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代收賄賂款法律責任
A. 夫妻一方代收法律文書可否
看是不是在一起住,是否離婚。長時間不在一起住一般復雜點的案件不行,如果離婚那就更不用說,代收是不行滴。還的看是什麼案件來分析了
B. 夫妻受賄是怎麼認定的呢
司法實踐中,常見的有兩種情形:
1.家屬單獨收取他人錢財,事後將收錢的事情及行賄方請託事項告訴國家工作人員,之後國家工作人利用手中職務完成了為請託人謀利的行為。此情形下對家屬的行為如何界定?
實踐中對此種情形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此案中國家工作人員和家屬不屬於共同受賄。理由為:家屬不具備主體身份,手中也沒有職權,家屬的受賄罪不成立。只能對國家工作人員以受賄論處。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家屬的行為構成受賄共犯。本人認可第二個觀點,家屬的行為構成受賄罪共犯。首先,家屬主觀上有收受他人錢財的故意。再次,客觀上家屬有收受他人錢財的行為,並將他人請託事項轉達給了國家工作人員。其對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犯罪行為起到了幫助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印發(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中也明確規定對這種情況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以受賄罪論處。
2.家屬收受他人錢財後,沒有告知國家工作人員,而國家工作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行賄人謀取了其想要的利益。通常情況下,家屬收取了行賄人的錢財,都會告知國家工作人員,但司法實踐中也出現這種情形。如,某人事主管部門領導張某的妻子李某,在家收取了來求她丈夫幫忙辦事的趙某5萬元錢,拿到錢後,因種種原因沒有將其收錢的情況告訴張某。而過後,張某覺得趙某工作上有能力,便在他提拔時主動推薦,並給了很大的幫助,使趙某順利升職。
這種情況下,國家工作人員對其家屬收取他人錢財的事情並不知情,雖然客觀上為當事人謀取了利益,因沒有受賄的主觀故意、無收受他人錢財的客觀行為,不能以受賄罪論處。如果其因徇私情而違背職務職責構成其它犯罪的,應以其它犯罪論處。在司法實踐中,對其家屬李某的行為也很難認定為受賄罪,因為對其是否存在共同的受賄故意很難認定,辦案人員也很難收集到證明二人共同故意的直接證據。
C. 公務員夫妻家中收受賄賂,一方明知但是不制止,是犯罪嗎應該屬於什麼犯罪
根據受賄的數額確定是否構成犯罪,因為是兩人共同收受賄賂,所以構成犯罪的話應當是兩人共同犯罪。當然是構成受賄罪。
D. 為避免商業賄賂讓對方打款給自己的配偶可以嗎
經營者在銷售過程中直接給消費者好處的行為不算商業賄賂。 回扣的表現形式一般回有三答種: a、現金回扣,即賣方從買方付款中扣除一定比例或固定數額,在賬外返還給對方; b、實物回扣,如給付對方的高檔家用電器等名貴物品; c、提供其他報酬或服務,如為對方提供異地旅遊等。 商業賄賂有嚴格的構成要件: 其一,商業賄賂主體是經營者。商業賄賂的主體必須是經營者。 其二,商業賄賂行為人主觀上有在經營活動中爭取交易機會,排斥競爭的目的。 其三,客觀上採用了以秘密給付財物或其它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個人行為。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其手段主要表現為「回扣」,即經營者暗中從賬外向交易對方或其他影響交易行為的單位或個人秘密支付錢財或給予其他好處的行為。 滿意請採納。
E. 行賄罪沒收財產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首先,按照我國復刑法通說制,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沒收的只能是屬於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財產,包括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財物及其在與他人共有財產中依法應有的份額。比如夫妻共同財產、投資公司入股的財產,合夥財產中犯罪分子的份額。
其次,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者應有的財產。這是我國罪責自負不株連他人原則的具體體現和要求。所謂犯罪分子家屬所有財產,是指所有權明確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本人專有的財產。犯罪分子家屬應有的財產,是指在共有財產中應歸犯罪分子享有的份額。
最後,如果犯罪分子家屬沒有其他生活來源,原來就依靠犯罪分子贍養、撫養、扶養的,人民法院判決沒收財產時,就必須給其留下維持生計所必要的財產。這是我國人道主義文明司法的體現,也是促使犯罪分子安心改造、安定社會秩序的要求。
F. 夫妻受賄 妻子是受賄罪的共犯嗎
你還是去找個律師先咨詢下,要不就去找重慶智豪律師事務所的張智勇律師咨詢下,他咨詢是免費,而且這個律師只辦理刑事案件,在受賄這個罪的解釋上面肯定比其他律師更專業。
G. 夫妻一方收受賄賂,另一方知情該怎麼判刑
一方借款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應當以實際案情作出判斷,並不是所有的一方借款都屬於內共同債務。容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
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 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 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 形的除外。」
H. 夫妻之間有人犯法,另一方需要承擔責任嗎
一般情況下,另一方是不必承擔責任的
但是,有幾種可能是需要承擔罪責的
第一,夫妻一方收受賄賂,另一方幫忙收禮並銷贓
第二,夫妻一方有刑事案件在身,另一方不配合警方,窩藏或隱瞞犯人藏匿地點
I. 受賄人未直接收受,但仍構成犯罪的有哪些情形
受賄人未直接收受賄賂的案件中,認定受賄人是否構罪的關鍵點在於:1、被告人是否具有受賄的故意;2、收受財物行為與謀取利益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實務中,下列因素會影響法院的裁判:
1、受賄人與實際收受財物人之間的關系是否密切是判斷是否存在受賄故意的重要依據。通過研讀案例,我們發現實際收受財物的人員與被告人之間多為夫妻、父子(女)、兄弟關系或胭親關系,少部分為非正當兩性關系。
2、實際收受賄賂的人對是否有明確受賄人的指證直接影響受賄故意的判定。
在這類案件中,實際收受賄賂的人對受賄人知道或授意收受賄賂款的直接
指證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受賄人事後知情的情況下,實際收受賄賂人的指證更為重要。
3、受賄人事先不知情,事後知情或默認且客觀上為行賄人謀取利益時,不影響受賄罪的成立。何謂「事後知情」一般表現在實際收受賄賂的人明確告知,受賄人未表示反對或默認許可並謀取利益的;除此之外,受賄人在案發後為了規避刑罰,通過補寫借據、退還受賄款、事後串供、對行賄人態度的轉變等行為也可推定被告人存在受賄故意。
4、行賄人代為支付嫖資、代償賭債、代償高利貸等非法債務時,部分法院認為因為屬於非法交易、沒有流通價值,受賄人在所獲得的利益不符合法律規定,則認定不構成受賄罪,但大部分法院認定行賄人為受賄人代付嫖資、賭資、高利貸的行為也構成受賄罪。
5、受賄人與行賄人存在長期、持續的行受賄關系並達到一定默契,行受賄雙方並不需就每一次受賄行為達成具體的合意,受賄人只需具有概括的受賄故意,法院就會認定受賄,且受賄數額以實際收受的數額為准,而不論受賄人事先是否知情具體數額。
受賄人未直接收受,但仍構成受賄罪的13類情形
實務中,隨著受賄方式的多樣化和隱蔽,被告人不直接收取受賄款,但由於被告人近親屬、特定關系人等身邊人收受賄賂,終導致被告人被控構成受賄罪的案例越來越多。我所在製作《受賄罪抗訴案件大數據報告》中,發現控辯雙方對於此類情況的處理存在爭議不斷,而不同法院、不同法官之間的意見也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