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第三人承擔責任如何適用法律

第三人承擔責任如何適用法律

發布時間: 2021-03-10 00:26:42

A. 第三被告承擔什麼責任

對連帶責任人提起的訴訟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對連帶責任人提起的訴訟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權利人對實體法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義務人提起的訴訟中,是否應將全部義務人列為被告、法院是否可依職權追加被告、是否允許對部分被告撤回起訴、對撤回起訴在實踐中如何進行操作及對撤回起訴被告可否重新提起訴訟都是審判實踐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筆者從解釋論的角度出發,對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原告是否有權選擇被告進行起訴
根據「不告不理」的原則,對於在民法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當事人可以選擇起訴,也就是說可以同時將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全部起訴,也可以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義務人作為被告。如在當事人對擔保債權提起的訴訟中,債權人只起訴直接債務人要求履行給付義務或者只起訴保證人要求承擔證責任都是可以的。在共同侵權訴訟中,權利人可以只對部分義務人起訴。
二、法院可否依職權追加被告
一般認為,由於訴訟標的具有共同性或者必須合一確定的牽連性,必須由法院合並審理,所以,對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的訴訟屬於必要的共同訴訟。法院在審理中可根據民訴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追加其他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為共同被告。在共同侵權領域,我國的有關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就採納了共同侵權為必要的共同訴訟的觀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但在不真正連帶侵權訴訟中,因為原告對義務人有完全的選擇權,法院則不需主動追加當事人。如在雇員人身損害賠償訴訟中,如果存在第三人侵權,第三人與僱主的賠償責任就是不真正連帶責任,當事人如果選定一方作為賠償,法院就不必強行追加另一方作為共同被告,而只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判令僱主或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僱主賠償後取得對第三人的追償權。如果當事人將僱主和第三人同時列為被告,法院則先判令第三人承擔責任,同時判令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三、是否允許原告對部分被告撤回起訴
如果原告在起訴時要求所有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承擔責任,在訴訟過程中又提出對部分當事人撤回起訴,法院是否准許呢?一種觀點認為,原告撤回對部分被告的起訴,是對原告自己訴訟權利的行使和處分,只要不存在其他不準撤訴的情形,法院就應准許其撤訴;另一種觀點認為,原告如撤回對其中部分被告的起訴,將會加重其他被告責任的承擔。如果法院准許了其撤訴請求,則是對其他被告的不公平。因此,不應當允許其撤回對部分被告的起訴。筆者認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都是對原告有獨立義務的人,所以只要原告選擇一方作為被告,而事實上該被告也是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當事人,該就應當對自己應當承擔的份額或全部的責任進行獨立的承擔。該承擔責任後,如果法律規定可以向其他義務人進行追償的,該可以通過另行起訴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權利。對原告作出的僅免除部分連帶人的責任的效力問題,學說和立法上有兩種觀點,一種為絕對效力,如英美法中「釋放一部等於釋放全部」指的就是這種絕對效力;另一種為相對效力,即連帶之債權人對一部分連帶債務人免責的意思表示原則上僅免除相對債務份額的效果。我國有關司法解釋采後一種觀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的規定:「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這對原告撤回對部分必要共同被告的起訴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原告必須同時放棄對該部分被告的訴訟請求,剩餘被告對放棄訴訟請求的部分不再承擔連帶責任。換言之,原告程序上撤訴的同時,也要放棄相應的實體權利。
四、對撤回起訴的實踐操作
實踐中對於原告主動撤回對部分當事人的起訴,有的法官要求原告從起訴書中將被告劃掉,有的法官要求書記員將此情形記入筆錄,有的法官則是在判決書中甚至在判決主文中進行表述。筆者認為,劃掉被告和在判決書中表述的做法是欠妥的。因為在訴訟中對程序性事項做出的處理應採取裁定的形式。而裁定可以分為書面裁定和口頭裁定。一般而言,對部分被告撤回起訴無需專門製作裁定書,而只需口頭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口頭裁定的,應記入筆錄。所以,對部分被告撤回起訴的情況及是否准許的結果應當記入筆錄,庭前撤回的,應專門製作筆錄,當庭撤回的,在庭審筆錄中記明即可。而在判決書中不必再列被撤回的被告為當事人,也不必另行表述。
五、在原訴訟終結後,原告是否還可另行起訴在前訴中撤回起訴的被告
有人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4條的規定「當事人撤訴後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所以,應當

B. 第三人有過錯,是否向被告一樣負法律責任

是的,只要有證據證實第三人有過錯切與該案有直接關連,無論是婚姻方面回的,交通方面的,經濟糾答紛方面的,等等,都有連帶責任,與被告一樣負有法律責任。是的,只要有證據證實第三人有過錯切與該案有直接關連,無論是婚姻方面的,交通方面的,經濟糾紛方面的,等等,都有連帶責任,與被告一樣負有法律責任。是的,只要有證據證實第三人有過錯切與該案有直接關連,無論是婚姻方面的,交通方面的,經濟糾紛方面的,等等,都有連帶責任,與被告一樣負有法律責任。

C. 為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 怎能理解

1.因第三人原因造成違約的情形

所謂第三人造成的違約,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因第三人的行為(包括作為或者不作為)而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按約定履行合同。

在合同違約中,一般情況下,是一方當事人自己的原因造成違約。但在實踐中,由於各種社會關系是相互聯系的,所以,一方當事人的違約時常因第三人行為所致。第三人原因造成違約的情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第三人不按約定履行與一方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義務致使該方違約。在這種情況下,第三人與違約方存在著合同關系,且第三人履行該合同是違約方行與守約方之間的合同義務的前提。例如,出賣人甲與買受人乙簽訂了電腦買賣合同,甲為了履行上述合同,又與第三人丙簽訂了與上述標的物相同的買賣合同。在前一個合同履行期到來時,丙沒有按後一個合同約定向甲交付標的物,致使甲未能按時交付前一個合同規定的交付電腦義務。再如,一方當事人委託第三人向對方當事人履行某種義務,但該第三人(受委託人)不按委託合同約定履行義務,致使委託人違約。

(2)第三人的侵權行為致使合同一方當事人違約。例如,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限到來時,因第三人行為造成一方當事人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致使該方當事人不能按約定履行義務。

(3)第三人因其他原因造成當事人違約。例如,代理人不履行代理義務造成合同一方當事人(也是代理關系中的被代理人)違約,因上級領導機關的行為致使合同一方當事人違約等。

2.因第三人原因違約的責任承擔

在合同責任中,如果因第三人的原因致使合同一方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義務,該當事人首先應向對方當事人負責,然後才能向第三人追償。合同當事人只要違約,不管是什麼原因所致,都應當向對方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由於第三人並不是合同的當事人,所以,他不能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守約當事人不能要求第三人向自己承擔違約責任。

因第三人原因致使一方違約,該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後,有權要求第三人賠償(或者補償)損失。第三人向違約方承擔的責任分別按下列情況確定:

(1)第三人與違約方之間有合同關系或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該約定承擔責任;

(2)法律對第三人規定承擔責任辦法的,第三人應按法律規定承擔責任,這種情形主要是指第三人承擔的侵權責任等。當然,因第三人與違約方共同原因造成該當事人違約,第三人只能在其原因所致的范圍內向違約方承擔責任。

(九)追究違約責任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方合同當事人在追究對方當事人的違約責任時,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收集和保存對方違約的證據

這里所說的證據,是指能夠證明當事人違反合同及其造成損失的證據,包括人證、物證、書證等。沒有證據,就不能依法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有些類型的違約,只要少量、簡單的證據就可以證明,而有些類型的違約,證明起來就比較復雜,需要收集大量的證據。因此,收集證據是處理違約糾紛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之間的來往要靠不少書信、電報等書面材料進行。這些書面材料在發生違約糾紛時是處理該糾紛的主要依據之一,因此,至少應在合同履行完畢前予以保存。在收集證據的時候,當事人要特別注意易變質物品的保存。當發現這類物品的質量不符合合同的要求時,就應注意如何保存好證據的問題。保存證據的方式,視不同合同和面臨的具體情況而定。在有條件時,最好將對方交付的不符合合同質量的標的物,用足以保持其原狀的方式封存,直到將其提供給仲裁機構、法院或者違約問題得到解決。但有時要做到這一點則很難,所以需要採取其他方法來保存。例如,對於難以保存或者無條件保存的易變質物品,當事人可以要求有關部門予以鑒定,在取得有法律效力的鑒定結論後以予處置。

2.及時採取防止損失擴大的合理措施

如前所述,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四條和《合同法》有關條文規定,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到損失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防止該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這種措施,造成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部分要求對方賠償。這即是法律對受害方當事人要求的義務。所以,當事人在因對方違約造成自己損失時,不能坐等對方賠償損失,而應當積極採取措施防止擴大損失,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為防止損失的擴大,受害方當事人可以採取一切必要的合理的措施。例如,在買賣合同履行中,賣方違約不交付貨物時,買方可以從其他渠道補進貨物以供急用;在買方拒收貨物時,賣方可以將貨物轉售。但是,應注意的是,受害方當事人採取的措施必須符合下列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必要的,是防止損失擴大所必需的;二是必須是合理的。對於受害方因採取必要合理的措施而支出的有關費用等,違約方應當予以補償。

3.採取合法的手段、途徑

在追究對方當事人違約的整個過程中,都應當採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方法、途徑來解決。訂立合同要合法,履行合同要依法,處理合同糾紛也必須遵守法律。當事人的合同利益受到法律保護,當這種利益受到損害時,只有採取合法手段、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才是正當的,也才是法律允許的。不採取合法手段解決違約糾紛,不僅受損害的利益難以得到維護,而且會因手段違法而受到法律追究(構成犯罪的,將追究刑事責任)。實際生活中,有的當事人在追究對方違約時,採取非法手段強制對方履行合同,如綁架對方或者把對方人員扣為人質、藉助黑社會組織的力量、把對方其他財產強行拿走或者損壞、毆打對方等,結果是因觸犯法律而被追究法律責任,不僅沒有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反而得賠償對方財產損失,被罰款、被拘留,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其教訓是深刻的。

D. 民訴法執行中第三人自願承擔債務的法律條款

可以直接變更被執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執行過程中,第三人向執行法院書面承諾自願代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第三人為被執行人,在承諾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E. 民事訴訟的第三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5)第三人承擔責任如何適用法律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F. 淺談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如何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

1.對於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發現第三人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訴訟請求而沒有提起訴訟的,不管原告同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均應該依職權通知追加該第三人。

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三人認為對當事人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雖無獨立的訴訟請求,但認為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厲害關系,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

3.原告申請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發現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

4.被告申請追加,原告同意的可以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發現原告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不同意追加的,視為已放棄對該第三人的訴訟請求。

5.人民法院依職權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發現原告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依職權追加該第三人。

(6)第三人承擔責任如何適用法律擴展閱讀:

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必須在訴訟開始後,案件審理終結前,參加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以原告、被告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為前提,如果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尚未開始,或者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已經結束,即人民法院對案件已經審理終結,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訴訟而成為第三人。

第三人是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這種利害關系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與來自本訴的原告和被告的侵害或爭議;二是來自法院對訴訟的處理結果。

G. 民事訴訟中第三人承擔賠償義務嗎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回求權的答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最多就是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熱點內容
寧波法院章 發布:2025-09-26 02:06:03 瀏覽:260
民事訴訟法法律解釋 發布:2025-09-26 01:50:46 瀏覽:52
司法置換 發布:2025-09-26 01:36:17 瀏覽:950
二級法規擔保 發布:2025-09-26 01:24:02 瀏覽:755
2010初級經濟法 發布:2025-09-26 01:18:53 瀏覽:923
2018年新勞動法員工自離 發布:2025-09-26 01:08:58 瀏覽:238
公司業務律師 發布:2025-09-26 01:08:01 瀏覽:991
人工智慧司法 發布:2025-09-26 01:07:14 瀏覽:325
勞動法員工違章操作 發布:2025-09-26 01:07:13 瀏覽:893
法院接收函 發布:2025-09-26 01:05:58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