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中作弊時結合法律知識
1. 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作弊會構成犯罪嗎
構成犯罪。作弊入刑是根據《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在高考、全國碩士研專究生招屬生考試等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屬於犯罪行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 關於考試作弊的法律問題.
1、首先從學校角度來講,他們認定是否作弊一般不會嚴格遵守用法定證規則來認回定事實。因答此學校能否認定作弊是學校自己的事情。
2、其次,如果有人因為這件事情受到處罰,受罰人可以主張學校認定依據不足而要求取消處罰。
3、僅僅從你所述不能看出學校認定作弊證據充分,學校的證據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
(來1)考試作弊和抄襲作業是弄自虛作假的行為,也是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任的表現。
(2)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自覺反對抄襲作業,抵制考試作弊,這正是弘揚正氣的具體體現。
(3)即使是在獨自時,我們也要做到行為端正、遵紀守法、遵守公德、嚴於律己,促使自己人格完善。
4. 考試作弊要納入法律程序么
自2015年11月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實施,考試作弊被納入中國刑法處罰范圍。
組織作弊、買賣(提供)作弊設備、買賣考題(及答案)、替考等考試作弊以及幫助考試作弊行為構成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第25條:
「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對偽造、變造或者盜用他人身份證件等替考行為進行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第23條:
「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對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等作弊器材行為進行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第24條:
「非法生產、銷售專用間諜器材或者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5. 考試作弊出現在哪部法律中
考試作弊的處罰出現在刑法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條 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5)考試中作弊時結合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1、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研究生招生考試、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組織考試作弊的;
2、導致考試推遲、取消或者啟用備用試題的;
3、考試工作人員組織考試作弊的;
4、組織考生跨省、自治區、直轄市作弊的;
5、多次組織考試作弊的;
5、組織三十人次以上作弊的;
6、提供作弊器材五十件以上的;
7、違法所得三十萬元以上的;
8、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6. 考試作弊列入犯罪出現在哪部法律中
考試作弊列入犯罪,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組織考試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代替考試罪】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6)考試中作弊時結合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第二章 違規行為的認定與處理
第五條 考生不遵守考場紀律,不服從考試工作人員的安排與要求,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認定為考試違紀:
(一)攜帶規定以外的物品進入考場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規定的座位參加考試的;
(三)考試開始信號發出前答題或者考試結束信號發出後繼續答題的;
(四)在考試過程中旁窺、交頭接耳、互打暗號或者手勢的;
(五)在考場或者教育考試機構禁止的范圍內,喧嘩、吸煙或者實施其他影響考場秩序的行為的;
(六)未經考試工作人員同意在考試過程中擅自離開考場的;
(七)將試卷、答卷(含答題卡、答題紙等,下同)、草稿紙等考試用紙帶出考場的;
(八)用規定以外的筆或者紙答題或者在試卷規定以外的地方書寫姓名、考號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標記信息的;
(九)其他違反考場規則但尚未構成作弊的行為。
7. 考試作弊犯罪出現在哪部法律中
考試作弊列入犯罪,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條文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組織考試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代替考試罪】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7)考試中作弊時結合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或者為他人實施組織作弊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其他幫助的,即構成組織考試作弊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對外發布《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明確規定了高考等4類考試作弊屬犯罪,以及相應的處罰。
考試尤其是國家級考試,是人們獲得高等教育機會、職業准入資格、工作崗位的重要方式。考試作弊嚴重損害了其他考生切身利益,危害社會公平正義。當不端者通過作弊獲得關系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職業准入資格,後果不堪設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打擊考試作弊必須更嚴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