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自律條例
⑴ 國家關於催收的法律法規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於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規定:「各類機構或委託第三方機構均不得通過暴力、恐嚇、侮辱、誹謗、騷擾等方式催收貸款。」也就是說,誰也不能暴力催收。「對涉嫌惡意欺詐和暴力催收等嚴重違法違規的機構,及時將線索移交公安機關」。暴力催收不僅違法犯罪,剛剛又被國家列入「掃黑除惡」打擊范圍。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8年1月24日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決定在全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公安部門早有準備,列舉了10多類掃黑除惡的范疇,其中群眾反映強烈的涉嫌高利貸非法討債,以及採取故意傷害、非法拘禁、威脅恐嚇等手段暴力討債,或插手經濟糾紛的「討債公司」、「地下出警隊」、「職業醫鬧」等惡勢力赫然在列。
法律依據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十三條 債務催收對象應符合法律法規有關要求,不得騷擾無關人員。第十四條 從業機構無法與債務人取得聯系時,為恢復與債務人聯系,方可與債務人事先約定的聯系人進行聯系。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十四條 從業機構無法與債務人取得聯系時,為恢復與債務人聯系,方可與債務人事先約定的聯系人進行聯系。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十五條 在開展債務催收時,催收人員應第一時間表明所代表機構的名稱,現場催收時應主動出示相關證件及借款資料。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十六條 催收人員在與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溝通時,應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不得採用恐嚇、威脅、辱罵以及違反公序良俗的語言或行為脅迫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十七條 催收人員應在恰當時間開展債務催收活動,不得頻繁致電騷擾債務人及其他人員。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十八條 催收人員不得向債務人外的其他人員透露債務人負債、逾期、違約等個人信息,法律法規另行規定的情形除外。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十九條 從業機構應當指定收款渠道,催收人員不得使用其他渠道或方式收取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的還款,也不得以催收名義非法收取額外費用。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二十條 現場催收人員著裝須文明得體,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不得穿著誤導性服裝。 第二十一條 現場催收應全程錄音或錄像。現場催收人員應主動告知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錄音或錄像行為。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二十二條 現場催收人員不得毆打、傷害債務人及其他人員,不得非法限制債務人及其他人員人身自由,不得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非法搜查他人身體。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二十三條 現場催收人員不得搶掠或破壞債務人及其他人員財物。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二十四條 現場催收人員如與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發生沖突,應主動報警。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二十五條 催收人員不得誘導或逼迫債務人通過新增借貸或非法途徑籌集資金償還逾期債務。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第二十六條 催收人員不得冒用行政部門、司法機關以及其他任何機構或個人的名義開展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