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州市河條例

廣州市河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5-28 04:59:50

① 廣東省河道堤防管理條例的第十六條

凡違反本條例,妨礙河道堤防管理者,應根據不同情況,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擅自在河道、灘地、堤防或護堤地上修建工程設施,以及圍墾和違反規定進行種植者,按「誰設障,誰清障」的原則,限期由原建單位或其所有者拆除清理。
二、在河道、灘地上傾倒礦渣、爐碴、煤灰、泥土、磚石、瓦礫、陶瓷碎片、垃圾的,限期由原傾倒單位或個人清除。
三、在河道、灘地上亂挖及亂堆土、砂、石料、煤炭等雜物,或在堤身及護堤地內取土、扒口、挖洞、埋葬、鏟草皮、開溝,或在堤上行駛鐵輪、木輪和重型車輛,以及擅自挖低堤頂通車等,造成堤防及河道護岸工程損毀的,應由造成損毀的單位或個人負責修復,並賠償由此而造成的損失。
四、船舶在限制航速的河段超速行駛,應對船舶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予以罰款或行政處分;造成河道兩岸堤防及護岸工程損毀者,還應根據其損毀程度和應負的責任,令其部分或全部賠償修復工程的費用和所造成的損失。
五、擅自啟閉防洪防潮堤上涵閘的閘門,挪用、盜竊防汛搶險物資器材,損毀防汛站倉、通訊、照明、觀測設備和各種測量標志等防汛管理設施的,應根據損失程度,令其賠償外,還應根據情節輕重,分別給予罰款,行政處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上述各項,除責令當事人負責拆除、清理、修復(或負責該項費用)和賠償損失外,可以根據情節輕重,沒收其非法所得,並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② 廣州市違法建設查處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城市規劃管理,查處違法建設,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違法建設,是指《廣州市城市規劃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的情形。
建築物、構築物未經規劃驗收且有違法建設情形,給社會造成的直接危害仍然存在的,屬於違法建設的繼續狀態。
本條例施行前已建成的建築物、構築物,是否屬於違法建設,依照當時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予以認定。第三條在本市市轄區范圍內,對違法建設的查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市、區城市規劃部門和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依照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組織實施本條例。第五條下列部門和單位,應當協助城市規劃部門和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制止和處理違法建設:
(一)房地產管理部門核發房地產權證時,應當查驗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產權證規定的房產用途應當與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規定的用途一致;
(二)工商、環境保護、衛生、文化、公安等行政部門核發有關執照、許可證時,應當查驗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或者房地產權證件並核對其用途,沒有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或者房地產權證件,或者改變城市規劃核定的建築物、構築物用途的,不得核發有關證照;
(三)自來水、電力、燃氣等企業為竣工投入使用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建設工程設施提供永久性服務時,應當查驗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沒有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的,不得供水、供電、供氣。第六條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應當制定查處違法建設地段責任制,建立巡查制度,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建設。第七條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應當自發現違法建設之日起十五日內完成調查取證,作出處理決定或者交由城市規劃部門處罰;案情特別重大或者復雜的,經市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後,可以適當延期處理,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
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對於群眾投訴的違法建設,應當按照前款規定辦理。第八條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依照《廣州市城市規劃條例》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設,應當作出限期拆除的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送達當事人。
對難以確定當事人的違法建設作出限期拆除決定的,可以以通告形式告知。
當事人應當在限期內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第九條嚴重影響城市規劃且不符合城市容貌標准和環境衛生標準的下列違法建築物、構築物,當事人逾期仍不拆除的,由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報經市或者區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強制拆除:
(一)影響城市道路兩側景觀、佔用城市道路以及建築退縮地帶的;
(二)佔用城市廣場、公共綠地的;
(三)影響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和珠江廣州河段兩岸景觀的;
(四)影響火車站、汽車客貨運站場、機場、客運碼頭、城市出入口地帶景觀的;
(五)影響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會展中心、音樂廳、歌劇院、美術館、體育場館等景觀的;
(六)其他嚴重影響城市容貌、環境衛生的。
前款規定以外的違法建築物、構築物,當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拆除決定的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拆除違法建設所需費用由當事人承擔。第十條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組織強制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的,應當在實施拆除的七日前,將拆除通知書送達當事人;無法送達的,可以張貼於違法建築物、構築物予以告知。第十一條當事人應當在強制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前,自行搬出其財物。
當事人未搬出其財物的,執法機構應當對當事人的財物進行登記,製作物品清單,經公證機構現場公證後,代為臨時保管;當事人應當在強制拆除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執法機構指定的地點領取。臨時保管費用和因逾期未領取所造成的損失,由當事人承擔。第十二條對影響城市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違法建設,綜合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機關應當在調查取證後交由城市規劃部門依照《廣州市城市規劃條例》責令限期改正,並處罰款。
城市規劃部門對違法建設單位處以二十萬元以上、對違法建設個人處以一萬元以上罰款的,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組織聽證。

熱點內容
法官村助理 發布:2025-05-29 17:30:55 瀏覽:114
對合同法情勢變更原則的認識 發布:2025-05-29 17:30:55 瀏覽:820
依法治污科學治污精準治污 發布:2025-05-29 17:26:39 瀏覽:893
宣誓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9 17:21:54 瀏覽:20
行政訴訟法原告訴權的范圍 發布:2025-05-29 17:00:24 瀏覽:362
行政法重點分值 發布:2025-05-29 17:00:19 瀏覽:24
司法所簽字 發布:2025-05-29 16:56:36 瀏覽:351
莆田法院律師 發布:2025-05-29 16:55:08 瀏覽:221
法律顧問無權拒絕提供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29 16:37:40 瀏覽:969
胡適道德規則 發布:2025-05-29 16:35:40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