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要約的法律特徵與法律效力

要約的法律特徵與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2-24 22:59:22

A. 要約的法律性質

合同法》來第16條規定:「要源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需明確一點,到達是指要約的意思表示額 觀上傳遞到受要約人處即可,而不管受要約人主觀上是否實際了解到要約的具體內容。例如,要約以電傳方式傳遞,受要約人收到後因臨時有事未來得及看其內容,要約也生效。 a.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果沒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受要約人難以做出承諾,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因為雙方的這種合意不具備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則無法承諾。 b.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拘束。

B. 什麼叫要約和承諾各有何法律特性

要約又被稱之為「發價」,要約的構成要件主要有:(1)內容具體確定;(2)表明經專受要約人承諾,要屬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受要約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對要約的內容表示同意的一種意思表示,也稱「接受」或「收盤」,一般有以下法律特徵:(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2)要約和承諾是一種相對人的行為。(3)承諾必須是在有效時間內作出。(4)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

要約是一方向對方發出的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另一方向要約方發出的同意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到達對方時合同成立。承諾的內容須與要約的內容一致,所謂的鏡像規則。

C. 要約生效的條件是什麼,要約有哪些法律效力

您好!
要約要包含以下幾種情況才會生效:
1、是由具有訂約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要約的提出旨在與他人訂立合同,並且喚起相對人的承諾,所以要約人必須是訂立合同一方的當事人。由於要約人慾以訂立某種合同為目的而發出某項要約,因此他應當具有訂立合同的行為能力。我國《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能力人或依法不能獨立實施某種行為的限制行為能力人發出欲訂立合同的要約,不應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效果。
2、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目的。
要約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而這種訂約的意圖一定要由要約人通過其發出的要約充分表達出來,才能在受要約人承諾的情況下產生合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中必須表明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3、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約合同的受約人發出。
要約人向誰發出要約也就是希望與誰訂立合同,要約原則上是向特定的相對人來說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發出,此時應具有以下兩個條件:
(1)必須明確表示其做出的建議是一向要約而不是要約邀請;
(2)必須明確承擔向多人發送要約的責任,尤其是要約人發出要約後,必須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對人做出承諾以後履行合同的能力。
4、內容必須具體確定。
所謂具體是指要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合同的主要條款,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和內容來加以判斷。合同的性質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條款是不同的。所謂確定,是指要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要約應當使受要約人理解要約人的真實意思,否則無法承諾。
5、要約必須送達到受要約人條件。
要約人只有在送達受要約人以後才能為受要約人所知悉,才能對受要約人產生實際拘束力,我國《合同法》第16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如果要約在發出以後,因傳達要約的信件丟失或沒有傳達,不能認為要約已經送達。
要約的法律效力表現在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兩方面。
1、對受要約人的效力。
要約生效後,受要約人取得依其承諾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資格。它實際上是法律賦予受要約人以承諾的權利。但受要約人沒有承諾的義務。受要約人不為承諾的,只是使合同不能成立,並不負任何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或者雙方事先另有約定外,受要約人不為承諾時也不負通知的義務;即使要約人單方在要約中表明不為通知即為承諾,該聲明對受要約人也沒有拘束力。
2、對要約人的效力。
要約是一種法律行為,要約人發出要約,一般應當在要約中指明要約答復的期限。這個期限,又稱為要約的有效期限。在要約有效期內,要約人要受要約的約束。要約人受要約的約束,主要表理在:
(1)受要約人如果接受要約,要約人有簽訂合同的義務;
(2)在出售特定物的情況下,要約人不能再向受要約人以外的其他人發出相同內容的要約或者簽訂相同內容的合同。
(3)要約人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不得隨意撤銷或變更要約。
因為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受要約人可能因接到該要約而拒絕了第三人發來的相同內容的要約不向第三人發出要約,或者為承諾要約後的履行合同已經作了准備,如果允許要約人隨意撤銷或變更要約,則可能使受要約人受到損失,也不利於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在一定條件下,法律也允許要約人撤回、撤銷或變更要約的內容。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D. 什麼是要約的法律特徵

要約的法律特徵有()。
A.要約是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
B.要約的內容必專須具體、確屬定
C.要約必須以要約人與他人訂立合同為目的
D.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要約的約束
E.要約通過談判進行
正確答案:ABCD
解析:即通過要約的內容,人們能夠得知要約人是誰;要約是一種意思表示,但這種意思表示必須有與受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真實意願,即要約人在主觀上要求與受要約人簽訂合同。要約的內容明確、全面,才能使受要約人明了要約人的真實意思,進一步明了待訂合同的條款,以便決策是否作出承諾。一旦受要約人對要約予以承諾,要約人與承諾人之間的合同訂立過程即告完成,合同就成立了,要約人即受已經成立的合同的約束。

E. 要約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要約的法律效力表現在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兩方面。專

1、要約對要約人的屬約束力。此種約束力又稱為要約的形式約束力,是指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受到要約的拘束,不得隨意撤銷或對受要約人隨意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這對於保護受要約人的利益,維護正常的交易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2、要約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此種約束力又稱為要約的實質約束力,在民法中也稱為承諾適格,即受要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即取得依其承諾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具體表現在:

(1)要約生效以後,只有受要約人才享有對要約人作出承諾的權利。當然,該項權利由於受要約人的特定性而具有人身性質,它不能轉讓。

(2)承諾權是受要約人享有的權利,是否行使這項權利應由受要約人自己決定,也就是說受要約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該項權利。他在收到要約以後並不負有必須承諾的義務。

(3)一旦受要約人作出承諾的意思表示,合同即告成立,在要約人和承諾人之間形成合同權利義務關系。

F. 什麼是要約,要約產生法律效力定具備的條件有那些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約的具備條件:
1.要約人應是具有締約能力的特定人
2.要約的內容須具體、確定
3.要約具有締結合同的目的,並表示要約人受其約束
4.要約必須發給要約人希望與其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
5.要約應以明示方式發出
6.要約必須送達於受要約人

G. 要約有什麼法律效力

要約的法律效力就是要約的拘束力,包括對要約人的拘束力和受要約人的拘束力,前者稱之為要約的形式拘束力,即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不得隨意撤銷或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或擴張。

後者稱之為要約的實質拘束力,指受要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取得承諾的權利。

要約的法律效力有著自己獨特而豐富的內容,表現為:

1、要約人的義務——形式拘束力和強制要約義務。

(1)要約的形式拘束力是指,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應受到要約的拘束,不得撤回、撤銷或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學理上也稱其為要約的不可撤銷性。

要約的形式拘束力實質上是要約人的先合同義務,在合同締結過程中如果要約人違反了該先合同義務,致使合同不成立或無效,要約人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2)要約人的第二個義務是強制要約義務。強制要約義務發生在證券法中,指收購者收購目標公司的股份。

使其有表決權股份的持有量達到該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一定比例時,法律強制其向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的制度。

(7)要約的法律特徵與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

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

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3、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

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

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H. 要約和承諾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要約的法律效力
要約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約的生效及對要約人、受約人的約束力。它包括:
(1)對要約人的拘束力
即指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受到要約的拘束,不得撤回、隨意撤銷,或者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從而保護受約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交易安全。不過,為了適應市場交易的實際需要,法律允許要約人在一定條件下,即在受約人承諾前有限度地撤回、撤銷要約或者變更要約的內容。
(2)對受約人的拘束力
是指受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即取得承諾的權利,即取得依其承諾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正是因為這種權利,所以受約人可以承諾,也可以不予承諾。這種權利只能由受約人行使,不能隨意轉讓,否則承諾對要約人不產生法律效力。如果要約人在要約中明確規定受約人可以將承諾的資格轉讓,或者受約人轉讓得到要約人的許可,這種轉讓是有效的。
(3)要約的生效時間
即要約產生法律約束力的時間。合同法規定,要約的生效時間為要約到達受約人時開始。
(4)要約的存續期間
要約的存續期間是指要約發生法律效力的期限,也即受約人得以承諾的期間。一般而言,要約的存續期間由要約人確定,受約人必須在此期間內作出承諾,要約才能對要約人產生拘束力。如果要約人沒有確定,則根據要約的具體情況,考慮受要約人能夠收到要約所必需的時間、受要約人作出承諾所必需的時間和承諾到達要約人所必需的時間而確定一個合理的期間。 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熱點內容
湛江知名律師 發布:2025-09-29 04:44:48 瀏覽:740
道德經馬王堆甲乙 發布:2025-09-29 04:27:48 瀏覽:179
規章制度的意見 發布:2025-09-29 04:21:27 瀏覽:970
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 發布:2025-09-29 04:04:08 瀏覽:435
規章制度扣 發布:2025-09-29 04:03:33 瀏覽:421
女律師嫁誰 發布:2025-09-29 03:57:42 瀏覽:620
大學生與誠信道德的關系 發布:2025-09-29 03:48:18 瀏覽:667
民事訴訟法有無規定聾啞人訴訟 發布:2025-09-29 03:47:42 瀏覽:741
刑事訴訟法法條總論填空題 發布:2025-09-29 03:46:59 瀏覽:145
協議和補充協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9 03:40:13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