適當決定。
第三十四條社員(代表)大會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政策相抵觸,不得侵犯社員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的財產權利。
社員(代表)大會決定的事項應當及時向社員公布,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
『伍』 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的第五章財務管理
第三十五條村經濟合作社應當執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並遵守有關財經法律、法規、規章。
第三十六條村經濟合作社推行會計委託代理制度。村經濟合作社可以委託鄉鎮(街道)會計代理機構代理會計業務,但不得改變其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監督權。
村內其他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應當納入村經濟合作社管理,但不得改變其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監督權。
第三十七條村經濟合作社應當實行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按章程規定定期向社員公布財務狀況。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依法對村經濟合作社財務進行審計監督。
『陸』 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的第三章社員
第十七條戶籍在本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且遵守村經濟合作社章程的農村居民,為本村經濟合作社社員:
(一)開始實行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時原生產大隊成員;
(二)父母雙方或者一方為本村經濟合作社社員的;
(三)與本社社員有合法婚姻關系落戶的;
(四)因社員依法收養落戶的;
(五)政策性移民落戶的;
(六)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章程和國家、省有關規定的其他人員。
第十八條因下列原因之一戶籍關系遷出本村或者被注銷的,應當保留社員資格:
(一)解放軍、武警部隊的現役義務兵和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初級士官;
(二)全日制大、中專學校的在校學生;
(三)被判處徒刑的服刑人員;
(四)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章程和國家、省有關規定的其他人員。
第十九條除本條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以外的人員,履行村經濟合作社章程規定義務,經本社社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可以成為本社社員或者保留本社社員資格。
社管會可以根據社員與本社集體財產關系提出收益分配的具體方案,經本社社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備案後實施。
第二十條村經濟合作社應當編制社員名冊,經公示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社員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十八周歲以上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社員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享有對本社集體資產承包經營的權利;
(三)享有本社章程和社員(代表)大會決定的生產生活服務、收益分配、土地徵收補償費分配、宅基地使用和各項福利的權利;
(四)享有民主監督管理的權利;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二十二條社員應當承擔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社章程;
(二)執行本社各項決議;
(三)維護本社的合法權益;
(四)法律、法規、規章和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
『柒』 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的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維護村經濟合作社及其社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村經濟合作社,是指在農村雙層經營體制下,集體所有、合作經營、民主管理、服務社員的社區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村經濟合作社設立、分立、合並、運行、終止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村經濟合作社依法代表全體社員行使集體財產所有權,享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尚未設立村經濟合作社的,村集體財產所有權由村民委員會行使。
村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村集體所有財產。
第五條村經濟合作社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章程,尊重和維護社員、村內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村經濟合作社應當接受鄉鎮人民政府(包括轄有村的街道辦事處,下同)的監督,協助和配合村民委員會工作,為村級組織履職提供必要的經費,合理安排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所需的資金。
村民委員會應當尊重和支持村經濟合作社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保障村經濟合作社及其社員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村經濟合作社承擔資源開發與利用、資產經營與管理、生產發展與服務、財務管理與分配的職能。
村經濟合作社依法履行下列具體職責:
(一)保護管理村集體所有或者使用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荒地、灘塗等資源;
(二)經營管理村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公益性資產,組織各業集體資產的發包、租賃,拓展物業經營;
(三)提供社員生產經營和生活所需的服務;
(四)建立健全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財務會計、民主理財、收益分配和產權制度。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村經濟合作社發展,在資金、用地、交通、供水、供電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予以扶持,並為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依法、自願、民主、公正的原則,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村經濟合作社進行股份制改革。
第九條省、市、縣(區)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村經濟合作社的業務指導、服務和監督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負責做好村經濟合作社設立、選舉、運行、終止的具體指導和服務工作。
財政、金融、工商、質監、國土、建設、水利、交通、林業、科技、電力、供水等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相關扶持和服務工作。
『捌』 浙江省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實施細則
摘要 浙江省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實施細則,文件為:1992年7月25日浙江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2007年9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修訂 根據2020年7月31日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浙江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的決定》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