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證刑事法律責任罪名

公證刑事法律責任罪名

發布時間: 2021-11-21 19:47:43

① 公證人員在執業活動中可能面臨哪些刑事執業風險

您好
公證活動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業處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以下簡稱《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公證員執業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其中,對公證機構的法律責任主要有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而對公證員的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處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下面主要就公證人員的刑事法律責任進行論述。

公證員刑事責任是指公證員觸犯了刑律,構成犯罪,將受到刑事制裁。按照《公證法》的規定,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違反該法第42條的禁止性規定,且構成違反《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最高人民檢察院2009年1月7日發布的《關於公證員出具公證書有重大失實行為如何使用法律問題的批復》(以下簡稱最高檢《批復》)中規定,公證員出具證明文件存在重大失實且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追究「出具證明文件失實罪」。司法部、最高人民檢察院1992年3月21日發布的《關於認真辦理公證人員玩忽職守案件的通知》中規定對於公證人員在公證活動中應負職責的認定,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和司法部制定的關於公證工作的有關規定為依據。由於公證人員玩忽職守行為,給國家、集體利益或公民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檢察機關應當立案偵查,依法處理。

《公證法》頒布實施以來,公證機構成為被告的訴訟案件呈上升趨勢。為此,如何提高公證員的法律責任意識,大力提升公證質量,努力防範公證法律責任風險,樹立公證行業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是我們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首先,公證人員法律責任風險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員隊伍素質的問題,也有社會誠信缺失等社會問題:

一是公證員的自身素質偏低。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由於種種原因,執業公證員自身認識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經濟不斷發展,公證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新知識的充實和更新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因而就可能導致對某一問題或某些方面問題的認識和判斷產生偏差,就有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或其他不良後果。其中可能還包括某些公證員個人的職業道德低下,出於各種自身或其他目的,故意隱瞞事實,曲解法律,損害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導致公證員及公證處承擔責任。

二是當事人對公證的過高期望。當事人通常對公證的效用存在誤解,故在辦理公證時會抱有過高的期望,如在辦理證據保全的公證中,公證僅是對當時的情況、現狀、行為進行保全,不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而當事人卻認為只要經過公證,對外就可以認定和裁決相關的事實,更有的認為辦了公證,就相當於買了保險,一切都萬事大吉。

三是社會對公證的錯誤認識。目前,社會公眾對公證機關的性質、職能、作用及公證書的效力還缺乏正確而全面的了解,例如在各種招標、抽獎等現場監督公證中,公證機構的作用僅是對當時的某個特定階段的監督,未能實現全程參與監督,其職能的發揮受限頗大,但是社會公眾普遍認為,公證機構進行了公證,就應當保障全部過程的真實、合法性,而這類業務涉及標的巨大,一旦出事,社會影響巨大,潛在的風險也最大。
四是社會的誠信缺失。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社會各個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尤其是普通的民眾的價值觀和誠信度。市場經濟在調動人們生產積極性,鼓勵人們勤勞致富的同時,也使得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結果造成一部分人心態的不平衡,以致於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鋌而走險。當然社會誠信度的降低,這也給公證充分發揮其定紛止爭的功能一個客觀的環境,促進了人們在市場交易中對公證的需求加大,但公證在面臨社會整體誠信環境不好的大環境,從其面臨的執業風險自然加大。

筆者認為,對於公證員刑事法律責任可通過以下途徑予以防範:

一是強化隊伍素質,提升公證質量。應該牢固樹立公證責任意識,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和公證協會要加強對公證員的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公證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公證機構及公證員應強化質量就是公證的生命的意識,嚴格依照《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等公證法律、法規、規章辦證;公證機構應加強公證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公證質量檢控體系,加強日常公證質量檢查、考核、獎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辦證程序的規范化,杜絕、減少差錯,不斷提升公證質量。這是防範公證法律責任的根本措施之一。

二是保持公證的獨立性。目前發現的多數公證案例中,都存在著公證機構或公證員未能保持獨立的情形。因此,不論是公證機構還是公證員,均應恪守獨立公證准則,堅決擺脫各種關系困擾,按照真實、合法的原則辦理公證業務。

三是完善公證機構質量控制制度。建立客戶風險等級評價和管理制度;建立充分了解和評價被公證單位制度;建立例外事項或重大事項的請示報告制度;建立質量考核評價與獎懲制度;落實復核制度;嚴格公證員簽名制度;建立技術支持與咨詢制度等等。

四是妥善處理投訴,積極應對訴訟。針對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的投訴問題,公證協會和公證機構應按《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及其他有關規定妥善處理,要符合處理投訴的程序,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正確引導投訴人依法主張權利,減少無理的糾纏,並防止事態的擴大。針對公證機構被起訴案件,加強同行之間的信息交流,收集有利於案件訴訟的判例,為訴訟活動中爭取主動的地位。

要避免和減輕公證人員承擔的刑事法律責任,必須通過政府、法律界特別是公證員行業、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重建一個健全、良好的社會公證體系,構建公證質量事故「零容忍」長效機制,嚴守公證質量這道公證公信力和公證工作生命線。

望採納,謝謝

② 公證處應負什麼責任

你好,要結合具體案情及公正內容而定。
合同內容違法跟欺詐是兩碼事,專如合同違法,公證屬處因審查不實,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如系欺詐,則是否屬公證處審查范圍就很難說了,要結合具體案情才能確定。不過,你可向法院申請要求撤消該合同。民事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二年,從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合同規定是該合同經公證後生效。時間已過去近7年才發現,我能怎麼辦?

③ 什麼是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有什麼規定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按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刑事責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十三條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第三十七條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④ 公證員履行職責失誤會構成哪些犯罪

《刑抄法》分則第九章瀆職罪中共襲有37個罪名其中過失犯罪的罪名有九種:
1.玩忽職守罪刑法第397條
2.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刑法第398條
3.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刑法第400條第2款
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刑法第406條
5.環境監管失職罪刑法第408條
6.傳染病防治失職罪刑法第409條
7.商檢失職罪刑法第412條第2款
8.動植物檢疫失職罪刑法第413條第2款
9.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刑法第419條

⑤ 刑法規定的未成年人需要負刑事責任的8個罪名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
一、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回負刑事責任。
二、答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三、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四、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⑥ 急求!簡述公證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公證法律責任:是指公證機構,公證人員、公證當事人和參與公證活動的其版他人員對其違反與公權證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公證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如公民偽造公證文書或公證印章要承擔偽造公文或公章的刑事責任。《公證程序規則(試行)》第61條規定:「因公證處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所收的公證費應全部退還當事人;因當事人的過錯而撤銷公證書的,所收的公證費不予退還;因公證處和當事人雙方過錯而撤銷公證書的,所收的公證費酌情退還。」《公證人員清廉服務的若干規定》規定公證人員有貪污、索賄、受賄等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司法行政機關或人事、監察機關按有關規定給予政紀處分;司法行政機關並可給予停止執行職務、撤銷公證員職務處分。

⑦ 騙取國家公證處公證算不算犯罪

如果是欺騙公證的話可能是提供了虛假材料然後獲得了公證吧,那麼有可能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⑧ 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如下:
即犯罪的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的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
客體
是指犯罪行為侵犯的、中國刑事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任何犯罪都必然要侵犯某一客體,不侵犯客體的犯罪是不存在的。例如,銷售假葯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葯品的監督管理制度以及公民的健康權利。如果侵犯的不是刑事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如合同關系,就不構成犯罪。
客觀方面
是指刑法所規定的犯罪活動的客觀事實特徵,包括危害社會的行為、危害後果及其因果關系等。危害社會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作為是指不當為而為的積極行為,即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如殺人。不作為是指當為而不為的消極行為,是指行為人有條件、有義務實施某些行為而不實施,以至於使刑法所保護的客體受到嚴重危害的行為,如玩忽職守。
主體
是指實施犯罪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或者單位。
第一,關於自然人,刑法規定只有達到一定年齡並且精神正常的人,才能成為犯罪的主體。
第二,關於單位犯罪主體,是指為牟取單位的非法利益,由單位負責人或者經單位集體討論決定,實施了《刑法》明文規定的單位犯罪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其中包括法人單位和非法人單位。《刑法》對單位犯罪基本上實行兩罰制,既處罰單位,比如判處罰金,又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只有法律有明文規定的,才實行單罰制。
主觀方面
是指《刑法》規定的成立犯罪必須具備的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後果所持的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過失、犯罪的目的和動機。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犯罪的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

⑨ 刑事案件做偽證的法律責任

如查證屬實,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⑩ 公證遺囑書造假,公證員和遺囑繼承人各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公證機構應承擔的責任
按《公證法》第四十二條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對公證機構給予警告,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給予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對公證員給予警告,並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給予三個月以上十二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公證員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私自出具公證書的;
(二)為不真實、不合法的事項出具公證書的;
(三)侵佔、挪用公證費或者侵佔、盜竊公證專用物品的;
(四)毀損、篡改公證文書或者公證檔案的;
(五)泄露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給予處罰的其他行為。
因故意犯罪或者職務過失犯罪受刑事處罰的,應當吊銷公證員執業證書。
第四十三條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二、遺囑繼承人的法律責任:
按《公證法》第四十四條當事人以及其他個人或者組織有下列行為之一,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公證書的;

(二)利用虛假公證書從事欺詐活動的;

(三)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偽造、變造的公證書、公證機構印章的。

熱點內容
地方政府規章罰款限額由誰決定 發布:2025-09-22 21:40:41 瀏覽:632
規章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發布:2025-09-22 21:36:20 瀏覽:337
婚姻法女性權益 發布:2025-09-22 21:30:14 瀏覽:120
中國十大知名律師 發布:2025-09-22 21:01:20 瀏覽:992
工業創業園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2 20:56:27 瀏覽:536
法學體系與法律體系 發布:2025-09-22 20:47:30 瀏覽:551
2019民事訴訟法解釋 發布:2025-09-22 20:44:50 瀏覽:420
勞動者違法勞動合同法的後果 發布:2025-09-22 20:37:11 瀏覽:517
法官出入茶樓 發布:2025-09-22 20:35:22 瀏覽:748
裝修破壞結構刑法 發布:2025-09-22 20:34:47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