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搶救不急時的法律責任
A. 住院期間醫生不搶救什麼罪
涉嫌醫療事故罪復
對急救病人,醫院制及其醫務人員應以高度的責任心積極接診,不得推諉、拒治。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四家醫院因要病人交押金等客觀原因,不執行醫療部門的首診負責制,致使傷者失去救治機會。雖然四家醫院與傷者死亡並無直接關系,但應承擔不同程度的民事賠償責任。事發後不久,自治區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對當事醫院和醫護人員已經進行了嚴肅處理。
《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四條對急危患者,醫師應當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醫療機構對危重病人應當立即搶救。對限於設備或者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應當及時轉診。【理論依據】¡強制締約義務 公共行業交通 通訊,計程車司機「拒載」的事項。生命權高於其他權醫院的社會義務。
B. 緊急情況下,未經患者同意,醫生進行搶救,導致患者死亡,需要度法律責任嗎
醫療機構的過錯推定責任(即在醫療機構不能證明他們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推定其有過錯,應承擔賠償損害責任。凡在適用推定過錯責任的場合,醫療機構要不承擔責任必須就自己無過錯負舉證責任)的情形:
基本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54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58條規定了三種特別情形下醫療機構過錯推定責任:
免責事由:
受害人故意、不可抗力。
患者或者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也有過錯者,相應責任。
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等緊急情況盡到合理診療義務者。
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
您所問的情形屬於免責事由的第三個情況:
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等緊急情況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也就是說,此時患者的死亡屬於合理風險內,不是醫生重大過失造成的死亡,醫療機構不負責任。
這年頭醫生很不容易的,能在家屬沒有同意的緊急情況下為了救人而繼續搶救而不是拖著等家屬來,已經是醫德的表現了。從上面的回答也可以看出法律還是偏向於保護患者多於醫療機構的。希望體諒他們。如果滿意請採納我的回答。
C. 醫生見死不救構成犯罪嗎
要判斷醫生見死不救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一、要對該行為的性質進行認定。
我國的刑法理論對於構成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來源是有明確規定的。作為義務來源有四種:(1)法律明文的規定義務。(2)職務或義務要求的業務。(3)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4)先前行為引起的義務。
醫生在工作期間見死不救導致患者死亡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不作為行為,而要認定該不作為行為是否構成不作為犯罪就要判斷醫生對於死去的患者是否存在作為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急危患者,醫師應當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醫療機構對危重病人應當立即搶救。醫生,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救死扶傷不僅僅是對其的道德要求,更是職業要求,法定義務。依據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醫生對於危急患者,不得拒絕急救處置。對於醫生的職業要求已經成為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是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來源之一。換句話說,醫生對於危急患者是負有積極救助的作為義務的。
二、醫生是否具有履行救助義務的條件。
判斷醫生能否履行救助義務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履行義務的主觀能力,二是履行義務的客觀條件。首先,當行為人履行作為義務時,在其主觀上要有履行作為義務的可期待性。在履行義務面臨一定的危險時,不能要求行為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履行義務。而醫生在醫院工作期間,履行救助義務是法定義務、是可期待的,不可能存在威脅生命危險的情況。是否已經掛號以及是否交齊醫葯費都不足以阻斷醫生實施施救義務的可能性,因此醫生具有履行義務的主觀能力。其次,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要求行為人具有實施防止結果發生的積極行為的可能性,同時也具有防止結果發生的可能性。醫生在值班期間對危急患者實施救助是否具有可能性也要考慮醫院的當時的具體情況,如是否具備實施救助硬體設施、是否具備緊急救助醫護人員、是否有空餘手術室等都對醫生能否救助存在影響。醫生對危急患者實施救助義務後,能否防止結果的發生在所不論。
三、醫生的不作為是否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
判斷醫生的見死不救行為是否構成不作為犯罪,關鍵的一點是其不作為是否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如果醫生的不作為對患者沒有產生任何影響,或醫生雖不作為,但是患者自行轉院並痊癒,在並未造成任何危害結果的情況下,醫生是無需承擔任何責任的。
綜上,在醫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生值班期間無故拒絕或拖延救治,導致危急患者死亡或重傷的,應屬於上面提到的應為、能為而不為的情形,已經構成刑法理論中的不作為犯罪,應承擔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而不僅僅是道德輿論的譴責而已。
D. 見死不救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對於危重病人僅僅因為其未及時交錢就見死不救,嚴重違反了醫生的職業准則,喪失了作為一個醫生應有的職業道德,應當受到嚴厲的譴責。但是,從本案來看,值班醫生的行為還不僅是要受到道德譴責的問題,還是違法甚至涉嫌犯罪的問題。 對於危重病人見死不救,醫院和醫生違反了其合同義務和法定義務,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構成兩種民事責任的競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醫療機構對危重病人應當立即搶救。《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急危患者,醫師應當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從上述法律規定可見,醫院作為公益單位,醫生作為特殊職業,在民事活動中要受到合理的限制,這就是危重病人對其的強制締約。醫院和醫生的對於危重病人的求救不得拒絕,從危重病人的求救開始,不管醫院和醫生樂不樂意,雙方就形成一種合同關系,病人的交費雖然是合同的一個必備要件,但是否交費本身不影響合同的生效。如果事後病人有能力而不交費,醫院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討,但是不能在求救當時以未交費拒絕救治。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既然法律和規章規定醫院和醫生有法定的救治危重病人的義務,醫院和醫生不進行救治危重病人,就是對病人的侵權。在當時情形來看,陳某強承諾了交費,只是未來得及帶錢,該醫院和醫生就拒絕救治,因而醫院和醫生違反了合同也違反了法定義務,應當對病人家屬承擔違約或侵權責任,家屬可選擇一種責任提出賠償請求。 醫院和醫生的危重病人見死不救的行為,還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就明確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不僅如此,值班醫生對於危重病人見死不救的行為還可能涉嫌犯罪。對於來到醫院求救的危重病人,值班醫生就負有救治危重病人的義務,這是醫生的職務和其業務所要求其負擔的特定義務。如果值班醫生如果有能力救治卻故意不履行救治的義務,在刑法上講就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因此而造成嚴重後果,就可能構成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罪,要受到刑罰的制裁。
E. 急!!!醫生舒忽大意,治療不及時,搶救不及時,算不算醫療事故,該怎麼辦。。
先報警吧,醫療事故是需要鑒定的,但是一般都不會成功的
F. 專業人士對需要救治的人進行緊急救治是否承擔民事責任,例如醫生在非崗位時間對突發心臟病的人進行救治
醫生在非工作時間非工作場所對於他人進行緊急施救,由於情況緊急又缺少必內要的設備,其救治容過程的風險比較大。但是如果不救治,可能後果更嚴重。
從法律上說,醫生在非工作時間非工作場合對於突發急病的人沒有施救的法律義務,其施救行為完全是出於醫生職業道德,而這種職業道德並不具有強制力。就算是醫生不出手,也沒有辦法和依據對其進行追究。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醫生故意或者重大疏忽,都不應當追究其民事責任,就算要追究也一定要從寬從輕,否則可能打擊醫生緊急救治的積極性,置突發病人於更大的危險之中。
G. 請問:因病人在2醫院住院,在半夜突然病發,陪伴病人當事急時呼叫醫生搶救,但醫生不在,沒急時搶救,造
你可以申請進行醫療事故評定或者醫療過錯鑒定,院方有過錯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H. 醫院搶救不及時應該負責嗎各位大蝦幫幫忙,急急急急!!!!!
這個案例你借鑒一下!
醫院搶救不及時是否要承擔責任
醫院救護車接到求助電話後,趕往指定地點將患者送往醫院搶救,患者因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認為救護車在救助患者過程中,車上沒有配備急救葯品和醫護人員,耽誤救治時間,並將醫院告到法院。法院審理後判決
案件回放
救護車救人惹官司
江翠蘭是豫南一家金融部門的幹部,因患慢性支氣管哮喘病於1995年病退在家。鄰居吳風英是仁安醫院(化名)葯劑室主任,也是江翠蘭的好友,患病多年的江翠蘭常請吳風英幫忙從醫院給她買些必備葯品。
2003年8月28日16時,江翠蘭感到身體不適請吳風英過來幫忙。當時江翠蘭咳嗽不斷,並說自己出不來氣。吳風英診斷江翠蘭突發哮喘,但其家氧氣、葯品已用完。吳風英一邊對其進行搶救,一邊讓人撥打「120」急救電話,但幾家醫院均告知救護車正在途中急救病人。情急之下,吳風英撥通單位電話,請單位的救護車前來救人。
救護車來到江翠蘭家,司機王強從車上拿出擔架和他人一起將江翠蘭抬上車。吳風英要等外出買葯人,無法隨車前往,便請王強速送江翠蘭到醫院搶救。
5分鍾後,救護車拉著江翠蘭到達仁安醫院門診大樓。醫護人員迅速把奄奄一息的江翠蘭抬進醫院搶救。但35分鍾過後,江翠蘭因搶救無效死亡。
江翠蘭去世一周後,其仍在悲痛之中的丈夫朱光照認為,妻子患支氣管哮喘病多年,只要能及時用葯,病情便能得到控制,為何這次卻死亡,他找到吳風英想問個究竟。吳風英告訴他,當時家中沒有備用葯,而她聯系的救護車來時,車上沒有醫護人員和備用的急救葯品。
按照規定,救護車急救病人或傷者時,車上應配備醫生和護士以及搶救葯品、吸氧設備。為此,朱光照找到仁安醫院的領導,要求醫院對其救護車急救江翠蘭時,未配備醫護人員和備用的急救葯品而耽擱搶救致使妻子死亡一事進行全面調查,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並賠償其損失。
醫院認為,在搶救江翠蘭的過程中沒有發生醫療事故,事發當天醫生吳風英聯系該院的救護車屬個人行為、私自用車,醫院沒有責任。
2004年2月25日,多次交涉未果的朱光照將醫院推上被告席,要求扶養費、精神損失費、安葬費等共計12萬元。
救人是否違規成焦點
2004年4月28日,西峽縣人民法院在受理該案時認為,該案是新型案件,且患者的死亡是否和被告有直接因果關系,需要法醫學鑒定才能查明,依法中止了該案審理。
2004年5月9日,朱光照向河南省南陽市醫學會申請醫療事故鑒定。2005年7月22日,南陽市醫學會給原、被告下發了《關於江翠蘭醫療技術鑒定的通知》:「經過鑒定專家組討論合議決定:一、由於缺乏屍檢資料,患者確切死亡原因無法認定;二、救護車出車是醫院派車還是私人用車事由不清,造成鑒定結論不能確定,依法終止本次鑒定。」
2006年1月18日,法院依法恢復該案審理。原告訴稱,按照有關規定,救護車急救病人或傷者時,車上應配備醫生和護士以及搶救葯品、吸氧設備。本案被告在出車救人時,未配備醫護人員和備用的急救葯品而耽擱搶救,對原告妻子的死亡負有責任。
醫院方面稱,患者江翠蘭在病情嚴重時,其好友吳風英慌亂之中將電話打到醫院西葯房,而不是撥打醫院的急救電話,沒有人從法定渠道告知被告出車救人,被告當時有兩部救護車,王強當日非值班救護車司機,王強駕駛救護車拉患者江翠蘭的行為應屬吳風英私人用車。江翠蘭與醫院之間並未建立醫療服務合同,故被告無責任和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認定醫院有過錯
法院審理後認為,即使吳風英當時未撥打醫院急救電話,但吳風英向醫院撥打電話時的意思很明確,是讓醫院救護車去她指定的地點救人,醫院方接電話的人除葯房工作人員外,急救室醫生和救護車司機王強均屬身份特殊的人。因此,醫生電話中的允諾並要求救護車司機王強出車的行為即是對原告要約的承諾。根據《證據規則》第九條的規定,可以推斷出當時被告工作人員應知悉當時屬緊急情況。王強身份系醫院救護車司機,法院調取醫院《關於救護車司機職責》的規章制度中亦明確寫明救護車不準私自出車。因此,醫院稱出車為個人行為不能成立。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雙方的醫療服務合同自醫院派出救護車去指定地點起已成立。醫院出車時既未配備醫護人員,亦未配備急救葯品,從而未及時對病重的江翠蘭實施急救行為,被告的行為屬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行為,因其不適當履行義務侵害了原告之妻江翠蘭的人身健康權,應對此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但醫院的過錯行為不是導致患者江翠蘭死亡的唯一原因。江翠蘭是20餘年的哮喘病患者,當日病情嚴重,其親屬未對其採取必要的自救措施,特別是從江翠蘭患病到其朋友吳風英撥打電話之間已近半個小時,自身延誤了一定的搶救時機。江翠蘭死亡後,原告未及時提起醫療爭議便將江翠蘭屍體埋葬,也未進行屍檢,造成患者確切的死亡原因無法認定。故原告亦應當對江翠蘭的死亡承擔相應民事責任,從而減輕被告仁安醫院的賠償責任。
西峽縣人民法院根據《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之規定,判決仁安醫院賠付原告朱光照各項費用及精神撫慰金合計16360元。法院判決後,原、被告未提起上訴。(文中人物系化名)
解析一
救護車將患者送至醫院搶救屬急救行為
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相應「120」救護車也有此項義務。本案中,吳風英在救朋友江翠蘭時,將電話打到其所工作的醫院葯房,意思表示很明確,就是讓醫院的救護車去她指定的地點拉患者急救。而接電話的人除葯房工作人員外,急救室醫生和救護車司機王強均屬身份特殊的人。《證據規則》第九條規定:「根據……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另一事實,原告無需舉證。」醫院的醫生在接到醫生吳風英的電話後,迅速派出救護車到指定的地點拉患者急救,可以推斷被告的工作人員應該知悉當時屬緊急情況。因此,被告醫院這次救護車出車的行為應屬急救行為。
同時,醫院規章制度中寫明「救護車不準私自出車」,因此看出,其救護車在本案中的出車行為是急救行為,不是私人用車行為。
解析二
救護車出車急救與患者形成醫療服務合同關系
醫院設立「120」急救本身即構成要約,從法律性質上看,要約是當事人旨在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有一經承諾就產生合同的可能性。所以,要約在發出以後,對要約人和受要約人都會產生一定的約束力。如果要約人違反了有效的要約,將承擔法律責任。就「120」急救中心的性質和實際情況而言,其對社會的公開承諾為當相對人撥通「120」急救電話告知病情和具體地址時,醫院急救中心提供相應的急救醫療服務,雙方即成立合同關系。
本案中,醫院收到該院醫生要求對患者實施急救行為的意思表示後,即派救護車到指定地點前去接患者,即是對原告(利害關系人)要約的一種承諾,雙方的醫療合同自救護車去指定地點起也就形成。醫院沒能提供承諾的醫療服務,履行自己的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解析三
救護車違規急救造成後果要承擔法律責任
按照規定,救護車具有特殊性,不得執行非急救任務,在急救患者或傷員情況下,必須配備有醫護人員、設施和必備葯品。本案中,被告醫院的救護車在急救病重患者江翠蘭時,如果車上有醫護人員、設施和必備葯品,也許能夠使江翠蘭得到及時搶救,即便沒有挽救江翠蘭的生命,只要盡職盡責就不會成為被告,更不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因此,具有特殊性質的社會群體和專業人士,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履行其職責,否則就會承擔相應的後果和法律責任。
I. 醫生在非工作時間中看到傷員並搶救但未搶救過來是否承擔責任
在工作期間,只要醫生在搶救過程中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即使搶救無效,也不能追究醫生的醫療事故責任。在非工作期間,醫生的這種搶救行為責任會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