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法規
㈠ 我國voc污染控制政策法規有哪些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等等,這些政策都是中國政府針對霧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你也可以參考政策網路中的「環保部回應霧霾防治(熱點解讀·對話)」,在這里對霧霾政策有詳細的解讀。現在中國還沒有完善的法規制度對付霧霾,再防霾治霾的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採用發達國家的方法。 1956年,英國通過世界上第一部防治空氣污染的法律:《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法律規定,倫敦城內的發電廠全部遷到郊區;在規定的城區內只能使用無煙燃料;大規模改造居民傳統爐灶,冬季逐步採取集中供暖,以減少煤炭的使用。以此為基礎,英國各地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地方法律法規。1968年,英國頒布第二版《清潔空氣法》,對工廠排放廢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4年出台《污染控製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將空氣、水、固體廢棄物、雜訊污染等內容全部囊括,統籌處理環境問題。英國有關控制大氣污染的法律還有很多,這些法律在頒布後都得到了嚴格的執行。不搞一陣風似的運動式治理,依法治理霧霾成為倫敦空氣永久性改善的根本。 其次是調整產業結構,倫敦大力遷移、壓縮傳統工業,特別是製造業,從工業化走向「去工業化」,著力發展以金融業為代表的服務業。到1980年,整個英國服務業就業人員占就業總數的比重達到58.9%。 再次是完善公共服務,包括改造城市供暖設施、發展公共交通、大面積建設綠地等。倫敦在城市規劃中十分重視綠地建設,除了大公園外,各類精緻的中小型綠地公園遍布全城。雖然倫敦地價昂貴,但綠地比建築還多,在凈化空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經過近30年的努力,倫敦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到1980年,倫敦一年中只有5天有霧,塵霾已基本消除。 在霧霾還未治理好前,我們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外出佩戴口罩,普衛欣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專業的防霧霾口罩,天貓就能看得到。
㈡ 江蘇省大氣環境評價有哪些參考法律法規
一、熟悉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區的有關規定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15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尚未達到規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區域和國務院批准劃定的酸雨控制區、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可以劃定為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區內有關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國務院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核定企業事業單位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核發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許可證。
有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和許可證規定的排放條件排放污染物。
二、熟悉企業應當優先採用清潔生產工藝,減少大氣污染物產生的有關規定;《大氣污染防治法》第19條
企業應當優先採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產生。
國家對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落後生產工藝和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落後設備實行淘汰制度。
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限期禁止採用的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工藝名錄和限期禁止生產、禁止銷售、禁止進口、禁止使用的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設備名錄。
生 產者、銷售者、進口者或者使用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分別停止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設 備。生產工藝的採用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停止採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工藝。
依照前兩款規定被淘汰的設備,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
三、掌握防治燃煤產生大氣污染的有關規定;
《大氣污染防治法》
1、推行煤炭洗選:
第24條國家推行煤炭洗選加工,降低煤的硫份和灰份,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開采。新建的所採煤炭屬於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礦,必須建設配套的煤炭洗選設施,使煤炭中的含硫份、含灰份達到規定的標准。
對已建成的所採煤炭屬於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礦,應當按照國務院批準的規劃,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選設施。
禁止開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煤炭。
2、清潔替代能源
第25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進城市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轄區內劃定禁止銷售、使用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高污染燃料的區域。該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期限內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改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或者其他清潔能源。
3、鼓勵潔凈煤技術
第26條國家採取有利於煤炭清潔利用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持使用低硫份、低灰份的優質煤炭,鼓勵和支持潔凈煤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要求
第27條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規定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在鍋爐產品質量標准中規定相應的要求;達不到規定要求的鍋爐,不得製造、銷售或者進口。
5、燃煤供熱地區的集中供熱要求
第28條城市建設應當統籌規劃,在燃煤供熱地區,統一解決熱源,發展集中供熱。在集中供熱管網覆蓋的地區,不得新建燃煤供熱鍋爐。
6、民用清潔能源的推廣
第29條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規劃,對飲食服務企業限期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或者其他清潔能源。
對未劃定為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的大、中城市市區內的其他民用爐灶,限期改用固硫型煤或者使用其他清潔能源。
7、新建擴建企業脫硫除塵要求和「兩控區」已建企業限期治理要求第30條新建、擴建排放二氧化硫的火電廠和其他大中型企業,超過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總量控制指標的,必須建設配套脫硫、除塵裝置或者採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塵的措施。
在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內,屬於已建企業超過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限期治理。
國家鼓勵企業採用先進的脫硫、除塵技術。
企業應當對燃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氮氧化物採取控制措施。
8、人口集中地區(環境敏感區)存放煤炭物料要求第31條在人口集中地區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須採取防燃、防塵措施,防止污染大氣。
㈢ 中國有哪些關於空氣質量控制的政策法規
關於空氣質量控抄制的政策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及《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制定了《環境空氣質量標准》。《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規定了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標准分級、污染物項目、平均時間及濃度限值、監測方法、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及實施與監督等內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空氣質量標准。《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中的污染物濃度均為質量濃度。《環境空氣質量標准》首次發布於
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訂,2000年第二次修訂,2012年2月為第三次修訂。《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將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環境保護要求適時修訂。自《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實施之日起,《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
3095—1996)修改單》(環發〔2000〕1號)和《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
9137—88)廢止。
㈣ 中國有哪些關於空氣質量控制的政策法規
有一些,包括國家與地方的,比如環境空氣質量新標准發布2016年實施,天津市公共場所室內空氣質量管理規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於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中央國家機關落實北京市控制大氣污染保障空氣質量措施的具體方案等等一系列與空氣質量控制相關的法律。具體你可以到政策網路中進行查詢。
㈤ 我國有哪些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
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
我國現行主要的環境保護法規、規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等。
1、《環境保護法》
第二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
第二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轉產、搬遷、關閉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
2、《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五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國家或者地方的經濟、技術條件,適時修訂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六條 防治水污染應當按流域或者按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水行政等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
3、《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程序進行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4、《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第十四條 排污費數額確定後,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單。
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到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商業銀行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將收到的排污費分別解繳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5、《.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十四條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由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確定,並標明區界,予以公告。
確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應當兼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和適度性,以及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㈥ 關於室內空氣測量的法規法條都有哪些
已頒布來的室內環境法律源法規
1. 《室內空氣質量標准》 (GB/T 1883-2002)
2. 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 GB50325-2001
3.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GB 3095-1996
4. 人造板及其製品中甲醛釋放限量 GB 18580-2001
5. 建築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2001
6.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 溶劑型木器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 GB 18581-2001
7.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內牆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 GB 18582-2001
8.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膠粘劑中有害物質限量 GB 18583-2001
9.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木傢具中有害物質限量 GB 18584-2001
10.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質限量 GB 18586-2001
11.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壁紙中有害物質限量量 GB 18585-2001
12. 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限量 GB 18588-2001
13.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用膠粘劑中有害物質釋放限量 GB 18587-2001
㈦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是行政法規嗎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回防治法》,保護和改善生活答環境、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標准。本標准規定了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標准分級、污染物項目、平均時間及濃度限值、監測方法、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及實施與監督等內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標准中未作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空氣質量標准。本標准中的污染物濃度均為質量濃度。本標准首次發布於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訂,2000年第二次修訂,本次為第三次修訂。本標准將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環境保護要求適時修訂。自本標准實施之日起,《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 3095—1996)修改單》(環發〔2000〕1號)和《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 9137—88)廢止。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應該標准,不是行政法規
㈧ 法律對大氣污染防治規定了哪些監督管理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十八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建設對大氣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公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應當符合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遵守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
第十九條
排放工業廢氣或者本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名錄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集中供熱設施的燃煤熱源生產運營單位以及其他依法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單位,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污許可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大氣污染物排放口。
禁止通過偷排、篡改或者偽造監測數據、以逃避現場檢查為目的的臨時停產、非緊急情況下開啟應急排放通道、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
第二十一條
國家對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
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意見後,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並下達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下達的總量控制目標,控制或者削減本行政區域的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
確定總量控制目標和分解總量控制指標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對國家重點大氣污染物之外的其他大氣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
國家逐步推行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污權交易。
第二十二條
對超過國家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國家下達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約談該地區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並暫停審批該地區新增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約談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的監測和評價規范,組織建設與管理全國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監測網,組織開展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監測,統一發布全國大氣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設與管理本行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監測網,開展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監測,統一發布本行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第二十四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對其排放的工業廢氣和本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名錄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進行監測,並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其中,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安裝、使用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並依法公開排放信息。監測的具體辦法和重點排污單位的條件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
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承載力、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以及排污單位排放大氣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等因素,商有關部門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五條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對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發現重點排污單位的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傳輸數據異常,應當及時進行調查。
第二十六條
禁止侵佔、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改變大氣環境質量監測設施和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
第二十七條
國家對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實行淘汰制度。
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確定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淘汰期限,並納入國家綜合性產業政策目錄。
生產者、進口者、銷售者或者使用者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停止生產、進口、銷售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規定目錄中的設備和產品。工藝的採用者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停止採用列入前款規定目錄中的工藝。
被淘汰的設備和產品,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
第二十八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和完善大氣污染損害評估制度。
第二十九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及其委託的環境監察機構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權通過現場檢查監測、自動監測、遙感監測、遠紅外攝像等方式,對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者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實施檢查的部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為被檢查者保守商業秘密。
第三十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大氣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大氣污染,或者有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被隱匿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對有關設施、設備、物品採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
第三十一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箱等,方便公眾舉報。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舉報的,應當及時處理並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對實名舉報的,應當反饋處理結果等情況,查證屬實的,處理結果依法向社會公開,並對舉報人給予獎勵。
舉報人舉報所在單位的,該單位不得以解除、變更勞動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對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
㈨ 法律對大氣污染防治規定了哪些監督管理制度
大氣污染防治法抄根據環境保護法規定了一系列防治大氣環境污染的基本制度,
包括: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的「三同時」制度、排污申報登記制度、排污許可制度、排污收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環境監測制度、排污現場檢查制度、污染事故報告制度等。
同時,大氣污染防治法還根據防治大氣環境污染的特殊需要,規定了一些監督管理制度和具體措施,
包括:大氣污染物排放的總量控制制度、大氣環境狀況公報制度、對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落後生產工藝和設備的淘汰制度等,以及劃定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城市、推行煤炭洗選加工生產潔凈煤、劃定城市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區域、發展城市集中供熱、加強機動車船污染控制、以及防治廢氣和粉塵惡臭污染等具體措施。
這些監管制度和具體措施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如果違反了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