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 現在河北省征地使用的土地管理法是哪年的
自2020年開始的征地行為適用2020年1月1號開始實施的《土地管理法》,但其配套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還在徵求意見,未修訂,所以具體的實施細則還未定。
2. 我家在河北省灤平縣農村,想問一下關於土地徵用賠償的問題。
1、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償如何計算
公式:
(1)土地補償費=被征地畝數*年產值*補償倍數
(2)安置補助費=需要安置的人數*年產值*補償倍數
(3)需要安置的人數=被征地數/征地前人均分配耕地數
例如:某市建設博物館需要徵收土地120畝,該耕地平均年產值為5000元/畝,補償方案批准補償倍數為:土地補償費10倍;安置補助費為10倍,該村人均耕地為0.8畝,問該村應獲得多少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土地補償費=120畝*5000元/畝*10倍 =6,000,000.00元 (每畝為50000元)
安置補助費=(120畝/0.8畝)*5000元/畝*10倍 =7,500,000.00元 (每口人為50000.00元)
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總計為:13,500,000.00元。
2、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償如何分配
按《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徵收農民集體土地包括三項費用:一是土地補償費,二是安置補助費,三是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所有者所有;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保險費用。市、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國務院《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規定「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征地農戶的原則,土地補償費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分配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土地被全部徵收,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的,土地補償費應全部用於被征地農民生產生活安置。」
土地管理法47條規定保持需安置農民原有生活水平是原則。相關的精神在國務院《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中也有規定。從土地立法精神看,在不能保證需安置人原有生活水平的情況下可以動用土地補償,對於仍不能保證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級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另我省在《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征地工作建立被征地農民 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規定,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項目確需使用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外土地的,實行征地補償最低保護價,土地補償費不得低於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安置補助費不得低於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倍。隨著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情況,上述標准可以適時進行調整。
3、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意見怎麼辦?
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意見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此應當認真研究,確需修改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及時進行修改。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時,應當附具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意見和採納情況,由市、縣人民政府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予以最終確認。
被征地村民對征地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政府進行協調,協調不成由批准徵用土地的政府進行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徵用土地方案的實施。
這樣告訴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