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吵架致人死亡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吵架致人死亡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9 00:58:34

㈠ 兩人吵架.對方因情緒激動致心臟病猝死.另一方需負什麼法律責任.

吵架的來對方知道死者有心臟病嗎源?不過就算知道也很難判罪吧,畢竟吵架是很平常的事,如果真的是死者激惹對方的,對方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未能考慮到對方的病就吵起來了,這只能是無心之失,根本就沒有觸意傷害死者的,要是這樣也要判罪的那豈不是太冤枉了嗎?

㈡ 和人吵架,造成別人自殺,我要負法律責任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公民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行為人致人自殺。既由於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於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2)吵架致人死亡應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第二十八條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九條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第三十一條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㈢ 吵架引起自殺負法律責任嗎

要負法律責任。情況嚴重可屬於間接故意殺人罪。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於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

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

2、為了追求一個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

3、在突發性案件中不計後果,動輒捅刀子的情形。

(3)吵架致人死亡應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別

(1)認識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兩種情況,間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種情形;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明顯不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結果發生或明知道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放任結果發生。

(3)特定危害結果發生與否,對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大於間接故意。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姦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㈣ 吵架後致對方死亡,需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吵架的對方知道死者有心臟病嗎?不過就算知道也很難判罪吧,畢竟吵架是專很平常的事,如果真的屬是死者激惹對方的,對方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未能考慮到對方的病就吵起來了,這只能是無心之失,根本就沒有觸意傷害死者的,要是這樣也要判罪的那豈不是太冤枉了嗎?

㈤ 因為吵架導致受害者死亡這是什麼罪

不能因吵架導致死亡的問題一概而論,一般來說,根據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可以將「氣死人」的行為分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種,主觀無惡意。「氣人者」主觀上沒有任何惡意,正常說話,因為對方比較激動導致死亡;「氣人者」主觀上既沒有殺人、害人的故意,客觀上也沒有實施殺人、害人的行為,因此對死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第二種,雙方在主觀上都有過錯,吵架、鬥嘴的環境、用語的激烈程度不同,行為人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一、雙方在公眾場合,「氣人者」用語激烈,對受害人進行侮辱、誹謗,受害人無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氣絕身亡的,行為人要負刑事責任。
二、「氣人者」主觀惡意,知道受害人有某種疾病不敢激動,故意找茬刺激對方,達到懲罰他的目的。如果採用侮辱、誹謗的方式刺激對方,造成對方死亡,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如果採用其他方式刺激對方,使對方身體受到傷害的,將構成故意傷害罪。
三、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想通過氣人的方式謀殺他人,於是設計幾個方案,最終把對方氣死。盡管這種殺人的行為不是暴力,也沒有使用凶器,但這種行為只要能夠必然地引起受害人的死亡,應當認定該行為構成殺人罪。此刻,「氣死人」是要償命的。
如果不構成刑事犯罪,因死亡與吵架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故也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㈥ 因糾紛造成的傷害致人死亡的負什麼法律責任

不管是主觀故意還是主觀過失致人死亡,均有可能涉嫌違法犯罪,當然是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了,如果想得到詳盡法律幫助,最好聯系當地律師詳談幫助。

㈦ 因為爭吵致人死亡請問要負刑事責任嗎謝謝!

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民事賠償的侵權要件為1、行為違法;2、侵權故意或過失;3、造成損害結果;4、因果關系

㈧ 吵架致人死亡案例使用民事法條

【案情簡要】
被告何某文、朱某英與原告何某志及其母親朱某日因互換土地引起糾紛。2013年9月22日,雙方在當地村民委員會的主持調解下,已經達成調解協議。2013年9月28日,被告何某文、朱某英反悔認為該協議不公平,就到原告何某志家找朱某日論理並引起爭吵,爭吵中朱某日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經送醫院搶救後無效死亡。2013年9月30日,原告何某志與被告何某文、朱某英在當地派出所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由何某文、朱某英墊支賠償款3萬元,待法院判決確定賠償款項後,多還少補。原告為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合計約17多萬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的賠償款3萬元,仍須賠償14多萬元。被告提出反訴,請求原告返還其預支的賠償款3萬元。
【法院判決】
八步區法院審理認為,原告何某建、何某志、何某林以被告何某文、朱某英侵權提起訴訟,根據法律的規定,構成侵權民事責任有四個要件,缺一不可。一是損害事實客觀存在,這是民事責任的前提和依據;二是侵權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強制性規定;三是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損害事實必須是侵權行為造成的;四是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本案造成朱某日的死亡,損害事實存在。兩被告的行為是否違法呢?本來兩被告與朱某日、原告何某志在當地村委會的調解下,已達成調解協議,問題已獲解決,但兩被告違反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再次到原告家並與朱某日發生爭吵,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行為違法,主觀上也有過錯。對朱某日的死亡與兩被告的行為是否有因果關系,是確定本案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是否應當賠償的關鍵。法院認為,朱某日的死亡主要與其本身存在的疾病或其特殊體質有關,兩被告與朱某日的爭吵,不會必然導致朱某日死亡的結果。但當時如果沒有兩被告與朱某日的爭吵,朱某日未必一定死亡。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與朱某日的爭吵,造成朱某日死亡的結果,爭吵是朱某日死亡的誘因,朱某日本身的疾病或其特殊體質是主要原因。因此,對朱某日的死亡,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承擔次要的責任。
關於原告請求的賠償項目及賠償數額,參照《2013年廣西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准》的規定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八步區法院確認原告請求各項賠償數額符合法律規定的損失合計107375.7元,由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賠償3萬元。被告朱某英、何某文已對原告預付賠償款3萬元,被告朱某英、何某文無需再向原告支付賠償款。本案判決後,雙方當事人均不服提起上訴,賀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評析】
本案是一起因侵權人與受害人沒有共同的故意或過失的情況下,但其分別實施的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的後果,應當根據過失的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本案受害人朱某日的過錯程度顯然要比被告何某文、朱某英的過錯程度要小,為什麼不依據各自的過錯程度來判決承擔責任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二人以上沒有共同的故意或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受害人朱某日死亡的原因,一是其自身的疾病或其特殊的體質,二是被告與其發生爭吵外因的刺激,由於上述二個原因的結合發生朱某日死亡的結果。本案八步區法院認為受害人朱某日的死亡,其自身的疾病或其特殊的體質是主要的原因,爭吵外因的刺激是次要的原因。因此,作出被告何某文、朱某英承擔次要責任的判決。對於原因力比例大小的判斷應當注意,一般是直接原因的原因力大於間接原因的原因力,主要原告的原因力大於次要原因的原因力,與損害結果距離近的原因的原因力大於距離較遠的原因的原因力。

㈨ 吵架後對方死亡 承擔多少責任

需要承擔責任的,具體要承擔多少責任要根據因果關系的性質和法理以及雙方的過錯程度來判定,需要經過法院的審理來決定承擔責任的多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十八條: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侵權人已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9)吵架致人死亡應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吵架過程中一方倒地身亡另一方為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王女士與段某均是在重慶市永川區某學校大門外擺攤賣小吃的商販。2013年9月,兩人因雙方小吃攤的擺放位置發生爭吵,不久後,王女士的前夫郭某前來送豆腐乾,聽聞前妻與段某爭吵,郭某便來到段某攤位質問段某繼而發生爭吵。

爭吵過程中,郭某突然倒地不起,醫院救護車到達現場後,經醫生檢查郭某已經死亡。次日,重慶市永川區公安局物證鑒定所對郭某進行了屍檢。

鑒定結論為:郭某系小腦、大腦組織蛛網膜下腔腦血管畸形、血管破裂致小腦大腦大面積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顱腦功能障礙死亡。後經司法鑒定,郭某的死亡與段某之間的爭吵存在因果關系,爭吵為其死亡的誘因,參與度以5%~10%為宜。

法院生效判決認定,郭某因情緒激動導致自身疾病發作死亡負主要責任,段某的吵架行為存在過錯應承擔40%的民事賠償責任,判決段某賠償郭某家屬各項損失共計2.2萬元。

㈩ 把人罵死負什麼法律責任

和人吵架、辱罵致死,對於情節嚴重、屢教不改、惡意故意或帶有致死目的的情況視為觸犯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尋釁滋事罪,是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或者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刑法中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形式包含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情況。

因鄰里糾紛隨意辱罵他人,引發死亡的嚴重後果,涉嫌尋釁滋事罪,建議偵查機關按尋釁滋事罪構成要件補充偵查。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因鄰里糾紛,實施辱罵行為的,一般不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繼續實施前列行為,破壞社會秩序的除外」。

(10)吵架致人死亡應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2014年6月18日,西充縣51歲的村民周華(化名)趕集回家途中,發現自家的鴨子死在鄰居張英(化名)的田裡,遂懷疑是張英毒死了自己家的鴨子。之後,心存疑慮的周華找到張英,並對其進行謾罵。盡管張英解釋,自己並未下毒,「鴨子死在我的田裡就懷疑是我下毒,太無道理了。」

不過,周華並未就此罷休,繼續對張英進行辱罵。當日下午,當地村幹部聞訊趕到現場,對二人進行調解,並及時中斷周華的沖動行為。但第二日上午,周華繼續對張英進行謾罵;下午,她更是跑到張英家中進行辱罵、羞辱。

村幹部再次對周華進行批評、制止,但周華不聽勸解,辱罵行為直至當日傍晚,52歲的張英倒地,送醫搶救無效死亡。經法醫鑒定,張英系高血壓誘發腦內出血而亡。另據對周華家死亡鴨子的檢測,未檢出毒葯成分。

承辦此案的檢察官楊女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周華稱並不知道張英有高血壓,更不知道吵架會致人死亡。周華明知張英患有高血壓的證據不足,案發時周華不能夠預見辱罵行為可能導致其死亡,不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但是,檢察官提出,周華因鄰里糾紛隨意辱罵他人,引發一人死亡的嚴重後果,涉嫌尋釁滋事罪,建議偵查機關按尋釁滋事罪構成要件補充偵查。經公安部門補充偵查,證實周華家的鴨子並非被毒死,同時證實村委對周華進行兩次批評制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因鄰里糾紛,實施辱罵行為的,一般不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繼續實施前列行為,破壞社會秩序的除外」。

檢察院據此認為,此案應該以尋釁滋事罪來處理。最終該案一審宣判,法院最終採納了檢察機關的意見,認定周華構成尋釁滋事罪,鑒於被告人周華在審理期間進行了積極賠償,法院遂對其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尋釁滋事罪

參考資料來源:成都商報-吵架吵到「罵死」了人 事情大了

熱點內容
立法法與司法法 發布:2025-10-02 00:48:23 瀏覽:809
公司高管是否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10-02 00:35:35 瀏覽:72
勞動合同法41條每二 發布:2025-10-02 00:29:35 瀏覽:111
合同法如果違約向哪方法院訴訟 發布:2025-10-02 00:24:36 瀏覽:84
勞動法關於探親假 發布:2025-10-02 00:23:32 瀏覽:717
勞動合同法對用工的12條 發布:2025-10-02 00:09:36 瀏覽:132
適合律師的題字 發布:2025-10-02 00:07:16 瀏覽:709
法規科個人工作總結 發布:2025-10-01 23:55:47 瀏覽:734
知識產權侵權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發布:2025-10-01 23:54:12 瀏覽:291
限制人身自由法規 發布:2025-10-01 23:42:58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