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法律責任減輕和免除的情形
⑴ 在刑法中什麼情形下可以什麼情況可以免除處罰和從輕、減輕處罰
1、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第十條 我國領域外犯罪,在外國已受刑罰處罰的
第六十八條第一款 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第164條 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 、第390條第2款 行賄罪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
2、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第二十條第二款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
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
第二十八條 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
第六十八條第二款 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3、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八條第三款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
第二十三條第二款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第二十九條第二款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
第六十七條第二款 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
第六十八條第一款 有立功表現的
4、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七條第三款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
5、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第二十二條第二款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6、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第二十七條第二款 對於從犯
7、應當減輕
第二十四條第二款 對於中止犯,造成損害的,
8、應當免除
第二十四條第二款 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
第六十七條第一款 自首,犯罪較輕的
9、應當從重
第二十九條第二款 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
第六十五條第一款 累犯,……(但過失犯罪除外)
⑵ 法律責任的減輕和免責事由表現
法律責任的減輕和免責以法律責任的存在為前提,即行為人事實上違反了法律,且具備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但由於某些法律的規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責任。
正當防衛本身並不存在法律責任,當然不屬於免責事由。
另,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主要包括:
1.時效免責,即法律責任經過了一定的期限後而免除;
2.不訴及協議免責,即若受害人或有關當事人不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就實際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與加害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同意的免責;
3.自首和立功免責,即對於違法之後有自首和立功表現的,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的法律責任;
4.補救免責。即行為人在造成一定損害後,在有關國家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可以或應當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其法律責任;
5.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即人道主義免責,亦即在財產責任中,在責任人確實沒有能力履行或沒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責任;
6.自助免責,即對自助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免除。所謂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而為法律或公共道德所認可的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與自助行為是有區別的,後者以責任的存在為前提,而前兩者卻並不存在責任。
⑶ 中的哪些行為可以減輕或免除法律責任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您所問的是否為如下問題:
根據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下列選項中的哪回些行為可以減輕或免除法律責任?( ABD )
A.家住偏僻山區的張三把深夜人室搶劫的王五捆綁起來,看押了6個小時後,才將其押送到50里外的鄉派出所
B.張三偷了別人一件價值500元的皮衣,10年後被人查出
C.醫生徵得患者的同意後,切除其生病的盲腸
D.妻子經常遭受丈夫的虐待,但她仍認為夫妻感情很好,因此從來不向有關機關投訴
正確答案:ABD
解析:根答據我國相關法律,可以減輕或免除法律責任的情形有;時效免責、不訴免責、自首立功免責、自力救助免責等。在本題目中,A屬於自力救助免責,B屬於時效免責,D屬於不訴免責。C屬於合法行為,不構成法律責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哪些人犯罪應當或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一、應當從輕、減輕處罰的情形:
已滿十四周歲且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和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其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對於中止犯且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而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可從輕、減輕處罰的情形: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而故意犯罪的,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於預備犯,可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對於未遂犯,可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免除處罰;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且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從輕處罰;因犯罪分子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減輕處罰;有立功表現的犯罪分子,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犯罪分子,可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⑸ 法律責任的減輕和免除
法律責任。的減輕和免除。只要你乾的好才叫好。法律一定會減輕和免除的。
⑹ 哪些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有專門的規定,在總則部分。要想了解全部且最准確的內容最好是讀一下刑法。如果舉例,如聾啞人、被教唆以及未達一定年齡的人,都有從輕、減輕或免除的相關規定。
⑺ 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抗辯事由)有哪些
《侵權責任法》第三章有集中規定。如下: 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回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答權人的責任。第二十七條 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第二十八條 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二十九條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三十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第三十一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⑻ 什麼情況可以免除民事責任
包括不可抗力、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由於受害人自身故意或者過失而導致的損害、 由於第三人原因導致的損害。
不可抗力是一項免責條款,是指買賣合同簽訂後,不是由於合同當事人的過失或疏忽,而是由於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預防、無法避免和無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發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或者推遲履行合同,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正當防衛(又稱自我防衛,簡稱自衛),是大陸法系刑法上的一種概念。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其與緊急避險、自助行為皆為權利的自力救濟的方式。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傷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⑼ 法理學免責的基本情形
(1)時效免責:即法律責任經過了一定期限後而免除,其意義在於:保專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屬,督促法律關系主體及時行使權利、結清權利義務關系,提高司法機關的工作效率,穩定社會生活秩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2)不訴及協議免責,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關當事人不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就實際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與加害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同意的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是指對那些違法之後有立功表現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責任。這是一種將功抵過的免責形式。
(4)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即在財產責任中,在責任人確實沒有能力履行或沒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責任。
⑽ 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免除刑事處罰,法律責任的減輕與消除,無責任,不負刑事責任,這五者間的關系是什麼
不予追究抄刑事責任 已經觸犯刑律並達到追究程度,但由於某些減免條件存在而不進行追究;
免予刑事處罰 已經觸犯刑律但情節輕微,可不予追究;
法律責任的減輕與消除 第一點里提到「由於某些減免條件存在」中的減免條件就是本條所指的減輕與消除情況。比如說犯罪人未滿法定年齡、甚至14周歲以下等情況。
無責任也就是對案件的後果沒有責任。
以觸犯刑律為名抓捕起訴,但經審理認為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
「犯罪」指的是觸犯刑律並達到相應規定的程度;
同一案件中的各方、各人在案件中的行為對案件的結果所施加的作用力,這是構成同案人之間對案件責任的前提。責任大小是量刑輕重的重要依據;
處罰是建立在對象違法事實被認定、責任輕重被認定的基礎之上做出的行政或刑事處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