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責任法律風險
❶ 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要怎麼去解決產品質量責任糾紛
按實際情況,對於質量糾紛,如果屬於侵權行為的,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質量糾紛屬於違約責任的,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❷ 產品質量責任的違約責任
侵權產品質量責任,是指產品製造者和銷售者由於生產和銷售質量不合格的產品,致使他人的人身遭受傷害或財產受到損失所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這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民事責任。侵權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與一般侵權責任有著重要的區別,主要表現為侵權人主觀方面要件的不同。侵權產品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而一般侵權責任則採取過錯責任原則。同時,侵權產品責任與前面所講的合同產品責任也不同:①責任的性質不同。侵權產品責任是因侵權損害的發生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它所侵犯的是財產權、人身權等絕對權利;而合同產品責任是以合同關系為前提的,違約人是因違反合同而承擔責任,債權債務關系設立在前,違約行為發生在後,所侵犯的是合同雙方的相對權利。②責任的根據不同。侵權產品責任根據法律規定中的侵權行為條款來處理;而合同產品責任是依照合同雙方依法訂立的合同條款及合同法的規定來調整。③責任的後果和承擔方式也不盡相同。侵權產品責任的後果有財產內容與非財產內容二種。只有在侵權行為確實給他人造成財產損失,行為人才負財產內容的民事責任。侵權責任除可採取賠償損失等財產性的承擔責任方式外,還可以採取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非財產性的承擔責任方式。而合同產品責任則只要有一方違約,不論是否已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都要承擔民事責任。承擔的方式如繼續履行合同、支付違約金等都具有財產內容。
產品責任制度作為一種獨立的侵權責任。 第一,侵權產品責任是直接由法律規定的,當事人對此無權協商。如國務院發布的《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第15條規定:「經銷企業售出的產品在保證期限內發現質量不符合第二條的要求的,應由經銷企業負責對用戶實行包修、包換、包退,承擔賠償實際經濟損失的責任。」這里所稱的「承擔賠償實際經濟損失的責任」,包括侵權產品責任,有關當事人必須依法辦事,無權協商。
第二,侵權產品責任的承擔者是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生產者和銷售者對不合格產品給用戶造成的損失,負有連帶賠償責任。《民法通則》第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可見,產品的用戶與產品的運輸者、倉儲者不直接發生權利義務關系。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與產品的運輸者、倉儲者之間,因後者的過錯所形成的新的債權債務關系,按一般侵權責任條款處理。
第三,侵權產品責任的受害者即權利人,是指所有因不合格產品而遭受損失的人。在侵權產品責任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產品的受害者作為賠償權利主體,它可為自然人或法人,確定的標准只依據因不合格產品而遭到的損失,而不論受害人與生產者或經銷者有無合同關系;賠償損失的范圍包括自然人人身的傷害和財產損失。
第四,侵權產品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
❸ 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免除情形有哪些
按照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生產者對因產品缺陷造成的損害,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但是生產者對產品缺陷造成損害的責任並不是絕對的。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產品責任:
1.生產者能夠證明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即生產者未將其生產的產品投入銷售的,不承擔產品責任。這里所講「未將產品投入流通」,是指生產者生產的產品雖然經過了加工製作,但是根本沒有投入銷售。根據產品質量法關於「產品是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的規定,未投入流通的產品,不應適用產品質量法的規定。
2.生產者能夠證明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如果生產者能夠證明,其生產的產品在投入流通前並不存在缺陷,而缺陷是在產品脫離生產者控制後,在產品的流通環節或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則不能要求生產者承擔責任。
3.生產者能夠證明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存在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根據新的科學技術,可能會發現過去生產並投入流通的產品會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危險。如果這種不合理的危險在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不能發現的,生產者也不承擔責任。這是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產生的風險,該風險是發展中產生的,生產者難以預見到,對其免除責任是合理的。這里要指出的是,評斷產品是否能為投入流通時的科技水平所發現,足以當時整個社會所具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來認定的,而不是依據產品生產者自身科學技術水平來認定的。
❹ 簡述構成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要件
產品質量責任構成要件,是指在特定的歸責原則之下,責任主體承擔因其產品缺陷致人損回害的答民事責任所必須具備的要件。產品質量責任的構成要件:
(1 )產品具有缺陷;
(2)損害的客觀存在;
(3)產品缺陷與損害存在因果關系。在產品責任訴訟中,這是關繫到原告能否獲得賠償以及被告應否承擔賠償責任的關鍵,是訴訟當事人爭議的焦點。
❺ 產品質量責任的賠償范圍有哪些
產品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包括人身傷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和其他賠償。
《產品質量法》第32條規定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撫恤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❻ 產品質量法律責任構成條件有哪些
所謂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未經過加工製作的天然物內品,不屬於這里的產品,如農民生容產的糧食、蔬菜、瓜果,建築工地用的沙子等。建築工程和軍工產品不屬於《產品質量法》所稱的產品范圍之內,但是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軍工企業生產的民用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即是這里所稱的產品。如樓房不是產品,但是建築樓房所用的預製件、鋼筋、混凝土、各種管線等,就是產品。
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為:(1)違反默示擔保義務,即法律、法規對產品質量有強制性要求的,違反了該項要求;簡單點說,就是法律有規定,而違反法律的規定。
(2)違反明示擔保義務,即違反生產者、銷售者與產品的用戶、消費者約定的義務;簡言之,就是有約定卻違反約定。
(3)產品有缺陷,所謂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