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結算書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⑴ 合同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怎麼理解
意思就是說,合同終止時對於已經產生的交易行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結算。
⑵ 合同終止的情形有哪些,是否影響結算和清理
合同終止:
合同為有效合同。
因相關原因使其中的權利義務終止,如以下原版因:1、債務已經按照約權定履行;2、合同解除;3、債務相互抵銷;4、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5、債權人免除債務;6、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7、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合同撤銷:
是因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等原因使合同本身無效。
所以不能選C。
⑶ 終止合同時只收回合同書能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合同還沒有履行,收回合同就可以了;如果已經部分履行,需要書面協議終止,說明終止原因。
⑷ 勞動合同終止通知書簽完字又拿回來給撕掉了有法律效力嗎
你保留有圖片,復印件等都可以作為證據證明合同終止書的存在,有法律效力。但是若無證據證明其存在,這無法律效力。
⑸ 什麼是合同的終止,合同終止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您好,
一、什麼是合同的終止
合同的終止又稱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或者合同的消滅,是指合同關系在客觀上不復存在,合同權利和合同義務歸於消滅的法律現象。
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原因大致有三類:一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終止,例如免除、合意解除等;二是基於合同目的的不能實現或者已經實現而消滅,例如履行不能、清償、混同等;三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消滅,例如我國解放初期以法律規定的方式廢除勞動人民所欠地主的債務。
在司法實踐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的終止區別於合同的轉移以及合同的中止。首先,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不同於合同的轉移。合同的終止,是指合同的內容客觀上不復存在,它已經不須再履行或者無法再履行;而合同的轉移只是合同主體的變化,它仍然須履行,而且應當繼續履行。所以,合同的轉移並不導致合同的權利義務的終止。其次,合同的終止也不同於合同的中止。合同的中止是指合同的效力因某種原因的發生而暫時停止,而合同的終止為合同效力的完全終結。
二、合同終止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在出現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某些情形時,合同關系在客觀上將不復存在,合同權利和合同義務歸於消滅。
合同終止的事由主要包括:清償;解除;抵銷;提存;免除;混同。以下對合同終止的事由逐一作簡要介紹。
1、清償是按照合同的約定實現債的目的的行為。《合同法》第91條規定的「債務已按照約定履行」,即此處所謂的清償。清償以全面清償為原則。清償合同債務的人為清償人,清償人可以是債務人,也可以是第三人。清償債務的費用,除法律有特別規定或當事人有約定之外,由債務人負擔。
2、解除包括單方解除和雙方解除,單方解除指當事人一方通過行使解除權而使合同歸於消滅的意思表示,雙方解除指雙方協議消滅原有的合同。解除還包括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3、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債務時,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提出抵銷的債權,為主動債權;被抵銷的債權,為被動債權。抵銷根據其產生原因不同,有法定抵銷和合意抵銷之分。
4、提存,是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部門保存以消滅合同權利義務的法律制度。按照《提存公證規則》的規定,我國公證機關可以負責辦理提存事務。
5、免除,即債權人拋棄債權從而消滅合同關系的意思表示。
6、混同,是指債權人和債務人同歸於一人,致使合同關系消滅的法律事實。
在以上事由出現時,均會導致合同關系消滅
⑹ 合同終止協議中標明」原件、傳真件以及掃描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這樣有法律效力嗎
答復如下:
一、合同當事人自由協商,解除、終止合同,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現,法律不予干涉。
二、終止協議是證明當事人解除、終止合同的直接證據,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三、終止協議中約定「原件、傳真件及掃描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傳真件、掃描件實際是原件的復制形式,只要傳真件和掃描件是協議的真實、完整再現,且雙方當事人均同意,用掃描件代替原件,也未嘗不可。也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現,法律不幹涉。
四、但要注意,原件具有重要的證據能力,復製件不能完全取代原件,特別是發生終止協議爭議、糾紛時,原件可直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而傳真件和掃描件則會出現法律障礙,還需結合其他證據來認定。且傳真件不能長久保存、掃描件容易發生篡改,建議讓對方將簽字蓋章後的原件用特快專遞郵寄過來,不要圖省事而埋下法律風險。
五、主要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1款: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九條 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示復製件或者復製品的;(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製件、復製品與原件或原物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