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通則法律責任
❶ 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民事責任分為哪兩種責任
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民事責任主要包括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回和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答兩大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❷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民事責任的承擔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承擔兩種類型。
根據《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民事責任形式有以下10種: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更換、重作;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賠禮道歉。
❸ 違反了民法通則一定承擔責任嘛急。。
違反民法通則,就是民事侵權行為,就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法律回依據:《民法通答則》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❹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責任包括( )。
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兩種。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有: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❺ 民法通則包括什麼法律
《民法來通則》本身自就是一部法律,不包括其他的法律。詳情參見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633
❻ 民法維護什麼的法律責任
1、維護生命健康權的法律比較多,比如《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回、《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維護生命健康權的法律,就是有保護生命健康權內容的法律。《民法通則》的第五章第四節「人身權」,第六章第三節「侵權的民事責任」,《侵權責任法》幾乎全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五章「交通事故處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第六章「爭議的解決」,都規定了保護生命健康權的內容。
❼ 新民法通則全文喝酒傷亡怎樣規定
關於喝酒的法律責任,無論是過去的〈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還是現在的〈民法總則〉都沒有明確的針對性規定,但上述法律都確立了一條原則,即過錯責任原則。即有過錯的,有責任;無過錯的,則無責任。
無酒不成席,在中國請客、聚餐時喝酒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文化,但有六種行為人要對酒後發生的損害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
第一種是強迫性勸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勸酒,這種人要對被勸飲酒者發生的任何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種是明知飲酒者不能喝酒或身體不適仍勸其飲酒的人,這種人要對對方因飲酒誘發的疾病以及酒後駕車肇事等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種是共同飲酒後任酒友駕車離開的人,這種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的,同飲者不僅要對共同飲酒的夥伴承擔責任,還要對因事故受害的相對方承量相應的責任。
第四種是共同飲酒後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的人,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飲酒者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五種是明知駕車人飲酒而唆使其酒後駕車的人,這種人不但要對發生交通事故的後果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明知駕車人醉酒仍唆使其駕車的還涉嫌危險駕駛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種是酒局的組織者要承擔飲酒適度和酒後安全護送的義務,否則出事後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酒是好酒,宴是好宴,但喝酒有風險,勸酒須謹慎。
❽ 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和法人因違反法律規定而產生的民事責任被稱為
84、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或法人因違反法律規定責任被稱為(B)
A、賠償責任B、違規責任C、侵權責任D、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