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教師體罰幼兒面臨的法律責任

教師體罰幼兒面臨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31 20:39:50

1. 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法律怎麼處理

法治社會,法律是調和社會矛盾的「常規武器」,並且這個「常規武器」的威懾力絲毫不該亞於「核武」。你可以胡思亂想一切東西,法律無法禁止你浮想聯翩。雖然法律管不了你的思想,但可以約束你的嘴巴和手腳,什麼樣的話不能說、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動手動腳,法律應該規定了什麼是「大是」、什麼是「大非」。「大是」的東西,你我只管盡情去做;「大非」的東西,沾了邊猶如觸了電,那種刺心的疼痛,只有遭受過電流報復的人才能懂得個中的滋味。以懲罰幼童為例,即便父母懲罰自己孩子的方式不當,鄰居可以從道德上譴責他們,法律可以對這樣的父母繩之以法。



法律要不是擺設,就必須嚴謹、周密。法律懲罰的缺項,等於沒有扣好「第一粒扣子」,最終法律掉了鏈子,幼童遭殃也就不不算奇怪了。反思幼兒園虐童事件,不該遺漏《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質量和執法力度才行。

2. 幼兒園老師體罰學生,是觸犯法律還是違背師德

既是對法律的觸犯,也是對師德的違背。

《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都明文禁止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教師法》第三十七條: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師德教育,是每一個老師在上崗前都需要學習培養的素質。而在培訓過程中,不體罰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教育學生,是最基本的學習內容。能夠做出體罰學生行為的老師,一定是不合格的老師。甚至可能就是無證上崗,違反了相關規定。

所以面對這種體罰老師的學生,我們應該從嚴處理,不僅僅要追究其法律責任,還要剝奪其教師資格,避免更多孩子受到這種人的毒害……

3. 幼兒教師的哪些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

只要造成孩子傷害的,並是在學校發生的,都要承擔部分責任

4. 教師體罰幼兒的,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A

就算你像他抄們(孩子)的父母一樣對他們好,在道德上也是說不過去的。首先,你肯定違法了,然後,這些孩子的父母可能都捨不得這樣對待孩子,而你卻這樣對待孩子,他們父母不生氣才怪呢!該你承擔的責任一分也不能少!孩子是在學校學習知識和健全人格的,不是來被老師惡意毆打的!你敢說你當時是在真正的教育孩子嗎?

5. 教師變相體罰違反的法律有哪些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監護人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何確定教師在實施變相體罰所應該承擔的侵權責任,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課題,下面從變相體罰的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三個方面介紹:

(一)民事責任,即教師的侵權責任教師在實施變相體罰後造成了學生的身體損傷,那麼,在整個事件中其侵權責任是不是該由實施者,也就是教師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呢?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第九款規定:「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也有明文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代替學校實施管理學生的行為,學校是整個事件中的主體,而教師則是該管理的代理人而已,也就是說,教師實施的管理行為是職務行為。雇傭人責任不論是根據無過錯責任原則還是過錯推定原則,均以受僱人執行職務為前提。縱觀國內外學者觀點,對於是否執行職務行為的判斷,大體上有三種標准可供選擇:一是以雇傭人的意思為標准;二是以受僱人的意思為標准;三是以執行職務之外表為標准。前兩種標准屬於主觀性判斷標准,對職務行為的判斷通常需要根據內部的僱傭關系來決定,容易受當事人舉證程度的影響,法官不易掌握。因為如以雇傭人的意思來判斷,則會使不當職務行為或利用職權圖謀私利的行為造成的損害,排除在職務范圍以外,不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利益;相反,如以受僱人的意思為依據進行判斷,雖然對受害人並無妨害,但容易不適當地擴大職務范圍,對雇傭人不公平。所以,這兩種標准都不宜作為審判上的判斷標准。第三種標准屬於客觀標准,其依據為外形判斷理論。根據這一理論,是否屬於職務行為,不管雇傭人、受僱人之間的內部關系對職務范圍及免責條款的約定如何,而從通常人的視角出發,考察行為的客觀表象後再得出結論。故職務行為既包括依僱傭合同關系中所約定的職務行為,也包括與執行職務有相當關聯的行為。如此,第三種標准不僅可以避免外人對僱傭關系的內容很難甚至無法察覺的缺陷,還更合乎公平正義的法律要求,且便於在審判實務中把握。由以上分析可看出,在教師實施變相體罰所造成的侵權責任,學校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那麼學校應承擔哪些侵權責任呢?首先,對於造成受罰學生身體傷害的,也就是說侵犯了學生的健康權,如果在整個過程中確是造成危害的,學校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次,教師以侮辱性的語言或者帶有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變相體罰行為的,則侵犯了被罰學生的人格尊嚴權。

(二)刑事責任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2條規定:「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或者其他合法權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還有《教師法》第37條的規定,對於教師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可對教師進行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於因過失致學生重傷或者死亡的,應根據《刑法》第235條和《刑法》第233條的規定以過失致人重傷罪或者過失致人死亡罪追究教師的刑事責任。在刑事責任方面,筆者認為,行為人在實施過程中的主觀方面應該定性為過失,即教師的實施該行為的目的應該只是為了維持教學秩序或者完成教學任務,沒有預料到會發生或者過於自信不會發生傷害事件的意願。若教師實施的行為是故意,即有意造成學生身體傷害,則該行為則不應是變相體罰。

(三)行政責任教師在實施變相體罰造成侵權之後,雖然不用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但是,仍應該承擔學校對其的行政責任。筆者認為,造成侵權事實是一方面,但是出於變相體罰的危害性和對學生潛在的傷害,學校應當在得知教師實施變相體罰的同時,對該教師予以一定的行政處分,從組織上否定教師變相體罰行為的錯誤性。倘若學校對教師實施的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變相體罰不予以重視,甚至予以某一程度的支持的話,那麼變相體罰就勢必造成學生的更大傷害,成為校園傷害事故的來源之一。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8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也就是說國家在法律上對教師實施變相體罰行為的否定,但是卻並不代表教師實施的行為「情節不嚴重」就可以默許。筆者認為相關部門應予以重視,就像上文中提到的一樣,實施變相體罰的隱蔽性,或許教師實施的手段或者表面效果並不是很明顯,但是,考慮到其對學生的傷害尤其是心理上的傷害是非常之嚴重的。因此,筆者觀點是教師在實施變相體罰之後相關的單位也應該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批評警告等。

6. 分析和落實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及其法律責任

教師權利和義務
一、幼兒教師的權利
幼兒教師的權利主要是指教師依法行使的權力和享受的利益。通過法律的形式規定幼兒教師的權利,是維護幼兒教師利益、保證幼兒教師順利工作的必要條件。
幼兒教師應享受下列權利:
(1)進行保育教育活動,開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實驗的權利;
(2)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的權利;
(3)指導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幼兒成長發展的權利;
(4)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帶薪休假的權利;
(5)參與幼兒園民主管理的權利;
(6)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的權利。
二、幼兒教師的義務
我國幼兒教師的義務有: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幼兒園保教計劃,履行聘約,完成工作任務;
(3)按國家規定的保教目標,組織、帶領幼兒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4)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5)制止有害於幼兒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幼兒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幼兒健康成長的現象;
(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三、依法從教
(一)依法從教的含義

依法執教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規定,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逐步使教育教學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師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二)依法從教的必要性
1.我國教育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
教師必須學法,然後才能懂法、知法,知道法律規定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哪些可以做以及違法行為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在此基礎上也才能自覺守法和善於用法。總之,就是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依法從教。
2.公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和管理職能,加強自律,審慎行事。依法規范自身的管理、辦學和執教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自覺地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從而更好地適應依法治教的要求。
3.教師法律素質的亟待提高
教師是社會特殊群體的形象代言人,在學生面前被視為「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楷模。作為依法從教的主體,教師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依法從教能否順利實施,進而影響到教育質量和效果的優劣。
4.教師以德從教的必然要求
以德從教,就是要求教師在從教過程中嚴格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並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和榜樣示範作用去教育和感化學生。根據《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獎勵規定》等教育法律、規章的規定,新時期教師以德從教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是:依法從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5.教師依法維權的迫切需要
在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侵犯教師合法權益的現象,教師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事件屢有發生。這不僅有悖於我國有關教師的政策和法律的規定,還嚴重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進而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和提高,為此,教師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會善於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教師違法行為預防
(一)提高教育法律意識,增強教育法制觀念
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加強教育法制建設,全面實施依法治教,真正把教育納入法制軌道,必須首先提高全社會每個成員,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法律意識和教育法

制觀念。這是國家法律對教育工作者規定的義務,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質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教育法律,積極參與普法教育,自覺維護教育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切實轉變和增強教育法制觀念,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和法律意識,並具體落實在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
(二)努力學習和掌握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論知識
教師在學習過程中,首先,對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法律理論應做重點理解和掌握,完整准確地把握其本質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其次,要正確處理好學習教育法律專門知識和一般法律知識的關系,既要學習一般法律知識,也要掌握具有特殊性的教育法律基本知識。最後,注意處理好教育法律基本知識和教育法律規范的關系。
(三)注重培養和提高依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從教的過程,既是教師學習、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的過程,又是教師依據教育法律具體協調、處理與有關主體(如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學生、學生家長)法律關系和解決教育糾紛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客觀上要求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依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為此,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善於把教育法律理論運用於教育實踐。教師應注意觀察和搜集我國目前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具體問題,並試著用所學的教育法律理論進行分析和研究。
二是重視教育案例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搜集、選取其中一些具有普遍和典型意義的教育案例,特別是法院司法判例,認真仔細學習、研究和借鑒案例解析的原則、步驟、方法和技巧,並逐步嘗試指導和用於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
三是正確處理好依法從教與「以法從教」的關系。依法從教是指依據法律來進行執教活動,其內容和形式都必須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體規定。「以法從教」則是指運用法律手段進行執教活動,它側重於法律形式的應用。運用法律手段並不能等同於依法辦事。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既不能把依法執教完全等同於「以法從教」,更不能把依法從教片面理解為「以罰從教」甚至「以罰代教」。否則,就是對依法從教的曲解,勢必會對教育教學工作造成誤導和不利影響,對此應當予以糾正。
五、違反《教師法》相關行為的法律責任
(一)侮辱、毆打教師的法律責任
行為分析:侮辱教師,是指公然貶低教師的人格,破壞教師的名譽。所謂「公然」,就是在眾多的人面前,或者是在可能使眾多的人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公然侮辱並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場,關鍵是侮辱被害人的內容已被眾多的人知道,從而使被害人的人格、名譽受到損害。侮辱的方式,一是行為侮辱,即對被害人施以一定的行為而使其人格、名譽受到損害,

如強制被害人作出某些損害其自身人格或名譽的舉動。二是言詞侮辱,即以對被害人進行嘲笑、辱罵而使其人格、名譽受到損害。三是圖文侮辱,即以漫畫、大、小字報等圖文形式對被害人進行侮辱。毆打教師,是以暴力方法侮辱教師,或故意非法傷害教師人身健康。在一般情況下,侮辱教師的行為可能會單獨實施,而毆打教師的行為往往同侮辱教師的行為同時並存。侮辱、毆打教師是侵犯人身權利的違法行為。
法律責任主體:實施上述行為的公民個人。
執法機關及處理:對侮辱、毆打教師的,應根據不同情況,依法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1)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的人員侮辱、毆打教師的,應由其所在單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2)對於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理》毆打教師,造成輕微傷害的;公然侮辱教師的,侵犯教師人身權利,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照該條例的規定,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對於侮辱、毆打教師,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的規定,由人民法院追究民事責任。其中造成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教師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損害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道歉,並應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失。
(4)對於侮辱、毆打教師,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打擊報復教師的法律責任
行為分析:申訴、控告、檢舉是教師的一項公民權利。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打擊報復,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幼兒園和其他社會組織的負責人以及其他行使一定職權的人員。故意濫用自己的職權對申訴人、控告人、檢舉人實施報復陷害,致使他人的合法權益蒙受損害的違法行為。
法律責任主體:主要包括幼兒園負責人、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及其他國家工作人員。 執法機關及處理:對打擊報復教師的,由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由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行政處分。
對國家工作人員打擊報復教師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規定,以報復陷害罪,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拖欠教師工資的法律責任
行為分析:拖欠教師工資,是指未按時、足額的支付教師的工資性報酬,包括基礎工資、崗位職務工資、獎金、津貼和其他各種政府補貼等。有兩種情況,一是地方人民政府違反有關法律規定,拖欠教師工資;二是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因挪用國家財政用於教育

的經費,拖欠教師工資。拖欠教師工資,是違反《教師法》、侵害教師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不僅侵害了教師獲取勞動報酬的基本權利,危及教師及其家庭的生計,還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和保育教育工作的正常進行,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威信。
法律責任主體:主要是地方人民政府或挪用教育經費的有關責任人員,執法機關及處理:
(1)對違反本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的,無論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還是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無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均由地方人民政府責令其限期改正;當地政府拖欠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責令其限期改正。
(2)對於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國家財政用於教育的經費,拖欠教師工資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挪用的經費,並根據具體情況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責任。
(四)教師違反《教師法》的法律責任
教師違反《教師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情況主要有三種:
1.故意不完成保育教育任務給保育教育工作造成損失的。是指教師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給保育教育工作造成損失的後果,而追求這種後果的發生。這里所說的保育教育任務,是依照聘任合同的約定崗位職責所明確的教師應當完成的保育教育任務。
2.體罰幼兒,經教育不改的。體罰幼兒,是指教師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脅,或以其他強制性的手段,侵害幼兒的身體健康的侵權行為。教師偶爾有輕微體罰幼兒的行為且經教育改正的,不視為構成此項違法行為。
3.品行不良,影響惡劣的違法行為。指教師的人品或行為嚴重有悖於社會公德和教師的職業道德,嚴重有損為人師表的形象和身份,在社會上和幼兒中產生惡劣影響的行為,
法律責任主體:事實違法行為的教師本人。
執法機關及處理:
(1)幼兒園教師凡有上述三種違法行為之一的,按現行教師管理許可權,由幼兒園或者教育部門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解聘包括解除崗位職務聘任合同,由幼兒園另行安排其他工作;也包括解除教師聘任合同,被解聘者另謀職業。
(2)教師有上述三種違法行為中的後兩種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責任。
(3)教師有上述違法行為之一,對幼兒園和幼兒造成損失或損害的,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可由幼兒園或教育行政部門處理,也可由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更多中公河北教師考試網相關復習資料:http://hb.zgjsks.com/?wt.mc_id=bk10487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專業論文、生活休閑娛樂、文學作品欣賞、外語學習資料、中學教育、59河北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復習資料:教師權利和義務等內容。

7. 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法律怎麼處理

法治社會,法律是調和社會矛盾的「常規武器」,並且這個「常規武器」的威懾力絲毫不該亞於「核武」。你可以胡思亂想一切東西,法律無法禁止你浮想聯翩。雖然法律管不了你的思想,但可以約束你的嘴巴和手腳,什麼樣的話不能說、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動手動腳,法律應該規定了什麼是「大是」、什麼是「大非」。「大是」的東西,你我只管盡情去做;「大非」的東西,沾了邊猶如觸了電,那種刺心的疼痛,只有遭受過電流報復的人才能懂得個中的滋味。以懲罰幼童為例,即便父母懲罰自己孩子的方式不當,鄰居可以從道德上譴責他們,法律可以對這樣的父母繩之以法。



法律要不是擺設,就必須嚴謹、周密。法律懲罰的缺項,等於沒有扣好「第一粒扣子」,最終法律掉了鏈子,幼童遭殃也就不不算奇怪了。反思幼兒園虐童事件,不該遺漏《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質量和執法力度才行。

8. 老師體罰學生觸犯哪些法律

老師體罰學生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

第二十一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六十三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教職員工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規定:

第二十九條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規定:

第三十七條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 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教師體罰幼兒面臨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32名學生長期被老師體罰:

近日,網傳徐州一中校女教師長期體罰學生,涉及初二年級一個班的32名學生,引發熱議。視頻中,女教師對多名學生進行打耳光、揪耳朵等行為,還辱罵學生及部分學生家長。

9月2日,校方通報稱,經調查,該視頻中涉事老師確系該校初二年級教師,該教師存在體罰學生行為。目前,學校已對涉事教師作出停職處理,責令其向學生賠禮道歉。

9. 面對熊孩子,幼兒園和教師在教育中的責任是什麼要注意的工作邊界和法律風險有哪些

在幼兒園的「熊孩子」,老師們肯定會經常遇到一些特別淘氣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幼兒園里不遵守紀律,不服從老師的教育;有的甚至於專門與老師作對,上課時故意搗亂、講話;做游戲時經常破壞游戲規則。在家裡更是一刻也閑不住,亂吵亂鬧,把家裡折騰得亂七八糟,常拆毀,損壞玩具,物品等,有時還會干出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1

既要嚴格,也要關心愛護

教師對孩子要給以慈母般偉大的愛心,在對其進行嚴格教育的同時,也要特別注意他們的自尊心,要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對淘氣的幼兒不能過多的批評指責,更不要羞辱和體罰他們。平時要注意他們自身的優點,並對其加以肯定,鼓勵,對於他們的缺點,要心平氣和的指出,並幫助他們改正,一分為二的看到他們,用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消極因素。

例如,有的幼兒愛搗亂,可他們愛動腦筋,喜歡收藏一些小東西,並對這些東西加以簡單的分類。此時教師就可以根據他們這一愛好,加以正確的引導,使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有意義的游戲活動上,這樣一來,他們淘氣的壞習慣會漸漸的改變。

2

要正確引導幼兒

在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上,老師應當把活動內容安排的豐富多彩,生動有趣,一日的幼兒園生活要緊湊,活潑,避免幼兒感到枯燥無味,活動單調。對那些聰明好學,精力充沛的幼兒應適當的個別輔導,使孩子們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和游戲。只有當孩子們感到一種充實感,感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才能說明老師教育的成功。

3

要盡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貴的,它是孩子學習,獲取知識的動力。對幼兒好奇的行為,成人不應簡單的把它歸為"調皮搗蛋",加以批評和制止,而應當具體的分析一下,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在必要時應適當的加以解釋,使幼兒被強烈的求知慾望支配,積極主動的探索事情,這樣可以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那些調皮搗亂的行為也會逐漸的減少。

熱點內容
深圳勞動法婚喪假 發布:2025-07-10 08:02:18 瀏覽:375
經濟合同法課程的現實意義 發布:2025-07-10 07:53:50 瀏覽:874
2015勞動法發工資日期 發布:2025-07-10 07:45:15 瀏覽:590
民事訴訟法涉外程序 發布:2025-07-10 07:44:38 瀏覽:548
編撰式立法 發布:2025-07-10 07:37:05 瀏覽:851
國有企業與民法典 發布:2025-07-10 07:29:14 瀏覽:504
關於中國婚姻法 發布:2025-07-10 07:27:40 瀏覽:597
中國人民大學1月份法律碩士聯考 發布:2025-07-10 07:22:04 瀏覽:502
新婚姻法的重婚罪量刑 發布:2025-07-10 07:19:58 瀏覽:528
機關支部各項規章制度健全 發布:2025-07-10 07:14:55 瀏覽:911