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原理有什麼

行政法原理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5-03 01:07:46

① 行政責任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行政法責任的特點是: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產生行政責任的原因是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通常情況實行過錯推定,一些情況實行嚴格責任;行政責任承擔形式多樣化。
行政責任的兩層含義:第一,指行政人員在一定的崗位和職務上開展行政管理活動時所應承擔的角色義務,即職責;第二,指由於行政人員在沒有積極有效地履行職責而受到的追究,往往表現為受到否定性的批評、懲罰和制裁。完整的行政責任是上述兩個方面的統一或總和。
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
追究行政責任的原則
行政責任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其性質屬於行政違法或違反行政紀律,尚不能追究刑事責任,只能從行政上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和紀律責任。追究行政責任從立法的指導思想、原則以及執法實踐看,主要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過責法定原則。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過錯和對過錯應承擔的責任,要用法定形式固定下來。哪些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何種行政責任,應受哪些行政處分,都應有一定形式的規範文件或條文加以明確規定。
(2)過懲相適應原則,也稱過懲相當原則。就是根據過錯大小決定懲處的輕重,以解決執法實踐中罰不當過的現象。
(3)責無旁貸原則,或稱責任自負原則。對違法失職行為,不管涉及到誰,都應毫無例外地追究其行政責任。對於集體違法失職的共同行為,也不能搞法不責眾,也要分清當事人的責任大小,分別作出相應的處罰。在國家行政機關中,不允許存在擔任職務、行使職權而不承擔責任的現象,更不允許出了問題推卸責任或強加責任、包攬責任或代負責任。
(4)教育為主、懲處為輔的原則。通過懲處違法失職行為,使本人受到教育,也使其他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引以為戒,達到警戒、防範的效果。

② 行政法和司法是什麼關系

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內。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容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 (一)行政法的概念、特徵和分類 行政法 行政法部門泛指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之分。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③ 《行政法》------ 具體行政行為一般原理

 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要件

 主體違法 1、無許可權。2、縱向越權。3.橫向越權(事物越權)4.地域越權

事實依據違法

 1、事實不清、證據不足;2、證據不真實;3、證據無關聯;4、非法手段獲取證據 法律依據違法 1.將行為人合法的行為認定為違法行為;2. 應適用甲法,卻適用了乙法; 3.應適用甲法的某些條款,卻適用了甲法的其他條款;4. 適用了尚未生效或已經失效的法律、法規;5.適用了被處理行為地以外的地方性法規及地方政府規章

程序違法 違反法律規定行政行為需要遵守的步驟、順序、方式與時限 明顯不合理 1.不正當的考慮;2.故意延遲和不作為。3.不一致的解釋和反復無常 注意:明顯不合理又被稱為顯失公正、濫用職權、畸輕畸重 注意 以上五要素均符合法律要求,具體行政行為才是合法的,反之,任一要素違法,均構成違法

 二、具體行政行為效力 拘束力 一經生效即產生 行政相對人應服從和遵守;行政主體不得隨意改變或撤銷;其他機關和社會主體應尊重 確定力 爭議期過後產生 行政行為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再不得更改的效力 執行力 履行期過後產生 使用國家強制力實現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義務安排

 三、具體行政行為的無效和可撤銷。

 (一)行政行為的無效 1、條件: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且重大違法: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行政行為沒有法律依據;行政行為的內容客觀上不可能實施。 2、法律後果:實體法上--自始無效、當然無效、確定無效;相對人不受拘束。程序法上---利害關系人可以在任何時候主張無效;有權機關可以在任何時候宣告無效 注意:有權機關包括:行政機關自身、上級機關、法院、被越權機關。

(二)行政行為的可撤銷 1、條件:具體行政行為一般違法 2、法律後果:實體法上---撤銷前行為合法有效;撤銷後溯及既往失去效力;程序法上---利害關系人可以在起訴其和復議期內向有權機關(行政機關自身、上級機關、法院、被越權機關)申請撤銷。帶來的損失可獲得賠償,但因當事人行賄、瞞報等自身違法而導致被撤銷不賠償。

 【關聯法條】《行政許可法》第69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二)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四)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行政許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依照前兩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基於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 第78條 行政許可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並給予警告;行政許可申請屬於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 第79條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取得的行政許可屬於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具體行政行為的廢止

 (一)條件:行為合法,但情況變化了∶ 1.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已經修改、廢止或撤銷;2.行政行為所根據的客觀事實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或已經不復存在;3 行政行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已經實現,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二)法律後果:1. 被廢止的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2.造成損失的,給予必要的補償 (三)補償程序1.由行政機關先行處理,行政機關不予答復或當事人不服補償決定的可以復議或訴訟;2.法院審理行政許可補償案件可以適用調解,具體程序參照行政賠償的調解(《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 16 條) (四)補償標准1. 法定標准∶單行法對補償標准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實際損失標准∶單行法沒有規定的,一般在實際損失范圍內確定補償數額。 3.實際投入標准∶特許被撤回的,一般按照當事人實際投入的損失確定補償數額(《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 15條)

五、行政行為違法性傳染

【關聯法條】《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7條 作為被訴行政許可行為基礎的其他行政決定或者文書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 (一)明顯缺乏事實根據;(二)明顯缺乏法律依據;(三)超越職權; (四)其他重大明顯違法情形。

④ 三大行政法學流派是什麼

一、三大行政法流派 : 控權論學派、平穩論學派、管理論學派。
二、各自的主張和內容:
1、控權版論學權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2、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3、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三、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

⑤ 淺談如何才能學好行政法

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行政法是以法理為基礎,以憲法為根本指針,與民法、刑法、經濟法各部門法相比較,與行政訴訟法相聯系的一個部門法。筆者認為,學習行政法,不能用孤立的方法,片面認識它的本質、核心、原則、地位和作用等諸多方面,而應該用聯系的方法,與有關法學理論和法律相比較、相聯系,這樣就能突出行政法的特點,同時融匯貫通,學習和鞏固相關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與法理相聯系。法理即法的一般理論,特別是有關我國社會主義法的理論包括法的產生、本質、特徵、發展、作用、形式以及法的制定和實施等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學習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地位、性質,應當回顧法理學的有關內容,行政法是調整行政主體與被管理人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之間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而法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行政法是法的一個分支。行政法的淵源和法的淵源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在學習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時,結合法理中法律體系的內容,明確行政法是四大部門法之一。我國行政法屬於社會主義法的類型。為了更好地認識依法行政的、內涵,可重新認識法理中關於社會主義法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樣才能深刻領會依法行政和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和憲法相聯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規定國家的本質和形式,國家機構的組織,職權和基本制度,以及國家與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相對手其它部門法與憲法的關系而言,行政法與憲法的關系尤為密切。行政法的許多規定在憲法中找到更高一層次的依據。在學習行政法律關系時,我們知道,作為法律關系一方的行政機關享有行政職權,並具有行政強制力,對依法成立的行政決定,被管理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有遵守的義務。而這些權利義務的規定恰恰來源於憲法,憲法明確規定了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社會的權利,並賦予行政機關強制執行力。此外,憲法中規定的組織形式和領導體制在行政法中作了具體的闡述,憲法中有關教育、計生、環保、勞動等問題的規定是行政單行法是:教育法、環保法、勞動法產生的依據。 第三,和其它部門法相比較行政法、民法、刑法、經濟法是我國四大法律部門,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不同,基本原則不同,規定的內容也不同,學習行政法,如果能和其它三個部門法相比較,則能突出行政法的特點,有助於領會行政法的實質。 我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民事活動中,平等主體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我國《民法通則》明確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民法中除規定作為民事主體應具備的條件外,還規定大量的民事行為規則,如代理規則、合同成立的規則。違反民法的規定要承擔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刑法調整的是觸犯刑法產生的刑事法律關系,公民和單位可成為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刑法採取的是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當的原則。具體分為十章如危害國家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等。觸犯刑法要承擔的刑事法律責任包括管制、拘役、徒刑、死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等。經濟法調整的是國家干預經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經濟許可權和責任關系。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包括享有經濟決策和調控權力的行政機關和企業單位以及進行生產經營的經濟組織。經濟法遵循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國家干預原則、社會本位原則、公平效益等原則。經濟法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組織法、市場調控法、宏觀調控法,市場分配法,確立了如證券、保險、獎勵等多項行為規則,違反經濟法要承擔賠償損失等經濟責任。行政法在主體、調整對象、原則、內容和責任方面不同於以上三個部門法,表現出自己的特點,它調整的是不平等的主體間的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的一方是享有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另一方則是被管理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行政機關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角,法律賦予它權力,規定它的行為規則,行政機關享有超越於被管理人的權力,可以單方做出影響對方權利義務的決定(而不象在民事活動中,雙方當亭人地位平等),行政機關不經對方同意可做出行政處罰決定,而在民亭活動中雙方行為要經雙方同意,如買賣行為。行政機關行使職權不是無條件的,行政法採取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即要求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行為既合乎法律又合乎情理。行政法規定了多種行政行為,主要是行政立法行為,和行政執法行為。後者包括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復議等。實施行政行為要求主體合法,有法律依據,內容和程序合法。行政行為違法,承擔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撤銷違法行為、返還、承認錯誤,消除影響等。 第四、與行政訴訟法相聯系行政訴訟法是規定人民法院、訴訟參加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及在訴訟活動中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行政法是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學習行政法時,應密切注意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行政法中對行政行為有兩種重要分類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聯系行政訴訟法中的受案范圍,應明確、具體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是可起訴的,抽象行政行為和行政行為是不可起訴的。行政法中規定了行政行為的規則,如行為應有法定依據,應有充分證據,依據法定程序等,行政訴訟法則規定,無法定依據、證據不充分、違法法定程序的行政行為將被撤銷。行政法中要求行政先取證,後裁決,相應的行政訴訟法中規定行政機關應對其行為承擔舉證責任。學習行政法時,還應注意在行政執法中,行政機關處於管理者的地位,擁有行政權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處於被管理者的地位,承擔服從的義務。在行政訴訟中,被管理人具有原告資格,行政機關只能作被告。 總之,學習行政法還可以與行政管理、行政賠償等有關知識相聯系,為使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地學好行政法。筆者堅信,只要我們共同探索學習行政法的決竅,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作者:王霄艷

熱點內容
務工合同法代表人指的是 發布:2025-05-03 14:20:31 瀏覽:635
下列不屬於行政法內涵 發布:2025-05-03 14:15:23 瀏覽:539
成都物業管理條例全文 發布:2025-05-03 14:10:08 瀏覽:992
法院賣編制 發布:2025-05-03 13:59:08 瀏覽:923
道德經第四十章的論文 發布:2025-05-03 13:41:30 瀏覽:351
俠客風雲傳道德悟性 發布:2025-05-03 13:32:34 瀏覽:246
房屋過戶登記條例 發布:2025-05-03 13:32:33 瀏覽:859
廉政法規教育 發布:2025-05-03 13:14:25 瀏覽:111
義務植樹條例 發布:2025-05-03 13:14:22 瀏覽:97
行政法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5-03 13:04:56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