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海洋法規

海洋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02 00:43:21

1. 國家海洋局的法律法規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二)行政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1983年12月29日發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國務院1985年3月6日公布)
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1989年2月11日公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1996年6月18日公布)
5.《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06年9月19日公布)
(三)部門規章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0日公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5日公布)
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實施辦法》(1992年8月26日公布)
4.《海洋標准化管理規定》(1997年1月30日公布)
5.《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2年12月25日公布)
6.《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7.《委託簽發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管理辦法》(2004年10月20日公布)8.《海域使用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2008年3月27日公布)
(四)地方法規
海域使用類:
1.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2.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3.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4.江蘇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5.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6.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7.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辦法
8.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
9.大連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0.廈門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
11.寧波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海洋環保類:
1.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2.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3.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4.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5.海南省珊瑚礁保護規定
6.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
(五)地方規章:
1.遼寧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2.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3.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4.福建省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5.廣東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辦法
6.廣東省人工魚礁管理規定
7.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8.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
9.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0.廣西壯族自治區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1.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2.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13.上海市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2. 海洋法規的涉海行政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版 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權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0、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1、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2、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 15、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21、基礎測繪條例 22、中華人民共和國航標條例

3. 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了哪些關於海洋的法律法規

很多,常見的有: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島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漁業法;海洋法公約;大陸架法;領海及毗連區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等

4. 中國海洋法規有哪些

中國海洋法規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國家規范性文件及地方海洋法律法規,具體內容是: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二、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0、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1、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2、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
15、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21、基礎測繪條例
22、中華人民共和國航標條例
三、部門規章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0日公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5日公布)
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實施辦法》(1992年8月26日公布)
4、《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2年12月25日公布)
5、《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6、《委託簽發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管理辦法》(2004年10月20日公布)
7、海域使用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
四、國務院法規性文件
1、國務院關於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批復(國函[2008]9號)
2、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部《報國務院批準的項目用海審批辦法》的批復(國函[2003]44號)
3、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部《省級海洋功能區劃審批辦法》的批復(國函[2003]38號)
4、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國發[2003]13號)
5、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批項目用海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2]36號)
6、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勘定省縣兩級海域行政區域界線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2]12號)
7、國務院關於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的批復(國函[2002]77號)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海洋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3號)

五、地方海洋法律法規
(一)海域使用類
1.遼寧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2、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3、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4、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5、江蘇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6、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7、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8、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9、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0、廣東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辦法
11、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12、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辦法
13、大連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4、青島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15、廈門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
16、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17、寧波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二)海洋環保類
1、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
2、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3、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4、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5、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6、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辦法
7、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
8、上海市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9、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

5. 海洋工程政策法規有哪些 全面點的

《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內進行海洋工程建設活動的,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海洋工程的建設單位(以下簡稱建設單位)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根據《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報有核准權的海洋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核准部門)核准。

第四條 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負責核准下列海洋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

(一)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批准立項的海洋工程;

(二)涉及國家海洋權益、國防安全、核設施等特殊性質的海洋工程;

(三)海洋油氣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海洋固體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工程;

(四)50公頃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頃以上的圍海工程;

(五)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的海洋工程;

(六)因需要經批准調整海洋功能區劃的海洋工程;

(七)其他需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核準的海洋工程。

前款規定以外的海洋工程報告書(表)由省級以下海洋主管部門核准。

海洋工程可能造成跨區域環境影響的,或者有關海洋主管部門對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有爭議的,其報告書(表)由共同的上一級海洋主管部門核准。

海洋主管部門在核准報告書(表)之前,必須徵求同級海事、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必要時應組織現場踏勘。

海洋主管部門應當將核准後的報告書(表)報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五條 從事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必須取得國家頒發的環評資質證書,並對環評結論負責。

用於環境影響評價的歷史、現狀等調查監測數據資料,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監測機構提供。

第六條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項目,核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文件、環境影響報告表及其他相關材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核準的決定。

第七條 應當編制報告書的項目,首先應當編寫環境影響評價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報有核准權的海洋主管部門審查。

第八條 海洋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查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邀請有關專家對大綱進行審查,並徵求同級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

審查可以採取審查會、函審或者其他形式。採取審查會的形式進行審查的,應當由包括海洋化學、海洋水文、海洋生物、海洋地質等專業的不少於五人的單數專家組成專家評審組,出具專家評審意見,簽署審查會專家評審意見簽名表,並對評審意見負責。

第九條 建設單位應當將修改後的大綱報批稿一式2份連同文件一並報送核准部門備案,並附具對專家和部門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同時抄報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

核准部門對大綱內容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備案文件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提出處理意見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逾期未提出處理意見的,視為同意,建設單位可以按照上報備案的大綱開展報告書的編制工作。

需要補充有關材料的,應當立即通知建設單位,備案時間從收到補充材料之日起重新計算。

第十條 上報報告書時,建設單位應當將報告書送審稿一式4份連同申請文件一並報送核准部門。有行業主管部門的,應當同時抄報其行業主管部門。

第十一條 核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組織召開評審會,聽取有關專家和同級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並邀請有關省市海洋主管部門的代表參加。

第十二條 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填寫《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部門徵求意見表》,並加蓋單位公章, 自評審會或預審會結束後5個工作日內反饋核准部門。逾期未反饋意見的,視為無意見。

第十三條 建設單位應當將修改後的報告書一式3份連同報批文件一並報送核准部門並附具對專家和部門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同時抄送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

漁業、海事主管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應當自收到報告書報批稿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對報告書的意見反饋核准部門,逾期視為無意見。

第十四條 建設單位將報告書報批稿報送核准部門時,應當同時抄送核准部門的下一級海洋主管部門。

下一級海洋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單位報告書報批稿及報批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出初審意見報核准部門。

第十五條 核准部門應當自收到報告書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核準的決定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第十六條 海洋工程項目自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核准之日起超過5年尚未開工建設的,建設單位應當在開工建設前將原經批準的報告書(表)重新報原核准部門核准。

原核准部門應當自收到要求重新審核的申請及報告書(表)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逾期未通知的視為審核同意。

第十七條 海洋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經核准後,工程的性質、規模、地點、生產工藝或者擬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等發生重大改變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報原核准機關核准。

第十八條 海洋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核准工作實行定期備案制度,每半年備案一次。

地方各級海洋主管部門應當分別於每年的7月中旬和1月中旬前將環境影響報告書 (表)的核准情況,包括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專家評審意見、核准意見等報上一級海洋主管部門備案。

省級海洋主管部門應當於每年的7月底和1月底前將其下級海洋主管部門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核准情況匯總後報國家海洋局。

第十九條 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報告書(表)的審核, 由審批該項目報告書的環保主管部門的同級海洋主管部門負責。

海洋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20日內提出審核意見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具體程序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按《海洋石油開發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程序》執行。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6. 我國涉及海洋防災減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海洋

(地理名詞)
編輯
[1]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專作洋,邊緣部屬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2]
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m。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3]

7. 海洋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什麼法律

聯合來國海洋法公約
中華人民共和源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
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上述是國家層面的,還有各省市頒布的地方性法律法規

8. 海洋法律法規中對應急管理有何規定

國家海洋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海洋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國海環字[2005]579號)
沿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海洋廳(局),國家海洋局各分局,預報中心、監測中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政府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國務院把加快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作為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2005年7月,國務院召開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在編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完善應急機制、體制和法制,將預案各項規定落到實處。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履行海洋應急管理工作職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就做好海洋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海洋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強海洋應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是關繫到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一件大事,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級海洋管理部門履行行政職能的重要體現,對不斷提升海洋管理工作實力,促進海洋事業整體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把海洋應急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人力、財力、物力向海洋應急管理工作傾斜,把海洋應急管理同日常業務化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堅持預防和應急相結合、常態和非常態相結合,建立健全海洋應急管理長效機制,按照思想統一、組織落實、制度保障的基本要求,常抓不懈。對應急管理中的重點工作要抓落實、抓檢查、抓改進,確保海洋災害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二、認真制定完善海洋災害應急預案
完善的應急預案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和核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海洋管理部門要緊密結合本級人民政府應急預案和國家海洋局發布的《風暴潮、海嘯、海冰災害應急預案》、《赤潮災害應急預案》,遵循職責明確、流程規范、措施可行的原則,組織制定本地區海洋災害應急預案,於2005年底前報當地政府批准,同時抄報國家海洋局。
國家海洋局各分局應於2005年底前完成本海區海洋災害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將國家《風暴潮、海嘯、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和《赤潮災害應急預案》落到實處,同時要與當地海洋災害應急預案有機結合。
三、抓緊建立健全海洋災害應急管理體系
各部門、各單位要建立健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海洋應急管理體系,嚴格實行領導責任制,做到「層層有主管、人人有職責」,把職責落實到每個層次、每個單位、每個崗位,建立規范的應急反應流程,逐步形成反應靈敏、行為規范、運轉高效的海洋應急管理機制。海洋管理部門要履行職責到位,確保海洋災害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四、盡快完善海洋災害預報預警網路
為了適應應急管理工作的需求,省市兩級海洋管理部門應採取自建或與國家海洋局所屬機構共建的方式,盡早建立省一級海洋預報機構,並逐步向地級市延伸,逐步形成由國家-海區-省級-市級海洋預報機構組成的海洋災害預警報服務系統,使之既能滿足日常業務化工作的需求,又能從容應對海洋突發事件的處置,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不斷提高海洋災害預報預警的時效性和准確性。個別尚未建立海洋預報機構的地區,省級海洋管理部門要積極履行職責,創造條件,及時將應急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各級海洋管理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牽頭組織各涉海部門,及早建立海洋應急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實現海洋應急管理信息資源的共同開發和利用,確保海洋應急決策信息的傳輸暢通,形成多部門協同應對的良好局面。
五、大力開展海洋災害風險評估
做好海洋災害預防工作,必須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作為早期預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災害風險評估和海洋災害區劃直接關繫到海洋應急工作的成效,客觀全面的災害風險評估和海洋災害區劃將有效地降低海洋災害損失。各省級海洋管理部門要抓緊開展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工作,制定完善的海洋災害區劃,並在此基礎上製作風暴潮、海嘯增水淹沒圖,為當地政府選劃災害疏散路線和避難所提供科學依據,確保災害發生時,能夠指揮得當,最大限度降低海洋災害損失。此項工作應在2006年6月底以前報當地政府批准,並抄報國家海洋局。
六、進一步加大抵禦海洋災害的培訓及宣傳教育力度
各單位要積極開展海洋應急專題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海洋災害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應急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大力開展面向全社會的宣傳教育,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加大對海洋應急管理政策、預案基本內容和應急救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的基本知識,努力提高民眾參與海洋應急管理、應對海洋突發災害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二○○五年十一月九日

9. 請列舉幾個有關海洋的法律法規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島保護法,漁業法,大陸架法,領海及毗連區法,等等。
具體細則可以在網路有詳細說明。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