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強迫症犯罪需要負法律責任

強迫症犯罪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25 07:51:45

① 強迫症患者應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強迫症屬完全民事(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承擔全部的民事(刑事)責任。無特殊規定

② 強迫症傷害人了,算不算違法

首先 是這樣的 所謂的精神病是否需要法律譴責的精神病有以下幾種


  1.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礙

  2.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3. 精神發育遲滯

  4. 人格障礙和性心理障礙

  5. 神經症


但是以上的精神病都是需要進行【鑒別】的

例如4和5就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


以下幾種皆有強迫性行為或思維但【不是】強迫症


  1. 精神分裂症

  2. 抑鬱症

  3. 焦慮症

  4. 葯物引起的強迫症狀

  5. 器質性精神障礙


所以 強迫症【不是精神病】 而是【心理疾病】

我國1997年實施的新刑法第18條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據此,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應當評為無刑事責任能力:①行為人確實患有精神疾病且處於發病期;②行為當時確因嚴重的精神病性症狀而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受審能力、服刑能力、作證能力、女性性防衛能力等其他刑事法律能力的評定不採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的擇一說,多採用「不能辨認」的單一說或者根據病情嚴重程度。


總之 強迫症 若無並發精神性且有傷害他人的傾向疾病 就需要負法律責任


所以


【強迫症不是傷害他人的理由】

【必要時一定會負法律責任】


最後 說一下

法規雖有漏洞

法律沒有漏洞

法官的判別需要各種法律途徑鑒別的

不是說自己是強迫症是精神病自己不懂不該傷人就一定會免罪的

③ 強迫症人殺人為什麼可以免除刑事責任

1、如果確定作案時是在疾病發作期間,法院可以酌情減輕或者從輕處罰。但抑鬱症和專強屬迫症患者是有一定自知力的,所以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責任。另外,如果確定作案時是處於未發病狀態,則仍須承擔完全刑事責任;

2、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於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於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④ 被逼迫犯罪有法律責任嗎

屬於脅從犯。我國現行刑法第28條規定:「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這是我國刑法對脅從犯的法定概念。那麼,什麼是脅從犯?

從主觀方面來看,行為人明知自己實施的是犯罪行為,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因某種原因而選擇了實施犯罪行為。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行為人選擇實施犯罪行為是出於不得已,即不情願地實施犯罪,而並非主動參加犯罪,這是脅從犯與其他共同犯罪人的最大區別。由於這一主觀特點,在多數情況下,行為人雖然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的危害社會的結果有一定預見,但並不希望這種結果發生,而只是對其聽之任之。

從客觀方面來看,第一,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犯罪行為;

第二,行為人參加共同犯罪、實施犯罪行為是受他人脅迫的。所謂脅迫,是指以剝奪生命、損害健康、揭發隱私、劣跡、毀損財物等對行為人進行精神上的強制;

第三,由於脅從犯參與實施了共同犯罪,其行為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共同犯罪行為這個有機整體的一部分,從而與犯罪結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同時具備上述主客觀兩方面特徵的,即構成脅從犯。

再來區分一下脅從犯與緊急避險。

我國刑法第21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法並未將受脅迫而為的一切造成損害的行為都認定為脅從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論處,而是視其社會危害性區別對待的。

什麼是緊急避險?行為人受到的脅迫是直接威脅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險時,如果行為人造成的實際損害小於他所保護的利益,則行為人的行為應認定為緊急避險,而不應作為脅從犯追究其刑事責任。

但是,如果是因為受人脅迫,為了保護自己的某種利益,而對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且這種損害大於其所欲保護的利益時,則屬於脅從犯。例如,甲為了使白己免遭某乙的傷害,在乙的脅迫下,將丙開槍打死,則顯然超出了緊急避險的范疇,而構成脅從犯。

那麼,有人要說了,如果乙威脅甲如不開槍將丙打死,則將甲打死,甲在這種情況下開槍將丙打死,還構成脅從犯嗎?

回答是,在這種情況下,甲同樣應當構成脅從犯。因為緊急避險與避險過當的界限就在於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於所避免的損害,即為了保護一個合法利益而損害的另一合法利益,既不能大於,也不能等於所保護的利益,否則就構成避險過當。

⑤ 強迫症犯罪

呃...真不知道該不該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
是屬於故意殺人的。
你並沒有行為表現,所以以後內請不要說自己是什麼強迫容症患者了,如果你覺得很煩的話去找個咨詢師聊聊吧,如果有原因的話就好解決,要知道,大部份人都會有想犯罪的想法的。

⑥ 對於患有抑鬱症,強迫症的人犯罪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1、如果確定作案時是在疾病發作期間,法院可以酌情減輕或者從輕處罰。但抑版鬱症和強迫症患者權是有一定自知力的,所以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責任。另外,如果確定作案時是處於未發病狀態,則仍須承擔完全刑事責任;

2、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於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於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⑦ 強迫症患者觸犯法律受刑法嗎

應負刑期責任!如果是在病發期犯罪,可以減輕處罰,但不能免除刑事處罰!如果是在未發病期犯罪,應負應負的全部刑事責任!

⑧ 強迫症與犯罪

好像強迫症和犯罪沒有什麼實際的聯系 除非是強迫自己犯罪
不算精神病 最多也就是神經衰弱吧

⑨ 請問強迫症殺人怎麼量刑求法律帝.

我國法律復上沒有強迫症這個名詞,不制知道醫學是否有這個術語。如果是精神病人不管是殺人罪還是其他犯罪行為,都看其行為時能否辨認、控制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是否具備行為責任能力。根據我國刑法關於精神病人犯罪的具體規定如下: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⑩ 強迫症患者受了刺激犯罪會判刑嗎

強迫症不屬於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所以會判刑,就算有些真正的精神病,如果存在清醒時間,也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還是要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民法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發布:2025-05-09 21:48:12 瀏覽:51
論述經濟法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發布:2025-05-09 21:48:06 瀏覽:375
商鋪合同法違約賠償 發布:2025-05-09 21:43:54 瀏覽:103
辦公樓物業管理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9 21:23:53 瀏覽:888
勞動法固定一周不能工作超出多長時間 發布:2025-05-09 21:18:47 瀏覽:424
監利司法局長 發布:2025-05-09 21:07:34 瀏覽:14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34 發布:2025-05-09 20:56:56 瀏覽:178
違法行為都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20:24:19 瀏覽:898
16字方針是依法治國的 發布:2025-05-09 20:01:16 瀏覽:623
大一期末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09 19:37:01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