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取業主維修基金的法律責任
❶ 虛構維修事實,業委會,物業公司與施工單位共同欺騙物管中心,騙取房屋維修基金,構成什麼罪
直接通過法院告他們,但是要多些業主一起去
❷ 物業坐實偽造業主簽字套取房屋維修基金200多萬最高什麼處罰
對於這方面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了明確處罰的,只有行政主管部門調查後情內況屬實的話容,可以對物業企業進行行政處罰。以下法規僅供參考:
【法規】《物業管理條例》(2007年8月26日國務院令第504號修正)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追回挪用的專項維修資金,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挪用數額2倍以下的罰款;物業服務企業挪用專項維修資金,情節嚴重的,並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吊銷資質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規章】《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2007年12月4日建設部、財政部令第165號)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挪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追回挪用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挪用金額2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物業服務企業挪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情節嚴重的,除按前款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吊銷資質證書。
❸ 物業用欺騙的手段讓業主簽了申請房屋維修基金怎麼辦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劃轉業主大會管理前內,需要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容金的,按照以下程序辦理: (一)物業服務企業根據維修和更新、改造項目提出使用建議;沒有物業服務企業的,由相關業主提出使用建議; (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列支范圍內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討論通過使用建議; (三)物業服務企業或者相關業主組織實施使用方案; (四)物業服務企業或者相關業主持有關材料,向所在地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申請列支;其中,動用公有住房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向負責管理公有住房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部門申請列支; (五)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或者負責管理公有住房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部門審核同意後,向專戶管理銀行發出劃轉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通知; (六)專戶管理銀行將所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劃轉至維修單位。
如果有詳細的證據可以到相關部門舉報物業
❹ 請問:物業管理私自把業主的主體維修基金幾十萬花掉該如何維權
私自挪用業主基金絕對是違法的,超過3個月未還就構成犯罪,且必須歸還版。
但先別急,先確認權溝通情況,找到小區僱傭的物業公司和小區住戶之間的介面人(但有的小區建成時是由開發商簽署的物業對象,業主並不知情,不過可以組織居委會代辦),居委會,業主代表均可以要求物業公司公開運營賬目,如果公司拒絕公開或賬目公開後發現問題,最好向相關律師咨詢訴訟流程,並咨詢解僱並更換物業公司的事宜。
❺ 業會委在業主不知情的情況下動用維修基金是什麼罪
基本不構成犯罪,業主委員會有這個權利,除非用在了別處
❻ 物業以欺騙的手段騙的業主簽字套取房屋維修基金如何處罰
答: 物業以欺騙的收費騙的業主簽字套取房屋維修基金如何處罰
可以起訴物業
祝學業有成
步步高升
❼ 物業偽造業主簽名,騙取維修基金,怎麼辦
您好!物業的這一行為涉嫌詐騙罪,您可以向當地警方報案。謝謝閱讀!
❽ 物業公司不經業主同意就提取了房屋維修基金應該追究誰的責任
此事物業公司和當地房管部門都有責任,房管部門有監管審核物業維修基金呢提取使用的責任,物業公司無權利私自動用維修基金。所以你們可以聯合全體業主向當地法院或更高一級法院起訴當地房管部門及物業公司。
❾ 開發商非法佔有物業維修基金是否屬於詐騙
您好,是的,在此情況下,開發商的違法收取行為都是刑事犯罪,詐騙。
業主的應對方式大回致也只有三種:答
1.向雨中蘭花學習,以個人名義,向法院主張個人權利,維護自身權益。
2.向司法部門,如公安部門監察院要說法,要求立案偵查這些嚴重的刑事犯罪。
3,當然也要找政府,政府官員不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嗎,雖然實際上他們沒干多少正經事,但名義上他們還是頂著為人員服務的帽子,要求政府部門督查司法部門處理這些大規模的刑事犯罪,對於這件事,政府責無旁代。對此我認為群體去要說法也沒有問題,因為這本身就是政府部門瀆職。兔子腦袋上面的虱子,明擺著,政府不幹事,老百姓去提意見,沒說的,不算無理取鬧,應該的。
望採納
❿ 開發商侵吞房屋專項維修基金構成什麼罪
職務侵佔罪
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職務侵佔罪本罪的犯罪客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財產所有權。此處所稱「公司」,是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設立的非國有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稱「企業」,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國有的經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批准設立的有一定數量的注冊資金及一定數量的從業人員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如商店、工廠、飯店、賓館及各種服務性行業、交通運輸行業等經濟組織;其他單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業以外的非國有的社會團體或經濟組織,包括集體或者民辦的事業單位,以及各類團體。
職務侵佔罪侵犯的對象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財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所謂「動產」,不僅指已在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佔有、管理之下的錢財(包括人民幣、外幣、有價證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單位有權佔有而未佔有的財物,如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擁有的債權。就財物的形態而言,犯罪對象包括有形物和無形物,如廠房、電力、煤氣、天然氣、工業產權,等等。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佔本單位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職務侵佔罪1.必須是利用自己的職務上的便利,所謂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職權及與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件。職權,是指指本人職務、崗位范圍內的權力,與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件,是指雖然不是直接利用職務或崗位上的許可權,但卻利用了本人的職權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條件,或通過其他人員利用職務或地位上的便利條件。包括:(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經手、決定或處理以及經辦一定事項等的權力;(2)依靠、憑借自己的權力去指揮、影響下屬或利用其他人員的與職務、崗位有關的許可權;(3)依靠、憑借許可權、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員,或者利用對己有所求人員的許可權,如單位領導利用調撥、處置單位財產的權力;出納利用經手、管理錢財的權利;一般職工利用單位暫時將財物,如房屋等交給自己使用、保管的權利等。至於不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而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環境、容易混入現場、易接近目標等,即使取得了財物,也不是構成本罪,構成犯罪的,應當以他罪如盜竊罪論處。
2.必須有侵佔的行為。本單位財物,是指單位依法佔有的全部財產,包括本單位以自己名義擁有或雖不以自己名義擁有但為本單位佔有的一切物權、無形財物權和債權。其具體形態可是建築物、設備、庫存商品、現金、專利、商標等。所謂非法佔為己有,是指採用侵吞、竊取、騙取等各種手段將本單位財物化為私有,既包括將合法已持有的單位財物視為己物而加以處分、使用、收藏即變持有為所有的行為,如將自己所佔有的單位房屋、設備等財產等謊稱為自有,標價出售;將所住的單位房屋,過戶登記為己有;或者隱匿保管之物,謊稱已被盜竊、遺失、損壞等等,又包括先不佔有單位財物但利用職務之便而騙取、竊取、侵吞、私分從而轉化為私有的行為。不論是先持有而轉為己有還是先不持有而採取侵吞、竊取、騙取方法轉為己有,只要本質上出於非法佔有的目的,並利用了職務之便作出了這種非法佔有的意思表示,達到了數額較大的標准,即可構成本罪。值得注意的是,行為人對本單位財物的非法侵佔一旦開始,便處於繼續狀態,但這只是非法所有狀態結果的繼續,並非本罪的侵佔行為的繼續。侵佔行為的完成,則應視為既遂。至於未遂,則應視侵佔行為是否完成而定,如果沒有完成,則應以未遂論處,如財會人員故意將某筆收款不入賬,但未來得及結賬就被發現,則應以本罪未遂論處。
3.必須達到數額較大的程度如果僅有非法侵佔公司、企業及其他單位財物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數額較大的標准,則也不能構成本罪。至於數額較大的起點數額,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違反公司受賄、侵佔、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之規定,是指侵佔公司、企業等單位財物5000元至1萬元以上的。因為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各省對數額較大的標准也是不同的,普遍高於原定的5000元,如河南是一萬元,南方城市1-2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