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濕地保護條例
Ⅰ 漢江濕地陝西漢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省境內的陝西漢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9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由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旨在保護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這個保護區的設立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於朱䴉等珍稀瀕危濕地鳥類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條件。它們在這里可以找到理想的繁殖地和棲息地,對於維護南水北調水源地的生態安全起著決定性作用。
保護區的地理范圍跨越勉縣武侯鎮和西鄉縣茶鎮,南至漢江河堤外側500至1000米,北至同一線度,總面積達到33605公頃。保護區劃分為三個區域:核心區域面積為9785公頃,緩沖區面積為6413公頃,實驗區面積則佔到了17407公頃。這樣的劃分使得保護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兼顧了科學研究和公眾教育的需求。
(1)陝西濕地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漢江濕地(Hanjiang River Wetland),指漢江附近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水體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陝西省南部與湖北省北部。 漢江發源於秦嶺以南的漢中市寧強縣米倉山,東南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西部和中部,進入鄂西後北過十堰流入丹江口水庫,出水庫後繼續向東南流,過襄樊、荊門等市,在武漢市匯入長江。漢江是中國中部區域水質標准最好的大河,南水北調中線方案的渠首。
Ⅱ 陝西省濕地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濕地保護,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障濕地資源永續利用,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隱戚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濕地保護、利用和管理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濕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積和重要生態功能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的沼澤地、濕原或者水域地帶。
濕地分為天然濕地以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和野生植物集中分布的人工濕地。具體的濕地名錄及其范圍由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條濕地保護應當遵循保護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林業行政部門主管全省濕地保護工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林業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工作。
水利、農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發展和改革、建設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濕地保護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發放土地使用權證、林權證、草原證時,含有濕地的應當註明濕地類型、面積、四至以及其他需要註明的內容。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民的濕地保護意識。
鼓勵單位和個人開展濕地保護科學研究,推廣應用濕地保護的先進技術。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濕地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用於濕地保護的資金投入。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濕地的義務,對破壞、侵佔濕地的行為有檢舉的權利。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濕地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搜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濕地保護規劃第十一條省林業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水利、農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發展和改革、建設等有關部門,提出濕地名錄及其范圍,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條縣級以上林業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水利、農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發展和改革、建設等有關部門,根據濕地名錄及其范圍編制本地區濕地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三條濕地保護規劃,應當包括指導思想、保護目標、區劃、保護重點、保護措施、實施期限等內容。第十四條制定濕地保護規劃應當根據濕地類型、分布情況、生態功能和水資源、植被、野生動植物資源狀況,科學合理編制。
濕地保護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江河湖泊綜合治理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水功能區劃等相銜接。第十五條編制濕地保護規劃,應當通過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廣泛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意見。第三章濕地自然保護區第十六條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濕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
(一)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或者《國家重要濕地名錄》的;
(二)濕地生態系統具有代表性的;
(三)生物多樣性豐富或者珍稀、瀕危物種集中分布的;
(四)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鳥類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者重要的遷徙停歇地;
(五)具有特殊保護或者科學研究價值的其他濕地。第十七條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不受行政區域和資源隸屬關系限制。按照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分布和走向,可以建立跨行政區域的濕地自然保護區。第十八條濕地自然保護區跨兩個以上縣(市、區)的,由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設立。濕地自然保護區跨兩個以上設區的市的,由省人民政府設立。第十九條對有特殊保護價值但不具備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件的濕地,可以由所在地縣級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濕地保護小區。第二十條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執行。第四章監督管理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林業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水利、農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建設等部門開展濕地資源調查,灶漏陵建立濕地資源監測體系和濕地資源檔案,定期向社會公布濕地資源狀況。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濕地水資源。對因水資源缺乏導致功能退化的天然濕地,應當通過調水等措施補水,維護濕地生態功能。第二十三條未經批准不得擅自改變天然濕地用途。
因重要建設項目確需改變天然濕地用途的,國土資源行政部門在依法辦理土地審批手續時,應當徵求同級林業行政部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