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保護條例
⑴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限制制度是什麼
第二章 軟體著作權
第八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對軟體進行增補、刪節,或者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利; (四)復制權,即將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五)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六)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軟體的權利,但是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七)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軟體的權利; (八)翻譯權,即將原軟體從一種自然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文字的權利; (九)應當由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無相反證明,在軟體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開發者。
第十條
由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作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合作開發者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是,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開發者。
第十一條
接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與受託人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的,其著作權由受託人享有。
第十二條
由國家機關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與行使由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由接受任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第十三條
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中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軟體著作權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開發軟體的自然人進行獎勵: (一)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 (二)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 (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專用設備、未公開的專門信息等物質技術條件所開發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軟體。
第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護。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自然人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除署名權以外的其他權利。軟體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著作權在本條例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第十六條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 (二)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第十七條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⑵ 關於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17條
1.你的1不對,按你的1的表示那學習沒有對象,這里的本意是學習和研究的對象都是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
2.如果不超出17條的范圍,那麼下載者和網站都不違法,誰超出誰違法
⑶ 我國保護計算機安全的一個重要法規是( )。 A、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B、計算機安全保護條件 C、民事訴訟法
什麼安全啊,如果是計算機作為有價財產,民法和刑法都有可能涉及;如果是計算機內系統或者是容計算機網路,民法和刑法也有可能涉及到。
如果下位法有具體規定或者尚未上升到刑事法律上,行政法規完全可以解決。
我看你這問題有點2,問的是法規,直接排除C,D。一個條例一個條件,我了個擦,不解釋了。
我選擇A。希望是行政法規。
⑷ 關於計算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1、《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三十條(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修改、翻譯、注釋其軟體作品; (六)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復制或者部分復制其軟體作品。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第二十三條 故意輸入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數據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或者未經許可出售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對個人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15000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除予以沒收外,可以處以違法所得1至3倍的罰款。
3、《中國公用計算機互連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
第八條 接入單位負責對其接入網內用戶的管理,並按照規定與用戶簽定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第九條 接入單位和用戶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信息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國家保密制度,並對所提供的信息內容負責。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條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5、《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第二十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有本辦法第五條、第六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並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4)計算機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關於計算機方面大學生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定
( 一 )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禁止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 二 )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從事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 三 )
計算機信息網路直接進行國際聯網,必須使用國家提供的國際出人口信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進行國際聯網。
( 四 )
從事國際聯網業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等違法犯罪活動,不得製作、查閱、復制和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妨礙社會治安的信息和淫穢色情等信息。發現上述違法犯罪行為和有害信息,應及時向有關主管機關報告。
(
五 ) 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路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 六 )
國際聯網用戶應當服從接入單位的管理,遵守用戶守則;不得擅自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網路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不得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他侵犯網路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 七 )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計算機信息系統泄密後,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並按有關規定及時向上級報告。
⑸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的第一章
第一條為了保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促進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保障社會主內義現代化建設的容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是指由計算機及其相關的和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路)構成的,按照一定的應用目標和規則對信息進行採集、加工、存儲、傳輸、檢索等處理的人機系統。
第三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應當保障計算機及其相關的和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路)的安全,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的正常發揮,以維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第四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重點維護國家事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等重要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⑹ 求「國務院公布《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國務院令
2001年第339號
現公布《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2月20日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
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體產業
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計算機軟體(以下簡稱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
有關文檔。
第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
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
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
為同一作品。
(二)文檔,是指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
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
用戶手冊等。
(三)軟體開發者,是指實際組織開發、直接進行開發,並對開發完成的
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條件獨立完成軟體開
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自然人。
(四)軟體著作權人,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自然
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四條 受本條例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
形物體上。
第五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
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
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依照其開發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
簽訂的協議或者依照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條例保護。
第六條 本條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
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
第七條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
機構辦理登記。軟體登記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
辦理軟體登記應當繳納費用。軟體登記的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
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章 軟體著作權
第八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對軟體進行增補、刪節,或者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
利;
(四)復制權,即將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五)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的原件或者復製件
的權利;
(六)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軟體的權利,但是軟體不是出租
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七)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使公眾
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軟體的權利;
(八)翻譯權,即將原軟體從一種自然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文
字的權利;
(九)應當由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如無相反證明,在軟體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開發者。
第十條 由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作開發的軟體,其著
作權的歸屬由合作開發者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
定,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
著作權;但是,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
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
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
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開發者。
第十一條 接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與受託人
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的,其著作權由受託人
享有。
第十二條 由國家機關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與行使由項目
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由
接受任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第十三條 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中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該軟體著作權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
以對開發軟體的自然人進行獎勵:
(一)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
(二)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
(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專用設備、未公開的專門信
息等物質技術條件所開發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軟體。
第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
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
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
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
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
護。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自然人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在軟體著作權的
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
定,繼承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除署名權以外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
其著作權在本條例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
有;沒有承受其權利
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第十六條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
內;
(二)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
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
備份復製品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
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
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第十七條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
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
其支付報酬。
第三章 軟體著作權的許可使用和轉讓
第十八條 許可他人行使軟體著作權的,應當訂立許可使用合同。
許可使用合同中軟體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的權利,被許可人不得行使。
第十九條 許可他人專有行使軟體著作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沒有訂立書面合同或者合同中未明確約定為專有許可的,被許可行使的權
利應當視為非專有權利。
第二十條 轉讓軟體著作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第二十一條 訂立許可他人專有行使軟體著作權的許可合同,或者訂立轉
讓軟體著作權合同,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登
記。
第二十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外國人許可或者轉讓軟體著
作權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或者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有
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
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二)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三)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
件發表或者登記的;
(四)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六)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本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
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
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
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
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
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
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
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有前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的,可以並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
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
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 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賠償數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
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確定。
第二十六條 軟體著作權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
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
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第二十七條 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
況下,軟體著作權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的規定,
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第二十八條 軟體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
授權的,或者軟體復製品的發行者、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
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軟體開發者開發的軟體,由於可供選用的表達方式有限而與
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的,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
第三十條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
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停止使用、銷毀該侵權復製品。
如果停止使用並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將給復製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復製品
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第三十一條 軟體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
軟體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
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
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施行前發生的侵權行為,依照侵權行為發生時的國家
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同時廢止。
⑺ 我國在_________年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發布單位】國務院
【發布日期】1994年02月18日
【實施日期】1994年02月18日
【內容分類】AB行政法規/ 科學技術
【文號】國務院令第147號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條例》(1994.2.18)是我國第一部涉及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行政法規。
我國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條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計算容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二者區別在於後面的有「系統」二字。
該條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7號發布,是第一部涉及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行政法規。
⑼ 我國政府首次頒發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於_年開始實施
計算機軟體保護來條例
1991年5月源24日國務院第八十三次常務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
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流通,促進計算機應用事業的發
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的計算機軟體(簡稱軟體,下同)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
關文檔。
第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計算機程序: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
參考資料中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