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暴雷員工承擔法律責任么
Ⅰ P2P平台暴雷,除了刑事追訴,民事是否可以一同起訴
首先,不用過度緊張,只要平台有真實資產,如果只是長標短投,其實不必過度憂慮,更不用採取過激行為。穩定到自己心態之後,你可以先做到以下2點:一、盡全力從兩方面收集證據:一是自身與平台關系證明資料,比如與平台簽訂的投資協議、轉賬憑證、網站的服務協議等;二是平台相關資料,如平台網站的截圖、公司內部照片、經營資料,管理團隊等信息。二、隨時關注事態進展,關注官方和第三方的最新消息,合法合理積極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其次,是採取正確的維權手段,維權最常見的共有3中方法:(1)談判協商:並非所有的跑路平台都是詐騙性質,大部分平台跑路是因為運營不善、資金鏈斷裂、壞賬等原因引起的。P2P平台問題爆發後的24小時內是最好的黃金搶救期,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投資人應當第一時間趕往現場。 1、如果平台是詐騙性質,老闆和公司都人去樓空,那建議立馬准備材料報案。 2、如果平台非詐騙性質,此種情況下平台多數都有抵押物,比如房產、車產等,要用最快速度組團上門找到他們的負責人談判。讓平台方盡可能用現有的一些不動產、抵押物等變現補償,給出兌付方案。哪怕兌付方案長達3-5年,往往也能將本金拿到手。 3、另一種方法是基於標的真實的情況下,問平台方要借款人的信息,由投資人自主組織去要債,投資人可以請專業的催收團隊去幫忙追回待收的錢。(2)民事訴訟:用合法的方式確保平台負責人不會失聯的前提下,還可以進行民事訴訟。但是這個方式不靈活,成本高昂,就算官司打贏,也只是賠付原告個人的款項,其餘未參加民事訴訟的債權人無法一同獲得賠償。同樣也可以找到相應的借款人索要賠償,如果要不回,也可以對借款人進行民事訴訟。(3)刑事訴訟:若以上兩種方法都不適合,或者根本聯系不上負責人,則需盡快報警立案走刑事訴訟。但是如果被立案偵查,平台涉及違法犯罪活動,資金追償的難度很大,不僅追繳時間較長,本金也不一定能全部追回,投資人們要調整好心態。另外,刑事訴訟分為立案前和立案後。經偵立案後,投資人能做的已經很少了,接下來就要交給司法部門進行調查審判,最後獲得相應的賠償金最後,一定要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自擔,不要重倉任何一家平台。投資的資金一定是自己可承受的損失,不要堵上全部身家。 有關菜鳥理財的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服務:向TA提問
Ⅱ 本人在p2p公司任部門經理,現在已經離職,但是如果公司倒閉了,我要負法律責任嗎
得分情況看:
一、如果平台沒有觸犯刑法,平台負責人也沒有犯罪,部門經理肯定沒有刑事責任。
平台如果依法經營,沒有設立資金池,也沒有幫助投資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進行集資詐騙,也沒有進行虛假廣告宣傳,沒有違法金融監管法律法規擅自發行股票、債券,沒有故意參與洗錢等。
平台則沒有觸犯刑法,平台都不構成犯罪,平台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只需要承擔相關的民事責任即可,部門經理不承擔刑事責任,也不承擔民事責任。
平台負責人如果構成犯罪,部門經理有可能與其構成共同犯罪。
二、如果平台觸犯刑法,構成單位犯罪,部門經理極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三十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根據解釋,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法定單位,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由有關負責人員代表單位決定,為本單位謀取利益而故意實施的,或不履行單位法律義務、過失實施的危害社會,而由法律規定為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
我國《刑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這里對「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認定: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在單位實施的犯罪中起決定、批准、授意、縱容、指揮等作用的人員,一般是單位的主管負責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在單位犯罪中具體實施犯罪並起較大作用的人員,既可以是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也可以是單位的職工,包括聘任、僱傭的人員。
三、如果平台負責人構成犯罪,部門經理極有可能與其構成共同犯罪而承擔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第二十六條規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第二十七條規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所以判斷平台部門經理有沒有刑事責任,先得看平台或是平台負責人有沒有違反法律,再看部門經理有沒有參與協同。
(2)網貸暴雷員工承擔法律責任么擴展閱讀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已有236家P2P網貸平台相繼「爆雷」。其中,有163家是在6月以來的50天內「爆響」,平均每天約3.26家。
截至6月底,國內P2P平台數量已降至不足2000家。
今年6月以來的這波調整,在地域上出現了不一樣的特點。163家問題平台集中在浙江、上海、廣東三地,數量分別為55家、51家和27家,佔比超過80%。
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我國在運營P2P網貸平台共2835家,主要分布在廣東、北京、浙江和上海地區。四個地方共有1720家在運營P2P網貸平台,佔全部在運營平台60.6%。
到現在,我國P2P網貸用戶已超5000萬人,人均投資金額22788元,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等地,與平台分布高度重合。
Ⅲ p2p暴雷,員工能報案嗎
當然可以只要發現來問題自就是可以選擇報案的:受害的投資者在發現P2P平台存在涉嫌犯罪時,投資者應收集相關證據資料,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通過進入刑事司法程序取回涉案財物。進入刑事程序後,公安機關會盡可能逐一收集證據、核查是否犯罪等。投資者將變得相對被動,需要時刻關注刑事處理結果,因為並不是所有經偵介入的P2P平台最後都被認定為犯罪,一旦P2P平台被認定為無罪,投資者應及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免超過行使債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限制。若P2P平台最終被認定為刑事犯罪,投資者須及時聯系公安機關申請退還涉案集資額中屬於其個人的部分。御 泰金服P2P平台告訴你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希望題主收到回答能夠採納一下唄,十分感謝您。
Ⅳ p2p爆雷員工怎麼辦
1.自己的平台暴雷出事之後第一時間不要慌,向自己上級詢問情況,並且快速查閱網路等媒體的相關信息進行查證(不一定是准確的,但是正確性一邊比較高)。
2.盡快搜集整理自己的客戶資料,並咨詢公司相關人員和部門是否能夠緊急贖回或者有什麼處理方法。
3.如果暴雷屬實,那麼盡快協助自己的客戶准備好材料(合同,銀行流水,銀行卡身份證的復印件)到當地公安機關的經偵部門報案,早報案早受理,不報案難處理。
4.不要為公司進行辯護,如果自己本身並不知曉公司實際問題,要向客戶和公安機關進行說明。
5.由於理財合同本身是和公司總部簽署,一般業務人員和當地管理層多數情況下不會出現法律問題,除非知曉情況並營銷數額較大(如數百萬以上,要是上千萬的就很麻煩了)。
6.如果理財公司總部不在當地,則自身法律問題相對較輕,如果本人在總部當地則更難處理。
7.協助客戶進行各項追討等合法行為,非法行為不要參與。
8.注意自身安全,前面事項處理完畢之後回家靜養,等待公安機關和公司人員的通知。
9.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總部高管和特殊崗位人員(如財務等會比較棘手),不是省級以上管理層,不是業績優秀員工(前面提到的百萬以上,尤其是千萬以上),一般不會有問題,自己想著盡快找個工作,同時幫助客戶盡可能挽回損失就行了。
Ⅳ 暴雷的p2p 員工如何處理
要看這些員工的職位才好進行判斷,一般來說公司普通員工即使是平台暴雷跑路都是不用負擔什麼責任的,而一些平台的高管,或者參與過公司運營決策的人員,對於平台暴雷跑路,就需要負責起一些法律責任了。希望題主能夠幫忙採納一下哦,謝謝您。
Ⅵ 金融公司上了半年班一年後公司暴雷,請問業務員還有責任嗎
你如果有業績的話,你就有責任。
沒有的話,應該沒有什麼責任。
祝題主好運
Ⅶ 專業律師為您解答:p2p平台爆雷員工有義務賠償嗎
要看員工的職位在哪裡,以及員工有沒有參與到公司決策。假如員工屬於公司版高管或者法人權之類的位置的話,以及又參與到公司決策的話,平台發生跑路暴雷這些員工還是要負上一定責任的。因此屬於平台御 泰金融的普通員工就不用太擔心這一個問題了,希望題主收到回答能夠採納一下唄,十分感謝您。
Ⅷ p2p暴雷之後公司中層領導會怎麼樣啊我父親就只是公司員工為什麼會被警察找去問詢啊會不會被判刑啊
一般來說平台有所謂的法人或者說是負責人,普通員工是不會被判刑的,題主可以放心,警察應該只是詢問一下情況而已。
Ⅸ 理財平台暴雷跑路需要承受什麼法律責任
平台沒了,老闆要是有錢了估計還能收回來點,大部分 老闆都給錢花完了,老闆坐牢
Ⅹ P2P暴雷員工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首先要弄清楚該員工在平台的職務以及參與平台業務的程度及作用。
1、平台的實際控制人、大股東、實際負責人肯定主要責任承擔者,是主犯,承擔最重的責任。平台的員工則根據職位不同,參與平台業務的程度不同承擔不同的責任。
2、公司高管,同時又是負責業務的高管的,當然處罰的重;
3、雖然是高管,但不負責公司主營業務的,比如人事、行政部門的人員,處罰的當然輕;
4、業務人員因為參與了公司拉資金的業務並根據業務情況分得了提成,其處罰相對較重;
P2P平台集資活動是一個整體,平台的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都是平台集資活動得以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所有人的參與才使得平台可以集資成功,所以對每個員工都處理也未嘗不可,但實際案件進行過程中會考慮寬嚴相濟的原則,酌情對部分工作人員免予處罰。
如果平台員工被刑拘,說明公安機關准備要其承擔責任。對於涉案人員積極配合調查、主動退贓退賠、真誠認罪悔罪的,可以依法從輕處罰。
(10)網貸暴雷員工承擔法律責任么擴展閱讀
P2P平台一旦出事,往往觸及刑事犯罪,最主要的罪名就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對於這類型的犯罪,有單位犯罪也有個人犯罪。首先要區分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單位犯罪還是個人犯罪。
單位犯罪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單位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
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由於P2P公司也是大量用工的公司或者集團化管理的公司,因此對於員工的職業風險也是大挑戰。
無論是P2P平台高級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從業人員均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關鍵問題在於平台是否設「資金池」,平台是否將客戶資金據為己有,以及所在的職位對此是否知情。
概括地講,平台的高級管理人員一般很難說清楚對公司的經營模式和資金往來情況完全不知曉,因此職業風險相當大。
有線下經營部門的公司,由於線下運作的運營模式一般依靠工作人員的口頭宣傳拉攏客戶、現場簽單過程中通常存在言語上的欺騙或蒙蔽,最後包括資金的存管和轉移也依靠員工進行辦理。因此一旦涉嫌犯罪,這些部門的負責人多數以共同犯罪論處。
只有少數公司採用技術外包形式,而即便是技術外包,受託方也需知曉平台的具體運營模式才能進行相應的技術設計。
P2P網貸平台較傳統金融服務更為普惠、便捷,讓更多大眾真正參與金融領域,為更多中小企業速效解決問題。但由於信用體系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組織機構缺陷、法律體系不完備等因素,P2P網貸平檯面臨諸多法律風險,P2P從業者的職業之路也充滿荊棘。
作為P2P從業者應該更多了解所在行業的法律法規 ,核查所在平台公司的業務模式和流程,做好自身定位,也要了解所在公司的經營模式,避免成為公司的幫凶,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