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7 17:41:13

1. 我國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方法是什麼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國家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標準的人口給予一定現金資助,以保證該家庭成員基本生活所需的社會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線也即貧困線。對達到貧困線的人口給予相應補助以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方法有:
1、生活需求法
生活需求法又稱「市場菜籃法」,根據當地維持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務列出清單,根據市場價計算需多少現金,此金額即為最低生活保障金額。
2、國際貧困標准法
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提出,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中,把社會平均收入的50%到60%作為貧困線。
3、生活形態法
從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等生活形態入手,提出一系列有關貧困家庭生活形態的問題,選出若干剝奪指標,即被舍棄的方式行為,再根據這些剝奪指標及被調查者的實際情況確定哪些人屬於貧困者,再分析他們被剝奪的需求及消費收入,得出最低生活保障金額。
4、恩格爾系數法
恩格爾系數法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方法,統計學家恩格爾在大量統計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家庭收入越高,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越小,反之則相反。國際社會一般把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60%作為貧困線,得出最低生活保障金額救助標准。

2.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上調為710元是根據什麼條例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上調為710元是根據各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公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我們國家太大,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很不均衡,因此並沒有國家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一、什麼是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國家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標準的人口給予一定現金資助,以保證該家庭成員基本生活所需的社會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線也即貧困線。對達到貧困線的人口給予相應補助以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二、下列三類人員可以申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民;
2.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後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後,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三、我國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確定與發布
1、 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按照當地維持居民、村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費用確定。
2、設區的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統計物價等部門擬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執行;縣(市)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縣(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統計,物價等部門擬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後公布執行。
當地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鄉差別,分別確定、執行不同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最低生活保障標准適時的調整。

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濟方式和程序

一般採取現金救濟,包括定期救濟與臨時救濟。也有個別地方採取現金和實物相結合的救濟方式。
在程序上,首先由救濟對象向當地居委會提出申請,並填寫救濟申請表,在居委會初審後報街道辦事處民政科,由其調查復核並提出解決意見,報區民政局,由區民政局發給救濟證。救濟對象憑證領取救濟費。
依靠城市基層組織機構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參與社會救濟管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方法。這些城市基層組織最密切、最廣泛地聯系著廣大居民群眾,可以綜合運用街規民約、社會輿論和民主管理的力量對救濟對象實施管理,對救濟對象的收入和資產狀況進行調查,對一些救濟對象實行特殊照顧,為一些貧困家庭直接提供生活必需品,以及幫助失業人員進行職業培訓,創造就業機會等。這對於保證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准確有效地實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規定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並出具有關證明材料,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就其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初審,並將有關材料和初審意見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管理審批機關為審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過人戶調查、鄰里訪問以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進行調查核實。申請人及有關單位、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接受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經審查,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條件的家庭,應當區分下列不同情況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牛活保障待遇:(1)對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亦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全額享受;(2)對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差額享受、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經審查,對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管理審批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請人提出申請之日起的30日內辦結審批手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管理審批機關以貨幣形式按門發放;必要時,也可以給付實物。
對經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由管理審批機關採取適當形式以戶為單位予以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任何人對不符合法定條件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都有權向管理審批機關提出意見;管理審批機關經核查,對情況屬實的,應當予以糾正。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拷民家庭人均收入情況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通過居民委員會告知管理審批機關,辦理停發、減發或者增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續。管理審批機關心當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巾居民的家庭收入情況定期進行核查。在就業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但尚未就業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間,應當參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員會組織的公益性社區服務勞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在就業、從事個體經營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扶持和照顧。
城市居民對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作出的不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減發、停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決定或者給予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訟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領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節惡劣的,處冒領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1)採取虛報、隱瞞、偽造等手段,騙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2)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間家庭收入情況好轉,不按規定告知管理審批機關,繼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從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審批工作的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批評教育,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條件的家庭拒不簽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見的,或者對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條件的家庭故意簽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見的;(2)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貪污、挪用、扣壓、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4.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規定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要按照什麼確定公布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規定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要按照如下確定公布
第十條 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費用確定、公布,並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狀況、財產狀況的認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

5. 如何修訂現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請書 本人:————性別:————家庭人口—內—人,現住——容——縣(市、區)————街道辦事處(鎮、鄉)————社區居委會。 根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四川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和《德陽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之規定,自願申報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現將家庭收入情況 申報如下: 單位:元 家庭成員 收入來源 戶 主 姓 名 家 庭 成 員 工資、津貼、補助等 勞 動 收 入 基本生活費、遺屬生活費、困難生活補助費、補償費 退休金、養老金、救濟金、退職金、辭職金 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生活補助費 各種博彩、財產繼承、受贈及存款本息、紅利、有價證券、房屋出租、交易等收入 其 它 勞 動 收 入 合 計 家庭每月實際收入——元,月人均——元,以上收入申報屬實,請審核,若有弄虛作假,自願按《條例》第十四條和《實施辦法》第二十九條接受處罰。 申請人: 年 月 日

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自何時開始施行的

城市居民最抄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9年9月28日,國務院第21次常務會議通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並予發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條例共十七條,極大地推動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開展,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納入了法制化發展軌道。

7. 國家規定什麼條件才可以享受低保

國家規定只要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都可以享受低保,但是具體標准依據所在城市的不同而不同。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第二條
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均有從當地人民政府獲得基本生活物質幫助的權利。
前款所稱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全部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包括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應當給付的贍養費、扶養費或者撫養費,不包括優撫對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的撫恤金、補助金。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九條
國家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最低生活保障。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三、合理確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對象范圍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夠維持當地農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飯、穿衣、用水、用電等費用確定,並報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備案後公布執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要隨著當地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適時進行調整。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是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生存條件惡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難的農村居民。

8. 無錫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無錫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的通知

錫政發[2003]149號

無錫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規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國務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和《江蘇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本實施辦法所稱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原戶籍為城市的居民戶,其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實行救助的制度。

第三條 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則;

(二)屬地管理的原則;

(三)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四)堅持國家保障與社會幫扶相結合、鼓勵勞動自救的原則。

第四條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制。

市、市(縣)、區民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財政部門應當保證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經貿委、工會應當配合民政部門共同做好各項保障措施的銜接工作;統計、物價、審計、人事、教育、衛生、公安、房管、公用事業、殘聯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最低生活保障的有關工作。

市(縣)、區民政部門以及街道辦事處和鎮人民政府(以下統稱管理審批機關)負責最低生活保障的具體申報、審批及管理工作。

社區居民委員會根據管理審批機關的委託,承擔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務網路,為民政部門、街道、鎮和社區居委會配備必要的專職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辦公條件。積極推進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信息化和規范化管理進程,加快信息網路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 保障對象及其家庭收入計算

第六條 凡本市居民戶,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包括戶口不在本市、在外讀書的子女)人均月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均可申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是指具有法定的贍養、扶養、撫養關系共同生活的人員:

(一)配偶、未成年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包括養子女、繼子女、非婚子女)和共同生活的父母;

(二)父母雙亡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

(三)子女亡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父母雙亡的未成年人或在校就讀的弟、妹;

(五)經法定手續確立撫養、贍養關系的人員;

第七條 本實施辦法所稱的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所有成員的收入:

(一)各類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和其他勞動收入;

(二)出租或變買家庭資產獲得的各種收入;

(三)接受繼承、贈與的收入、銀行存款的本息收入、有價證券的分紅或交易收入、彩票中獎收入等;

(四)離退休費、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含退養、協保人員領取的生活費)和遺屬撫恤(救濟)費;

(五)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給付的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

(六)各種安置費(包括破產企業職工安置費、經濟補償費)等;

(七)其他應當計入的家庭收入。

不穩定收入按申請前十二個月的平均數計算。

第八條 下列收入不計入家庭收入:

(一)優撫對象按國家規定享受的撫恤金、補助金、傷殘撫恤(保健)金及護理費,城市義務兵家屬優待金;

(二)市(縣)、區以上人民政府對國家、社會和人民做出突出貢獻,給予的一次性獎勵和榮譽津貼等;

(三)在校學生的各類助學金、獎學金;

(四)一次性慈善救助費和臨時性生活救助金;

(五)因公(工)負傷人員的護理費;

(六)喪葬費;

(七)、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

(八)在職人員按規定由所在單位代扣代繳的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及社會醫療保險金;

(九)其他不應當計入的家庭收入。

第九條 有關收入的具體計算方法:

(一)企業職工連續6個月以上不能領到或足額領到最低工資或生活費,由所在單位工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後,經投資主體或行業主管部門報當地經貿部門認定並出具證明後,按實際支付計算;

(二)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及離崗退養、協保人員領取的基本生活費、失業保險金和離退休金,經其所在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出具有關證明後,按實際支付計算;

(三)經依法批准破產、關閉、撤銷的企業職工的生活費,依照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按實際支付計算;

(四)離退休(職)人員的離、退休(職)費、生活費、養老金及其他收入按實際支付計算;

(五)享受單位長病假工資的職工、試用期職工、實習期間的大中專學生的月收入,按單位實際支付計算;

(六)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領取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扣除從解除勞動關系之日到法定退休年齡期間應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結余數額和家庭收入按最低生活保障金標准及家庭人口逐月計入每月收入;

(七)因城建、危房改造、拆遷領取一次性住房拆遷補償費的人員,在購買住房後的結余數額(扣除借款、貸款等)和家庭收入按最低生活保障金標准及家庭人口逐月計入每月收入;

(八)因建設征地領取一次性安置補助費的人員,已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及社會醫療保險金後的結余數額和家庭收入按最低生活保障金標准及家庭人口逐月計入每月收入;

(九)在一次性經濟補償費按最低生活保障金標准計入收入月數內,因大病、災害等特殊情況將一次性領取的經濟補償費提前用完,生活確有困難的,可申請臨時救濟或申請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十)無穩定職業的人員有一定的勞動收入,但無法核實其收入數額的,按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全額計算;

(十一)家庭成員分立戶口但共同生活的,確定其家庭收入時應合並計算;

(十二)職工遺屬和五、六十年代精簡退職職工等對象的生活補助費,按實際所得核計收入;

(十三)居民戶家庭成員中在農村沒有土地和生產資料的,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予以差額補給;

(十四)在計算居民戶家庭收入時,農村承包地尚未退出的,當年土地收入應計入家庭收入;

(十五)有贍養、扶養或者撫養協議、裁決的,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按協議、裁決的規定計算。沒有贍養、扶養或者撫養協議、裁決的,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視為無力提供贍養、扶養或者撫養;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家庭月人均收入高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高出部分除以被贍養人、被扶養人或者被撫養人總數,計算得出贍養費、扶養費或者撫養費;

(十六)計算家庭月收入時,以元為計算單位。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

(一)有賭博、吸毒、賣淫、嫖娼等現行違法行為的;

(二)擁有非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汽車、摩托車、行動電話等高檔消費品的;

(三)出資供子女就讀私立學校的;

(四)飼養寵物的;

(五)有購買股票或其他投資行為的;

(六)有勞動能力、無正當理由一年內兩次不接受勞動就業服務機構或有關部門介紹就業的;

(七)在法定就業年齡內的有勞動能力但尚未就業的保障對象,無正當理由一個月內兩次拒不參加社區居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組織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訓和公益性勞動的;

(八)家庭隱性收入、存款數額無法核定,但實際生活水平明顯高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第三章 保障標准和保障資金

第十一條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市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統計、物價等有關部門制定,經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執行。江陰、宜興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同級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統計、物價等部門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市人民政府備案後公布執行。

第十二條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參照下列因素確定:

(一)維持當地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費用;

(二)當地人均實際生活水平;

(三)城市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四)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

(五)其他社會保障標准。

第十三條 市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由市、區兩級財政分級負擔,市級財政負擔70%,區級財政負擔30%。(其中原錫山市所屬鄉鎮的保障金按區劃調整後的所在區負責籌集)。

江陰、宜興市的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籌集可自行確定。

第十四條 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資金由民政部門根據核定的保障對象和保障標准在每年11月份提出下一年度用款計劃,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後列入財政預算。

第十五條 財政部門應當根據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年度預算和用款計劃及時核撥,保證發放,年終根據實際支出編制決算。

第十六條 民政部門負責使用管理本級最低生活保障資金,並對下級民政部門的最低生活保障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定期檢查。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項管理,專款專用,不得挪用和擠占。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審計。

第十七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經費和聘用工作人員經費。

第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要安排一定的社會臨時救濟經費,主要用於特困家庭臨時性救濟和意外原因造成致貧家庭的一次性救濟。

第四章 保障金的審批和發放

第十九條 居民以戶為單位,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社區居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同時需提供戶籍冊、家庭人員收入證明,贍養義務人或扶養、撫養義務人家庭收入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件。

第二十條 社區居民委員會在收到申請人申請後七日內將申請的有關要求內容予以公示並對申請人提供的有關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核實。對無異議的申請人,填寫《無錫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一式三份,簽署意見後報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審核。

第二十一條 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應及時對社區居民委員會上報的申請材料進行調查、核實,簽署審核意見,上報市(縣)、區民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二條 市(縣)、區民政部門應當在五天內對最低生活保障申請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書面決定,並確定發放數額。經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發給《無錫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對不予批準的,由市(縣)、區民政部門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二十三條 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沒有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可向其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

第二十四條 申請人人戶分離的,可向其戶籍所在地社區居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由居住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協助做好調查核實工作。申請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後,限在三個月內將戶籍遷至居住地(因特殊原因戶籍無法遷移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遠離城鎮居住在企業的職工,由戶主經所在企業工會集中向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並提供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戶籍、收入狀況以及其他相關證件。

第二十六條 居民戶家庭成員共同居住在城市的,其家庭成員在農村有土地和生產資料的,分別到戶口所在地社區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有關的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社區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應當配合並提供有關證明;在農村無土地和生產資料的,到居民家庭成員所在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提出申請。

第二十七條 管理審批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請人符合要求的材料之日起30日內辦理好。

第二十八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對申請人家庭收入等情況有異議的,可以直接向管理審批機關提出復核。管理審批機關應當自接到異議之日起30日內核查清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第二十九條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照家庭成員人均月收入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差額發放。

(一)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的,按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全額享受。

(二)有一定收入的居民,其家庭成員每月人均收入低於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差額享受。

(三)軍隊轉業幹部家庭人均收入低於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在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給予補差的基礎上,轉業幹部本人增發50%。

(四)已故原工商業者配偶無工作的,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全額享受。

(五)其他特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保障待遇,按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自批准之月起按月發給,每月發放一次。保障對象憑《無錫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無錫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參加公益性社區服務勞動情況記錄卡》、戶口簿或身份證,到其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領取。

第三十一條 管理審批機關應將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申報材料按戶建檔,實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並做好有關資料的統計上報工作。。

第三十二條 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實行動態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家庭收入及人員變化時,應當及時向管理審批機關申報,接受管理審批機關的核查。

管理審批機關以及有關工作部門應當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進行走訪,並做好每季度不少於一次的有關情況核實工作。每季度對保障對象家庭收入和人口情況進行重新核實,並根據家庭收入和人員變化等情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調整。

第三十三條 社區居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在法定就業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但尚未就業的保障對象參加公益性社區服務勞動,並填寫《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參加公益性社區服務勞動情況登記表》。

第三十四條 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居住地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辦理戶籍遷移手續。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審批機關應當為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及時辦理好轉移手續。

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戶籍遷移時,在原戶籍所在地已領取本月保障金的,遷入地的管理審批機關應當從下月起發給最低生活保障金。

對因殘疾行動不便和年老多病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應將最低生活保障金派專人負責送達。

第三十五條 為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勞動就業,在其就業後家庭月人均收入高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仍可繼續享受三個月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五章 社會救助

第三十六條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關於貫徹落實省物價局等九部門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收費減免問題的通知精神的意見》,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稅收等方面給予照顧,逐步改善保障對象的生活狀況。

第三十七條 社會各界應當大力開展扶貧濟困活動,對保障對象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予關心和幫助,提高保障對象的生活質量。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八條 管理審批機關應公開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辦事程序、保障對象和保障金發放情況,在公共場所設立舉報箱,公布投訴電話,受理群眾的舉報、投訴。

第三十九條 民政部門應建立家庭備案和定期抽查制度,每季度根據保障對象的動態變化情況對備案內容進行更新,並根據保障對象家庭備案資料,定期組織社會力量進行抽查,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

第四十條 居民對民政部門作出的不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減發、停發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決定或者給予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 江陰、宜興市可根據本實施辦法,制定具體實施意見。

第四十二條 本實施辦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9.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農村低保對象范圍,是指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貧困居民,根據各地農村低保工回作的實際情況,答我們強調保障的重點是那些因疾並殘疾、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和生存條件惡劣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常年困難的農村居民。 建立農村低保制度是以地方人民政府為主,實行屬地管理,低保標准要由縣以上各級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和公布執行。各地確定低保標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維持當地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飯、穿衣、用水、用電等費用;二是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三是當地物價水平。目前,除了少數東部發達地區,一般地方都參照國家每年公布的貧困標准來制定。2006年國家公布的貧困標準是年人均純收入683元,2007年是693元。農村低保起碼應該保證低保對象的生活水平不低於絕對貧困線,否則就無法保證農村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但低保標准也不宜比貧困線高的太多,否則會不利於鼓勵有勞動能力的群眾生產自救。目前全國已實施農村低保的中西部地區年低保標准一般在600-800元之間,東部地區一般在1000-2000元之間。

熱點內容
洪山法院張 發布:2025-05-02 12:30:02 瀏覽:294
合川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02 12:02:22 瀏覽:386
倫理道德定義 發布:2025-05-02 11:58:59 瀏覽:747
勞動法成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原因在於什麼 發布:2025-05-02 11:53:57 瀏覽:512
如何說服法官 發布:2025-05-02 11:53:25 瀏覽:331
藍黛收到法院 發布:2025-05-02 11:50:59 瀏覽:676
道德法然 發布:2025-05-02 11:35:52 瀏覽:597
國務院有關部門通知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2 11:10:41 瀏覽:606
合同法之整體 發布:2025-05-02 11:09:15 瀏覽:205
信貸職業道德 發布:2025-05-02 11:08:35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