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撿到東西不還法律責任

撿到東西不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9 05:15:30

⑴ 撿到東西不還是屬於什麼違法行為相關的法律條文是什麼

撿到東西以後不還給失主的行為當然是犯法的,如果數額較大,就涉嫌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分析】
撿到東西不還失主的行為是違法的,情節嚴重的構成侵佔罪。拒不歸還的,屬於違法行為,失主可以直接要求其歸還,也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歸還。數額較大,經失主催要後,仍拒不歸還的,涉嫌構成侵佔罪,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拾得遺失物應享有報酬請求權。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把別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拒不交出的,都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條 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條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⑵ 撿到東西不歸還犯法嗎

撿到手機不歸還可能犯法,達到一定數額可能構成侵佔罪。
1、撿拾他人遺忘物,拒絕歸還的,屬於侵佔行為,一般數額達到三千元以上涉嫌侵佔罪。侵佔罪屬於自訴案件,公安局不予立案。可直接向法院起訴。
2、根據《民法通則》
第七十九條第二款、第九十二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因此,不當得利的人應該承擔民事責任。
3、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⑶ 撿到別人的財物不還,可能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輕者治安拘留,重者構成侵佔罪予以判刑。

《刑法》對侵佔罪的處罰規定:

第二百六十九條【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3)撿到東西不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拾得遺失物是指發現且實際佔有該遺失物,是發現與佔有兩者相結合的行為。拾得遺失物為事實行為,拾得人有無行為能力在所不問。

將他人財物據為己有,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應屬不當得利。此外,我國刑法規定,將他人遺忘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且拒不交出的,按照侵佔罪予以處罰。

如果拒不交出他人財物,應以侵佔罪提起刑事訴訟。但不存在拒不交出撿拾物的情節,不應作侵佔罪對待,不能認定為犯罪,不能以刑法懲戒,其行為只能由民事法律規范予以調整。

如果失主要求還而拒還,且數額達到犯罪標准,可以構成侵佔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

⑷ 撿到東西不還犯法嗎

第一百零九條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第一百一十條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

第一百一十一條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4)撿到東西不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構成要件

我國刑法規定有四百多種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

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

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⑸ 撿到東西故意不還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對方拾到東西是不當得利。但如果不願歸還就轉變為侵佔行為。如果你找到對方並且有證據對方佔有你可找他要回來。如果不同意你可以起訴對方。當然官司費是輸的人出。

⑹ 撿到東西後拒不歸還的是否觸犯法律

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構成侵佔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 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6)撿到東西不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從侵佔行為加以表述,中國古代界定侵佔罪的范圍有如下幾種:

1、非法拾得他人遺失物、埋藏物,據為己有的行為;

2、佔有他人代管物不能如期償還、或不返還的行為;

3、持有對他人實施擅自使用、詐稱滅失、不償還債務、逾期不還、故意錯認為己有的行為;

4、盜竊行為、職務侵佔行為等。可見,古代對侵佔罪的規定是非常廣泛的。

以上幾種情形,都可納入中國古代侵佔罪的范圍。

熱點內容
豐鎮市法院法官名字 發布:2025-09-17 20:50:04 瀏覽:2
爐石傳說貧民法 發布:2025-09-17 20:45:39 瀏覽:292
民法典法律意識 發布:2025-09-17 20:40:28 瀏覽:798
濟南沈濤律師 發布:2025-09-17 20:37:55 瀏覽:493
合同法無效合同真題 發布:2025-09-17 20:27:11 瀏覽:456
條例口號 發布:2025-09-17 20:22:52 瀏覽:285
勞動法中關於罰款 發布:2025-09-17 20:14:04 瀏覽:308
法官二次元 發布:2025-09-17 20:13:09 瀏覽:989
男一司法破肚 發布:2025-09-17 20:10:37 瀏覽:180
失德之害領導幹部從政道德警示錄 發布:2025-09-17 20:03:03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