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買賣合同的法律效力

買賣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12-25 10:14:29

❶ 什麼是多重買賣,多重買賣合同的法律效力

所謂的多重買賣,是指出賣人就同一項財產的出賣訂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買賣合同,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買賣債權債務關系,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債權債務關系在內容上相互重疊。

多重買賣行為中數個合同的效力應如何確定,在長久的司法實踐中因為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指導,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應當以合同訂立的先後為依據確定合同的效力,同時還有對於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買賣行為以登記與否確定合同的效力。

1.買賣合同屬於諾成性合同,只要買賣合同的標的物非法律禁止交易的物品,一經買賣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並依法生效。對於多重買賣行為中每一個單獨的買賣合同,也都不例外。

2.買賣合同屬於債權債務合同,出賣人對於買受人的交付行為不符合買賣合同的約定,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這當然包括交付不能的情況。同理,在多重買賣合同中,出賣人因向某一買受人交付了標的物,而對其他買受人不能履行時,該買受人可以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要求出賣人承擔履行合同不能的違約責任。

3.在多重買賣行為中,出賣人隱瞞了與訂立合同相關的重要事實,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當屬於欺詐,買賣合同的效力待定,受欺詐方可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之規定,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買賣合同。若其中一個買賣合同得以撤銷,則該買賣合同自始不發生效力。當然,若受欺詐方未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該合同,則多重買賣中的多個買賣合同均為有效的合同。另外,如果從受欺詐的買受人的利益角度考慮,選擇讓被欺詐的買賣合同有效比申請撤銷該買賣合同更為有利。

所以說,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與兩人或多人訂立的多重買賣合同,均可以為有效的買賣合同。

多重買賣的行為絕對是對市場經濟主體信用的考驗,是對誠實信用原則的直接傷害,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飛速、健康發展的極大危害。

❷ 實為贈與的買賣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合同法》第130條:「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第185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從上述法律規定可以看出,買賣合同與贈與合同的差別在於是否需要支付價款(是有償還是無償)。這一差別也就會導致接受標的物所有權的一方在未支付價款的情況下的法律後果不同:若為買賣合同,出賣人可以向買受人主張違約責任(解除合同並主張違約金並要求返還房屋;或者要求買房人繼續履行合同即繼續支付價款並支付逾期違約金);若為贈與合同,贈與人不得向受贈人主張違約責任且受贈人可以合法保有標的物所有權。
一般而言,房屋買賣比房屋贈與可以少交稅。這就導致很多真實意思是贈與的當事人以買賣的方式轉移房屋的所有權,即名為房屋買賣,實為房屋贈與。這種名為房屋買賣實為贈與的合同及履行過程有如下特徵:
1、合同價款明顯偏低(以達到進一步避稅的目的);
2、一般不會有銀行貸款(避免利息損失;避免被認定為詐騙或者合同被認定為無效);
3、合同條款比較簡單,很多細節的約定被省略,尤其是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的比較輕;
4、一般並沒有實際付款(多數有銀行走賬的記錄);
5、「買賣」雙方往往為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
一個房屋買賣合同一旦被認定為贈與合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法律後果【注意:合同不會被認定為無效,而是會被認定為贈與合同,並適用贈與合同的相關法律規定】:
1、該補交的稅款要補交(這是應然上,實然上稅務部門一般都很難知道真相,也就不會追繳);
2、「買房人」沒有支付房款不會構成違約,且可以合法保有房屋所有權(可能是部分所有權);
3、「賣房人」無權向「買房人」主張違約責任,也無權要回房屋的所有權;

❸ 關於房屋買賣合同法律效力。

沒有取得合法用地手續的建房行為,是不合法的房屋,不能進行買賣,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因為不合法而歸於無效。應當退還定金。

❹ 房屋買賣合同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

房屋買賣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是: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自願真實;買賣合同內容合法、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買賣關系的成立不得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不得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五百零二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熱點內容
刑法56條 發布:2025-07-13 02:17:25 瀏覽:909
2014國際經濟法熱點 發布:2025-07-13 02:05:50 瀏覽:120
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簡答題 發布:2025-07-13 02:05:48 瀏覽:264
勞動法公司工裝 發布:2025-07-13 01:59:08 瀏覽:915
屬於經濟法調整的 發布:2025-07-13 01:56:48 瀏覽:197
婚姻法24條貼吧 發布:2025-07-13 01:56:36 瀏覽:819
張金玉法學 發布:2025-07-13 01:47:10 瀏覽:779
高中道德作文 發布:2025-07-13 01:46:38 瀏覽:843
全國模範法官公示 發布:2025-07-13 01:40:52 瀏覽:657
律師雅稱 發布:2025-07-13 01:26:06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