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規章可以授權的有哪些
第八十九條第一項: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第九十條第二款: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B.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的聯系與區別
法律分析:1、對象不同,行政授權的對象包括機構和組織,行政委託的對象包括機關、機構、組織和個人
2、依據不同,行政授權依據法規或規章的授權,行政委託沒有明確依據,只要不違背特別規定即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二十三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第二十五條 經國務院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
C. 有權制定規章的行政機關有
法律分析: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D. 有權制定政府行政規章的是
法律分析: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有
(1)國務院各部、委;
(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3)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
(4)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
行政規章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參照依據。
法律依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第十四條 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組織起草,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組織起草。 國務院部門可以確定規章由其一個或者幾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確定規章由其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E. 規章可不可以行政授權
法律分析:規章不可以行政授權。行政授權是上級行政機關或行政首長授予下級行政機關或公務人員管理有關事務的職權。被授權者在所授職權范圍內,有處理有關事務的自主權,同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被授權者須對授權者負責,有服從授權者指揮和監督並向授權者報告工作的義務。授權者與被授權者均應屬於合法的行政機關。主要原則有逐級授權原則、權責一致原則、授權適當原則、授權有限原則、授權監督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六條 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F. 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的區別有哪些
兩者的區別有以下四點:
1、對象不同。行政授權的對象包括機構和組織,行政委託的對象包括機關、機構、組織和個人。
2、依據不同。行政授權依據法規或規章的授權,行政委託沒有明確依據,只要不違背特別規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權可以通過直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七條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授權,也可以通過間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八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國務院的授權享有學位授予權。行政委託可以通過實際委託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推定委託的方式,若授權依據不足的,推定為委託。
4、後果不同。行政授權使被授權的機構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行政委託被委託的機構並沒有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
G. 行政主體中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法律 法規 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專行政法規,地屬方性法規,包括規章。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H. 能舉兩個例子分別說明下什麼是行政授權什麼是行政委託嗎
1、溫州市政府授權溫州交通局管理高速路收費管理權,這就是行政授權。溫州交通管理局委託高速收費站代為收取高速費等事宜。這就是行政委託。
2、廣州市公安局這是個行政機關,廣州市公安局裡面的戶籍科、法制科、這些是內設機構,那麼不是在廣州市公安局裡面的就是派出機構,比如說,派出所,被授權的組織就是被法律授權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委託組織就是,經過主管部門委託辦一件事就是被委託組織。
兩者的區別有以下四點:
1、對象不同。行政授權的對象包括機構和組織,行政委託的對象包括機關、機構、組織和個人。
2、依據不同。行政授權依據法規或規章的授權,行政委託沒有明確依據,只要不違背特別規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權可以通過直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七條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授權,也可以通過間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八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國務院的授權享有學位授予權。行政委託可以通過實際委託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推定委託的方式,若授權依據不足的,推定為委託。
4、後果不同。行政授權使被授權的機構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行政委託被委託的機構並沒有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
(8)行政規章可以授權的有哪些擴展閱讀: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的共同點:
1、都是非政府組織,是國家機關以外的社會組織;
2、都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
例1:國家圖書館對讀者有公共管理的職能。
例2:學校對於家屬區的管理和大的學校里的紅綠燈等的管理,應該給學校一定的行政管理權。
在行政授權關系中,授權者對被授權者有指揮和監督的權力,被授權者對授權者有按要求完成任務的義務。 授權者與被授權者均應屬合法的行政機關,授權行為一旦發生,在規定的期限內有效。行政委託是行政機關在其職權職責范圍內依法將其行政職權或行政事項委託給有關行政機關、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受委託者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實施管理行為和行使職權,並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行政委託由於不發生職權職責、法律後果及行政主體資格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