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控股人和法人承擔法律責任
① 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不是我我會承擔責任嗎
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如果你僅是法定代表人,並非股東,那麼在普版通民事糾紛權中,你無須承擔任何實質責任;但是,基於程序法的要求,在民事訴訟仲裁過程中,有一些文件需法定代表人簽署,甚至接受調查。如執行程序中,你所任職公司無財產可供執行時,法院通常會找你問情況;這種情形下,你只要如實說明並提交實際控制人的資料和聯系方式即可,不用擔心承擔責任。
但是,在涉及刑事問題時,作為法定代表人的麻煩可能就多了,如屬於法人犯罪,首先你就是第一責任人;當然,在你如實供述實際控制人情況時,可能會脫罪,但不是必然會脫罪。
最後,即使你不因所任職公司的民事糾紛或是刑事糾紛而承擔實質責任,你的誠信記錄必然會有污點。如你任職公司拒不年檢,你將上工商機關的黑名單,你就無法在其它公司擔任管理人員或股東。
總之,代人當法定代表人必須有風險,如無你認可的風險報酬,僅憑實際控制人給你的承諾是不行的,這種承諾只在你與他之間生效,對其它人無效,發生法定代表人責任是,你是對外第一責任人,你只能在承擔責任後向實際控制人追償。
② 法人和實際控制哪個人責任大
如果出事,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都要負上法律責任的,但實際控制人要負責大一些。
1、實際控制人是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簡而言之,實際控制人就是實際控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所以實際控制人自然責任要更大。
2、法律規定法人的具體責任形式主要是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促使法人更好地貫徹落實《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切實履行保證單位會計資料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責任。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但當出現重大問題時,有關部門會根據控股、資金流向等判斷實際控制人,實際控制人會承擔主要責任,法人會承擔次要責任。
3、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2001年底至2002年初,監管部門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報告》、《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等規章都要求上市公司在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時,必須披露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詳細資料。
(2)實際控股人和法人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將被認定為實際控制人:
1、能夠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超過該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股東行使的表決權。
2、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達到或者超過百分之三十。
3、通過單獨或者聯合控制的表決權能夠決定一個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當選的。
4、能夠決定一個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公司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的。
5、有關部門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判斷某一主體事實上能對公司的行為實施控制的其他情形。
③ 公司如果出事,是實際控制人還是法人承擔責任
公司如果出事,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都要負上法律責任的。
法人責任與外部個人責任的關系
1、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對其職務行為是否承擔個人責任,以其在履行職務時有無過失為依據。只有有過失的,個人才可能承擔責任。
2、違約責任只能由法人承擔,而不由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承擔。無論是勞動合同還是集體合同總是以法人的名義簽訂的,只能由法人來承擔義務以及由此發生的法律責任。
3、法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個人才承擔外部責任。依我國勞動法規定,只有對勞動者造成嚴重的人身侵害,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才直接承擔個人責任。
(3)實際控股人和法人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實際控制人認定原則
(1)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超過該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股東行使的表決權;
(2)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達到或者超過百分之三十;
(3)通過單獨或者聯合控制的表決權能夠決定一個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當選的;
(4)能夠決定一個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公司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的;
(5)有關部門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判斷某一主體事實上能對公司的行為實施控制的其他情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法人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實際控制人
④ 法人代表,實際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的區別
1、職位上的不同:法定代表人是企業的代表,是企業的負責人。實際控制人是企業的主要投資人或者間接但具體控制權的人。實際負責人可能只是一個掛名人物,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公司實際上的管理者,就是實際負責人。
2、義務上的不同:單位負責人是單位會計行為當然的責任主體,將有利於從根本上確保單位內部約束機制的健全、完整與有效。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實際控制人則是實際控制上市公司或其他組織。
3、責任上的不同:法律規定單位負責人的具體責任形式,主要是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促使單位負責人更好地貫徹落實《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切實履行保證單位會計資料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責任。
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譬如,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例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會受刑事處分,等等,以上只是列舉,不完全。
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2001年底至2002年初,監管部門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報告》、《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等規章都要求上市公司在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時,必須披露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詳細資料。
(4)實際控股人和法人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
法人代表,也可稱為法人的授權代表,這個代表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他不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法人的授權,這個授權可以一事一授權,也可以是一攬子事項的授權。
法定代表人,必須是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能夠代表法人行使職權。《民法通則》規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廠長、經理擔任,也可以由董事長、理事長擔任,這主要看法律或章程如何規定。法定代表人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法定代表人在企業內部負責組織和領導生產經營活動;對外代表企業,全權處理一切民事活動。
⑤ 實際控制人對公司承擔什麼責任
首先要看B是什麼性質的公司,有限公司就以自身財產償還債務,無限就是連帶。
前者的話只有C在償還債務後在擔保范圍內可以向A追償,但其他債務人不能向A追償(除非有公司法人人格否認情況的存在)
後者就不解釋了
⑥ 被執行人為股份公司,可以對法人及實際控股人追加責任嗎
不可以。股份有限公司系獨立法人,以其財產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被執行人是公司,就由公司擔責。題中所說的法人,應是指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股人是不同於公司的民事行為能力主體。
⑦ 有限責任公司出現法律問題情況下,是實際控制負擔責任還是法人謝謝
民事責任的話按持有股份比例承擔。如果是刑事責任需要抓捕的話,那就是抓實際責任人和法人,不和股份比例掛鉤。
⑧ 掛名法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實際控股人詐騙法人承擔責任嗎
只要是經過法人同意簽字的以公司名義進行的行為法人就負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