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

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04 12:32:25

① 免責事由從法律法規規定,未盡事宜可由協議雙方另行商定。什麼意思

免責事由從法律法規規定,是指由法律規定的事由造成的損失,可以不必承專擔賠償責任,如地震、戰爭屬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
未盡事宜可由協議雙方另行商定,是指合同中並沒有約定的相關事宜,在發生之後或之前都可以由雙方協商解決。

②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還除外呢,這答案嚴謹嗎

1.當然嚴謹,
2.比如說這部法律是一般法律,它的規定肯定是不全面的,或者內是說和其它法律有沖突容,這時就要參照其它法律,
3.一般來《憲法》是國之根本法,其它法律和憲法規定有沖突,就是無效的,或者說要參照憲法執行,所以一般法律都有這句話。

③ 為什麼法律規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這是法律中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

④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第四條 「實施教育行政處罰的機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第四條:
實施教育行政處罰版的機關,除法律、法規另有權規定的外,必須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27號,於1998年3月6日發布並實施。
對違反教育行政管理秩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其他教育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的規定實施處罰。

⑤ 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是什麼意思

法律法規或行政抄管理規定,對某一事項作出了規定,但可能在同位法或專業法及其它同位行政規定中,也有對規定的,則服從其規定。這類法定或行政規定的附帶條件,突破了「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專業法優於一般法、後法優於優法」的法律適用原則。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什麼的消防工作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

軍事設施的消防工作 ,由其主管單位監督管理,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協助;回礦井地下部分、核電答廠、海上 石油天然氣設施的消防工作 ,由其主管單位監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規對森林、草原的消防工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⑦ 落實「雙公示」制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各部門要在作出行政許可、行政處

行政許可的實施通常應當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進行:

1、申請與受理。

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白從事特定活動,依法需要獲得行政許可,應當適用於行政機關,如實向行政機關提交有關材料和反映真實情況,並負責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的真實性。申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提出行政許可申請,但依法應當由申請人到行政機關辦事機構提出的除外。

行政機關應當顯示在辦公室的前提問題,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的行政許可以及所有材料提交的目錄和應用模型的文本規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解釋和解釋申請人的要求顯示的內容。行政機關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請人提出的行政許可申請,出具加蓋行政機關專用章並註明日期的書面證明。

2、審查與決定。

行政機關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機關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當場作出書面決定;當場不能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應當在法定期限內依照規定的程序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性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應當指定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實。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發現該行政許可事項直接影響他人重大利益的,應當通知利害關系人。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有權陳述和辯護。行政機關應當徵求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行政機關對申請人的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後,應當依法作出准予或者不準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已經准予行政許可,需要准予行政許可的,應當發給申請人加蓋行政機關印章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被拒絕的,申請人應當說明理由,告知申請人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給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應當公開,公眾有權查閱。

3、期限。

行政機關除當場作出決定外,應當自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二十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十日,並應當將延長的理由告知申請人。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統一、聯合、集中辦理的,辦理時間不得超過45天;第四十五條內不能解決的,經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十五日,並應當將延長的理由告知申請人。依法需要進行聽證、招標、拍賣、檢驗、檢測、檢疫、鑒定、專家鑒定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規定的期限內,但行政機關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所需時間。

行政機關作出准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申請人發放或者送達行政許可,或者加蓋檢驗、檢測、檢疫標志或者印章。

4、聽證。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並舉行聽證。

5、變更與延續。

被許可人要求變更行政許可事項的,應當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符合條件、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手續。應用程序應當決定的行政機關在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前30天的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被許可人的申請,在行政許可有效期限屆滿前作出是否准予延長的決定;逾期不作決定的,視為續展。

6、特別規定。

國務院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招標、拍賣程序確定中標人、買受人後,應當作出准予行政許可的決定,並依法發給中標人、買受人行政許可。

公民依法取得特定資格,應當舉行國家考試的,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考試成績和其他法定條件作出行政許可決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授予特定資格或資格,由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決定根據評估結果組成的專業人員、技術條件、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申請人。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依法需要檢驗、檢測、檢疫的,行政機關應當根據檢驗、檢測、檢疫結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設立企業或者其他組織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機關應當當場辦理登記。

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性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應當指定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實。數量有限的行政許可,兩個以上申請人的申請符合法定條件和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的先後順序作出准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7)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擴展閱讀:

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誰產生,誰公示,誰負責」的原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各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公示目錄,做到責任到人、具體到事、安排到位,扎實推進落實。

二是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及其他依法不予公開外,應將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息規范、完整、清晰、准確地向社會公開,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查詢查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三是堅持「分級共建,多方公示」的原則。充分利用在建的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各部門各地區信用信息資源交換共享。充分利用「信用山西」網站、各部門各地區門戶網站及其他綜合性政務門戶網站等,不斷拓展網上公示渠道,實現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用信息的全面公示。及時做好與在建的國家統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和已建的全國電子政務系統等信息化平台的互通工作。

四是堅持「以點帶面,以用促建」的原則。對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領域或行業的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用信息進行率先歸集、率先公示。在應用過程中健全公示機制、促進信息共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⑧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行政復議實行什麼制度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
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行政復議基本制度包括一級復議制度、合議制度、書面審查制度、迴避制度、聽證制度和法律責任追究制度。
一級復議
一級復議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不得再向復議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制度。即不服從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法定的復議機關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是行政終級決定,行政相對人不服不能再向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制度。一級復議制度是中國《行政復議法》確立的基本制度,主要是考慮到中國行政復議決定在多數情況下並非最後救濟手段,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仍可以得到人民法院兩級審判的救濟,這樣就沒有必要在行政系統內實行兩極或多級復議制度,以免行政爭議在行政系統內遲遲不能解決,對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影響行政效率的提高。
合議庭制度適用於較為復雜的案件,特別程序中的選民資格案件、公示催告中的除權判決、破產案件的受理情況等。在一審、二審中都可能用到。
薩爾茨堡法庭
陪審團制度,是英美法系的特有制度,創始於英國。但中國的法律基本上屬於大陸法系,除了香港特別行政區仍為英美法系保留其法律傳統外,其他地域並不適用。陪審團只對事實做出判斷,而法律的適用由法官裁判。
迴避制度
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聽證制度
行政聽證是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的決定以前,由行政機關告知決定理由和聽證權利,由相對人或者利害關系人陳述意見、提供證據、進行質辯以及行政機關聽取意見、接納證據並作出相應決定等程序構成的一項法律制度。行政聽證是保障行政相對人申辯權利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現代行政程序法的一項核心制度。
委員會模式
根據實踐需要,2008年國務院法制辦正式啟動了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截至到2011年11月,試點單位已經擴大到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5個單位。另外,還有7個省區市的13個單位雖然沒有納入試點范圍,但也自行組織開展了試點工作。
在試點工作中,形成了三種主要的行政復議委員會模式:將分散於政府各部門的行政復議權,全部集中到政府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統一行使的全部集中模式;對部分政府部門的受理、審理許可權進行集中的部分集中模式;保持現行行政復議體制不變,通過吸收外部人士組成行政復議委員會的合議委員會模式杜。
調解制度
權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按照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
1、涉及行政賠償和行政補償的
2、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爭議
http://ke..com/link?url=_aWy1dMxip-ve54cfdz3q_pheG-D9FOH8lLIox0QVTG6hnx-msqicpdJOyxzf

⑨ 相關法律法規對危險化學品另有規定的,適用安全生產法嗎

您好!復請您詳細描述制您的問題。
《安全生產法》中關於適用范圍的規定如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以下統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適用本法;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與輻射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⑩ 乙方在此確認,於本合同期內的任何時間,除雙方另有約定以及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甲方有權根據

  1. 該條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勞動合同是一種不平等的協議,在於勞動者對於用人單位的從屬性,勞動者應服從用人單位合理的用人調度。正如本條,是意在強調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工作安排的決定權。

  2. 「未按時到崗...甲方可解除合同,且不支付任何補償」,此條亦符合法律規定,如勞動者曠工以致被解除合同,是因勞動者自身原因導致的,因此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3. 簽字即生效。

熱點內容
勞動法短期病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23 10:04:35 瀏覽:933
社會與法普法欄2017目劇 發布:2025-05-23 10:03:56 瀏覽:602
土地局出的證明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23 09:53:48 瀏覽:607
浙江義烏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3 09:51:37 瀏覽:812
商法的營業自由原則 發布:2025-05-23 09:47:54 瀏覽:912
2015年信訪條例規定 發布:2025-05-23 09:47:09 瀏覽:234
司法的創新與發展 發布:2025-05-23 09:14:37 瀏覽:315
民訴法司法解釋2013 發布:2025-05-23 08:59:08 瀏覽:939
灌酒刑法 發布:2025-05-23 08:29:02 瀏覽:573
法院處罰銀行 發布:2025-05-23 08:24:30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