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澳門法律知識

澳門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25 14:57:55

① 中國內地居民如何取得澳門戶籍(或澳門身份)

內地居民申請前往香港或者澳門定居,須由本人向其戶籍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接受面見和詢問,並履行下列手續:

1,,提交填寫完整並貼有申請人和擬團聚的香港或者澳門親屬(以下簡稱港澳關系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48×33mm)的《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

2,交驗申請人的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原件,並提交復印件;未滿十六周歲的,還應當由其監護人陪同,交驗監護人的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並提交復印件,同時提交監護人出具的同意其前往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的意見。

3,提交港澳關系人的香港或者澳門居民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復印件。港澳關系人是外國籍的,須交驗香港或者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外國護照復印件。

4,提交申請人所在工作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對申請人前往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的意見。

5,提交與申請事由相應的證明。

6,子女與父母關系屬於下列情形的,還需提交下列材料:

(1)申請人未滿十八周歲,屬於非婚生子女或者父母離異,撫養其的父親(母親)即將或者已經赴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的,可作為夫妻團聚類偕行子女或者按照未成年人投靠父母類申請前往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申請人需提供其由即將或者已經赴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的父親(母親)撫養、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

(2)申請人或者港澳關系人屬於收養子女,須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收養關系證明:1992年3月31日以前建立收養關系的,指縣級以上公證部門在建立收養關系時出具的收養公證書;1992年4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建立收養關系的,指在建立收養關系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簽發的《收養證》或縣級以上公證部門出具的收養公證書;1999年8月1日以後建立收養關系的,指在建立收養關系時,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地區(盟)行政公署民政部門簽發的《收養登記證》。

(3)申請人屬於非婚生子女或者與父母親子關系存疑的,須在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指定的醫院或者機構進行親子關系鑒定;香港或者澳門永久性居民子女屬於非婚生子女或者與父母親子關系存疑的,須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指定的機構進行親子鑒定。

7,提交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認為確有必要的其他證明。

(1)澳門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一,技術移民

有非常好的專業技術知識,可以申請澳門公司,如果他們接受的話,他們會幫你辦理申請移民手續。

二,投資移民

投資物業,3年前辦的時候只需要100萬以上就可以了,當時在澳門買套房子才110萬左右,現在房價都漲上去了,所以如果選擇投資的話,需要用多點錢別忘了,一定要投資後7年才可以拿到「澳門永久公民身份證」。

但只要申請投資後,可以先拿到「行街紙」,這個不是很方便,然後你可以拿到「澳門非正式公民身份證」就是我們國內的類似暫住證一樣的,同時你可以拿到香港旅遊護照,可以多次往番香港,大陸,澳門三地。

三、結婚或假結婚

結婚是合法的,但假結婚是不合法的,要小心選擇,就算結婚也不能馬上得到公民身份的,也要過2-5年才行的好像,但可以多次往返。

② 澳門的法律常識,被騙偷渡是犯法嗎

犯罪,不管是中國還是澳門。都是主客觀相結合。

如果您主觀上沒有:「違法或版犯權罪」的故意,是不構成違法或者犯罪的。

當然,這個需要有證據來支持。如果騙你們的人被抓捕了,也交待了,被騙的人是受害者,不承擔違法或犯罪的責任。但是要根據澳門的規定,遣返回原籍、

③ 澳門法律商標的文本是甚麼

澳門商標協會(Macau Trademark Association)是由澳門凱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牽頭設立,由澳門、香港、內地及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一些商標代理機構和企業發起,經澳門社團主管機關(澳門身份證明局)批准注冊的非贏利性行業組織。 澳門商標協會的宗旨是:依法維護會員的商標權益,增強會員的商標意識,協助會員正確運用商標戰略和策略開拓市場,倡導並協助會員提高商標信譽,創立著名商標、馳名商標。 協會的主要任務是:宣傳,貫徹商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為會員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介紹商標知識,報導商標管理工作的重大活動和最新動態;協調會員間的關系,促進交流與合作;舉辦學術活動,開展商標知識培訓,傳播國內外商標信息,推廣先進的理論和經驗,提高企業的商標管理水平;協助會員探索企業如何樹立品牌意識,利用商標開拓市場、參與競爭、發展生產提高品牌效益;調查研究國內外商標發展趨勢,探討會員企業商標發展戰略和重大問題;召開商標研討會,開展商標國際交流與合作;出版發行商標專業資料與刊物。 澳門商標協會的會員由經濟效益好並有志創立馳名商標的企業、各地的商標代理機構以及對商標理論有相當造詣、經驗豐富的法律工作者和專家等組成。

④ 澳門的政治體制具體是怎樣的

澳門特區的政治體制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澳人治澳」是指由澳門人自主管理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澳門當地人組成。按照基本法規定,「澳人」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包括符合基本法規定條件的中國人、葡萄牙人和其他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終審法院院長及檢察長必須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其中部分職位還必須由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高度自治」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幹預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事務。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高度自治不等於完全自治,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政府保留了必要的許可權。例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和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行政架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澳門的行政機關。政府的首長是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司、局、廳、處。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制定並執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辦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編制並提出財政預算、決算;提出法案、議案,草擬行政法規;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會議聽取意見或代表政府發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覆立法會議員的質詢。

行政長官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首長,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

行政長官由年滿40周歲,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行政長官在本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為5年,可連任一次。

行政長官的主要職權包括:領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執行基本法和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其他法律;簽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公布法律;簽署立法會通過的財政預算案,將財政預算、決算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決定政府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各司司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總局局長和海關關長等主要官員,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員職務;委任部分立法會議員;任免行政會委員;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長,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檢察長的職務;任免各級法院院長和法官、檢察官、公職人員等;在特定的情況下,有權解散立法會。

行政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會議由行政長官主持,每月至少舉行一次會議。行政會的委員由行政長官從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行政會委員的人數為7至11人。行政長官認為必要時可邀請有關人士列席行政會會議。

立法會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組成,大多數議員由選舉產生,除第一屆另有規定外,每屆任期4年。

任期至2001年9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有23名議員,其中8人由直接選舉產生、8人由間接選舉產生、7人由行政長官委任;2001年10月就職的第二屆立法會有27名議員,其中10名由直接選舉產生、10名由間接選舉產生、7名由行政長官委任,任期至2005年;第三屆及隨後的每屆立法會議員數目為29人,其中12名來自直接選舉、10名來自間接選舉、7名為行政長官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設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主席、副主席由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行使的職權包括:制定、修改、暫停實施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審議政府提出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根據政府提案決定稅收,批准由政府承擔的債務;聽取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接受澳門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等。

在特定情況下,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可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司法機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干預。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終審法院。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權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澳門特別行政區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繼續保留。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決者,可向中級法院上訴。

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其任命和免職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不受任何干涉。

廉政公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廉政專員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專員和他屬下的機構擁有法律所賦予的一切權力,其工作不受特區政府任何部門、官員和社會人士的干擾。

為了撲滅貪污和行賄受賄,特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從肅貪、防範、立法、教育?手,建立一個廉潔法治的社會。

審計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根據基本法設立。審計署獨立工作,不受干預。審計長對行政長官負責。審計署致力完善公共部門的內部監管制度,透過審計工作,發揮對公共行政的促進作用,強化公共財政管理運用效率。

警察總局

警察總局局長於2000年11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警察總局主要任務之一是統一指揮治安警察局與司法警察局,以進一步加強兩個警務機構的合作。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警察總局局長屬主要官員。

海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基本法設立澳門海關,以統一執行規范對外貿易活動及保護工業和知識產權的工作。在設立海關前,有關工作由經濟局與水警稽查局共同負責。海關關長於2000年7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海關關長屬主要官員

⑤ 澳門知識產權法的特點

澳門在對知識產權進行法律保護方面的一個特點是以單行法規的形式對知識產權進行全面規范,而非將其納入刑法典進行規定。

第一,著作權方面:

由於著作權中所包含的巨大無形財富價值,世界各國很早就開始了以法律的手段對其進行保護。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保護作者權利的法律是1709年英國的《安娜女王法》,其後歐美各國相繼也建立了自己的著作權保護制度。

澳門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之前,一直採用延自葡國的包括保護著作權制度在內的各項法律制度,除加入《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世界版權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巴黎文本)和《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錄制者和廣播組織羅馬公約》等國際性公約外,有關著作權制度由公布於1972年1月8日《政府公報》之1966年4月27日第46980號法令所規范,此乃當時澳門對作者權利之法律保護的基本框架。1985年11月25日當時的立法會針對社會中所出現的新問題也曾頒布制定了第4/85/M號法律,對音像製品的定義,翻版許可及未經許可非法復制音像製品的刑事處罰作出了補充性規定。

1996年開始適用的新的澳門刑法典並沒有在保護著作權方面作出任何規定,將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繼續規定於單行法規中。其後,當時澳門政府於1998年5月4日又頒布了第17/98/M號法令再對上述之澳門著作權法律制度作出一些補充規定。

但是面對近年來科學技術尤其是科技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著作權保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原有的法律制度已明顯不適當新形勢下的需要,因此澳門政府於1999年8月16日頒布第43/99/M號法令,全面廢止了舊的著作權法律,制訂出全新的《著作權及有關權利之制度》。

上述法規共有六編二百二十三條,分別對著作權的內容、歸屬、保護期、國際上之保護范圍、使用等作出了詳細規定,同時也對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

第二,工業產權方面:

作為世界貿易組織之一員,澳門很早就開始建立起其自己保護工業產權法律制度,但在1999年之前,澳門本地區在工業產權法律框架內只存在有關商標保護之獨立制度,即11月6日第56/95/M號法令所建立的制度,而其他與世貿組織所制定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相關的內容,如專利、工業品之外觀設計及新型、生產商標及商業商標、地理標記等則沿用由葡萄牙延伸到澳門來適用的《工業產權法典》(1995年9月4日公布於《政府公報》第一組第36號上)。

為適應法律本地化的需要,也為了填補有關法律漏洞,1999年12月13日澳門政府頒布了第97/99/M號法令,即《工業產權法律制度》,同時廢止了上述所指兩法令。

新的《工業產權法律制度》法總共有314條,對工業產權的登記、注冊類型以及侵犯工業產權行為的刑事行政法律責任作出了詳盡規定。

⑥ 澳門著作權法律在1972到2012年的變化條例

由於著作權中所包含的巨大無形財富價值,世界各國很早就開始了以法律的手段對其進行保護。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保護作者權利的法律是1709年英國的《安娜女王法》,其後歐美各國相繼也建立了自己的著作權保護制度。

澳門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之前,一直採用延自葡國的包括保護著作權制度在內的各項法律制度,除加入《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世界版權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巴黎文本)和《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錄制者和廣播組織羅馬公約》等國際性公約外,有關著作權制度由公布於1972年1月8日《政府公報》之1966年4月27日第46980號法令所規范,此乃當時澳門對作者權利之法律保護的基本框架。1985年11月25日當時的立法會針對社會中所出現的新問題也曾頒布制定了第4/85/M號法律,對音像製品的定義,翻版許可及未經許可非法復制音像製品的刑事處罰作出了補充性規定。

1996年開始適用的新的澳門刑法典並沒有在保護著作權方面作出任何規定,將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繼續規定於單行法規中。其後,當時澳門政府於1998年5月4日又頒布了第17/98/M號法令再對上述之澳門著作權法律制度作出一些補充規定。

但是面對近年來科學技術尤其是科技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著作權保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原有的法律制度已明顯不適當新形勢下的需要,因此澳門政府於1999年8月16日頒布第43/99/M號法令,全面廢止了舊的著作權法律,制訂出全新的《著作權及有關權利之制度》。

上述法規共有六編二百二十三條,分別對著作權的內容、歸屬、保護期、國際上之保護范圍、使用等作出了詳細規定,同時也對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

⑦ 問一個法律方面的知識,一個朋友在澳門打架入獄判刑三年,我想請問一下他是在澳門監獄里還是必須調回國內

他在抄國外雖然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在被遣返後,依然要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⑧ 中國公民如何取得澳門戶籍(或身份)

中國公民若想取得澳門戶籍(或身份)需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一)夫妻一方定居澳門的;可同時申請偕行未滿十八周歲的子女。

(二)十八周歲以上、未滿六十周歲,其在澳門定居的父母均六十周歲以上且在澳門無子女,需要其前往照顧的。

(三)六十周歲以上且在內地無子女,需要投靠在澳門定居的十八周歲以上子女的。

(四)未滿十八周歲,需要投靠在澳門定居的父母的。

(五)澳門永久性居民子女。

(六)有其他特殊情況需要前往澳門定居的。

上述第(二)項中「在澳門無子女」,指沒有具有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或者經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批准前往澳門定居的子女。

此外,內地居民前往澳門實行定額審批。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制定內地居民前往澳門定居打分標准,每年根據名額和申請人數,確定並公布下年度內地居民前往澳門定居審批分數線。

拓展資料:

申請材料目錄及流程:

(一)提交填寫完整並貼有申請人和擬團聚的澳門親屬(以下簡稱港澳關系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48×33mm)的《內地居民前往澳門定居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

(二)交驗申請人的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原件,並提交復印件;未滿十六周歲的,還應當由其監護人陪同,交驗監護人的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並提交復印件,同時提交監護人出具的同意其前往澳門定居的意見。

(三)提交港澳關系人的澳門居民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復印件。港澳關系人是外國籍的,須交驗香港或者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外國護照復印件。

(四)提交申請人所在工作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對申請人前往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的意見。

⑨ 在澳門讀法學可不可以回大陸考律師證

可以的,但要專科以上,可以的,要看你的戶口所在地有沒有這個政策。【馬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考試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公告
(第75號)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以下分別簡稱《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公證法》)及《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現就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報名
(一)報名條件。
1.符合以下條件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5)品行良好。

依據《司法部關於確定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的意見》(司發通[2007]38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中部六省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范圍的通知》(國辦函[2007]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自治縣(旗),各自治區所轄縣(旗),各自治州所轄縣;國務院審批確定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級市、區);中部六省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的縣(市、區)(不屬於國家或省扶貧開發重點的縣級市、區除外);西部地區(除西藏外)11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縣(包括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級市、區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縣級市、區);西藏自治區所轄市、地區、縣、縣級市、市轄區,可以將報名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這一政策的適用期限截至2011年12月31日。

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外國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人員,其學歷(學位)證書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後,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已經辦理報名手續的,報名無效:

(1)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2)曾被國家機關開除公職的;

(3)曾被吊銷律師或公證員執業證的;

(4)依照《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第十八條規定,被處以2年內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期限未滿的;或被處以終身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

3.已經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A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以及已經取得B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但尚未取得高等院校本科以上畢業學歷的人員,不得再次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二)報名方式、時間與地點。

1.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的報名方式分為網上預報名和現場報名。

2.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網上預報名時間為6月11日至25日。報名人員應在上述期間內登錄司法部網站(即中國普法網,網址:http://www.legalinfo.gov.cn)進行網上預報名。

3.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現場報名時間為7月1日至20日。網上預報名的人員須在上述期間內到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確認;未網上預報名的報名人員可在上述期間內,由本人到戶籍所在地市(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現場報名。

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可以根據本地區報名工作的實際需要,在上述規定的期限內確定具體的現場報名時間,並向社會公布。

4.報名人員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本人到戶籍所在市(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現場報名或確認。在戶籍所在地以外工作、學習的人員,持工作、學習單位開具的證明可以在工作、學習地報名。

(三)報名材料。報名人員報名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原件及復印件。

持護照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報名時須同時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證明或戶籍證明。

2.本人學歷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應屆本科畢業生憑所在院校出具的證明(格式證明可在司法部網站下載)報名。

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外國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人員報名時,須同時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證明。

3.戶籍在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的報名人員,須提交戶籍證明復印件(列印版);報名表中所填寫的戶籍代碼應與戶籍地一致。

4.報名人員報名時,應當交納報名費。

上述報名材料真實、齊全,符合報名條件的,由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發給准考證主證。經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復審合格,生成准考證副證,由報名人員自行從司法部網站下載。

二、考試

(一)考試時間。

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為9月20日、21日。具體為:

試卷一:9月20日上午08:30———11:3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二:9月20日下午14:00———17:0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三:9月21日上午08:30———11:3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四:9月21日下午14:00———17:30,考試時間210分鍾。

(二)考試內容、方式和科目。

國家司法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命題范圍以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為准。

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考試分為四張試卷,每張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試題。各卷的具體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使用漢文、哈薩克文、維吾爾文、蒙古文、藏文和朝鮮文等文字印刷,新疆、內蒙古、西藏自治區和吉林省報名人員在報名時可以根據本人情況選擇使用少數民族文字試卷。

(三)考試紀律。

應試人員應當認真閱讀《國家司法考試應試規則》和《國家司法考試違紀行為處理辦法》,自覺遵守考試紀律,自覺維護考場秩序。

(四)試題參考答案異議。

為確保國家司法考試公平、公正,進一步增加國家司法考試的透明度,司法部將在9月22日上午8時向社會公布考試試題,在9月25日上午8時公布考試試題參考答案。應試人員對試題參考答案有異議的,可在9月25日至30日期間登錄司法部網站,在該網站「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試題參考答案異議專區」中對試題參考答案提出異議並說明理由。司法部將組織專人收集、整理各方面對試題參考答案提出的意見,並在試卷正式評閱工作開始前提交「試題參考答案審查專家組」研究、論證。經「試題參考答案審查專家組」論證的參考答案為試卷評閱的依據。

三、考試成績與資格授予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評卷。評卷工作結束後,考試成績由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公布。

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的合格分數線,待考試結束後,由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公布。

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由司法部統一頒發《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戶籍在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的法律專業專科學歷畢業人員,在非放寬地區或其他放寬地區報名、考試的,考試成績達到合格分數線,應當在戶籍所在地申請授予法律職業資格。

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成績合格的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應屆本科畢業生,應在2009年7月31日前,持考試合格成績通知書和畢業證書向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申請授予法律職業資格。

考試合格並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擔任法官、檢察官,申請律師執業和擔任公證員,應當符合《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和《公證法》規定的其他條件。

四、考試的復習與輔導

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司法部已制定出版《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可依據該大綱進行復習、備考。

司法部不舉辦考前培訓班,也不委託任何單位進行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考前培訓輔導。

五、其他

根據四川汶川地震災情,四川省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6個市(州)62個縣(市、區)延期舉行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具體安排另行公告。四川其它地區及受地震災害影響的甘肅、陝西、重慶、雲南等省(市)報名時間延長至7月31日,報名方式由各地考試機構自行安排,公告發布。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參加國家司法考試若干規定》,司法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考區,舉行國家司法考試。根據《台灣居民參加國家司法考試若干規定》,自2008年起,台灣地區居民可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上述具體事項由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另行公告,應試人員可登錄司法部網站查詢。

現役軍人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事宜,仍按司法部與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發布的《關於組織軍隊現役人員參加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政辦字第5號)辦理。

歡迎採納

⑩ 澳門司法制度的簡介

論文摘要:澳門特區與香港特區都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其司法機關均自成體系,但是兩地在司法機關的范圍、法院體系、審判原則、法官制度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都是有關行使審判權和法律監督權的制度,但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的司法制度,後者則是社會主義的司法制度,它們在具體制度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別。
在澳門即將回歸祖國之際,探討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我國其他地區司法制度的異同,對於深入理解「一國兩制」的方針具有現實意義。
一、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香港特區司法制度的比較
澳門特別行政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都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其司法機關均自成體系。但是,由於法制傳統的不同,兩地在司法制度上存在著不少差異。
(一)司法機關的范圍不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只包括各級法院,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除各級法院外,還包括檢察院。香港原有的司法體制是以英國的司法體制為母本的。由於英國歷來是將刑事檢控職能歸於行政系統,不設立獨立的檢察機構。因此,在原香港,主管刑事檢控的機關一直屬於港英政府的律政司管轄。這樣,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關於原在香港實行的司法體制,除因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而產生的變化外,予以保留的精神,香港基本法所規定的司法機關就只包括法院,而行使檢察職能的律政司仍舊納入行政系統之列。澳門現行的司法體制則是建立在葡萄牙的司法體制基礎之上的。葡萄牙設有獨立的檢察官公署,檢察官公署作為司法機關的組成部分,享有自主權和法律規定的檢察職能。秉承葡萄牙司法體制的傳統,澳門不但有檢察院的設置,而且檢察院被列入司法系統。這樣,澳門基本法仍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司法組織中設立檢察院,檢察院得立於其他機關之外。
(二)法院體系的不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院體系,一方面是按地區設立的,另一方面又按法院的功能設置。在地區一級,設立有裁判司署法庭和區域法院;在全港范圍內設立了一個高等法院,在高等法院之上,設立有一個終審法院。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還根據專屬管轄原則依法設有獨立於其他法院之外,受理某一方面訴訟案件的專門法庭,如土地法庭、勞資審裁處等。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院原則上是按審級設置,即澳門特別行政區只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在初級法院內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此外,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按法院功能設立行政法院,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同時保留了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
可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層次較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層次多,這是由兩地地域、人口的不同狀況決定的。而行政法院的設置和刑事起訴法庭制度則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的特色,這些制度具有大陸法系司法體制的一貫傳統,在澳門已運作多年,為廣大居民所熟悉,因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體系中得到了保留。
(三)審判原則的不同
從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的有關規定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奉行的某些審判原則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中所不予要求的。
1、遵循先例的原則。長期以來,香港實行的是普通法的司法制度。普通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成文法只是法官可予適用的法律的一部分,以判例法形式表現出來的普通法、衡平法,也是法律的重要淵源之一。由於普通法、衡平法都是法官在司法判決中積累起來的司法原則,因此,法官在判案時,就應當遵循過去法官在判決同類案件時所確立的司法原則,這便是普通法系國家和法官在適用法律時所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即遵循先例的原則。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在適用法律時仍應堅持這一原則。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屬大陸法系,其法院在審理案件時主要依據制定法,無須奉行遵循先例原則。
2、陪審制度的原則。香港基本法第86條規定:「原在香港實行的陪審制度的原則予以保留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時由陪審員參與庭審並認定案件事實的制度。」其原則包括:擔任陪審員有資格的限制和要求;原則上,只有最高法院原訟庭受理刑事訴訟案件時才實行陪審;香港居民有應召出任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上述陪審制度的原則作為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得到了保留。而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中不實行陪審制度,自然不會遵守陪審制度的有關原則。
(四)法官制度的不同
1、法院院長資格的不同。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者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而對於出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者則無此限制。香港基本法的上述規定是針對英國政府單方面搞「居英權」計劃而作出的,目的在於限製取得居英權及其他國家居留權的人士,擔任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澳門的情況則不同。根據葡萄牙國籍法,凡在澳門出生的居民均有權取得葡萄牙國籍。相當一部分澳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都具有葡萄牙的居留權。鑒於這是歷史形成的問題,澳門基本法沒有要求終審法院院長在就職時,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但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雙重效忠問題,澳門基本法採取了變通性的措施,即終審法院院長在就職時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使得終審法院院長在任職時不得使用或利用外國的居留權,不致產生雙重效忠問題。與之不同的是,香港基本法沒有規定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應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的限制已經達到了這一目的。

2、法官任免的不同。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的同意,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無類似做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免職,由行政長官根據其任命的不少於5名當地法官組成的審議庭的建議,並徵得立法會同意後,予以決定。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免職,也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的同意。而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和法官的任命無需取得立法會的同意,其免職由行政長官根據立法會議員組成的審議委員會的建議決定,也不必徵得立法會的同意。3、法官任用的不同。香港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在香港任職的法官均可留用。而澳門基本法無類似規定,因為中葡聯合聲明並未規定原有法官可以留用,澳門現在的法官也基本上都屬葡萄牙編制。
二、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的比較
從性質上看,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都是有關行使審判權和法律監督權的制度。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的司法制度,後者則是社會主義的司法制度。它們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差別。
(一)審判制度
1、法院的法律地位。我國內地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法院作為行使國家審判權的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法院與政府、檢察院具有平行的憲法地位,但處於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國家權力機關之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則與政府、立法會、檢察院均處於平等地位,不對其他任何機關負責或受其他機關監督。
2、法院體系。內地法院體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含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在特定區域還設立了農墾法院、林區法院及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等)和專門人民法院(含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可見,我國內地法院審級完備,建制完整。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僅包括初級法院(另在一審層次設有行政法院和刑事起訴法庭)、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三個層次,且均為單一設置。
3、法院職權。就法律解釋權而言,在內地,僅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其解釋對下級法院具有約束力。但這種解釋不是指法官個人在個案審判中對所適用法律的解釋,而是指最高法院就審判實踐中所遇到了法律適用問題所作出的指示性解釋,並且這種解釋通常產生於對基層法院或中級法院、高級法院的個別請示的批復。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均依法享有法律解釋權,這種司法解釋實際上是法官個人在具體判案時對法律條文所進行的解釋,但它不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此外,內地法院享有的司法建議權(即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若發現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的不法行為,有權向相應的機關提出建議,要求其處理)和基層人民法院享有的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的職權都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所不具有的職權。
4、審判原則。內地法院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均遵循獨立審判的原則,但其含義有所不同。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及個人的干涉。顯然,法院行使審判權須接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此外,在法院內部,獨立審判並不表現為法官個人在行使職權上的完全獨立,並且下級法院要受上級法院監督,各級法院和專門法院要統一受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對審判委員會就具體案件作出的決定,合議庭必須執行。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立審判不僅意味著法院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而且意味著法官在依法進行審判時,不聽從任何命令或指示,法官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不受法律追究。就是在法院內部,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審判也無權過問,只有在上訴時才能對該案發表意見。可見,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行使職權時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5、審級制度。內地法院實行四級兩審終審制。即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審程序對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當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民檢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訴。上一級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審理後的判決和裁定除法律規定應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案件外,都是終審的判定和裁定,不得上訴。但如果在上訴期限內不上訴或者不抗訴,那麼第一審的判決和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二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實行三級三審終審制。即當事人不服初級法院和行政法院的裁判,可以向中級法院上訴;如果不服中級法院對上訴所作的裁判,還可向終審法院上訴。當然,終審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和第二審案件的裁判都是終審的裁判。
6、法官條件。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都將擔任法官的條件法定化,由法律保障實施,以保證法官的素質。但在具體要求上存在差別。內地法官的任職條件包括政治條件和專業條件,前者要求具備純正的政治品質,後者要求相當程度的法律知識,具備一定的業務水平。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的選用則以其專業資格為首要標准,在學歷及經歷方面均比內地要求高。在國籍要求方面,內地法官必須由中國公民擔任,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除終審法院院長必須由中國公民擔任外,其他法官無嚴格限制。

7、法官任免。內地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由同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任免(在地方兩屆人民代表大會之間,如果該級人大常委會認為有正當理由需要撤換法院院長,須報請上一級法院報經該法院的同級人大常委會批准),法官則由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免。而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院長和法官均由行政長官任免,終審法院院長和法官的任免還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在任期上,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一經任命,即為終身制,除非無力履行其職責不能留任,或行為與其所職務不相稱不宜繼續任用以外,不能被罷免。對內地法官的任期,《法官法》未予明確規定,但各級法院院長是有任期限制的(每屆5年),到期必須換屆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8、澳門特區終審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澳門特區終審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都是享有終審權的法院,二者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但是,這並不表明澳門特區終審法院具有與最高人民法院同等的地位。雖然最高人民法院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使審判權,但它仍然是中國的最高審判機關。雖然澳門特區終審法院有權受理當地各級法院的最後一級上訴,但它在全國法院系統中仍處於地方性法院地位。
(二)檢察制度
1、檢察院的法律地位。在兩地,檢察院都是行使法律監督權的機關。但在內地的國家機關體系中,檢察院居於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之下,與政府、法院互不隸屬,相互獨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制架構中,檢察院與政府、立法會和法院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檢察院的體系。內地檢察院的組織系統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縣、市、自治縣和市轄區人民檢察院;省、縣一級人民檢察院還可在工礦區、農墾區、林區設置人民檢察院,作為派出機構)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包括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和其他專門檢察院)。可見,內地檢察院體系完備,且其設置與各級法院是平行對應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並沒有參照法院的組織體系設置,而是採取單一系統的運作形式,只設一間檢察院。
3、檢察院的領導機制。就在政治體制中的領導關系而言,內地人民檢察院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即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同時,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受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統一受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不存在檢察院對其他機關負責的問題;同時,由於檢察院是獨一設置,所以也不存在檢察院上下級之間的垂直領導關系。就檢察院內部領導關系而言,兩地均由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此外,為了保證集體領導,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還設有檢察委員會,在檢察長的主持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如果檢察長在重大問題上不同意多數人的決定,可以報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決定,檢察院應當執行。這種領導體制既考慮了檢察長在檢察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力圖避免一長制的弊端,有利於發揮民主,加強集體監督,保證正確行使權。檢察委員會的設置是中國檢察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澳門基本法沒有明確規定檢察院的具體組織形式,但澳門檢察制度中沒有集體領導的傳統,由此可以推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也不會設立類似檢察委員會的集體領導機構。
4、檢察院的職權。(澳門基本法沒有具體列舉檢察院的職權,但筆者有關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職權的推定,是根據澳門基本法有關規定的精神及澳門現行檢察院的職權作出的。)兩地檢察院均具有審判監督權、偵查和偵查監督權、公訴權、參與民事訴訟權等職權。在司法解釋方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權解釋在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無權解釋法律。在法律咨詢方面,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是行政長官的法律顧問,負責向行政長官就有關法律方面的事情提出意見或建議,而內地人民檢察院無此項職權。
5、檢察院的活動原則。兩地檢察院均奉行法制原則(依法行使職權)、公益原則(維護國家或社會公益利益)、獨立原則(獨立行使職權)。但在獨立原則的具體體現上不盡一致。在內地,檢察院是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的,其檢察權的行使必須接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也就是說,檢察院不可能以絕對分立於權力機關的形式而運作。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享有和行使高度自治的檢察權,不受任何其他機關的監督,也無須對其他任何機關負責。
6、檢察院的組成。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均由檢察長1人、副檢察長和檢察員若幹人組成。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則由檢察長1人和檢察官若幹人組成。

7、檢察人員的任免。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而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和檢察員,由該檢察院檢察長提請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免。除最高人民檢察院之外的各級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均須報所屬上一級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大常委會批准。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長的任免由中央人民政府根據行政長官的提名或建議決定。檢察官的任免由行政長官決定。在任期上,兩地的檢察官一經任命,即為終身制,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職、降職或辭退。但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期是有限制的,即每屆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8、澳門特區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澳門特區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都是中國的行使檢察權的國家機關,但二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檢察機關,後者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檢察機關。從地位上看,前者是地方性的檢察機關,後者是全國最高檢察機關。在運作上,前者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任何干涉,後者要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領導。在管轄上,前者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履行職能,後者在內地履行職能,二者互不幹涉。

熱點內容
江蘇司法廳盧 發布:2025-09-29 02:47:12 瀏覽:58
市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制度 發布:2025-09-29 02:40:47 瀏覽:333
小學法律知識心得體會作文 發布:2025-09-29 02:40:11 瀏覽:978
電商法律聯盟 發布:2025-09-29 02:35:06 瀏覽:284
仁寶開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02:34:23 瀏覽:494
職業道德觀摘要 發布:2025-09-29 02:34:21 瀏覽:359
2015婚姻法全文 發布:2025-09-29 02:27:46 瀏覽:201
法官講師 發布:2025-09-29 02:26:32 瀏覽:469
2017物權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29 02:15:33 瀏覽:272
刑法答辯題 發布:2025-09-29 02:14:51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