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自治州地方性法規批准

自治州地方性法規批准

發布時間: 2022-06-12 14:21:06

Ⅰ 自治區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或由自治區政府制定的地方規章需要全國人常批准嗎

自治區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需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政府制定的地方規章不需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九條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第七十五條 部門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
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第六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Ⅱ 自治區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需要經過哪個機關批准才能生效

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2、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自治州地方性法規批准擴展閱讀:

健康飲食科普知識:豆漿油條的相愛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我們很多人看見金黃的油條都走不動路了,這美味我們還是拒絕不了,但是吃油條也是有代價的。我們應該知道很多食物經過油炸後,營養成分丟失很多,油條也不例外,而且有一些不法的商人會在油條裡面加入明礬,讓它更加的鬆脆,明礬吃多了以後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例如記憶力減退、抑鬱、煩躁,嚴重的可導致老年性痴呆。
所以我們吃油條的時候應該喝豆漿。原來是豆漿中富含卵磷脂,科學家發現給老年性痴呆患者服用一定劑量的卵磷脂,可以使他們的記憶力得到一定的好轉。所以吃油條喝豆漿,是有道理的。

健康飲食科普知識:綠茶解酒的錯誤觀念

很多人認為喝酒後再喝些綠茶能夠解酒,其實綠茶和酒一起飲用會傷身,染上胃炎還算輕的,嚴重的還有可能患上胃潰瘍。這是因為綠茶中的咖啡因含量比較高,與酒混合,兩者相互作用會刺激胃粘膜,不僅不能達到解酒的目的,反而會引發各種胃病,門診就有過病人就是因為酒後總喝綠茶「醒酒」,患上了胃潰瘍等慢性病。

健康飲食科普知識:餐後水果脹氣燒心

一般人們都知道吃水果養生,一般餐後也會上水果盤,殊不知,餐後立馬吃水果其實對胃的傷害很大。日常的食物主要是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這些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約為1-2小時,脂肪多達5-6小時,而水果停留的時間很短,這些先前吃進的食物就會阻礙水果前進,使水果停滯在胃裡,在胃裡的高溫環境下產生發酵腐敗變化,產生酒精及毒素,導致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道帶來不良影響。

Ⅲ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規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規的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提高地方立法工作的效率和法規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批准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州、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均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制定地方性法規必須堅持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原則。
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應當符合憲法、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則。第四條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應當堅持從全局出發,有利於促進改革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應當結合本地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第六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實施辦法或批准地方性法規的范圍是:
(一)國家法律授權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實施辦法或具體規定的;
(二)國家法律雖未授權,但根據本省實際情況,需要制定實施辦法的;
(三)國家尚未立法,但根據本省情況,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
(四)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請批準的;
(五)自治州、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提請批準的;
(六)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需要制定的。第二章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的編制第七條享有地方立法議案權的機關應當在每屆任期的第一年內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立法規劃意見,在每年的一月份提出年度立法計劃意見。第八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匯總和協調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並提出草案,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審定後執行。第九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作適當的調整。第三章法規草案的擬訂第十條列入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的地方性法規草案,主要由提案機關組織起草,也可以委託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專家學者起草。第十一條法規草案條款的設定應當經過調查研究,科學論證,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不相抵觸;
(二)與有關地方性法規相銜接;
(三)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文字元合規范。第十二條起草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應當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對於涉及其他主管部門的業務或者有與其他部門關系密切的內容,組織起草部門應當與其他部門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經過協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應當積極協調。並提出處理意見。第十三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應當加強對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起草工作的指導,提前介入起草工作,了解情況,研究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第四章法規議案的提出第十四條下列機關或者人員有權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議案:
(一)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
(二)省人民政府;
(三)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
(四)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
(五)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第十五條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議案,必須簽署。主任會議提請的,由常務委員會主任簽署;省人民政府提請的,由省長簽署;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提請的,分別由院長、檢察長簽署;專門委員會提請的,由主任委員簽署;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提請的,由提案人共同簽署。
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自治州、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提請批準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應當提出提請批準的報告。第十六條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議案,應當包括法規草案及其說明,並附立法依據等參考資料,在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三十日前報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應當在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三十日前報送地方性法規或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文本及其說明,並附立法依據等參考資料。

Ⅳ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才生效嗎

根據《憲法》第116條和《立法法》第89條的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和自治縣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所在省或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由省或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只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解析: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3) 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5)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Ⅳ 自治區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嗎

自治區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根據相關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自治區是行政區劃的類型之一,是指擁有自治權力的行政區,常設置在國內少數民族的主要居住地與傳統領域,或者離島、邊疆等與本土地帶有所分離的地方,並常做為一級行政區存在。其地方政府在內部事務方面,擁有比其他省級行政區更高的自主空間。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體 如下:
1、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Ⅵ 地方性法規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嗎

解析: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3) 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5)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Ⅶ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需要誰批准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需要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立法法》第六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Ⅷ 省級權力機關制定地方性法規找全人常備案還是批准,法律中的備案批准有什麼區別

備案。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備案:是相對人按照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相關性文件等規定,向主管部門報告制定的或完成的事項的行為。

批准:是政府機關或授權單位,根據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有關文件,對相對人從事某種行為、申請某種權利或資格等進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為。

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製定地方性法規,報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相關概念釋義:

我國的法律位階分為六個等級,從高到底依次為憲法、基本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屬法律規范的一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72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Ⅸ 自治區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需要經過哪一機關批准才能生效

自治條例是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賦予的權力所制定的規范專性文件。依照當地民屬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通常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報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Ⅹ 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應當報什麼批准後實施

法律分析: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八條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熱點內容
道德經十九章感悟 發布:2025-05-23 10:26:32 瀏覽:348
2017中華人民勞動法 發布:2025-05-23 10:26:29 瀏覽:342
最高院關於適用合同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3 10:20:46 瀏覽:989
法律碩士研究生工作好找嗎 發布:2025-05-23 10:20:06 瀏覽:111
民事訴訟法實行81 發布:2025-05-23 10:12:05 瀏覽:844
勞動法短期病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23 10:04:35 瀏覽:933
社會與法普法欄2017目劇 發布:2025-05-23 10:03:56 瀏覽:602
土地局出的證明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23 09:53:48 瀏覽:607
浙江義烏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3 09:51:37 瀏覽:812
商法的營業自由原則 發布:2025-05-23 09:47:54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