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誣告他人盜竊報案人負法律責任嗎

誣告他人盜竊報案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12-19 13:17:48

❶ 誣陷別人偷竊,在法律上需要負什麼責任

被誣陷者屬於被侵犯了名譽權。 名譽侵權這個是民事糾紛,你隨時都可以起訴.只是要看你是否准備好了證據,因為你起訴對方,你就有舉證的責任了

❷ 被人誣告盜竊能否起訴

被人誣陷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❸ 污衊他人偷竊行為承擔什麼後果

污衊他人偷竊行為是需要承擔誹謗罪和誣告陷害罪的法律後果。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

誣告陷害罪在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為不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同時侵犯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❹ 被故意誣告盜竊能反告他嗎,如果反告成功,他會受到什麼處罰

如果是自訴案件你可以提起反訴。公訴案件的話你可以反駁,證明責任在對方。

❺ 舉報他人盜竊公安機關怎麼處理

按相關法律規定,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❻ 誣告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呢

1。你是在同事在場下,加蓋單位的公章,而且是用於蓋在工作證上,因此,你的行為並沒有存在違法之處;2。至於老闆威脅你的行為,以及所講的不實之詞,你可以以侵害你的名譽權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3。當然,其老闆的行為只能說很無理,勸你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種不上道的老闆身上;4。老闆所謂報案,估計也是發狠罷了,因為即使報案,公安部門也不會立案的。

❼ 被誣告盜竊罪應該怎樣處罰

被誣告盜竊罪,關鍵是看被誣告的人是否已被追究了法律責任,如果已經給被誣告人造成了後果(錯判),那麼就要對誣告人依據《刑法》第243條的規定:「犯罪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工作人員犯本罪的,從重處罰。」進行處罰。
如果被及時發現,還未給被誣告人造成造成後果,那麼就要對誣告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三項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二、略)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五、六、略)進行處罰。

❽ 有人報警誣告我盜竊,警察不做筆錄可以上我家收查嗎

搜查必須有搜查證,這需局長簽字,這是確定合法與否的條件。

❾ 被誣陷偷東西可以報警處理嗎

可以。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屬於違反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由公安機關對誣告者予以治安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9)誣告他人盜竊報案人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案例:

近日,全國多地紀委監委先後通報多起誣告陷害黨員幹部典型案例,及時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幹部澄清正名。這些有力舉措,傳遞出為幹事創業者撐腰鼓勁、向誣告陷害者亮劍出招的強烈信號。值得關注的是,有些地方還專門為被誣陷的幹部舉行了澄清會,在接觸群眾較多、發生誤解可能性較大的特定范圍內對經組織核查確認系錯告、誣告的幹部有關情況予以公開澄清說明;

多名被誣告幹部在澄清會上感動落淚,感謝組織及時還自己清白,幫助其放下思想包袱,繼續擔當作為。同時,多個地方在典型案例中公布了對誣告者的處分決定,不少誣告者因為誣告陷害他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乃至法律制裁,釋放出「讓誣告者付出代價」的信號。

長期以來,信訪舉報在反腐敗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有極少數心懷叵測、品行不端者借信訪舉報之名行誣告誹謗之實,達到損害他人名譽和利益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說,誣告的成本和代價較低,即使最終查清是「子虛烏有」,往往也會對被誣告者產生一定影響和負面作用。

有的地方對待舉報採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處理態度,對舉報事項搞模糊處理,使得被誣告的黨員幹部名譽受損、工作受阻。而誣告者卻躲在暗處「看戲」,即使被查出來也往往僅批評教育了事。這樣不僅讓想幹事、敢幹事、能幹事的黨員幹部心灰意冷,更助長了誣告陷害者的囂張氣焰。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明確指出,「對受到誹謗、誣告、嚴重失實舉報的黨員,黨組織要及時為其澄清和正名。」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補充完善了針對「政治品行惡劣,匿名誣告,有意陷害或者製造其他謠言」行為的處分規定。

還清白者一個「清白」,就要建立黨員幹部澄清了結機制,及時遏制謠言蔓延。近年來,各地對不實舉報澄清了結的力度越來越大,各級紀委監委更是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各界彰顯了「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堅決態度,樹立起「擔當者有為有位、誣告者承擔後果」的鮮明導向。2017年以來,湖南長沙已為199名黨員幹部澄清了不實信訪,湖北則對2300餘件問題線索予以澄清了結,廣東為10766名被錯告誣告黨員幹部澄清問題。

此外,不少地方還專門出台文件,對黨員幹部信訪舉報失實澄清制度作出具體規定,明確規定在受理處置反映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的過程中,對反映問題經核查確認系錯告、誣告且造成不良影響的,要按程序作出書面認定結論,並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開說明。僅今年以來,江蘇沭陽、湖北宜都、貴州貴定等地專門召開幹部澄清會,及時為被錯告誣告的黨員幹部恢復受損名譽,幫助他們放下包袱、重燃對工作和事業的信心。

「揚湯止沸,不如去薪。」遏制誣告歪風,建立誣告行為嚴懲機制是治本之策。對造謠誹謗誣告他人的,一經查實,應當給予嚴肅處理,並作為負面典型通報,提高黨紀國法的震懾作用,讓那些打著「想告誰就告誰、想怎麼告就怎麼告」小算盤的誣告者自食苦果,「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❿ 對別人誣告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當然要承擔責任了,情節輕的要承擔民事責任,經濟嚴重的有可能性承擔刑事責任,有一個罪名叫誣告陷害罪。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的論點 發布:2025-09-17 18:57:06 瀏覽:575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戶口登記條例 發布:2025-09-17 18:53:41 瀏覽:323
傳統法學研究 發布:2025-09-17 18:52:55 瀏覽:919
法律碩士報考上海公務員考試 發布:2025-09-17 18:46:09 瀏覽:526
代檢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18:28:42 瀏覽:416
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泉州實施細則 發布:2025-09-17 18:23:40 瀏覽:320
法學核心期刊目錄 發布:2025-09-17 18:15:49 瀏覽:697
封建倫理道德 發布:2025-09-17 18:14:23 瀏覽:921
中國法院標志 發布:2025-09-17 18:11:13 瀏覽:26
工廠罰款勞動法有規定嗎 發布:2025-09-17 17:56:59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