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甲乙雙方法律責任

甲乙雙方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1 02:48:52

❶ 甲乙雙方合夥開辦個體工商戶,甲方擔任法人,但由乙方承擔所有法律責任,合作協議怎樣寫有無法律效力

不可以。
合夥協議雖然對合夥人之間有約束力,但是前提是不能違反強制性規專定,只是屬優先於任意性規定,一方因此完全排除自己的法定義務是不被允許的,所以這樣的協議即使對方同意也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規定顯失公平的合同應予撤銷,不僅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而且切實保障了公平原則的實現。
顯失公平的合同主要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此種合同對雙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合同,尤其是雙務合同應體現平等、等價和公平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合同正義。然而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要承擔更多的義務而享受極少的權利或者在經濟利益上要遭受重大損失,而另一方則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利益,承擔極少的義務而獲得更多的權利。
2.一方獲得的利益超過了法律所允許的限度。如標的物的價款顯然大大超出了市場上同類物品的價格或同類勞務的報酬標准等。
3.受害的一方是在缺乏經驗或緊迫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行為。是指一方當事人明顯有利而不利於另一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

❷ 甲乙雙方因爭取物體乙方給甲方造成輕微傷乙方應當承當甚麼法律責任

承當的責任為行政處罰,罰款或拘留或兩樣並處。

❸ 合同雙方的責任和義務怎麼填寫

1、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之間形成了合同關系,合同關系以權利和義務為基本內容。訂立合同的目的,也是通過雙方當事人履行各自的義務來實現。

合同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2、合同權利是債權人依據合同約定或者法律規定所享有的得以請求另一方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資格。合同權利表現為一種請求權,但又不完全等同於請求權。因為,請求權除合同債權的請求權以外,還有不當得利返還的請求權、無因管理補償的請求權、侵權損失賠償的請求權等;而合同債權本身,除請求權以外,還有處分權、解除權等權能。

3、合同義務是合同債務人應債權人的請求必須為某種給付行為。合同義務主要表現為債務人的給付義務,這是債權得以實現的基礎。

4、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通常是相對應的,對一方而言是權利,對另一方而言即為義務。

5、合同的權利義務分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和法律非強制性規定的。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內容即使未被當事人寫入合同,仍然被作為合同的條款成為合同當事人權利或者是義務的一部分。非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權利義務,合同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以確認該義務的承擔方。

6、在合同法界定的十五種有名合同中,每個合同都有相對獨特的法定權利義務的規定。

以買賣合同為例,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權利義務:

❹ 甲乙雙方都沒有證據 責任誰擔

由承擔舉證責任一方,承擔不利法律後果。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版 當事人對權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❺ 合同糾紛中介紹人讓甲乙雙方聯系後起糾紛介紹人負法律責任嗎

合同糾紛中介紹人讓甲乙雙方聯系後起糾紛,介紹人是否負法律責任,看有沒有過錯。回

如果未提供擔保答也不是合同當事人,則不承擔責任。如果簽訂合同並有擔保責任越大,應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

一、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三: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零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5)甲乙雙方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生發承擔法律責任首先決定於有沒有簽過具體合同,涉及到違約、糾紛時的責任劃分。如果沒有簽合同,那就沒有關系。雙方沒有中介合同,沒有收中介費,且在該合同糾紛的合同中無擔保約定或責任約定的,那麼,介紹人不負法律責任。

合同糾紛中介紹人,如果僅僅讓甲乙雙方聯系,雙方聯系後起糾紛,如果與介紹人無關,介紹人沒有製造矛盾或因自己行為過錯而導致雙方發生糾紛的,介紹人就免責。

❻ 關於合作協議是否負法律責任

1、雙方的約定並不違反禁止性的規定,合同有效,合同雙方應遵守合同的約定。

2、若你單方退出,對方可能通過訴訟要求你承擔違約責任。但是,該協議的違約責任過高,若發生訴訟糾紛,可以按照合同法第114條第二款的規定,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3、如果你作為違約方提出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數額太高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調整的,首先法院必須確定因違約造成的損失,在確定了損失後,如果違約金的數額超過了損失的30%,則可以認定為過分高於損失,人民法院可以酌情調整到守約方損失的30%以內(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9條)。

4、具體損失的計算標准參照合同法第113條第一款的規定。

總之,如果你是乙方,建議你盡快搜集甲方可能的損失范圍的證據,和合同簽訂時,你可能預期甲方的損失范圍的證據。若能搜集相關的證據,則可以極大的降低你的違約金賠償的范圍。當然,如果你能搜集到對方也存在違約的情況,那就更理想了,雙方違約的情況是可以降低違約金賠償金額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75

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司法解釋依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
http://china.findlaw.cn/hetongfa/hetongfagui/hetongfa/htfsfjs/5713_2.html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❼ 甲乙雙方購房協議發生問題的法律責任

由於特殊原因甲無法給乙辦過戶,即使在沒有第二份合同的情況下,甲也可以此理由進行抗辯,法院是會支持的,但前提是理由必須合理,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不能是甲的過錯(比如一房二賣,房屋有抵押等等),此案有了第二份合同,完全應當按照第二份合同約定的過戶條款履行各自的責任義務。
關於第一份合同既約定了定金也約定了違約金,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在一方違約或其他行為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情況下要麼選擇違約金,要麼選擇定金,而本案中雙方合同中規定違約金沒有具體的數額,如果雙方均承認當時合同訂立是的3倍違約金是定金或是全部房款的情況下,那麼也可以認定違約金的具體數額,但是我國法律規定如果違約金的數額大於損失的話,賠償的一方可以要求適當減少,但如果損失方能證明大於的部分不過分,則違約金不再調整,當然如果違約金低於損失的話,損失方也可以要求增加。如果此案選擇定金的話,那麼賠償金只能是定金的兩倍即6萬元。此案乙方選擇的是違約金,但由於違約金規定的不明白,違約金的條款可能在庭審過程中不被法官採納。
甲方如果要收回房屋,乙方可以主張違約金、定金、損害賠償金這三金中的一種,由於違約金約定的不明,只剩下定金和損害賠償金,定金賠償只能賠6萬,損害賠償金的話可以含有利息和裝修費用,如果有其他的損失的話也可以一並提出。當然還要返還全部房款。如果是甲方以為一房二賣,或房屋抵押沒能辦理過戶或是其他欺詐行為的話,可以主張購房款的二倍賠償,當然這兩倍中含有已付房款。

❽ 聯營協議中甲乙雙方在法律上各應承擔咋樣的責任和義務

承擔協議約定的出資,完成應該分擔的前期工作,
承擔規定的工作,履行約定的協助義務
及時協商處理意外事件,提供可能的援助

❾ 合同中甲乙雙方怎麼規定

根據簽訂合同的目的,按照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擬定

❿ 甲乙雙方各自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什麼意思

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回民事違法行為,根據答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自然人或法人因違反法律或合同規定的民事義務,從而侵害了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權利時,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
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機密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8 09:35:19 瀏覽:383
商丘司法記者 發布:2025-09-28 09:31:00 瀏覽:787
勞動法解釋100條 發布:2025-09-28 09:26:06 瀏覽:603
明星民法 發布:2025-09-28 09:21:38 瀏覽:776
依法治國結合實際 發布:2025-09-28 09:06:53 瀏覽:909
檢察司法改革 發布:2025-09-28 09:04:47 瀏覽:68
2015新勞動法 發布:2025-09-28 09:03:12 瀏覽:120
法官老爹豆瓣 發布:2025-09-28 08:59:36 瀏覽:961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感想 發布:2025-09-28 08:57:57 瀏覽:778
2018年法律碩士教材 發布:2025-09-28 08:35:33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