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順序
法律分析:
(1)刑事方面。它又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即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的,犯了什麼罪,將要受到怎樣的處罰等。如:刑法、懲法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決定、通知、補充規定等。另一類是程序法,即規定辦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驟的法律。如刑事訴訟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補充規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如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著作權法等等,以及有關的補充規定。另一類是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仲裁條例等,也包括各種有關的補充規定、暫行規定等。
(3)經濟方面。實體法主要有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稅法、產品質量法等。程序法與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實體法有食品衛生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程序法有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條例和其他有關補充規定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衍生問題:
我國合同分類有哪些?
1、法定分類。我國合同法分則列出了以下15種合同:買賣合同,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以上15種在合同法中專門列出的合同,在法學理論上稱為「有名合同」。但並不是只有有名合同才是有效的,凡是人們自願訂立的合同,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不違反社會的公序良俗,哪怕《民法典》(2021.1.1生效)沒有專門將它列出也是有效的,同樣受國家法律的保護。
2、學理分類。主要有如下分類:
(1)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委託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保管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
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唯一一個純粹的無償合同)、自然借款(無償有償都是單務)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2)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有償合同為合同當事人一方因取得權利需向對方償付一定代價的合同,如買賣、互易合同等。
無償合同即當事人一方只取得權利而不償付代價的合同,故又稱恩惠合同,如贈與、使用合同等。
有些合同既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由當事人協商確定,如委託、保管等合同。雙務合同都是有償合同,單務合同原則上為無償合同,但有的單務合同也可為有償合同,如有息貸款合同。
(3)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為諾成合同。
除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實物給付,合同始能成立,為實踐合同,亦稱要物合同。
(4)要式合同與非要式合同
凡合同成立須依特定形式始為有效的,為要式合同;反之,為非要式合同。法人之間的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公民間房屋買賣合同除用書面形式訂立外,尚須在國家主管機關登記過戶。
(5)主合同與從合同
凡不依他種合同的存在為前提而能獨立成立的合同,稱為主合同。凡必須以他種合同的存在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稱為從合同。例如債權合同為主合同,保證該合同債務之履行的保證合同為從合同。從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為前提,故主合同消滅時,從合同原則上亦隨之消滅。反之,從合同的消滅,並不影響主合同的效力。
Ⅱ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規定、辦法、條例 的准確大小順序是
公司或企業的制度是其他內容的綜合體,順序應該是這樣的:工作流版程----工作標准---管理規權定------管理條例----管理辦法(如:獎懲內容)---------這些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制度一旦定下來,不能隨意更改,但辦法、條例、規定可按照企業或公司的發展需要對其進行增加暫行
Ⅲ 條款項的先後順序
法律分析:順序為條、款、項。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法律、法令等所列條、款、項,目順序的通知》
第一條 引用法律、法令等的條文時,應按條、款、項、目順序來寫,即條下為款,款下為項,項下為目。
第二條 如果某一條下面沒有分款而直接分列幾項的,就不要加「第一款」,例如懲治反革命條例第十條只有(一)(二)(三)三項,就不要寫「第十條第一款第×項」。
Ⅳ 法,通知,條例,辦法,規定,意見,決定,解釋,批復,細則,公告,這些法律法規的層級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條例、辦法屬於部門法規
規定、意見、解釋、細則是部門規章
公告、批復、決定、公告是部門意見
Ⅳ 法律、條例、規定、通知等等這些法規的後綴名稱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 有的時候立法委也可以
國務院叫條例
地方人大叫地方法規
地方政府 叫地方行政規章或制度
Ⅵ 在法律和條例都有規定又不沖突的情況下,應優先適用哪個
在法律和條例都有規定又不沖突的情況下,應優先適用法律。
應該要適用環境影響評價專法,因屬為全國人大頒布實施的法律,而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則是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法律條例,前者是上位法,而後者則是政府條例,前者大於後者,應先適用,且不說兩者沒有沖突,即使有的話,也是要適用人大頒布的法律,而不能是國務院的條例。
Ⅶ 法律條例規定先後順序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七條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一條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Ⅷ 憲法法律法規規章條例的位階大小
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的位階分為七級
,從高到低分別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規、省級地方法規和行政規章
、
地級市的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府規章
、
地級市的政府規章
。
第一位階:
憲法
。
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
1、憲法是制定
下位
薯物念法律
規范
的依據,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准則。我國憲法第5條規定:「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數困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螞毀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二位階:
基本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審議通過的法律,
比如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就是基本法。
第三位階:
普通法
。
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審議通過的法律,《行政強製法》是全國人大
常委會審議通過
的普通法律
。
法律條文中使用的「法律」僅指基本法和普通法。比如《行政處罰法》中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這里的法律就是指基本法和普通法。
第四位階:
行政法規
。
國務院制定的法律規范,《
不動產登記暫行
條例》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
就
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
。
第五位階:省級
地方法規
和行政規章。《
湖南省實施
辦法
》
就是湖南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省級地方法規。
《不動產登記條例實施細則》原國土資源部制定的行政規章。
第六位階:省級政府規章和地級市的地方性法規。《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湖南省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就是省級政府規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村村民住房建設若干規定》就是地級市的地方性法規。
第七位階:地級市的政府規章。十二屆州人民政府第二次全體會議審定通過的《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則》就是地級市的政府規章。
法律規范相互沖突的時候
,位階解決辦法
是
:
1、
下位法與上位法沖突時,優先適用上位法
;
2、
普通法和特別法沖突時,優先適用特別法
;
3、人大優於政府,上級優於下級。
法律位階理解和適用不當,產生不當甚至是錯誤行政執法案件的數量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