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行政法規規章
Ⅰ 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衛生部規定禁止乙肝病毒攜帶者從事的工作具體是指什麼工作
您好!
只要你肝功檢驗正常,在企事業單位工作是沒有問題的,勞動法規定不允許拒絕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業,但是從事餐飲、食品、醫療、幼教、醫葯等受限制。
再會!
Ⅱ 與《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相比,《公路水運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關於專職安全員的職業增加(
增加了:檢查記錄。
Ⅲ 什麼是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部門,統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如下:
第九條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部門,統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3)職業衛生行政法規規章擴展閱讀
1、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監督檢查中,應當互相配合,實行聯合檢查;確需分別進行檢查的,應當互通情況,發現存在的安全問題應當由其他有關部門進行處理的,應當及時移送其他有關部門並形成記錄備查,接受移送的部門應當及時進行處理。
2、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生產經營單位作出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關設施或者設備的決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執行,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3、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信息庫,如實記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信息;對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向社會公告,並通報行業主管部門、投資主管部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有關金融機構。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Ⅳ 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職業安全與衛生條例》
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職業安全與衛生條例》中規定:按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計算,工作環境中空氣里的1,4-二氧雜環己烷含量應不能超過100ppm的濃度。
Ⅳ 工商局,勞動局和衛生局分別管什麼
1、工商局職責:
主要職責
(一)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有關工作,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並監督管理,承擔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責任。
(三)承擔依法規范和維護各類市場經營秩序的責任,負責監督管理市場交易行為和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
(四)承擔監督管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責任,組織開展有關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工作,按分工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指導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受理、處理和網路體系建設等工作,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五)承擔查處違法直銷和傳銷案件的責任,依法監督管理直銷企業和直銷員及其直銷活動。
(六)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方面的反壟斷執法工作(價格壟斷行為除外)。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走私販私等經濟違法行為。
(七)負責依法監督管理經紀人、經紀機構及經紀活動。
(八)依法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負責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組織監督管理拍賣行為,負責依法查處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
(九)指導廣告業發展,負責廣告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十)負責商標注冊和管理工作,依法保護商標專用權和查處商標侵權行為,處理商標爭議事宜,加強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負責特殊標志、官方標志的登記、備案和保護。
(十一)組織指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管理,研究分析並依法發布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基礎信息、商標注冊信息等,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十二)負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服務和監督管理。
(十三)開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十四)領導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業務工作。
(十五)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2、勞動局職責:
勞動局包括勞動分局和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勞動分局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有關勞動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組織實施市制定的勞動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一)綜合管理轄區內城鄉勞動力就業、流動就業、涉外就業。
(二)綜合管理轄區內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三)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和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綜合管理轄區內各類企業勞動關系協調工作,負責轄區內企業勞動合同鑒證、勞動爭議處理、勞動爭議仲裁工作
(四)依法行使勞動行政監督檢查權,監督檢查轄區內企業勞動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組織查處勞動違法案件,處理勞動關系方面的群體性突發事件
(五)負責勞動信訪工作;負責勞動普法工作。
綜合管理勞動就業服務中心;承辦勞動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主要任務是:負責轄區內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城鄉勞動力就業、流動就業的具體服務工作;負責轄區內政策性就業安置、失業職工再就業的服務工作;受委託承辦用工申報、招用外省勞工和招工廣告的核准工作,負責勞務扶貧和勞務合作工作。
負責轄區內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服務工作;負責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路建設工作;負責流動就業統計工作;負責臨時工調配費核繳工作。
3、衛生局職責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結合當地實際,研究起草衛生工作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和政策;研究制訂當地衛生事業發展改革的有關方案、工作規劃、政策和指導性意見,並組織實施。
(二)根據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編制當地衛生事業的發展規劃、區域衛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並負責組織實施。
(三)負責制定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規劃。依法監測傳染病,建立預警機制,防止和控制疫情的暴發和蔓延;組織開展全民健康教育與促進。
(四)負責當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涉及衛生的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負責建立當地院前急救系統和醫療救治系統,組織開展應急醫療救護工作。
(五)負責對傳染病防治、公共場所衛生、飲水衛生、學校衛生、職業衛生等相關公共衛生實施監督管理。研究監測各類與人群健康密切相關的重大危險、致病因素。
(六)負責對當地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設置、醫療服務項目開設、醫療新技術運用、大型醫用設備配置、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以及母嬰保健專項技術等實施許可准入和監督執法。依法動員、組織公民無償獻血,監督管理采供血機構及臨床用血安全。
(七)負責制訂或審定(審核、批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護理、醫技及相關服務的質量標准、技術規范、職業道德規范,並實施監督和管理。
(八)依法管理醫療機構內部臨床葯事工作。協助價格主管部門制訂醫療衛生服務價格,負責監管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情況。
(九)負責制定當地中醫葯工作發展規劃,促進中醫葯事業和中西醫結合工作的協調發展。
(十)研究制定社區衛生、農村衛生、婦幼衛生、初級衛生保健工作規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
(十一)負責制訂當地衛生科技發展規劃,組織當地重大衛生問題研究和重點科研項目攻關,並指導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負責當地與人群健康有關的實驗室及其實驗活動的生物安全監督工作。
(十二)負責制定當地衛生人才發展規劃;指導、組織開展衛生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和任職資格認證的有關工作;負責制定衛生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和有關專業培養計劃和方案,並組織實施。
(十三)負責收集、發布當地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等有關衛生信息和政務公開信息;組織開展醫學衛生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十四)負責管理幹部保健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管理醫療保險局。
(十五)負責有關行政復議受理和行政訴訟應訴工作。
(十六)承辦當地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5)職業衛生行政法規規章擴展閱讀
具體內容
(一)衛生許可證發放
種類
(1)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
辦事程序
委託衛生防疫站全權處理。
(二)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1、申請開業條件
(1)經醫師執業技術考核合格,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或者醫師職稱後,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從事五年以上的同一專業臨床工作的。
(2)有當地行政區域內常住戶籍證明和居民身份證。
(3)經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開業考試,取得合格證書。
2、辦事程序
(1)提交資料:姓名、年齡、履歷、身份證;基本情況:科目、選址、服務半徑、人員結構、儀器設備、與其他醫療機構的關系和影響、資金投入(資本)。
(2)時效:《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有效期為1年,逾期未開業的作廢;執業登記申請自申請遞交之日起三個月內,經考核批准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三) 接受醫療事故處理申請
1、限於醫療事故發生後1年內提出,逾期不受理。
2、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再次鑒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交上一級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當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 接受加入紅十字會申請
1、 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章程並繳納會費的,可以自願加入紅十字會。
2、 會費交納:有工資收入的會員,每人每年繳納5元;無工資收入的會員,每人每年繳納會費不少於人民幣2元;團體會員按單位每人每年5元標准總計繳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商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衛生局
Ⅵ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責令暫停執業活動,暫停期限為
答案:B.半年至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第三十七條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十三)使用假學歷騙取考試得來的醫師證的。
(6)職業衛生行政法規規章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第三十三條 醫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或
者獎勵:
(一)在執業活動中,醫德高尚,事跡突出的;
(二)對醫學專業技術有重大突破,作出顯著貢獻的;
(三)遇有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
緊急情況時,救死扶傷、搶救診療表現突出的;
(四)長期在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條件艱苦的基層單位努力工作的;
(五)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應當予以表彰或者獎勵的其他情形的。
Ⅶ 職業衛生行政法規現行行政法規有哪些
行政許可法和行政處罰法。
Ⅷ 醫護人員發生針刺傷的職業暴露後,參照衛生部什麼條例實施局部傷口處理
我的回答僅供參考
醫務人員血(體)液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南 醫務人員血(體)液職業暴露是醫務人員從事診療、實驗、護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針頭及其它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況。 醫務人員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准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採用預防措施。 任何醫務人員發生血液、體液職業暴露(刺傷、割傷、粘膜接觸等),應迅速報告預防保健科。預防保健科應迅速了解患者情況、發生職業暴露的經過,指導醫護人員填好血(體)液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 對發生職業暴露風險較大的情況,在診治前應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測。輸血科發現HIV初篩陽性患者,應立即通知臨床科室、與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系進行確診檢測,並負責及時得到確診報告。 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採取的防護措施 1、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實驗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劃傷。 2、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雙手重新蓋帽,如需蓋帽只能用單手蓋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觸污染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3、手術中傳遞銳器建議使用傳遞容器,以免損傷醫務人員 4、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傷。 5、 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和實驗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或進行手消毒。 6、在診療、護理、實驗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7、處理污物時嚴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將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壓擠廢物,以免被銳器刺傷。 8、所有被血液、體液污染的廢棄物均焚燒處理。 發生職業暴露後的局部處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2、如有傷口,應當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動水進行沖洗。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後的處理 1、立即進行局部處理 2、立即向預防保健科報告 3、如果患者為乙肝、丙肝、HIV陽性患者,或無乙肝、丙肝、HIV檢測結果,預防保健科應當立即給發生職業暴露的醫護人員開具乙肝、丙肝、HIV檢查單。 4、如患者無乙肝、丙肝、HIV檢測結果,患者主管醫師應當立即給患者進行乙肝、丙肝、HIV檢測。 5、如為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應注意保密。預防保健科應立即向分管院長及市疾控中心報告,由市疾控中心進行調查與治療指導。 乙肝暴露後治療建議 1、醫務人員未接種乙肝疫苗: 1.1 暴露源不明,在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同時接種乙肝疫苗 1.2 暴露源HbsAg(+),在24小時內肌內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種,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並觀察乙肝感染的症狀和體征。 1.3 暴露源HbsAg(-),則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種,並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 2、醫務人員已接種乙肝疫苗,近一年內抗-HBs≥10mlu/ml,只需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 3、醫務人員已接種乙肝疫苗,檢查無抗-HBs反應,或在一年以前抗-HBs≥10mlu/ml: 3.1 暴露源不明時,檢查醫務人員抗-HBs,如果抗-HBs≤10mlu/ml,需加強接種乙肝疫苗。 3.2 若暴露源HbsAg(+),在24小時內肌內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種,並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醫務人員如果抗-HBs≤10mlu/ml,需加強接種乙肝疫苗。 3.3 暴露源HbsAg(-),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