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緊急避險的法律責任
Ⅰ 緊急避險的法律依據
緊急避險的法律規定為《刑法》,其具體內容為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一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Ⅱ 什麼是緊急避險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害的要負刑事責任嗎
根據《刑法》第21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緊急避險的特點,是法律所保護的兩種合法權益發生沖突時,為了保全其中較大的權益,不得已損害另一個較小的權益。根據《刑法》的規定,緊急避險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只有在合法利益面臨正在發生的實際危險時,才能採取緊急避險措施。所謂危險措施,即可以是自然災害。例如:洪水、風暴等,也可以是人為災害,例如:交通事故、爆炸等。無論什麼危險,都必須是正在發生的實際的危險,而不是想像的危險、尚未發生的危險或者已經過去的危險。
.必須是為了保護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的侵害,才採取緊急避險措施。從緊急避險人的主觀方面來看,必須具有保護合法利益的行為動機。如果是為了保護非法利益或者是犯罪活動而採取類似的行為,就不是緊急避險。不過,這里所說的「本人」,不包括在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例如:公共汽車的駕駛員不能在遇到危險時,丟下乘客不管而只顧自己逃命。
.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採取緊急避險措施。由於緊急避險要對合法利益造成損害,因此,只有在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採取時,才能使用這種方法。如果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可以使用,而行為人卻採取了損害合法利益的方法,其行為就不是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不能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所渭必要限度,是指在採取緊急避險行為時所損害的利益,必須小於所保護的利益,而不能等於或者大於所保護的利益。如果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時,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是避險過當。《刑法》第21條第2款規定,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還規定: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Ⅲ 緊急避險法律責任有哪些
緊急避險的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傷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緊急避險的本質是避免現實危險、保護較大合法權益。緊急避險的客觀特徵是,在法律所保護的權益遇到危險而不可能採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時,不得已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來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二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Ⅳ 遭遇緊急避險的事故有哪些責任
因緊急避險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在因緊急避險引起的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時,應當將險情引起人確定為當事人之一,按其行為及與交通事故的因果關系來確定其應負的責任。而因緊急避險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的,緊急避險人作為共同責任主體,車主或駕駛員所在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Ⅳ 緊急避險的民事責任怎麼劃分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實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第一百八十一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二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Ⅵ 緊急避險 不可抗力免責
緊急避險: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傷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不可抗力:所謂不可抗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
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
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