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指標轉讓的法律效力
① 買房名額轉讓合同書怎麼寫
期房轉讓協議吧
房屋轉讓協議
出讓方(甲方): 身份證號:
受讓方(乙方): 身份證號:
見證方(丙方):
經甲乙雙方協商,甲方將開發商 開發的
商品房,面積 (該房屋的最終面積以產監處實測為准)轉讓給乙方,甲方承諾該商品房的銷售價格為(人民幣) 元(大寫),乙方認可該商品房現有狀況。
付款約定:(本條各款項均不計利息)
(1)乙方於 年 月 日前支付定金(人民幣) 元(大寫);
(2)房屋差價(人民幣) 元(大寫)於 支付給甲方。信息服務費及支付:
甲方於 年 月 日支付丙方信息服務費(人民幣) 元(大寫);
乙方於 年 月 日支付丙方信息服務費(人民幣) 元(大寫)。
辦理手續約定:
甲方須配合乙方與 年 月 日前與開發商 簽定商品房正式銷售合同,待商品房正式銷售合同簽定後,該商品房的所有權利義務轉由乙方承擔,本協議自動失效。
違約責任:
如甲乙雙方任何一方違反或拒絕履行協議,均由違約方向另一方支付雙倍定金作為違約金,實際損失超過違約金總額的,責任方應據實賠償,且丙方所收取的本協議約定的信息服務費,不予以返還。
甲方: 乙方: 丙方:
聯系方式: 聯系方式: 聯系方式:
② 「購房指標」轉讓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除了經濟適用房等少數情況外,購房指標轉讓合同都是有效的。即便指標房所在單位有禁止或限制轉讓的內部規定,其規定的性質也不屬於法律和行政法規,不能據此認定轉讓指標房的協議無效。
③ 借名買房受法律保護嗎誰出錢房子歸誰嗎
今天要講幾個關於借名買房的案例,因為現實中有很多不得不借名買房的情況。那麼借名買房受法律保護嗎?借名買房房子應該歸誰呢?
案例一:借妹妹名買房卻要不回來了
姐姐大李打算買套學區的房投資用,妹妹小李的孩子正好要入學,姐妹倆商量後,口頭約定以小李的名義簽訂購房合同,將房子放在小李的名下,而房子本身還是歸大李所有,購房款也由大李自己承擔。
幾年後大李想收回房子,原本滿口答應幫忙過戶的小李突然變了態度,堅持說房子就是自己買的,購房合同和房產證上也都寫的是自己的名字,姐姐是在無理取鬧。
數百萬買來的房子,最後卻不是自己的,大李沒有辦法,只能將親妹妹小李告上了法庭。
案例二:借父母名買房竟然變成要被分割的遺產
路老先生承租單位的一套102號公房由小女兒路芳居住。1993年房改時,路老先生表示該套公房誰購買就歸誰。由於路芳的兩個哥哥和姐姐都沒錢購買,最終由路芳購買。因當時只能由承租人購買,因此房本下來後登記在路老先生名下。
1997年路老先生的老伴兒去世。1999年,路芳搬到單位分的房子居住,將102號房對外出租。2000年,路老先生准備將房屋過戶給路芳,但該房屋仍不允許上市交易。於是路老先生立下公證遺囑,表明102號房由路芳繼承。
2015年初,路老先生過世,路芳拿出公證遺囑,希望哥哥姐姐配合辦理過戶。二哥提出異議,稱屬於路老先生的份額由路芳繼承,但是屬於老太太的份額,應由兄妹四人繼承。
案例三:繞過限購借名買房能要回來嗎?
小倪在2002年獲得了購買經濟適用房的購房指標,但是並沒有購房的能力,為此,親戚老柯找到他,希望他能把購房指標借給他,由他出資購買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某小區的涉訴房屋。
雙方協商一致後,小倪於2002年與北京市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簽訂了《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預售合同》,房屋總價款為44萬元,老柯達支付了首付款10萬元,剩餘款項小倪辦理了按揭貸款,貸款期限為20年,實際還款人是老柯。房屋交付之後,老柯進行了裝修,隨後住進了該房屋。
2005年,老柯提前還完所有房款。隨後多次找小倪要求過戶,但都被小倪以各種理由推脫。2015年,老柯將小倪告上了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要求其返還購房款、房屋貸款等相關款項,並賠償因房屋升值導致的損失。
借名買房究竟是否受法律保護?
根據北京濟和律師事務所郭萬華律師的解釋,現行的法律當中,對「借名買房」未出台對應的條款規定。北京市法院對於借名買房案件的處理,主要參照北京高院相關指導意見進行。
這份指導意見規定,當事人約定一方以他人名義購買房屋,並將房屋登記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實際享有房屋權益,借名人依據合同約定要求登記人(出名人)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可予支持。
所以我們來看看前兩個案例的判決結果:
案例一:根據實際購房款支付情況判給實際出資人
在庭審中,法官要求大李和小李分別對房子的出資情況進行舉證。法院查明,數筆購房款雖然都是從妹妹小李的賬戶轉到開發商的,但小李交付的房款都來自姐姐的賬戶。包括房屋的首付5萬元現金,也是在簽訂購房合同時,由大李支付的,小李只是在購房合同上簽了字。
在掌握了這些事實後,法院作出了判決,根據實際購房款的支付情況,認為大李是房子的實際出資人,將房子判給了姐姐大李。
案例二:不屬於遺產即使有遺囑也不能按繼承處理
雖然路老先生有公證遺囑,但是不應以繼承來處理,該房產實際上是路芳財產,並不屬於路老先生的財產,路老先生去世後也不屬於其遺產,不應按照遺產處理。
102房的購房合同、發票、完稅憑證等都是由路芳持有,房屋自購房後至今也是由路芳實際佔有、使用、支配。雖然房屋登記在路老先生名下,但實際所有權人是路芳,雙方形成借名買房的法律關系。
審理繼承案件的法官認為繼承案件的審理應以合同糾紛案件判決結果為依據,因此繼承案件裁定中止。最終法院認為路芳和路老先生已形成借名買房的合同關系,其他三子女作為繼承人應履行合同義務,判決路老先生三子女配合路芳辦理102號房屋過戶手續。
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法律會保護借名買房,只要是你出錢,那麼房子就肯定是你的呢?並不能一概而論。
郭律師表示,名買房屬於合同行為,是雙方的約定。如果雙方自願簽署的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應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借名人存在亞意規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為的話,就別當別論了。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案例的判決結果:
案例三:違反政策的合同將成為無效合同
法院於2014年判處雙方的借名買房合同因違反了國家的相關政策並有損社會公共利益而無效。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被告小倪康佳於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返還原告老柯購房款及其他各項款項共計45元。被告小倪於判決後十五日內賠償柯達房屋增值損失180元,駁回原告老柯的其他訴訟請求。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5-05,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④ 幫忙看看單位集資房指標轉讓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你好,給你個例子,你根據你們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是最好的。 轉讓協議
甲方: 乙方:
經甲乙雙方友好協商,甲方將位於北海市公園路49號的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單位集資房轉讓給乙方,現雙方就轉讓事宜協商如下:
第一條 甲方擁有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集資建房房子一套(待建),現將該集資房轉讓予乙方,乙方須付甲方轉讓費人民幣貳萬元整(¥20000.00元),轉讓費在協議簽訂當天一次性付清給甲方。甲方已交給單位集資建房定金人民幣肆萬貳仟元整(¥42000.00)由乙方於協議簽訂當日一次性交還給甲方。
第二條 甲方將所有有關該集資房的操作事宜交付乙方處理,甲方不負擔任何責任。協議簽訂後,乙方必須遵守甲方單位集資建房的規定,按要求交納集資建房款項,如乙方違反單位集資建房的規定,造成的後果由乙方負責。
第三條 自轉讓生效後,該集資房的位置、樓層和戶型的選擇以及該集資房甲方所享受的福利和所負擔的義務均由乙方負責,甲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第四條 過戶手續由乙方負責,甲方協助乙方辦理有關手續,但不負擔過戶費用。
第五條 乙方在甲方集資房過戶到乙方名下之前,涉及到甲方房屋所有權的事宜須經過甲方同意。
第六條 乙方在甲方集資房過戶到乙方名下之前,涉及到甲方房屋抵押權的事宜須經過甲方同意。
第七條 乙方在甲方集資房過戶到乙方名下之前,乙方不得將該房屋用於各種擔保。
第八條 該協議簽訂後,甲乙雙方不能私自違約,若乙方違約不要甲方集資房,乙方賠償甲方違約金人民幣壹拾肆萬元整(¥140000.00,不包含轉讓費);若甲方違反協議將房屋轉讓他人,則甲方賠償乙方違約金共計人民幣壹拾陸萬元整(¥160000.00)。
第九條 如因政策或甲方單位原因造成該集資房無法興建,甲方須歸還乙方轉讓費人民幣貳萬元整(¥20000.00)和建房定金肆萬貳仟元整(¥42000.00)。
第十條 該合同一式兩份,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簽字): 乙方(簽字):
身份證號碼: 身份證號碼:
聯系電話: 聯系電話:
住所: 住所: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簽於 簽於
希望能幫助你,望採納,謝謝。
⑤ 房屋指標轉讓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回答:有法律效力。
⑥ 購房指標轉讓協議合法嗎
購房指標轉讓協議應當有效。法律對民事行為採取一種寬容態度,即只要不違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屬於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便可賦予其合法性,而不強求其符合法定形式。法律對購房指標能否轉讓的問題,僅設置了幾種禁止性規范,例如經濟適用房、軍用房等不得轉讓,除此之外,法律並沒有明令禁止購房指標轉讓。
⑦ 房屋買賣爭議請求解答
一、符合房屋現售條件的商品房預售合同的效力
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即簽訂預售合同轉讓房屋,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房屋已經竣工驗收合格的,可以認定為商品房現售,當事人以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二、預約合同的效力和履行
當事人以出賣人在簽訂預購書、購房意向書等預約協議時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為由,要求確認預約協議無效的,不予支持,但預約協議被認定為商品房預售合同的除外。
預約協議訂立後,當事人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守約方起訴要求法院強制違約方訂立買賣合同的,一般不予支持。
三、基於假按揭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
當事人為套取銀行貸款虛構房屋買賣事實訂立買賣合同,雙方並無買賣房屋的真實意思表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當事人尚未還清銀行貸款的,對於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的規定處理。
四、房屋買賣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當事人在房屋買賣合同(包括雙方已經簽字的網簽合同)中為規避國家稅收監管故意隱瞞真實的交易價格,該價格條款無效,但該條款無效不影響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當事人以逃避國家稅收為由,要求確認買賣合同全部無效的,不予支持。
當事人對房屋買賣合同(包括雙方已經簽字的網簽合同)的效力及履行存在爭議,經審查其名為房屋買賣,實為贈與等其他法律行為的,應根據隱藏法律行為的性質進行處理。
五、購房指標轉讓合同的效力
當事人簽訂合同將房屋(包括拆遷安置用房等)的購買指標轉讓給他人,當事人一方主張轉讓合同無效的,一般不予支持,但當事人轉讓經濟適用住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購房指標的除外。
六、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和履行
夫妻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以自己名義轉讓登記在自己名下的法定共有房屋,當事人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房屋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前款房屋已經交付但尚未辦理過戶登記,不符合《物權法》第106條第1款規定的善意取得構成要件,買賣合同構成法律上的履行不能,買受人要求繼續履行買賣合同辦理房屋過戶登記的,法院應當釋明買受人可以主張解除合同,經釋明買受人堅持不變更訴訟請求的,應當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房屋買賣合同解除的,善意買受人有權要求出賣人承擔包括賠償房屋差價損失在內的違約責任。
前款房屋已經過戶登記到買受人名下,但不符合《物權法》第106條第1款規定的善意取得其他構成要件,夫妻另一方依據該規定要求追回房屋的,應予支持。
「善意」的判斷時點以買受人申請過戶登記時為准。
七、房屋共有權利人的訴訟地位與責任承擔
夫妻一方轉讓登記在自己名下的法定共有房屋,買受人要求繼續履行合同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法院應當對出賣人(登記方)的行為是否構成無權處分或無權代理進行審查,並釋明買受人可以申請追加夫妻另一方作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參加訴訟,買受人不申請的,法院可以通知夫妻另一方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夫妻另一方以出賣人構成無權處分為由要求追回房屋的,可以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夫妻另一方向法院表示同意出賣人轉讓房屋的,可以不追加其參加訴訟。
經審查夫妻另一方追認出賣人的處分行為或有證據證明其以自己的行為同意履行的,構成對房屋過戶登記債務的加入,應當判決夫妻雙方共同為買受人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手續;出賣人的行為構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7條第(2)項或《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規定的,該買賣合同對夫妻另一方具有約束力,應當判決夫妻雙方共同為買受人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手續。
八、冒名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
出賣人冒用房屋所有權人名義(如偽造所有權人身份證明、找相貌近似者冒充所有權人交易等)擅自轉讓房屋,可以參照《合同法》第48條無權代理的規定認定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該合同對房屋所有權人沒有約束力,但買受人有證據證明構成《合同法》第49條規定表見代理的除外。
買受人信賴出賣人享有代理權法律外觀的形成系不可歸因於房屋所有權人的,不構成前款規定的表見代理。
九、連環買賣中的合同效力
房屋連環買賣中,前一手房屋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並不必然影響後一手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法院應當根據後一手買賣合同是否存在其他法定無效情形予以認定。但後一手買賣合同的買受人能否取得房屋權利,應當依據《物權法》第106條關於善意取得的規定進行處理。
十、借名買房的認定和處理
借名人以出名人(登記人)為被告提起訴訟,要求確認房屋歸其所有的,法院應當向其釋明,告知其可以提起合同之訴,要求出名人為其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手續。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第16條規定中的政策性保障住房包括經濟適用住房、兩限房等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房屋。借名人要求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手續,經審查借名購買的經濟適用住房的原購房合同系2008年4月11日(含)之前簽訂的,可以參照前述指導意見第6條第2款的規定處理。
房屋騰退糾紛中,被告方以雙方之間存在借名買房關系作為抗辯的,法院應當釋明其可以提出反訴要求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手續,當事人堅持不反訴的,應就其抗辯是否成立進行審理並作
⑧ 拆遷安置房買賣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⑨ 急求住房名額轉讓協議怎麼簽才有法律效力
本人所在單位建設的經濟適用房子即將封頂,於是分配購房指標,但我沒有分到(其實我申請了單位的房子,名字也在房管局網站上公示出來了,但廠里的房少申請上的人多,於是分房時都分給了廠里領導和骨幹人員),於是我便向別人支付一萬元買了他的購房指標。說是經適房,但這些房子並沒有報到本地房管局公示,在好多有購房資格的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分完了,不知道這樣做廠里違規不?打房管局電話,人家說這是你們廠里的事,房源根本沒往我們這里報。我已經交了10萬的首付,收據在我這,我想和那個有購房指標的同事簽訂個轉讓協議,希望專家指教一下,簽訂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最好發個樣本到我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個人認為單位的做法本身就違規,我再買這個指標不知道算違法不?希望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