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的民事法律責任案例
① 幼兒教師基本權利受到傷害的案例
某報報道:湖南湘潭市一位幼兒家長寫信說,他的孫子在幼兒園被保育員體罰,臉上和身上都有明顯傷痕,而且弄得大小便失禁。他們向幼兒園投訴,對方雖然道了歉,但態度很不誠懇。李先生的孫子今年3歲,名叫小浩(化名),3月4日進入湘潭某幼兒園,這是當地一家十分有名的民辦幼兒園,收費比一般幼兒園高,被人們稱為「貴族幼兒園」。李先生在信中寫道:「小浩入園的頭兩周,雖有些不適應,尚未感覺有太大變化。第三周起,我們逐漸發現孩子回家後時而埋頭不語、時而大喊大叫,一提幼兒園就恐懼萬分,對任何人都不理不睬,並且大小便失禁。4月9日,我們去幼兒園看孩子,發現孩子兩邊臉頰各紫了一大塊„„4月12日,我們到幼兒園接孩子,小浩臉上傷痕依舊。恰此時孩子要小便,我幫他脫下褲子,竟發現大腿兩邊各有青、紫幾塊,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其中有一處深深的、特別顯眼的指甲印„„校長張某還告訴我們說,前兩天查夜時,晚上l0點半發現小浩一個人坐在床邊的痰盂上,很可憐的樣子。原來是保育員怕他半夜解手解在床上,所以讓他坐痰盂直到解出來為止,還是校長給孩子穿好褲子抱上床的。該園幼兒正常休息時間是8點,可10點多還讓孩子坐痰盂,不知道這些『園丁』良心何在?」 請你結合著名幼兒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談談幼兒園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實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師的體罰行為? 答; 著名幼兒教育家在他們的教育思想中都體現出尊重幼兒、平等對待幼兒、要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到知識,切忌以教師的觀點去控制幼兒的發展。比如:陳鶴琴先生提到過,對待幼兒的過失,如果用訓斥、譏諷或變相懲罰甚至體罰來對待,就可能使幼兒為逃避災難而說謊,這勢必影響到幼兒身心的正常發展。 體罰是指教師的行為造成幼兒人體損害的一種行為。教師體罰幼兒園幼兒,無論從良心、道德還是法律上來講,都是不允許的。教師因故意行為造成幼兒傷害的,法律也有相應的責任規定。 懲罰事件不僅對兒童的身體有傷害,同時更傷害了他們的心理,兒童的家長有通過法律討回公道的權利。從理論上說,學校如果辦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懲罰;因為學校不容易辦得完美,懲罰也就不能廢除了。懲罰應有原則:教兒童明了規則的意義;使兒童了解規則是公共應遵守的紀律;懲罰不得妨害兒童身體;懲罰不得侮辱兒童的人格;懲罰不得妨害兒童學習;在可能的范圍內須盡力顧全名譽;須鼓勵兒童勇於改過,引起他們的自愛
② 關於幼兒園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的原則案例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是第一部有關保障兒童權利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性約定,於1989年11月20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第25號決議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是兒童權利保護的憲章,其以兒童獨立的權利主體地位為中心,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對兒童權利保護基本原則作了系統的規定,其中,兒童最大利益原則是綱領性的原則。
1.無歧視原則。《兒童權利公約》第2條第1款規定:「締約國應尊重本公約所載列的權利,並確保其管轄范圍內每一兒童均享有此種權利,不因兒童或其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的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民族、族裔或社會出身、財產、傷殘、出生或其他身份而有任何差別。」據此,對任何兒童無論其出身、背景如何,都要平等地對待。
無歧視原則要求公約所列的所有權利都適用於全體兒童。所謂全體兒童,是指不同性別、民族、種族、國籍、宗教信仰、居住期限、文化程度、經濟條件等所有兒童。在現實中,兒童可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歧視,如對女嬰的歧視、城市中對農村兒童的歧視、對成績較差兒童的歧視、對艾滋病兒童的歧視等等,這些歧視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國際兒童權利委員會認為,僅僅在立法上反對歧視是不夠的,為了預防和根除歧視性的文化習俗、偏見和傾向,確保所有兒童真正有機會實際享有他們的權利,預先性、主動性的措施往往是必要的。
2.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兒童最大利益原則,是指針對有關兒童問題應以兒童為本位,從其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大利益的標準是,能夠使兒童在健康和正常的狀態下,增加發展身體、心智、道德、精神和社會方面的機會和便利。也就是說,「最大利益」涵蓋了兒童作為人在健全的人類環境中依據其能力的全面發展。《兒童權利公約》第3條第1款規定:「關於兒童的一切行動,不論是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當局或立法機構執行,均應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一種首要考慮。」即是說,無論對兒童採取何種措施,應當優先考慮兒童的利益最大化。就全體兒童而言,在進行立法或進行其他規范、調整時,應當考慮最大多數兒童的最大利益,盡管兒童作為為數眾多的個體組合,其最大利益的考慮對於個體可能失去實際意義;就兒童個體而言,對其進行的保護性活動或採取的保護性措施,都應當首先考慮該兒童利益的最大化。
雖然,對於「最大利益」的內涵與外延上存在爭議,也有人批評這一原則是不確定的、含糊的和隨意的,
③ 幼兒教育中有關幼兒說謊話老師打她的法律的案例分析
不論幼兒有何過錯,教師均不能用任何方式體罰幼兒,不但幼師職業道德不允許,而且法律也不允許,造成嚴重後果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④ 有沒有幼兒園法律糾紛的案例越多越好!
你上法律案例網看看嘛,在網路中搜索「flalw」即可找到該網站。
⑤ 關於幼兒園責任的案例
首先 告訴你 幼兒園作為安全保障義務人 負有保障學生安全的義務 所以他肯定是有責任的 民法通則解釋規定 在學校 幼兒園生活 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侵害 學校 幼兒園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 不過這種責任是補充責任 只有在侵害人無力賠償 或賠償不足時 才承擔補充賠償的責任 而不是負全責 如果是老師在校期間侵犯了學生的一般利益 這個呢屬於職務行為 可以直接要求學校賠償 而清潔工的行為與履行職務無關 是個人行為 學校只是沒有盡到應負的安全義務 只是適當的承擔一定的責任 另外 猥褻兒童的行為 屬於輕微的刑事案件 學校的責任屬於民事責任 這是兩個關系 應該提起兩個訴訟 由法院並案審理 校外人員也一樣 只要與正常的教育活動無關 都是個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