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人應承擔責任的法律
Ⅰ 合同中的擔保人應負什麼責任
合同中的擔保人,應當承擔在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時,代為履行或者賠償損失的責任。
如果居間人的惡意行為造成出借人到期不能收回借款的,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58條、第59條的規定,除民間借貸合同按無效處理外,居間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即向出借人賠償相應損失。
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1)保證人應承擔責任的法律擴展閱讀:
根據《擔保法》第七條規定,「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作為保證人。」
可以作為保證人的合格主體,包括以下幾種:
(1)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
(2)個人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個人合夥;
(3)企業法人及經其書面授權的所屬分支機構;
(4)金融機構;
(5)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
(6)其他組織,主要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聯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經民政部門核准登記的社會團體;經核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Ⅱ 請問擔保人要負那些法律責任
擔保人的責任分為一般保證責任和連帶保證責任。但如果沒有明確表示時,即認為保證人負連帶保證責任。
Ⅲ 擔保人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擔保人即保證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解釋》,在不同情況下,保證人需要承擔的責任有:民事責任、民事連帶責任、擔保(保證)責任、賠償責任。
一般保證與連帶責任擔保區別:一般保證是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連帶保證責任是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保證。這二者的區別主要有:
第一,承擔責任的具體作法不同。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只是在主債務人不履行時,有代為履行的義務,即補充性;而連帶責任保證中的保證人與主債務人為連帶責任人,債權人在保證范圍內,既可以向債務人求償,也可以向保證人求償,無論債權人選擇誰,債務人和保證人都無權拒絕。
第二,連帶責任保證中保證人與主債務人的權利義務及其責任承擔問題適用於連帶責任的法律規定;而一般保證中保證人與主債務人之間不存在連帶債務問題,只是在保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後,保證人對主債務人有求償權。
第三,一般保證中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而連帶責任保證中的債務人沒有先訴抗辯權,即不能以債權人是否催告主債務人作為是否履行保證義務的抗辯理由。
第四,連帶責任保證是由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無規定或約定的,按連帶責任保證承擔;而一般保證則只是由當事人約定。
第五,連帶責任保證的擔保力度較強,對債權人很有利,而保證人的負擔相對較重;而一般保證的擔保力度相對較弱,保證人的負擔也就相對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